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考这几个新题型你要知道!考场上别丢分!
发布于 2021-11-08 22:41 ,所属分类:国考学习资料

国考进入冲刺期,除了对重难点做针对性练习之外,还有一类题也特备值得——新题型,在考场上特别容易被它打乱节奏、自乱阵脚。
于是小粉笔给你们找来了21年国考的言语新题型,赶紧了解一下,心中有数才不慌!
01
“改头换面”的接语选择题
历年考察情况
2020年丨据网友回忆,副省和地市卷均考查了2道,且为常规题型,即提问方式为“这段文字接下来讲的是”“这段文字接下来最可能介绍的是”……
2021年丨据网友回忆,副省级和地市级分别考查了2、3道,且其中均有一道“悄悄变了模样”,即提问方式为“这是一篇文章的开头,这篇文章最可能介绍”...
对于常规的接语选择题,重点尾句,如果仅根据尾句无法选出答案,再从前文寻找解题线索。那么变形的接语选择题如何破解?
2021国考(网友回忆版)
过去近20年间,地球深部生命研究取得的重要进展之一便是发现了海底洋壳生物圈,洋壳的体积庞大,是全球海洋沉积物总体积的5倍左右,栖息于此的微生物规模巨大,不可忽视,它们对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元素循环和海底地貌风化都具有重要的潜在影响。
然而,受采样技术和条件的限制,目前对洋壳岩石生物圈的研究和认识还十分有限。
此前,有限的研究几乎全部集中于洋壳表层的玄武岩中,而对占洋壳体积近三分之二的下洋壳,尽管认为其也是深部微生物的可栖息环境之一,但尚缺少直接的证据,对栖息于此的微生物及其对极端环境的应对策略研究还是空白。
这是一篇文章的开头,这篇文章最可能介绍:
A.海底洋壳生物圈的发现过程和重要意义
B.全球海洋沉积物在海底的分布特征
C.海底地貌风化对微生物生存的影响
D.海洋下洋壳中的深部微生物及其生存策略
粉笔剖析
先看提问方式,问的是“这是一篇文章的开头,这篇文章最可能介绍:”提问方式比较特殊,为接语选择题的变形。
文段开篇引出海底洋壳生物圈这一话题并阐述其重要影响,接下来通过转折关联词“然而”指出目前对其认识和研究不足的现状,尾句先是阐述之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洋壳表层”,而对于“下洋壳”的研究不足,而后通过转折关联词“但”进一步指出对生存于此的微生物及其生存策略研究还是空白,故下文应围绕生存在海洋下洋壳中的深部微生物及其生存于此的策略展开详细论述,对应D项。
A项,“海底洋壳生物圈”为文段开篇的话题,而后文着重强调对于海洋下洋壳中的深部微生物研究不足,偏离尾句核心话题,排除;
B项,未包含文段论述的核心话题“洋壳”,偏离文段中心,排除;
C项,“海底地貌风化”对应文段首句,偏离尾句核心话题“洋壳”,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虽然这是一道变形的接语选择题,但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与常规的接语选择题是一样的,也就是说,这道题只改外表和形式(提问方式),实质不变(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所以大家在考场上遇到这类题时,也不必慌张,只需按照常规的方法和技巧解题即可选出正确答案。
02
“别开生面”的中心理解题
历年考察情况
2020年丨中心理解题提问方式虽然五花八门,如“这段文字意在说明”“这段文字主要说的是”“这段文字意在强调”等,但殊途同归,问的都是文段的中心。
2021年丨据网友回忆,2021年国考地市级出现了一道“另类”的中心理解题,即提问方式为“上述文字主要用来反驳以下哪个观点?”,即要用给出的文段去证明选项中的某种言论或观点是错误的。
对于这种反驳类的题型,正确的解题方法是什么呢?我们同样通过试题来学习一下吧~
2021国考(网友回忆版)
有学者认为,技术文本和政治文献的机器翻译替代人工翻译在未来几年就可能实现,机器翻译译文总体质量超过职业译者也是必然的,甚至文学翻译也同样如此。机器翻译发展到今天已到了第三代,即神经机器翻译,其根本原理就是根据语境化原则建立海量的分门别类的语料库来处理。通过让机器反复学习和训练,语料库文本不断完善,翻译的准确率不断提高,且翻译内容越专业、场景或任务越固定、标准越统一,翻译准确率越高。
上述文字主要用来反驳以下哪个观点?
A.机器翻译不可能取代人工翻译
B.文学翻译的难度远大于技术文本翻译
C.机器翻译难以做到准确性与流畅性的统一
D.机器翻译离不开人工翻译和优化的辅助
粉笔剖析
先看提问方式,问的是“上述文字主要用来反驳以下哪个观点”,是一道典型的反驳类题型。
文段开篇引用观点指出技术文本和政治文献的机器翻译有望替代人工翻译,随后分析机器翻译的原理,尾句利用“通过”提出对策说明如何提高机器翻译的准确率,以此来强调首句的观点,故文段主要强调为什么机器翻译能够取代人工翻译,因此反驳了A项“机器翻译不可能取代人工翻译”的观点,A项当选。
B项,文段没有对“文学翻译”和“技术文本翻译”的难度作比较,无中生有,排除;
C项,文段没有提到机器翻译“流畅性”,无中生有,排除;
D项,文段没有提到“人工翻译和优化的辅助”,无中生有,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万变不离其宗,这种反驳类题型,其重点还是要找出文段的中心,要知道文段重点在强调什么,然后以此推测出文段想要反驳哪种观点。
所以其做题方法跟常规的中心理解题差不多,区别在于找准文段中心后,在匹配选项时要找与文段中心相反的观点。这类题看似“唬人”,其实难度不大,小伙伴们千万不要被这种题型吓住了,只要掌握中心理解题的解题技巧,就能迎刃而解。
事实上,反驳类中心理解题并不是第一次出现在国考试题中,据网友回忆,2018年国考中也出现了一道,可以说是我们的“老朋友”了。
03
“虚张声势”的篇章阅读
历年考察情况
在历年国考言语理解与表达模块中,篇章阅读一直是副省级的“专属”题型,地市级未曾考查。
2021年丨据网友回忆,与2020年相比,2021国考副省篇章阅读的题量虽然不变,仍为10道题,但篇章的数量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2篇变为3篇,即由原来的每篇文章下附5道题,变成了每篇文章下分别附2、3和5道题。
由2篇文章变为3篇文章,看似篇章数量多了,但题量并没有发生变化,而且前两篇篇章的字数分别为395、632字,合起来也就一篇常规的篇章阅读的字数,也就是说阅读量也没有增加。
从这个角度上讲,2021年国考副省级言语模块篇章阅读的这种变化,就是“纸老虎”,大家也无需为篇章数量的增加而惶惶然,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在备考时勤学多练,灵活运用各题型的做题技巧,任何虚张声势的新变,都不足为惧。
除了新题型,如果你还有其它需要的国考资料,统统都可以找小粉笔免费领取哦~


科学课设 讲练结合
集中强化 冲刺提分
行测/申论单科199元
联报仅需299元,速度抢位啦

(本文包含广告信息)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