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上海浦东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WORD文档)
发布于 2021-09-01 12:14 ,所属分类:上海中考真题试卷及答案大全
2018年上海浦东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共20分)
1.(1分)属于纯净物的是( )
A.泉水 B.河水 C.雨水 D.蒸馏水
2.(1分)氦气的化学式是( )
A.He B.H2 C.Hg D.N2
3.(1分)属于氮肥的是( )
A.NH4NO3 B.KCl C.K2SO4 D.Ca(H2PO4)2
4.(1分)属于有机物的是( )
A.酒精 B.碳酸 C.金刚石 D.二氧化碳
5.(1分)在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
A.泥沙 B.蔗糖 C.植物油 D.粉笔灰
6.(1分)自来水生产中起杀菌消毒作用的是( )
A.明矾 B.氯气 C.活性炭 D.氯化铁
7.(1分)属于石墨化学性质的是( )
A.黑色 B.质软 C.稳定性 D.导电性
8.(1分)四种溶液的pH如图所示,其中碱性最强的是( )
A.A B.B C.C D.D
9.(1分)物质俗称正确的是( )
A.K2CO3:纯碱 B.CaCO3:熟石灰
C.Na2CO3:烧碱 D.CuSO4•5H2O:胆矾
10.(1分)能用AgNO3溶液鉴别的一组物质是( )
A.HCl、KNO3 B.HCl、MgCl2 C.KNO3、NaNO3 D.HCl、H2SO4
11.(1分)分子数相等的任何物质具有相同的( )
A.质量 B.体积 C.物质的量 D.摩尔质量
12.(1分)水电解的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2H2O2H2+O2 B.H2O
H2↑+O2↑
C.2H2O2H2↑+O2↑ D.2H2O═2H2↑+O2↑
13.(1分)有关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 | |
|
收集氧气 | 滴加液体 | 振荡溶解 | 加热固体 |
A.A B.B C.C D.D
14.(1分)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滴加稀硫酸,对反应前后烧杯中溶液分析错误的是( )
A.颜色改变 B.温度升高 C.碱性减弱 D.质量增加
15.(1分)关于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叙述正确的是( )
A.产生蓝色火焰
B.产物无污染
C.证明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D.反应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1
16.(1分)如图所示,在分别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放入KNO3充分溶解,则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 t1 | t2 |
KNO3的溶解度(g/100g水) | 60 | 90 |
A.甲、乙混合后为t1℃的不饱和溶液
B.乙升温至t2℃,溶液质量增加
C.乙、丙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D.丙降温至t1℃,有晶体析出
17.(1分)大理石和稀盐酸在启普发生器中反应,关闭活塞后固液脱离接触的原因是( )
A.溶液体积减小 B.稀盐酸浓度减小
C.容器内气压增大 D.空气的压强增大
18.(1分)关于复分解反应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
A.反应物为酸和碱 B.伴随有明显现象
C.生成物为盐和水 D.元素化合价不变
19.(1分)有关CO2、CO的实验设计错误的是( )
目的 | 鉴别CO2,CO | 鉴别CO2,CO | 除去CO2 | 除去CO |
操作 |
|
|
|
|
选项 | A | B | C | D |
A.A B.B C.C D.D
20.(1分)有关元素的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
A.混合物中元素以化合态存在
B.化学变化中元素存在形态发生改变
C.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
D.单质、化合物按组成元素种类划分
二、填空题(共22分)
21.(7分)今年5月,我国发射了高分5号卫星,对O2、SO2、CO2等进行监测,在环境检测中发挥重要作用。
①O3能吸收紫外线。与O3互为同素异形体的物质化学式是 。
②SO2是一种大气污染物。SO2中S元素化合价是 ,S、O原子个数比是 ;SO2的摩尔质量为 g/mol;1mol SO2中约含 个S原子。
③大气中的CO2使地球保持温暖。将过多CO2转化为甲醇(CH3OH)等燃料的过程属于 (选填“物理”、“化学”)变化;CH3OH由 种元素组成。
22.(7分)食盐是人类生存的必需品,获取食盐的途径有多种。
①开采岩盐,地下盐层含氯化钠等物质,灼烧氯化钠,火焰呈 色。配置某氯化钠溶液需85mL水,应选用 ml量筒量取(选填编号)。
a.10 b.20 c.100
②熬制井盐。《天工开物》记载:抽取深井中的盐水,用井中产生的天然气作为燃料熬制井盐。CH4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氯化钠与硝酸钠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0℃时溶解度较小的物质是 。
③海水晒盐。某地海水中主要物质的含量见表。
物质 | 每100g海水所含质量(g) |
水 | 96.5 |
氯化钠 | 2.7 |
硫酸钠 | 0.2 |
…… | …… |
