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语文者得天下,一套打通文史哲,让孩子会思考,有格局

发布于 2021-04-02 06:18 ,所属分类:在线教育信息快讯



央视主持人张泉灵曾说:“现在所有的学科想要拿高分,越来越依赖于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思辨能力,而这些能力都要依赖于语文的学习。”


我们小时候学语文,内容局限课本上,一个“背”字就能解决大部分问题:


背生字、背诗文、背修辞、背艺术手法、背作文模板……只要勤奋苦“背”就能在语文考试中得到一个不错的成绩。


但是今年,全国中小学的语文教材大换血!


课本内容不再局限语言表达,而是拓展到文学、文化、历史、哲学、艺术……要求孩子必须有一套超越单门学科的完整认知体系。教育界称之为“大语文”。


大语文教育引领人、知名教师「赵旭」说:大语文,给孩子的绝不仅仅是知识,它还要给孩子诗和远方,给孩子向往美的眼睛、向往美的心灵和创造美的双手。


学好大语文,不仅是为全学科打基础,更是影响孩子一生的教育。


这套《大语文那些事儿》,便是赵旭老师十五年教学经验的总结。


它的内容有深度、有广度,得到《最强大脑》主持人、原《人民日报》副总编、《语文报》社长的一致力荐。


一共有6册,涵盖了语言文字认知,文学常识、传统文化素养、阅读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写作能力。


可以说,仅凭这一套,便能全面提升孩子的听、说、读、写、想的能力。

扫码立即购买

临近寒假,将这样一套好书送给孩子,改变的不止是语文成绩,还有他看世界的视角,长大后必定是一个会思考、有情感、明事理的人。 



 ◎ 历史 ◎ 


自古文史不分家,汉语有着悠久的历史,甚至每个汉字都有自己的历史,学习语文要先了解历史。


比如学习古诗,先要搞清诗人所在朝代的历史背景,做到未闻其诗,先闻其人,未闻其人,先闻其朝代。


不愿摧眉折腰事权贵的诗仙李白,将盛唐子民的傲娇,体现得淋漓尽致;诗圣杜甫却为什么总是愁眉苦脸?


这跟他所处的时代有关,因为八年的安史之乱,他全赶上了,所以才能在《春望》中吟出那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家国情怀。


这是历史背景,但具体到某个诗人,他们的不同年龄阶段,写的诗也会不一样。古代诗人每天干的事情就是八个字:漫游、打仗、回家想象。


一旦出去漫游,就要经历很多的山山水水,所以翻开《唐诗三百首》,会发现山水诗占了半壁江山。代表人物就是李白和王维。


游山玩水不可能总在一个地方,诗人要不断地开拓新的远方,告别旧的地方,告别老的朋友,这时候,送别诗就出现了。


送别诗的情感如果细分还是比较丰富的,有不舍、珍惜、忧愁、担忧、勉励和祝福。


这样讲述唐诗,有趣又便于理解,别说孩子,连大人都被吸引住!


 ◎ 语文 ◎ 


古文中的实词大都是一词多义,很多义项还晦涩难懂,很打击孩子学习古文的兴趣。


在《古文串烧课》里,她追本溯源,带孩子认识实词的原始涵义,并剖开它们的“进化史”,然后帮孩子把同一个实词的所有常见常考义项,用一根线穿起来,穿成一串串的“文言实词珍珠项链”。



比如讲实词中的“兵”,兵有很多释义,但每个释义间都是有进化关系的。


“兵”经常见到的一个义项是兵器;拿兵器的人变成了士兵;士兵又组成了军队;组成军队要干什么?作战、战争。作战,怎样才能赢呢?要会用兵法。 


这样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是不是其中任何一个义项都不会丢掉了?


这样讲完以后,再来一个小总结,像笔记一样,既梳理了思路,又加深了记忆。


最后孩子会发现学过的知识不是一个一个的“点”,而是一条一条的“线”,然后将这一条条的线编织成一张大网,就是“知识网”。


当孩子编好了“知识网”时,强大的知识体系和输出能力也就建立了起来。

扫码立即购买

 ◎ 哲思 ◎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