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报:购买“高考绝密答案”也应认定为作弊行为

发布于 2022-06-06 17:37 ,所属分类:在线教育信息快讯


随着2022年高考临近,广大考生已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而一些不法分子也在此时动起了“歪脑筋”,借高考散布虚假信息,制造焦虑,实施诈骗,甚至诱导考生考试作弊。为此,教育部联合中央网信办、公安部等部门,结合近年来出现的一些典型案例,郑重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务必提高警惕,谨防上当受骗。

不法分子在网上发布“助考”信息,宣称能为考生提供考试试题、答案;有的家长想尽各种办法,不惜花重金为孩子找“门路”,甚至找“枪手”给孩子替考;每年都会有不法分子在网络平台或通信群中兜售所谓“高考真题”“绝密答案”等,标榜“准确率极高”“违约退款”等诱惑信息,并以“预付订金”等名义要求用户先付款……这些都是涉及高考作弊的行为,而不论是提供“虚假服务”的诈骗,还是有“具体运作”的“助考”“替考”,都折射出一个共同问题,即有考生和家长,想走高考的捷径,通过弄虚作假获取高考利益。

对于实际发生的“助考”“替考”等作弊行为,对于参与组织者,须按照《刑法》《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等追究有关人员的组织考试作弊罪、替考罪等刑责;对卷入的学生,要处以取消考试成绩和考试资格、禁止1至3年参加考试等处罚。但对于遭遇“高考诈骗”,花钱购买“有关服务”的家长或学生,一般却没有相应的处罚措施,社会舆论还认为他们是“受害者”。

要打击高考诈骗,遏制高考作弊,必须形成一种新的认识,被“诈骗”的家长、学生也是有责任的,这本身也属于通过不法手段、渠道进行高考作弊的行为,应追究责任,这样才能铲除高考诈骗滋生的土壤。家长和学生在遭遇这类诈骗时,不是幻想着通过他们的“服务”,获得更好的高考成绩,而应在第一时间向有关部门举报,打击这些非法行为。

道理很简单,“高考诈骗者”推销的助考服务、“高考绝密答案”等如果真存在,这不是严重的作弊吗?家长购买这类服务的目的,不就是想通过不法手段让孩子获得更高的考分,进入更好的大学吗?这类交易的非法性是显而易见的,也正是由于如此,“被诈骗”的家长会极力配合诈骗者,悄悄地按诈骗者的指示打款,并保守秘密,避免“好事被搅黄”,直到发现是骗局才维权,有的家长连权也不敢维。

这与大学生花钱请人写毕业论文、做毕业设计十分相像。购买论文的大学生,是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行为见不得光的,因此在遭遇对方收款拉黑,或者提供质量很低的论文后,也不敢维权。提供代写论文服务者也看准这一点,进行要挟、实施诈骗。在很长一段时期中,大学、科研机构以及社会舆论都清楚地知道代写论文市场的存在,但是,却把主要责任归于提供代写论文的机构与写手,而没有追究花钱请人代写论文的人员。

今年,这种情况有了转变,已有大学认定这属于学术不端行为,对花钱请人代做毕业设计的学生做出处理。就如在考场上去偷看他人的试卷,即便没“成功”,这一动作本身已经属于作弊了,就要按作弊进行处理。带手机等违禁物品进考场被认定为作弊行为,也是按照这一逻辑做出的规定——不想作弊,带手机进考场干什么?

因此,对购买“高考诈骗”服务的家长与学生也应追究责任,不能因他们也是“受害者”而加以纵容。当然,为了避免一些家长因不懂高考政策、规定而被骗,要加大政策宣讲和信息公开的力度,推进招考公开透明。

来源:北京青年报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