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们,看开些,莫用高考去定义孩子的人生了

发布于 2022-06-08 09:20 ,所属分类:在线教育信息快讯


高考只是人生河流中的一小段

分享几个关于高考以及上大学的故事,希望有助于正在考试中的同学们,尤其是一些比同学们更紧张的家长们,保持平常心,不要被吓倒,好好考,该咋考就咋考。


一个是,当年与香港英东集团总经理霍震寰先生聊起学业的事情,他说自己当年曾想读个MBA,但他父亲霍英东先生很是反对。


霍英东先生的大意是,如果你要学习怎么赚钱,怎么做企业,那还是跟我学好了,我比教授们更知道怎么在实践中做好这些。


霍震寰先生说,父亲态度很明确,上大学只是个锻炼学习与认知的过程,知识并非只能在大学才学得到。相反,大学的很多知识可能还脱离现实,限制思维,有反作用。


霍英东先生自己就是在大学之外读大学的典范。他少时成绩优异,但因战乱且家贫,中学没念完就下苦力,然后自己做生意了。老一辈香港企业家中,李嘉诚、郑裕彤、吕志和等等,也都是在大学之外读大学的人。


知识改变命运,但知识不只在课堂上,更不只在大学和名校。在内地,在全世界,这样的情形都比比皆是。乔布斯、比尔盖茨都没念完大学,但不影响他们掌握甚至创造知识,将自己的实践变成大学的教程。


读名校比非名校好,也并不是真理,俞敏洪就常拿自己和马云举例子。他上了北大,马云只上了杭州师范。至于马云的高考数学1分,就更是很多学渣励志自己的光辉榜样。


另一个是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这位可是顶顶的学习和学历标兵,他到美国后先在哈佛读了一年,然后到麻省,参加工作后又再被送到斯坦福读了博士。但他回忆自己走过的道路时,却一方面庆幸自己的两次落榜,一方面有点抱怨自己去读了博士


当年在麻省读完研究生后,张忠谋本来是要读博士的,但连续申请两次都落榜了,所以只能去找工作,阴差阳错进了半导体公司。


最初,张忠谋对自己的落榜是深感遗憾的:“自尊心、自信心在倏忽中消灭……”但他后来却将这视为人生之大幸:如果当初读了博士,就不会有半导体的缘分和后来的一切。


对公司送自己到斯坦福读博士,张忠谋后来也认为,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滞后了他在半导体大爆发中,做出更大的事情。


还有一个故事是,一位新加坡企业家跟我分享他行走世界看到的特色:政府和工商界一起开会,官员和企业经理人都是高学历、成绩好的,创始人和老板大多是低学历,成绩不太好的,全世界差不多都是这个格局。


这位企业家也没上过大学。他说,人生就是一场场祸福相倚。“没有光鲜学历不容易找工作,所以我们就无人雇便自雇,自己找条路,最后雇那些有光鲜学历的人;有光鲜学历很好找工作,所以就很容易找个工作一直做下去,包括为没有学历的人工作。”


最后,谈点我这些年在工作中的两个体会。


一个是,很多没上过名校的人,在实际工作中的认真和努力程度,学习和实践能力,乃至事业成就,其实都比很多上了名校的人要好,而且也更好打交道,更被人喜欢。甚至,很多读书时的学渣,在现实职场,生意场上,也比一些名校的高材生更能吃得开。


成功与光环有时会是个负担,它容易让人痴迷于过去,并盲目地自以为未来属于自己也是必须的,但这世上没有什么必须是你的,每一步新的前进都要继续努力去争取。失败和残缺则是个力量,它让人继续去努力。


这也是一个祸福相倚吧。


另一个是,很多人念书时为了考个高分,可以头悬梁,锥刺股,但上了大学,参加工作后,却既没有了念书时那种认真钻研的精神,也没有半点念书时的那种吃苦和投入。


如果读书是备战,工作才是战争,这是在备战时拼命拉满了弓,而真正的战斗来了,却选择了放弃与投降,甚至主动当了逃兵。


我偶尔还庸俗地鞭策一下有这种状况的同事们,“为了多考那几分,你是既舍得钱又舍得命,当你带着那个分,走到真正可以努力做事争取升官发财的时候,你却别人倒付你钱都不愿学,不愿干,是不是搞反了?”


所以每每谈到高考与上不上名校,我所感叹的都不是学渣们当初如何荒废了学业,而是替那些当年拼尽全家之力上了各种名校,但毕业多少年了人生高光依然停留在名校的人深深地惋惜。太可惜,也太不划算了。


所以,我对高考学子家长们的建议是,看开些,莫再用高考去定义孩子的人生了,我对高考学子们的祝福是,別紧张——


莫让高考框住了你的命运。


人生是一条数不尽的浪花汇聚的河流,高考只是其中的一小段,无论它暂时将你带向何处,都不能让它定义你毕生要求的航向与目标,动摇你的信心、勇气、行动和决心。


你就是你,这世上唯一的你。别人的,过去的,都不一定属于你,也不应该框住你。



-- THE END --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