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7期【中考试作】于树华┃2021年江苏省南通、淮安市中考作文示作
发布于 2021-06-25 10:15 ,所属分类:中考作文学习资料
于树华,江苏省特级教师,南通市语文学科带头人。
(一)记叙文
有一束光照亮我的世界
于树华
有一束光照亮了我的世界,从那时开始,我发现了这个世界上有一种宝贵的精神,叫做救助他人。
那是一个酷热的夏天。树叶子都被太阳烤得失去了水分,蝉儿都被热得唱不出歌声,地面像被烤成了滚烫的烙板。我和朋友明华走在太阳底下,浑身的皮肤被晒得冒油。
“我们去学游泳吧。水里凉快。”明华建议道。
“好的。但我有点怕。”因为我们这时还不会游泳,只是在岸上看到别人游泳,羡慕得很,他们跳到水里,身子就能浮起来,不会沉下去。而且有人还会扎猛子,一下子扎进河水里,一会儿又露了出来,神奇极了。我和明华只是曾在浅水里站过,把身子蹲下来在河水里泡过几次。那种感觉真是舒服啊,河里和岸上真是两个不同的世界。那水清凉,沁人心腑,友好地抚摸着你的皮肤。那水中的鱼儿甚至还调皮地碰触着你的小腿,似乎在欢迎你的到来。那水中的水草,友好地缠绕着你,撩拨着你,想和你交朋友……
我和明华站在岸上,深深地感到河水的诱惑,但心里的恐惧无法减轻。妈妈说过,河里有水猴子,拖人下水,最喜欢拖小孩子下水。还有曾经在河里淹死的人,需要找到替身,他才能重新投胎做人……总之,河里是一个恐怖的世界。
诱惑与恐怖的两种心理斗争着。终于,酷热的太阳迫使我们做出了冒一下险的抉择。我俩心存侥幸地走到河边,“沾一下水就上来,天太热了。”我俩脱掉短裤头,小心地走进河水里。舒服马上从小腿上升到大腿,又从大腿上升到肚子,上升到胸口……我俩越走越深。忽然,脚下一空,我俩落进了深潭中。水迅速没过了头顶,我俩大声呼救,水顺势涌进了我俩的口中。只剩下四只手在水面上乱划……
万分危急之时,突然一双有力的大手把我俩从水中提了起来,我俩大口吐着涌进肚子里去的水,睁开眼睛,看清了把我俩从死亡中挽救过来的是邻居周树德!
周树德是生产队里的民兵排长。他比我俩大几岁,但身材比我和明华高好多。他身子高,力气也大。我俩被他一提,便从深潭里移到浅水处。吐了几口水,脑子清醒了好多。原来,周树德正在对岸摘棉花头,听到有人呼救,马上跑来,看到我俩露在水面上的手,便直冲下来,把我俩从阎王殿的大门口拉了回来。
那一刻,有一束光照亮了我的世界——那是伟大的救助之光!如果没有他伸手施救,这世界上早已没有了我和明华这两条生命。是他,给了我们第二次生命。虽然在他来说,仅仅是冲过来拉了一下,但这种行动本身却闪烁着伟大的精神光辉。古人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周树德伸手施救的精神之光一直指引着我的人生之路,提醒我要多做善事,多担当,多奉献,多给与,不求回报,不取非分之财,不做伤天害理之事……
(二)论说文
有一束光照亮我的世界
于树华
著名作家巴金在散文《灯》中有一句话:“我们不是只靠吃米活着。”人还需要靠精神指引。许多取得成就的人说,有一束光照亮了我的世界——那束光就是精神之光。
人是灵肉一体的。灵是精神,肉是肉体。人如果没有精神,仅是行尸走肉;人只有获得精神之光的指引,他的人生才有意义,才有价值,才不枉来人世走了一回。
精神之光多见于古今中外许多伟大人士的思想智慧之中。他们用毕生的精力,孜孜不倦地探求,研究人生的真谛,思考人间的真理。中国的儒家学者孔子,身处礼崩乐坏的春秋时期,心忧天下,奔走推行他的仁政理念。其道在他生前虽然未能为一心争霸的诸侯所采纳,却光照中国几千年而不衰。春秋战国合纵连横的智慧、三国鼎立联吴抗魏的策略,对当今国际纷争下的中国取向颇多启迪。古人的智慧灯塔为我们照亮了前行的道路。
对个人成长来说,理想、志向就是指引一生奋斗之路的精神之光。古人常说要早立志,立大志。所谓“早立志”,就是要在人生接受教育的初始阶段,就要对人生发展有所规划。因为人生苦短,早一点立下志向,有助于及早成才成功,免得荒废光阴。所谓“立大志”,就是要瞄准对国家进步对科技发展有重大意义的目标,力争有新的突破。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女科学家屠呦呦从小就对医药有浓厚的兴趣,立志要为光大祖国医药事业作出贡献。经过几十年的艰苦探索,屠呦呦终于发明了治疗疟疾的新药青蒿素,救治了全世界亿万人的疾苦。屠呦呦的成功是因为她从小就得到了伟大精神之光的指引。
我们作为新世纪的青年学生,祖国振兴的重任义不容辞地要由我们来承担。一洗中国百年贫困、落后挨打的积弱之貌,承继四十年改革开放飞速发展的良好之势,粉碎西方敌对势力百般阻挠中国发展的恶毒之念,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上最繁荣最强大最富有的国家,让十四亿中国人都能过上好日子,这应当成为引领我们每一位当代青年的精神之光。
让我们用这束精神之光照亮我们的世界!
