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杭州市中考各学科试卷评析
发布于 2021-08-20 18:48 ,所属分类:中考学习资料
语 文
今年杭州语文卷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统编教材为命题依据,坚持立德树人理念,注重价值引领,重视学生精神成长;试卷既回应了时代的重大主题,又突出语文学科的特质,通过创设真实情境和设置典型任务,考查语文关键能力,渗透学法指导,起到了引导教学改革的良好作用。
坚持立德树人,价值引领。试卷以“致敬英雄”开篇,在学习名言、对联、名篇名句的过程中理解英雄内涵,铭记英雄历史,感受历代志士仁人的风范。将知识运用与思想教育融为一体。文学作品选用了一篇小说,以解放战争时期百姓给解放军送粮为题材,反映了党领导的军队与人民群众血肉相连的主题。实用文阅读选用的是一组有关“天问一号”登陆火星的材料,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我国航天科技的巨大成就。古诗文阅读,探求“松柏”的文化意象,理解我国古人崇尚刚直气节的文化传统。
聚焦关键能力,渗透学法指导。试卷聚焦学科核心素养,着重考查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题型有所创新,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如名著阅读,要求学生结合阅读积累,提炼阐述阅读策略。考查书目有《西游记》《朝花夕拾》《艾青诗选》等。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文学作品阅读的试题,“初读感知——局部深入——整体把握——探究发现”,体现真实阅读的展开过程,符合“测评即学习”的理念。阅读能力的核心就是阅读方法,学生答题过程,也就是建构阅读方法的过程。
注重整合运用,引领教学改进。今年语文卷摒弃单点式、碎片化的静态知识考查,创设“主题式”情境,测试学生在完成典型任务过程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语文教学变革。古诗文阅读,材料由三则短小的诗文组合而成,以“松柏”为核心意象,勾连课内外学习,引导在整体理解中把握传统文化神韵。考生需要在阅读的基础上,整合、比较、分析、提炼,从而掌握语文学习的核心知识。这是富有意义的命题探索,体现了项目学习、深度学习的理念,让考生在探究中整合运用,有所发现,形成自己的学习经验。
创设适切情境,激发真实表达。“这次考试我要超常发挥!”“能正常发挥,就很不错!”情境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引导语提示考生日常活动如跑步、比赛、表演等,人们都希望能正常发挥甚至超常发挥。这一写作任务能够激发学生的表达兴趣,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与情感储备。同时,话题又涉及实力、目标、心态等方方面面,有着广阔的写作空间,能检测学生的思维水平。可叙述个人生活经历,可抒发独特情感,也可进行理性思辨,有利于不同学生发挥写作的个性特长。这样的中考写作题,亲切温馨,饱含人文关怀,表达了命题组对全体考生的美好祝愿。
数 学
数学卷以“课标”为命题依据,全面覆盖初中数学基础知识,突出主干知识,重视知识的内在联系,难度稳定;试题表述简练精准,考点清晰,梯度明显。试卷面向全体考生,全面测试初中毕业学生的数学学业水平,兼具我市各类高中招生的选拔功能;试卷为不同基础、不同能力水平的考生都提供了适当相应的思考空间,体现了较好的区分度,能对初中数学教学产生良好的导向作用,促进学生可持续性发展。
围绕课标,立意素养。试卷以素养立意,层次分明,亮点突出。重视对学生抽象思维、几何直观、逻辑推理、数学运算等学科素养的考查,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体会数学的现实价值。试卷充分考虑今年全员中考的特点,合理把握课程标准对课程内容的具体要求,入手容易,入口较宽,不同题型之间梯度明显。
立足教材,回归基础。试卷立足现行教材,开发课本资源,对教材中的例题及练习进行深度改编,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保证测量公平,减少因机械训练、押题、猜题对考试产生的负面影响。立足基础,强调通性通法,重视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重点考查核心概念,科学性强,贴近初中数学教学实际。
过程,守正创新。结合学生熟悉的乘车(第7题)、购买糖果(第14题)、折纸(第16题)、跳绳(第18题)等生活情境命制试题,有效地缓解学生的认知负担和考试压力,有利于学生在考试过程中发挥出自己最佳的状态。试卷中有不少问题研究过程性的试题。如第8题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的试题对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和创新精神培养具有积极的意义。
重视应用,考察能力。试卷着重考查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与能力,从多方视角进行解题探索,注重为学生提供可以多宽口、多渠道加以解决的问题,使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视角找到突破口,真正考察学生的综合素养、体现公平。如第10题可以从方程与函数等角度进行判断。再如第15题可以利用特殊三角形、相似三角形、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等途径进行求解。
试卷在凸显三个命题导向:导向课标、导向课本、导向轻负高质的同时,也了三个教学导向:基础导向、重点导向、过程导向,形成了“紧扣课标,贴近生活,突出能力”、“起点低,落点高,促发展”的特色。
英 语
英语卷以《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为命题依据,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在语篇选材时体现 “人与自我、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三大主题语境,突出学生对主题语境和语篇理解的深度和在具体语境中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查,充分发挥考试的评价和导向作用,引领学生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融合发展。
凸显学科育人,讲好中国故事。试题以德育为魂、素养立意为目标,精心选择了贴近学生生活、贴近时代的语篇语料,搭建问题情境,在考查学生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渗透对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考量。试卷提供了丰富的包含中国文化的语料,起到了传承“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效果,在体现试题的考试价值功能以外,在学科育人功能上进行了拓展,如杭州本地的良渚文化、带有中国文字装饰的T恤衫、中国生日传统食物长寿面、中国最新人口统计以及书面表达中对中国饮食的表达。
