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广东东莞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
发布于 2021-09-03 21:18 ,所属分类:广东中考真题试卷及答案大全
2016年广东省东莞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全卷满分为120分。考试用时为120分钟)
1. (24分)
1.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
(1)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仁在其中矣。”(《论语》)(1分)
(2) □□□□□,关山度若飞。(《木兰诗》)(1分)
(3)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范仲淹《渔
家傲·秋思》)
(4) 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用“□□□□□□□,□□□□□□□”的诗句,说
明了新事物终将取代旧事物的道理。(2分)
(5) 请把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默写完整。(4分)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
□□□□□□□,□□□□□□□。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2.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
(1) 人,是jiàn wàng( )的。不记仇,很对。但是,不能忘记。
(2) 我母亲对我们的jié jū( )生活感到非常痛苦,那时家里样样都要节省。
(3) 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又像一个rěn jùn bù jīn( )的笑容。
(4) 峰环水抱的萨尔茨堡,高高低低的房屋lín cì zhì bǐ( )。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奶奶刚才还有说有笑,突然收敛起笑容,我们一脸茫然,不知哪儿冒犯起了她。
B.人生的价值不在于有多大的建树,只要你善于发掘快乐,再平凡的工作也是有意义的。
C.英语老师非常幽默,把语法讲得惟妙惟肖,让同学们觉得轻松,记得牢固。
D.他聪慧好学,多才多艺,阳光帅气,在我们年级鹤立鸡群,是校草的热门人选。
4.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最近发生在马里北部加奥地区联合国维和人员营地的恐怖袭击事件,激起了全世界人民的无比愤怒和谴责。(删去“和谴责”)
B.只要聊起时事要闻,王林经常充当“主播”,原来他每天都看中央13台的“新闻24小时”,难怪对时事这么熟悉。(将“原来”改为“因为”)
C.每个人的成长和发展,需要个人的努力,也需要他人的帮助,离不开家庭小环境,也离不开社会大环境。(删去“和发展”)
D.凭借《太阳的后裔》爆红的男神宋仲基在与广州粉丝的见面会上表示,会不会再来广州,关键看广州影迷欢迎。(在“欢迎”前加“是否”)
5. 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使之构成排比。(4分)
思考是一种启迪心智的旅行,深入的思考能够活跃你的头脑,拓展你的思维,沉淀你的智慧,丰盈你的精神;阅读是一种照亮心路的对话,广泛的阅读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46分)
(一)(10分)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6.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
(1)渔人甚异之( )
(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欣然规往( )
7.把文字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8.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记述了渔人的所见所闻,描绘出一幅环境优美、生活安宁的图画。
B.“咸来问讯”表现出桃花源人对外面的世界很好奇,“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说明他们与外界隔绝的时间很长。