2021年江苏省淮安市中考作文试作
(一)记叙文
我想清楚了
于树华
我遇到了一道难题,反复思考、反复演算,总是得不到正确的答案。我想去问班上的学霸,但看到他傲慢的神态,我的自尊心腾腾往上窜,“不去求他!”埋下头继续钻研……老师来了,我想去问老师,老师却说:“自己去想!”我不敢再问,只好回到座位上,继续苦思冥想……不知牺牲了多少脑细胞,终于一道灵光一现,我的脑子豁然开朗,难题迎刃而解。
在学习过程中,这种情状多次重现。每次“我想清楚了”,智慧就增进一层,成绩就往上跃升一步。
我刚走进教室,刚才还谈得热闹的几个同学顿时不说话了。他们一定有什么事瞒着我。我想问,但看到他们一副不想理我的样子,我就有些生气:有什么大不了的呢?不问了,我不想知道!
这是星期天下午的自学时间,教室里人不是很全。星期天能到教室里来的,都是一些学习比较认真的同学。我竭力想把飘忽的心绪集中到解题中去,但杂念还是如同脱缰的野马一样难以收住。
“他们可能是议论我最近成绩下跌。前天数学老师批评了我,他们一定在幸灾乐祸呢!我绝对不能让他们继续看我的笑话!”我认为自己想清楚了,于是不再纠结,脑子立马好使起来。
其实,有时超脱一点,不要自寻烦恼,反而是一种上等的智慧。
今夜可能受凉了,加之一直在思考问题,头有点儿昏沉沉的。
我有一个毛病,思维激活之后,就较长时间一直处于兴奋状态,不大容易停下来。走路、吃饭、睡觉都在琢磨。就像机器一样,一直开着,就有可能开爆了。
古人早就说过:“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
我想清楚了——学习研究固然重要,但身体更重要。我要重视锻炼身体。我要适当放松。
(二)论说文
我想清楚了
于树华
想清楚了,做一个明白人。是许多人的追求。
读书求学时,每天要完成大量的作业。许多题目刁钻古怪,怎么也想不清楚。反复演算,反复思考,终于“柳暗花明又一村”,难题迎刃而解,那种畅快,真是难以形容。
随着阅世渐深,许多令人困惑的问题也渐多。有些问题可以到书本中索解,有些问题可以向他人请教,但有些问题却难以从别人那里得到答案,全靠自己独自琢磨……思考许久许久,有那么一个片刻,猛地,心中灵光一闪,终于弄明白了。那可能就是所谓“悟”到了。
“悟”是思维长久追寻之后的终于弄清楚之后的心理状态。达到这个境界,就是达到了“通”的地步。拿学习来说,有所谓“文史哲不分家”,文学、历史、哲学这三门学科彼此是相通的。学语文、写作文,如果能打通“文史哲”,语文学习、作文写作就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思维豁然开朗,古往今来,上下几千年,各种例证纷呈笔下,哲学使理论分析如虎添翼。几百字的一篇文章唾手可得。
而且,文科、理科也是相通的。哲学对理科学习多有启迪。数学的精密与条理与逻辑紧密关联;物理致力于对外部宏观、微观世界的认识,物理学与其他许多自然科学息息相关;化学在分子、原子层面上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与变化规律,在与物理学、生物学、地理学、天文学等学科的相互渗透中,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也推动了其他学科和技术的发展。
学习是快乐的。其快乐是建立在真正“想清楚”基础之上的。如果能在内心大声说“我想清楚了!”那种快乐就是对自己刻苦钻研最好的奖赏!
“想清楚了”只是创造的起点。“想清楚了”多数是对前人所创造知识的接受,这还是远远不够的。世界每天都是新的。当今新的科技发明层出不穷,许多许多新的东西在等待我们去发现,去发明,去创造。中国的科技发展与西方国家还有较大的差距,在芯片等领域还受西方“卡脖子”。中国科技的快速发展还寄希望于我们这一代青少年。青少年要“想清楚”身上肩负的使命,学好知识,打好基础,勇于创新,瞄准世界一流科技,争取有所突破,有所贡献!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