CCTV玄奘之路


CCTV玄奘之路




分集视频
玄奘西行成功几百年之后,历史逐渐变成了传奇,传奇慢慢地变成了神话《西游记》:一只神通广大的猴子,带着一头猪和一匹马,保护着斯文懦弱的师父,去西天取经。其经过几百年的艺术加工,这个叫孙悟空的徒弟,成为故事的核心,而师父唐僧已经面目全非,可我想:那是书中将西天取经的磨难以一种艺术形式实体化了,充分体现了其中的艰辛。不过,在《西游记》成为文学经典的同时,人们渐渐淡忘了唐僧的本名——玄奘,真实的玄奘越走越远,只剩下一个轮廓模糊的背影。《大唐西域记》由玄奘本人口述,弟子辩机笔录而成,详尽地记录了他十九年西行的历程,《三藏法师传》由玄奘的弟子慧立和彦棕撰写,真实地讲述了玄奘的一生,在一千三百年之后,让我们根据这两本著作,穿越时间的迷雾,从神话回到真实,从唐僧回到玄奘。《西游记》虽然与真实历史相去甚远,但是其中九九八十一难的最后一难却和真实情况如出一辙,全都是经书落水与晒经,这正应了电视剧中孙悟空劝解师傅的那句话:“天地本不全,经文残缺也应不全之理,非人力所能为也!”
在著名的佛教石窟——敦煌,西方探险家斯坦因错过了一幅意义重大的壁画。这张壁画讲述了一个古老的传说:1300多年前,一个中国僧人,带着猴子、猪和马长途跋涉,求取佛经。《西游记》的故事从东方流传到全世界, 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这样的故事是否在历史当中曾经真实存在。
公元628年的秋天,一个叫玄奘的僧人从长安出发,开始了茫茫的西行之旅……十九年的时间, 5万多里的行程,大唐、西域、中亚和印度,100多个国家见证了玄奘的身影。
玄奘去世后,长安空巷,百万人为其送葬。唐高宗感叹:“朕失国宝矣。”印度历史学家Ali说,“如果没有玄奘,重建印度史几乎是不可能的。”英国史学家Smith说,“对于印度历史来说,怎样评估玄奘都不为过。”鲁迅先生认为,“玄奘是中国的脊梁、民族精神的代表。
大型纪录片《玄奘之路》记录了高僧玄奘传奇而瑰丽的一生,第一次真实地再现了玄奘的西行之旅,是一部真正的西行史诗。西天取经的真实故事,牧人驰骋的草原帝国,神魔共舞的异域风情,如梦如幻的大唐盛世……《玄奘之路》展开的是公元七世纪,从长安到印度,大半个亚洲的历史画卷。
玄奘简介
玄奘(600—664),为求得重要的唯识经典《十七地论》的原本和解答佛法疑难问题,在公元627年踏上西行求法的路程,走过河西走廊、新疆,经中亚各国、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北部,又经克什米尔地区、尼泊尔南部,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中印度最高佛教学府那烂陀寺,师从博学的戒贤法师精研唯识经典和其他佛教理论。玄奘大师经过五年的刻苦学习,精通法相唯识、般若中观和其他大小乘佛法,还熟练地掌握梵文、因明、声明等知识。此后,玄奘大师游历印度各地考察学习,然后又回到那烂陀寺讲学和撰述。他因在研究佛法和印度各学派学术交流或辩论中的出色表现,赢得了“大乘天”和“解脱天”的美称,于公元645年载誉归国。
玄奘大师孤征求法17年,经历110国,行程5万余里,带回佛经657部,然后在长达19年的岁月中,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夜以继日,翻译大小乘佛经75部 1335卷,将中国佛经翻译推向一个新的阶段——“新译”时期,为中国佛教发展,为充实和丰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做出了卓越贡献。
戈壁沙漠的荒凉西域,大行僧人,孤身涉险,经历西域十六国,征途跋涉数万里,十七年西行求法的弘愿,传世卓越辉煌的旷世巨作!
玄奘之路分集介绍:
第一集 乱世孤旅
第二集 绝域重生
第三集 生死兄弟
第四集 亡命凌山
第五集 穿越草原
第六集 踏上圣土
第七集 随风而逝
第八集 西天取经
第九集 享誉佛国
第十集 归心似箭
第十一集 呕心沥血
第十二集 天堂的呼唤
第一集:乱世孤旅,绝域求生。
公元七世纪,大唐僧人玄奘踏上了丝绸之路。他要前往遥远的西方,寻求佛法。玄奘在洛阳的佛寺中长大,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在一个异邦的高僧身上体悟到印度佛学的智慧,感受到佛学发源地的魅力,便萌生了西行的想法。当时大唐立国不久,帝国的安全仍然没有彻底解决,西行计划多次受阻,直到公元627年,玄奘才从瓜州出发,踏上了西行之路。正在这个时候,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又发生了。公元627年秋,大唐的边塞瓜洲,玄奘私自出境,面对一望无垠的沙海莫贺延碛,眼中大队的士兵若隐若现,妖魔鬼怪绕人前后……在漫漫的黄沙中,救命的水早已荡然无存,昏昏迷迷中生命正在渐渐地远去……宁可向西而死,绝不东归而生,奇迹的降临拯救了玄奘的性命,而高昌王的国书又打乱了玄奘西行的计划。高昌王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等待玄奘的又是什么命运呢?