该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 。20℃时的100g该海水,当水的蒸发量大于 g时,开始析出氯化钠。除去氯化钠中的硫酸钠应选用的试剂是 。
23.(8分)实验室制取氧气并进行相关实验。
①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取用二氧化锰操作正确的是 (选填编号如图1)。
②探究带火星的木条在不同体积分数氧气中的复燃情况,部分实验数据记录如表:
氧气体积分数(%) | 30 | 40 | 60 | 70 |
带火星的木条 | 不变 | 稍亮 | 复燃 | 复燃 |
根据上述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
在集气瓶中注入占其容器50%的水(如图2所示),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将瓶内的水排尽,用带火星的木条在该集气瓶中进行实验,推测实验现象并说明理由。
③双氧水分解也可用氧化铜作催化剂。在0.5g氧化铜中滴加双氧水,反应结束后固体仍为0.5g且呈 色。
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在双氧水分解反应后,氧化铜化学性质没有发生改变。
步骤 | 现象 | 结论 |
|
| 氧化铜化学性质没有改变 |
三、简答题(共18分)
24.(8分)某涂料添加剂M的成分为银、铝、锌中的一种,为确定其成分,取一定质量的M和稀硫酸进行实验。
①银、铝、锌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②用如图1方法收集氢气,是因为氢气 (选填“可溶”、“难溶”)于水;仪器Ⅰ的名称是 。
③6.5g锌与足量稀硫酸完全反应,计算产生氢气的物质的量。(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
④铝、锌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物质的量与消耗铝的质量关系曲线如图2所示,在图中画出产生氢气的物质的量与消耗锌的质量关系曲线。
⑤1.8g样品M与足量稀硫酸完全反应产生0.1mol氢气,则M的化学式是 。
25.(10分)对放置一段时间后的生石灰样品进行实验。
①取少量样品放入水中,有较多热量放出,滴加酚酞后呈 色。
②另取少量样品,进行实验:
Ⅱ中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Ⅲ是将CO2通入B中,写出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Ⅳ的操作名称是 ;C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
③由上述实验能确定原样品中含有的物质是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20分)
1.
【解答】解:A、泉水中含有水和溶于水的物质,属于混合物;
B、河水中含有水和溶于水的物质,属于混合物;
C、雨水中含有水和溶于水的物质,属于混合物;
D、蒸馏水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
故选:D。
2.
【解答】解:氦气是由氦原子构成的,所以其化学式直接用氦的元素符号来表示,为He。
A.该符号是氦气的化学式,故正确;
B.该符号是氢气的化学式,故错误;
C.该符号是汞的化学式,故错误;
D.该符号是氮气的化学式,故错误。
故选:A。
3.
【解答】解:A.NH4NO3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故选项正确;
B.KCl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故选项错误;
C.K2SO4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故选项错误;
D.Ca(H2PO4)2中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故选项错误;
故选:A。
4.
【解答】解:A、酒精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
B、碳酸虽含有碳元素,但具有无机物的性质和特点,属于无机物;
C、金刚石属于单质;
D、二氧化碳虽含有碳元素,但具有无机物的性质和特点,属于无机物;
故选:A。
5.
【解答】解:A.泥沙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错误;
B.蔗糖可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正确;
C.植物油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形成的是乳浊液,故错误;
D.粉笔灰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形成的是悬浊液,故错误。
故选:B。
6.
【解答】解:A、加明矾,明矾可以吸附水里悬浮的杂质,并形成沉淀,使水澄清,不用于自来水生产中的杀菌消毒,故错误;
B、加氯气,向水中通入氯气,氯气遇水会产生次氯酸HClO,用于消毒,故正确;
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和色素,不用于自来水生产中的杀菌消毒,故错误;
D、氯化铁不用于自来水生产中的杀菌消毒,故错误。
故选:B。
7.
【解答】解:A、石墨是黑色固体,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B、石墨质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C、石墨具有稳定性,一般情况下不溶于和其它物质发生反应,属于化学性质;
D、石墨具有导电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故选:C。
8.
