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遇上新题型怎么办?谈谈这两年复旦的“试题大改”

发布于 2022-06-11 11:30 ,所属分类:在线教育信息快讯

任何复旦新传考研问题 或需要任何帮助

加熊哥taijixiong_sh


本文作者ocean,已拟录取22级复旦MJC,复新太极熊团队成员



作为21年+22年考研选手(二战的啦),学姐的两次考研都遇上复旦试题的大改:一次是440取消选做题,一次是334实务题由评论变公关。对于改题、变题、换题,学姐相当有话说。


首先来看看复旦试题的特点:2021年以前十年的时间,复旦的题目一直是相对稳定、中规中矩。比起其他题型繁多的院校,复旦的题目对于跨专业的考生来说十分友好。但进入2021各大高校新闻院系改革元年,复旦的考察方式也开始有所变化,不确定性大为提升。


如果说公共课的改革会提前告知,给考生相对充足的时间准备,那么专业课的改革是上了考场才能见分晓。面对未知的挑战,考研er该怎么做才能转危为机?


下面谈谈谢学姐自己的想法,供你参考:


调整心态:由于已经有了两年改题的先鉴,今年考研的同学,一定要树立起“可能会改题”的意识。有些同学一听“可能会改题”,心里已经开始慌张,决定到考研之前要把各大院校出过的所有题型都复习一遍。


事实上没有必要,要知道考场上出现不会做的题目是很正常的事情,甚至可以说一定有一两道题目是超出你知识范围外的。原因很简单,一方面是为了增加不同考生区分度,另一方面考察考生应变能力。所以从备考一开始就放下:考的都会的心态;而应该转变为:我不会的大家也一样(当然能力超群的考生除外)。保持这种心态可以帮助你在备考过程中缓解无谓的焦虑。


知识储备:保持相对平和的心态并不意味着同学们在备考时真的要自我麻痹,寄希望于考场上的灵光乍现。日常学习中该做的准备还是不能少,但不能贪大求全。


要知道考试的时候也是有“二八法则”,80%的分数还是在20%的重点知识上。因此建议大家还是要以真题为导向,真题中出现了哪些考点、题型,先把这个范围的知识掌握好。比如50~70年代的新闻事件很多同学在备考过程中就忽视了,但纵观真题就会发现考得并不少。


对真题梳理的过程中,渐渐就可以把握到哪些是重点,哪些是还没考过的重点,以及接下来可能会怎么考?比如今年考了王韬的新闻思想,其实梳理以前的考题就会发现,梁启超的新闻思想被反复考过,那么这就意味着新闻思想是个重要的考点。同学们在梳理名报人、名记者的新闻成就时,就一定要到他们的新闻思想。只有保持“先人一步”的储备,才能帮助大家真正做到不打无准备之仗。



临场应变: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相信没有或者已经经历过考研的同学,都曾经幻想过自己在考场上一气呵成,酣畅淋漓答题的情景。但现实是上了考场发现自己无从下手,心急火燎。专业课考试时间紧分数大,此时再遇上没有预想过的情况,很有可能会自乱阵脚。


以2021年复旦440的考题为例,这一年的考题中不仅考到了50年代的新闻政策这一少有人的知识点,同时也考了赏析语言特色这一全新的题型。将近45分的题目变化直接导致2021年大批考生440没有达到单科线。


学姐在看经验贴时发现,除了个别同学提到考前看了一眼,其他同学在这些问题上也没有特殊积累,但他们都不约而同提到了“把字写好”。除了版面整洁之外呢?学姐自己总结和反思后认为,面对一道新题,读懂和拆解题目中的指令,并进行相应的知识迁移非常关键。


例如今年的334要求针对外卖平台没有与骑手签订劳动合同这一事件写一篇公关稿。这道题目出得十分宽泛,包括字数、格式、内容方面都没有进行限制。学姐在上考场之前一道公关实务的题目都没有练习过,但是练习过很多消息稿和评论稿。于是在完成其他所有考题的作答后,我进行了快速思考:首先题目要求写公关稿,公关稿本质上是事实+态度的组合。事实部分可以参考写消息稿的经验,快速提炼重要信息;而态度部分则可以运用写评论时经验,找好角度表达观点。


在找好大方向的共同点后,再思考公关稿的独特点:维护公众与组织的关系,保持正面的组织形象。思考完这些,接下来就是按部就班地作答:

公关主体——外卖平台、

对象——外卖骑手和公众、

缘由——企业用工问题、

目的——消除骑手和公众的不信任感,展现有担当的企业形象

效果——降低事件的负面影响,

结合备考时复习过的公关3T原则、5S原则;最后捋了一遍公关稿件的格式标题和落款。这样一系列步骤操作下来,哪怕是一篇“处女作”也能保证覆盖大部分的题目指令。(这是当时学姐的思路,同学们可以理性参考。)


事实上对于主观题来说,并不是我们考了多少分,而是老师愿意给我们多少分(或者说,考题分数既是我们“答”出来的,也是老师“批”出来的)。哪怕我们真的不会,但是借助试卷这个媒介和老师交流:“老师,这是我的想法和态度”,也是考生能力和潜力的体现。


最后,辩证法告诉我们危中有机,大变局中往往蕴藏着新机遇。比起考题一成不变,大家都在常规题上拼命内卷(包括但不限于:把小标题写出花、背大量金句名言、堆砌高深理论),一些非常规题目对于大家来说都是一个全方位展现自身素养的机会。这些素养不仅包括在备考期间高强度的学习储备,其实也包括大家过往生活中的许多沉淀。


希望同学们放下惴惴不安的心理,专注于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学过的知识永远是自己的。最后最后,不要花太多时间去猜题,毕竟老师对我们是“降维打击”。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