C.文章写渔人虽“处处志之”,但终“不复得路”,暗示了桃花源觅不可得,用“世外桃源”来指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D.文章语言简洁生动,涉及到的成语有些至今沿用,如落英缤纷、豁然开朗、怡然自乐、柳暗花明、无人问津。
2. (9分)
亭林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出门则以一骡二马捆书自随。遇边塞亭障,呼老兵诣道边酒垆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马上无事,辄据鞍默诵诸经注疏。遇故友若不相识,或颠坠崖谷,亦无悔也。精勤至此,宜所诣渊涵博大,莫与抗衡与。
(节选自《清朝艺苑》)
9.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手不释书/即书诗四句 B.若与平生所闻不合/烨然若神人
C.必无所疑乃已/惧其不已也 D.辄据鞍默诵诸经注疏/孙权据有江东
10. 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呼 老 兵 诣 道 边 酒 垆 对 坐 痛 饮 咨 其 风 土 考 其 区 域。
11. 根据选文,概括亭林先生“所诣渊涵博大”的原因。(3分)
(三)(10分)
悲加欢不等于零
叶春雷
①我想用一个数学公式来表达我的人生观:悲+欢≠零。
②人生常常出现这样的情景:一件让人开心的事情之后,紧接着就来了一件让人不开心的事,这不开心的事把刚才开心的事抵消了,幸福指数变成了零,或者甚至变成了负数,让人沮丧至极。
③但我想说的是:悲加欢不等于零,更不等于负数。古语说得好,人生不如意的事常八九,换而言之,人生如意的事仅一二。如果用数理逻辑来推理,人生的幸福指数,自然只是一个负数,而且还是一个大大的负数。那么,人生就根本没有幸福指数可言,只有“痛苦指数”这个概念了。
④但人生毕竟不是一道数学题,人生的逻辑也不简单的数理逻辑所能概括的。人生的逻辑是什么呢?苏东坡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是这样说的:“美中不足,好事多魔。”注意,他用的是“魔鬼”的“魔”,不是“磨难”的“磨”。两位绝顶聪明的文学大师,其实表达了一个共同的观点:人生是有缺憾的,不能求全责备。对于人来说,我们所能做的,一个是接受,一个是期待。接受现实的残酷,期待未来的美好,并为这个美好的未来,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
⑤由此,我们不能仅仅从数理逻辑的角度,用数量看待人生的幸福指数。例如,一天之中,有两件开心的事,却有四件拂心的事,是否我这一天的幸福指数是负二呢?非也。换一个角度,拂心的事,往往能助人成长,甚至比开心的事对人的帮助更大。《菜根谭》中说:“二中常闻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进德修行的砥石。若言言悦耳,事事快心,便把此生埋在鸩毒中矣。”按照洪应明的说法,拂心的事,对人生有正面影响,应该是正数,倒是那些快心的事,容易让人得意忘形,在人生层面上,倒成了负数。这和我们通常把拂心的事看成负数,把快心的事看成正数,完全相反。这样,我举的这个例子,从常人的角度,用数学公式表达,是:(-4)+2=-2,从洪应明的角度,则是4+(-2)=2.
⑥其实,生活中逆耳的话、拂心的事,帮助我们进德修行,对我们的人生是正数;那些鼓励的话、开心的事,让我们人生充满信心。我们只要谦虚谨慎,不得意忘形,就可以把那些鼓励的话、开心的事,同样看成是正数。那么,我们的幸福指数用数学公式来表达,就应该是4+2=6。由此可见,悲加欢,绝不等于零,更不等于负数。人生绝非没有意义,更不会让人背上沉重的包袱。事实上,人生的幸福指数,永远是一个整数,那些拂心的事越多,成为正数的可能性就越大。
⑦什么叫乐观主义?把拂心的事看成正数,把悲多余欢的人生看成是一个正数,这就是乐观主义。你怎么看待生活,生活就怎么对你。在这个意义上,丰子恺先生的话相当有道理:“不是生活选择了你,是你选择了生活。”
⑧悲加欢不等于零,悲加欢一定是一个大大的正数。生活是有意义的,值得我们用心去过。这就是我对生活的信念,我要把这个信念告诉每一个热爱生活的人。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4年第19期,有删改)
12.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开门见山,提出“悲+欢≠零”的观点,然后从不同的角度来说理,结尾重申观点,呼应开头。文章思路清晰,论证严密。