重视语言基础,凸显语用能力。试题注重对学生英语基础知识的考查,考点覆盖面广,基本涵盖了初中阶段学生应该掌握的英语学科的核心知识和基本知识。注重对教材内容的迁移与应用,突出考查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试题凸显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学生正确、得体地使用语言,完成相应的交际任务,如书面表达题回复邀请函就是在贴近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把学习到的语言应用于生活,考查学生真实问题的解决能力。
学科素养,彰显人文本质。试题题材多样、文体丰富,通过多元视角考查学生英语学科素养,为学生提供了立体的理解、分析、归纳、推理等思维活动空间,从不同形式的语料中引导学生了解中外文化,培养国际视野。阅读理解倡导保护海洋环境,拯救海洋动物的环保视角;有故事的T恤衫体现物品背后的故事;世界各地的传统舞蹈体现多元的跨文化信息;阅读理解D篇从学生人人都经历过的早期语言学习展现了语言学习的规律,完形填空语篇倡导的对身边人的尊重,体现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在语言学习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社 会
2021年道德与法治·历史与社会试卷命制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试题注重彰显道德与法治·历史与社会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加强学科综合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考查,反映出鲜明的学科特色,富有时代性、现实感,充分发挥了考试评价的重要育人功能和对教育教学的独特引导作用。
坚持立德树人,厚植家国情怀。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命题组在试题编制中,始终立足于学生成长视角,把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法治观念,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德育目标,渗透到各个具体环节。试题传承红色基因,围绕“建党百年”这一重大时代背景,精心选择反映时代主题,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的现实题材,搭建问题情境,立足知识和能力考查目标设计问题、组织答案,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怀,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素养。
探索五育并举,凸显育人功能。试题有效贯彻课改理念,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科素养,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体现国家意志。命题组在试题命制中,注重开发“参加体能测试的导航地图”“中国古代农书《齐民要术》”“红军歌曲《会师歌》”“警方提醒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等培养学生意志品质、劳动能力、审美情趣、法制观念的育人情境,在情境中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和学科素养的积淀,强化社会责任,塑造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担当,探索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有效路径。
社会热点,考查关键能力。试卷对当今社会关乎人类发展和中华民族发展的重大问题给予了高度的,引导学生从现实的角度理解社会,理解历史。试题紧扣时代脉搏,将“‘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编制”“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粮食安全”“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等社会热点引入试卷。命题组通过漫画、图表、虚拟论坛等形式,创设生活情境、学习情境、社会情境和学术情境,既考查了学生的学科主干知识,更考查了学生解决问题的关键能力,实现了知识、能力、素养的有机融合。
彰显学科特色,培养综合思维。全卷无论是选择题还是材料分析题,都体现出知识跨度大、涉及领域广、综合性强的特点。试题在凸显鲜明学科特色的同时,还体现出道德与法治、历史与社会两门学科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的共同追求。注重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知识广度,考查学生发现学科内、学科间和知识与能力内在联系的能力,考查学生从各种不同类型材料中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实践育人的价值取向。
科 学
2021年中考科学试卷延续了前几年的命题风格。力求在结构、内容、要求等方面保持相对稳定,较全面地考查科学学科核心素养,突显学科育人价值。
素养,指向立德树人。试题以核心素养为目标,对科学学习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进行考查,最终引导教学走向“人”的发展。本卷渗透人体是一个协调、统一整体等科学观念;突出设计实验、表达交流等科学探究能力;着重在解题过程中应用科学思维;重视科学本质、社会责任,体现科学态度。
立足课本,教材内涵。试题命制以课程标准为依据,试题命题的素材主要源自教材中的文本、图片、活动、实验、课后练习等,引导教师要深入研读课标,理解教材编写的意图,准确把握教学内容,遵循学生学习成长的规律,用好教材,不随意拔高,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加强实验,着眼能力发展。实验与探究是本卷的突出亮点。试卷依据课本实验进行改编,在实验探究中考查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数据分析处理的能力、得出结论的能力等。引导今后的教学要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分析与论证、评估与反思、交流与合作,引导学生重视证据,对科学现象进行解释,更要求教师与学生认真完成课本的每一个活动、实验与探究,真正体现“科学教学是基于实验与探究的教学”这一理念。
联系生活,导向社会责任。科学源于生活,走向生活,科学学习也是“动手、动脑”的过程,试题的命制高度科学、技术、社会、环境以及当代重大课题。体现在试题中的“新冠肺炎”疫情、毒品危害、预防龋齿、空心树等生活化背景;再如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分析、资源化利用二氧化碳,以及人工制氮与农业生产环境保护等背景,都在考查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生活、社会、发展。
坚持综合,体现学科融合。科学教学要努力促使学生理解统一的世界,整体的科学,就需要坚持综合的合科教学。随着科学试卷整体难度下降,对知识的要求降低,能力的要求提升,综合的科学将更突显其生命力。科学的综合并不是局限于拼盘式知识的整合,更应学科内的知识与能力的整合、学科间科学方法与科学思想的融通。试卷以科学方法、预防龋齿、氮循环为主题,在命制中尽量以主题为引领,跨学科核心概念为支撑,力图在科学试题中体现学科融合,倡导综合理科教学。
来源:杭州教育发布
责编:庄晓婷
编审:李 浩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