【解答】解: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且pH越大,碱性越强,D的pH最大,碱性最强。
故选:D。
9.
【解答】解:A.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其化学式为Na2CO3,故错误;
B.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其化学式为Ca(OH)2,故错误;
C.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其化学式为NaOH,故错误;
D.胆矾是五水硫酸铜的俗称,其化学式为CuSO4•5H2O,故正确。
故选:D。
10.
【解答】解:A、AgNO3溶液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与硝酸不反应,可以鉴别,故选项正确。
B、AgNO3溶液与HCl、MgCl2溶液反应均产生氯化银白色沉淀,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
C、AgNO3溶液与KNO3、NaNO3均不反应,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
D、AgNO3溶液与HCl、H2SO4反应,分别产生氯化银、硫酸银白色沉淀,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
故选:A。
11.
【解答】解:A.分子数相等的物质,质量不一定相同,如SO2(相对分子质量为64)和CO2(相对分子质量为44)质量不同,故错误;
B.分子数相等的物质,质量不一定相同,密度也不一定相同,所以体积也不相同,故错误;
C.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数相等则物质的量也相同,如1molSO2和CO2中均含有6.02×1023个分子,或6.02×1023个二氧化硫分子和6.02×1023个二氧化碳分子均为1mol,故正确;
D.分子数相等的任何物质摩尔质量不一定相同,如SO2(摩尔质量为64g/mol)和CO2(摩尔质量为44g/mol),故错误。
故选:C。
12.
【解答】解: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
故选:C。
13.
【解答】解:A、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导管要伸入集气瓶底部,但试管不能用塞子,故错误;
B、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的位置是不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故正确;
C、振荡试管时试管内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故错误;
D、加热固体时要将试管口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但试管夹应夹在距试管口三分之一处,故错误。
故选:B。
14.
【解答】解:A.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均为无色溶液,反应后生成的硫酸钠溶液也是无色的,所以溶液的颜色不变,故错误;
B.酸碱中和反应会放出热量,所以溶液的温度升高,故正确;
C.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滴加稀硫酸,随着硫酸的加入,氢氧化钠的消耗,溶液的碱性减弱,故正确;
D.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滴加稀硫酸,没有气体与沉淀生成,所以溶液的质量增加,故正确。
故选:A。
15.
【解答】解:A.氢气在氧气中燃产生淡蓝色火焰,故错误;
B.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生成物只有水,不会对环境造成任何污染,故正确;
C.该实验证明了水是由氢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故错误;
D.由化学方程式2H2+O22H2O可知,反应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1×4):32=1:8,故错误。
故选:B。
16.
【解答】解:A、t1℃硝酸钾的溶解度为60g,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最多溶解硝酸钾60g,甲、乙均为饱和溶液,混合后为t1℃的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B、t1℃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最多溶解硝酸钾60g,乙为恰好饱和的溶液,乙升温至t2℃,溶液质量不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C、t1℃硝酸钾的溶解度为60g,t2℃硝酸钾的溶解度为90g,加入的硝酸钾均能全部溶解,乙、丙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故选项说法正确。
D、t1℃硝酸钾的溶解度为60g,丙降温至t1℃,恰好形成饱和溶液,没有晶体析出,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17.
【解答】解:关闭活塞后,二氧化碳不能导出,随着二氧化碳不断增多,气压增大,在气压的作用下,液面下降,导致固液脱离接触。
故选:C。
18.
【解答】解:A、酸碱盐之间发生复分解反应,故错误;
B、有的复分解反应没有明显的现象,故错误;
C、生成物不一定是盐和水,也可以是盐和碱等,故错误;
D、复分解反应前后各元素化合价不变,正确。
故选:D。
19.
【解答】解:A、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一氧化碳不能,可以鉴别,故选项设计正确。
B、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一氧化碳不能,可以鉴别,故选项设计正确。
C、二氧化碳能与碳粉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设计正确。
D、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燃,这是因为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且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故选项设计错误。
故选:D。
20.
【解答】解:A、混合物中元素不一定以化合态存在,例如红磷和白磷组成的混合物中,磷元素以游离态存在,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化学变化中元素存在形态不一定发生改变,例如石墨转化成金刚石时,碳元素都是以游离态存在,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例如红磷和白磷组成的混合物中只含有磷元素,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单质、化合物按组成元素种类划分,例如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二、填空题(共22分)
21.