B.第⑤段,作者用数学公式把人生的逻辑和数理逻辑联系起来,指出不能仅仅用数量来看待人生的幸福指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C.作者善于运用引用论证的方法阐述道理。如引用苏东坡、丰子恺的名言,既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强了说服力,也使文章富于文采。
D.文章告诉我们,人生难免缺憾,但是生活是有意义的,要坚定信念,热爱生活,特别强调要努力将生活中拂心的事看成正数。
13. 下列与第⑦段中“乐观主义”含义不符合的一项是( )(3分)
A.海伦·凯勒小时候因生病生活没有色彩,没有声音的世界里,她感到无助和迷茫,善良的莎莉文老师让她学会了微笑,无惧疾病。
B.身处茫茫沙漠,口干舌燥,这时旅行者发现身上只剩下了半瓶水,他平静地说:“太好了,还有半瓶水。”
C.格布雷西拉西耶出身贫寒,每天只能赤着脚上学,他不自暴自弃,不怨天尤人,后来成为闻名遐迩的“世界飞人”。
D.作家史铁生曾说过,哪怕是你正在经历着一场大的灾难,也应该感到幸福,因为你可以在灾难中学会坚强,看到曙光。
14. 结合选文,谈谈如何看待生活中逆耳的话、拂心的事。(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17分)
平衡
陈国凡
①拎着几条刚钓来的鱼儿,我一路哼着小调,兴冲冲地往家赶。今天星期天,休息。老婆带孩子回了她乡下的娘家,我难得落个轻闲自在。我早计划好了,晚餐自己弄个鱼煲,再叫上几位朋友,好好聚聚,美美地享受一顿。
②咦,怪了?怎么钥匙不见了?我翻遍各个口袋,也找不到自家的钥匙。正窝火着,对门的小王探出了头:“回来了?找不到钥匙了吧?嘿嘿……”
③他怎么知道我丢了钥匙?正疑惑间,小王老婆手拿一串钥匙从房里走了出来,笑着对我说:“早上出门,见这串钥匙插在门上,我想许是你走得匆忙,忘了,就先给你放着了。现在该完璧归赵了!要是被陌生人拿去,可就麻烦大了。”我连说谢谢,接过钥匙,进了屋。
④我和小王一家虽然住对门有些年头了,可平时只是点头之交,彼此并不了解,我甚至连他们具体在哪个单位上班都不清楚。
⑤他们该不会进过我家了吧?一想到这点,我就紧张起来,急忙把整个屋子查了个遍,见啥也没丢,东西摆放的位置也丝毫没动过,但我早已没了做鱼煲的念头。
⑥老婆回来听我说了这事,人都蹦了起来:“这还得了!说不定我们的钥匙他们已经拿去配了。我们要不在,他们可以随便进出啊。你呀你,我一不在,你就到外面自个快活!这下出事了吧!”老婆又数落起我来了。可我连跟她计较的心思都没了。谁叫自己这么粗心呢?他们手里有了钥匙,那我家不就成他的家了吗?那咋办?我问老婆。“咋办?还用说吗?换把新锁呗。”老婆斩钉截铁说道。“锁又没坏,干吗要换啊?再说,就为这事换锁,不好吧,他们会怎么看我们?会伤了两家和气的。”我说。
⑦“有什么不好的,难道要等到他们把我们家的东西搬空才好啊?真是的。你要不想换,我来换。”老婆的破嗓门喊得很响。我真担心被人听到。这时,门响了。我开了门,是小王。
⑧“有事吗?”我问。刚说完,我就只想掴自己下,废话,没事,敲你家门干嘛?记忆中,小王没事来敲门,一次也没有过。小王显得有些尴尬,吞吞吐吐地说:“就是我……我老婆,她……她要我来跟你们说个事。”见我老婆也在,小王说:嫂子也在啊,那最好了。
⑨老婆只好说:要不,你进来说话?不了不了。小王摆了摆手,“不了不了,就几句话,我说完就走。我老婆她要你们换把新锁。”小王憋足了劲儿,终于说出了一句囫囵话。
⑩呵,倒是他们先来说了,真个没想到。我和老婆面面相觑。“我老婆说,换了好,省得你们怀疑我们什么的。”话音未落,小王已转身,疾步进了屋子,身后传来“嘭”的一声,是关门声。
⑪我和老婆对视了一下,不约而同地捂着嘴巴,笑了!可是晚上睡觉时,老婆又提出了一个问题:两家的锁都好好的,凭什么要我家白白花钱去换新锁啊?
⑫第二天,我正在换锁,小王走出屋子,手拿一把新锁。我好生纳闷,隔墙有耳?问小王:“你家也要换锁?那锁不好好的吗?”
⑬你家这锁不也好好的吗?我老婆说了,我家也换,换了好,省得嫂子心里不平衡。
⑭我呆住了,半天说不出话来。老婆听了这话,心里更不平衡了,这话啥意思?
⑮小王急中生智,“不瞒你说,我老婆也曾把钥匙插在门上大半天,回家后才发现。”
⑯呵!两家四口齐声发出了和气平衡的笑……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5年11期,有删改)
15. 根据选文内容,按要求填空。(4分)
情节发展 | 丢钥匙 | 还钥匙 | 小王要“我”家换锁 | 两家换了锁 |
“我”的心情 | (1) | (2) | (3) | (4) |
16. 简析第④段在内容和结构上分别有什么作用。(4分)
17. 下面两个句子写出了“我”我老婆说了,我家也换,换了好,省得嫂子心里不平衡。老婆的“不平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4分)
(1) 我老婆说了,我家也换,换了好,省得嫂子心里不平衡。
(2)老婆听了这话,心里更不平衡了,这话啥意思?