第二集:生死兄弟,亡命凌山。
公元627年,玄奘来到西域最大的国家高昌。国王信仰佛法,迫切希望来自大唐的高僧玄奘可以留在高昌,指引迷途的众生。而玄奘依然执着西行,寻求佛法的真谛。充满火药味的对抗撰写了丝绸之路历史上最为传奇的一页,玄奘的决心最终深深打动了高昌王,两人在佛祖面前,也结拜为兄弟。高昌王举全国之力支持玄奘西行,前方就是焉耆国的都城,西行之路仍然漫长。西行的队伍穿过焉耆,来到了著名的龟兹国。玄奘亲眼目睹了龟兹人独一无二的宗教狂欢,龟兹的乐舞也给玄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春天来临,玄奘一行人离开龟兹的都城,向凌山进发。经过长途跋涉,终于抵达了西突厥帝国。这里的宗教与佛教互不相容。玄奘担心突厥可汗发怒,不仅西行化为泡影,生命也难以保障。
第三集:穿越草原,踏上圣土。
在西突厥可汗华丽的大帐内,玄奘没有想到的是,身为高昌王的兄弟和大唐高僧,可汗对自己非常热情,并派人护送他穿越广袤的西突厥帝国。在信仰拜火教的撒马尔罕,玄奘用一晚上的时间讲解佛法,并改变了国王的信仰。从此之后,这个国家消除了宗教之间的偏见,佛教重新兴起。离开撒马尔罕之后,西行的队伍来到了“活国”,可玄奘没有想到,一场阴谋正在酝酿之中。公元628年,玄奘在“活国”亲历了一场人伦惨剧,国王的新王妃串通国王的儿子谋杀了国王,攫取了王位。玄奘的队伍在“活国”滞留了一个多月,便又踏上了西行的旅途。他们穿过迦毕试国来到了贵霜帝国,并在那里体验了佛的荣光。渡过了印度河之后不久,他们来到了佛教曾经最著名的圣地犍陀罗国,可佛教在犍陀罗已然凋零。公元631年的春天,西行的玄奘来到了恒河,在这里玄奘将遭遇了西行以来最危险的一次劫难。
第四集:随风而逝,西天取经。
当玄奘沿恒河而下的时候,他被外道的强盗劫持,奇迹再次降临,玄奘难以置信地逃过了这场劫难。公元631年的夏天,32岁的玄奘终于抵达了佛陀的故乡——迦毗罗卫。在佛祖诞生的地方,佛祖涅槃的地方和佛祖初转法之地,玄奘发现这些地方都已人烟稀少,僧侣罕见。当玄奘来到了佛陀成道的大菩提寺时,菩提树旁的菩萨像已经被土埋到了胸口,一向意志坚定的玄奘再也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佛教的衰败令他难以承受。公元631年的秋天,玄奘终于抵达西行的目的地——那烂陀。在这个高僧云集的寺院,弥漫着极其浓厚的学术氛围,培养了数以万计传承佛法的学者。来自遥远大唐的高僧,受到了极其崇高的待遇,百岁高龄的戒贤法师还专门为玄奘开讲《瑜伽师地论》,那烂陀严谨而开放的学术氛围,令玄奘非常欣慰。玄奘在那烂陀苦学习了五年,西行求法的使命已经完成,玄奘渴望立即返回大唐。而一次次不期而至的辩经,成为了最大的障碍。
第五集:享誉佛国,归心似箭。
玄奘的名望已经传遍了整个印度,东印度的国王与威名显赫的戒日王互不相让,都希望召见玄奘,玄奘不得不推迟回国的计划。与玄奘见面之后,戒日王召开了一个全印度的宗教学术辩论会。各个教派的智者和大德全部参加,观看玄奘讲经,并针对他的观点进行辩论。大会持续了十八天,可各个宗派的高僧、大德没有一人挑战。这场充满了传奇色彩的辩论大会将玄奘的留学生涯推向了顶峰。公元641年夏,玄奘离开印度,满载大量经文,返回大唐。回到大唐之前,玄奘计划到高昌去履行自己与高昌国王的诺言,后得知麴文泰早已去世,高昌国如今已是大唐的西州,兄弟之约已成往事。玄奘给唐太宗写了一封言辞恳切的信,以恳求皇帝对自己曾经抗旨出国的谅解。太宗没有问罪于他,并安排好了玄奘归国的行程。公元645年,玄奘终于回到了大唐的都城长安。长安城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这是中国佛教史上举足轻重的一天,那是由于玄奘带给大唐的是一笔难以估量的精神财富。
第六集:呕心沥血,圆满。
玄奘公元645年,唐帝国的事业蒸蒸日上。在洛阳,唐太宗召见了玄奘,希望他写一本西行见闻的书籍,并支持他翻译佛经。从此玄奘白天翻译经卷,晚上抽出时间为皇帝写书。公元648年,唐太宗在《大唐三藏圣教序》中敕封玄奘为佛门领袖,并第一次表达了对佛教的支持态度。这一年,佛教开始复苏,大唐也达到了鼎盛。公元652年,在唐高宗的支持下,大慈恩寺营建了著名的大雁塔,用来保存玄奘取自印度的经卷和佛像,为了心中的佛法,玄奘可谓苦心积虑。作为一个高僧,玄奘希望利用自己与皇室的关系,为佛教徒争取更多的生存空间。玄奘恳求唐高宗废除“先道后佛”律法,高宗断然驳回。过度的操劳使玄奘的身体每况愈下,但玄奘依然坚持翻译了规模最大的佛经——《大般若经》。公元664年二月五日夜晚,玄奘安详地离开人世。在中国佛教史上,玄奘继往开来,承前启后的一代宗师。他留给中华民族的,除了佛教方面的精神财富,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一种对理想永不放弃、对信念始终坚持的民族精神。
 
分集视频

相关资源

发表评论

点 击 提 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