【解答】解:①同素异形体是指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单质,臭氧也是由氧元素组成的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化学式为:O2;故填:O2;
②在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SO2中的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则可推出S元素的化合价为+4;SO2中S、O原子个数比是1:2;1mol粒子的摩尔质量在g/mol为单位时在数值上都与该粒子的相对分子质量相等,二氧化硫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4,其摩尔质量为64g/mol;1mol SO2中约含有1mol硫原子,约含有6.02×1023个原子;故填:+4;1:2;64;6.02×1023;
③将过多CO2转化为甲醇(CH3OH)等燃料的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H3OH由碳、
22.
【解答】解:①钠元素的焰色反应是黄色,所以灼烧氯化钠,火焰呈黄色,量筒使用采用就近原则,所以配置某氯化钠溶液需85mL水,应选用100ml量筒量取,故选:c;
②甲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20℃时溶解度较小的物质是氯化钠;
③该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100%=2.7%,20℃时的100g该海水,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当水的蒸发量大于96.5g﹣
×2.7g=89g时,开始析出氯化钠,除去氯化钠中的硫酸钠应选用的试剂是氯化钡溶液。
故答案为:①黄,c;
②CH4+2O2CO2+2H2O,氯化钠;
③2.7%,89,氯化钡溶液。
23.
【解答】解:①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为水和氧气,二氧化锰是粉末状药品,取用时用药匙取二氧化锰,将试管横放,用药匙将二氧化锰送至试管底部;故填:2H2O22H2O+O2↑;c;
②根据表格中反应的信息可知: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不一定是纯净的氧气;故填:能使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的不一定是纯氧。
在集气瓶中注入占其容器50%的水(如图2所示),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将瓶内的水排尽,用带火星的木条在该集气瓶中进行实验,可能会观察到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这是因为氧气的浓度达到了使其复燃的纯度;故填: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这是因为氧气的浓度达到了使其复燃的纯度;
③氧化铜在该反应后是催化剂,其质量与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在0.5g氧化铜中滴加双氧水,反应结束后固体仍为0.5g且呈黑色;故填:黑;
催化剂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不变,将反应后的混合物过滤,向盛有该滤渣的试管中重新加入2ml过氧化氢溶液后,试管中有大量气泡冒出,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得出结论:氧化铜的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没有发生改变;故填:将反应后的混合物过滤,向盛有该滤渣的试管中重新加入2ml过氧化氢溶液;试管中有大量气泡冒出,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三、简答题(共18分)
24.
【解答】解:①银、铝、锌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铝、锌、银。
故填:铝、锌、银。
②用如图1方法收集氢气,是因为氢气难溶于水;仪器Ⅰ的名称是长颈漏斗。
故填:难溶;长颈漏斗。
③设产生氢气的物质的量为x,
6.5g锌的物质的量为:6.5g÷65g/mol=0.1mol,
Zn+H2SO4═ZnSO4+H2↑,
1 1
0.1mol x
=
,
x=0.1mol,
答:产生氢气的物质的量是0.1mol。
④由计算可知,6.5g锌与足量稀硫酸反应生成0.1mol氢气,产生氢气的物质的量与消耗锌的质量关系曲线如下所示:
⑤铝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质量、物质的量的关系为:
2Al+3H2SO4═Al2(SO4)3+3H2↑,
54 6
1.8g 0.2mol
由以上关系可知,1.8g铝与足量稀硫酸完全反应产生0.1mol氢气,则M是Al。
故填:Al。
25.
【解答】解: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出热量,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所以
①取少量样品放入水中,有较多热量放出,反应后生成了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滴加酚酞后呈红色;
②Ⅱ中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化学方程式是:NaOH+HCl=NaCl+H2O;
Ⅲ是将CO2通入B中,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所以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CaCl2+Na2CO3=CaCO3↓+2NaCl;
Ⅳ的操作将不溶性固体从溶液中分离出来,所以该名称是过滤,C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氯化钙、氯化钠;
③由上述实验能确定原样品中含有的物质是氧化钙、碳酸钙。
故答案为:①红;
②ⅡNaOH+HCl=NaCl+H2O;
Ⅲ2NaOH+CO2=Na2CO3+H2O、CaCl2+Na2CO3=CaCO3↓+2NaCl;
Ⅳ过滤,氯化钙、氯化钠;
③氧化钙、碳酸钙。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