18. 有人认为,小说的标题“平衡”独具匠心;也有人认为小说以“锁”作为标题耐人寻味。请选择其中一种观点,谈谈你的看法。(5分)
3. (50分)
19、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大千世界,色彩缤纷,引人遐想。在我们的心底,总有一个声音——我真想:单纯,乐观,坚强;享受成功的喜悦,体会真挚的情谊,品尝幸福的滋味;和往事轻轻挥手,走向诗意的远方……
请以“我真想_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
(2)自选文体;
(3)不少于500字;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附加题(10分)
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1—3题。
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象在渺视。他蹲在席子上,我发言大抵就反对;我早觉得奇怪,注意着他的了,到这时才打听别人:说这话的是谁呢,有那么冷?认识的人告诉我说:他叫范爱农,是徐伯荪的学生。
我非常愤怒了,觉得他简直不是人,自己的先生被杀了,连打一个电报还害怕,于是便坚执地主张要发电,同他争起来。结果是主张发电的居多数,他屈服了。其次要推出人来拟电稿。
“何必推举呢?自然是主张发电的人罗——。”他说。
我觉得他的话又在针对我,无理倒也并非无理的。
……
从此我总觉得这范爱农离奇,而且很可恶。天下可恶的人,当初以为是满人,这时才知道还在其次;第一倒是范爱农。中国不革命则已,要革命,首先就必须将范爱农除去。
然而这意见后来似乎逐渐淡薄,到底忘却了,我们从此也没有再见面。直到革命的前一年,我在故乡做教员,大概是春末时候罢,忽然在熟人的客座上看见了一个人,互相熟视了不过两三秒钟,我们便同时说:
“哦哦,你是范爱农!”
“哦哦,你是鲁迅!”
不知怎地我们便都笑了起来,是互相的嘲笑和悲哀。他眼睛还是那样,然而奇怪,只这几年,头上却有了白发了,但也许本来就有,我先前没有留心到。他穿着很旧的布马褂,破布鞋,显得很寒素。谈起自己的经历来,他说他后来没有了学费,不能再留学,便回来了。
1、 练习原著,概括鲁迅与范爱农交往的三件事。(3分)
2、 作者开篇从和范爱农的矛盾冲突写起,这是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3分)
3、 选文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来突出范爱农的性格?请举一例分析。(4分)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
1. 本题共5小题,每句1分,每句错、漏、多1字扣0.5分,扣完该发为止。
(1)切问而近思
(2)万里赴戎机
(3)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5)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2.(1)健忘(2)拮据(3)忍俊不禁(4)鳞次栉比
3. C
4. B
5.示例:丰富你的知识,开阔你的眼界,陶冶你的情操,净化你的灵魂。
二、
(一)
6.(1)异:感到诧异 (2)属:类 (3)规:计划
7.(1)(祖先)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
(2)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他们(听罢)都感叹、惋惜起来。
8. D
(二)
9. C
10. 呼 老 兵 诣 道 边 酒 垆/ 对 坐 痛 饮 咨 其 风 土/ 考 其 区 域。
11.(1)勤奋好学;(2)注重实地考察 (3)治学严谨(4)学习专注。(任意答对三点即可)
(三)
12.D
13. A
14.(1)人生是有缺憾的,生活中逆耳的话、拂心的事是客观存在的,我们要坦然接受2分
(2)逆耳的话、拂心的事,往往能助人成长,我们要乐观地面对,把它看成正数。2分
(四)
15.(1)窝火(2)紧张(怀疑、不安)(3)惊讶(高兴、惊喜)(4)平衡
16.(1)内容上,交代邻里关系比较冷淡。(2分)
(2)结构上,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写换锁的情节作铺垫。(2分)
17.(1)①对小王一家的猜疑和不放心;②对白白花钱换锁不甘心。(2分)
(2)①心思被小王猜透点明而恼火;②对小王直言的行为感到不快。(2分)
18.示例一:认同“平衡”为标题。
(1)提示矛盾的根源,所有的矛盾都源于人物心理失衡;
(2)以小见大,表面写反映邻里关系的生活琐事,实则揭示社会信任危机,深化主题。
示例二:认同:锁“为标题。
(1)“锁”是小说的线索,所有故事情节都围绕“锁”展开;
(2)含义深刻,“锁”阻隔了人与人之间的友情与信任,含蓄地表现了主题。
三、
19. 见评分标准
附加题
1.(1)同乡会争执(东京初识);(2)故土重逢(叙旧)(3)学校共事(绍兴共事,辅助鲁迅教学)
2. 欲扬先抑(1分)
作用:(1)为下文写两人不释前嫌埋下伏笔;(1分)
(2)为刻画范爱农的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