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涉及呼伦贝尔所有中小学,全自治区严禁!
发布于 2022-06-11 11:48 ,所属分类:在线教育信息快讯
近日据教育部网站消息,为进一步健全公平入学长效机制,助推“双减”政策落地见效,营造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生态,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作出部署。
《通知》对就近入学、家长信息材料提供、“公民同招”、控辍保学等内容做出了进一步规范。
全面清理取消无谓证明材料
严禁采集家长职务和收入信息
《通知》强调,各地要健全义务教育入学报名登记制度,按照材料非必要不提供、信息非必要不采集原则,进一步规范报名信息采集。全面清理取消学前教育经历、计划生育证明、超过正常入学年龄证明等无谓证明材料。严禁采集学生家长职务和收入信息,不得利用各类APP、小程序随意反复采集学生相关信息。
据北京晚报此前报道,有网友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反映,很多学校在学生入学时要求填写学生父母、祖父母工作单位和职务等信息,希望能对此行为予以禁止,只登记父母基本信息。该网友希望,“在做好双减工作的前提下,促进教育公平。”
一张新生信息采集表,也是父母职业普查表。相信在全国各地,凡是填过入学信息的人,大多有这样的感受。除了询问家长的单位及职务,有的学校还会把采集工作精细到家长的年收入水平、常用交通工具等等。涉及入学大事,填表者基本都会对学校提出的要求言听计从,一五一十地把家庭信息写明上交。
不可否认,学校采集家长的工作单位和职务等信息,初衷可能是为了落实、配合学校政策,或是助力一些规范的制定,便于家校沟通,但采集信息的范围,应有明确界限。比如,学校在对困难学生实施资助方案时,可以先请有需要的学生申领,再了解这些学生的家庭情况;如需配合防疫期间的流调工作,可以掌握孩子在疫情期间乘坐交通工具的具体情况,而不是直接问家里有没有私家车、平日里怎么出行。
虽然家长如实填报,但很多人也是心存疑虑,甚至十分抵触。有人担忧自家隐私安全被学校泄露,转作商业化用途;有人认为一些心存私心的老师,可能据此对学生区别对待,不利于教育公平。
学校划片招生生源就近入学
教育部对于义务教育“就近入学”也做出了最新要求。《通知》要求,各地要科学合理划定片区,建立义务教育阶段常住人口学龄儿童摸底调查制度,按照“学校划片招生、生源就近入学”的目标要求,为每所义务教育学校科学划定招生片区范围。教育资源相对均衡的地方,鼓励逐步实行单校划片,合理稳定就学预期。教育资源不够均衡的地方,积极稳妥推进多校划片,并将热点学校分散划入相应片区,推进片区间优质教育资源大体均衡。
“政府鼓励就近入学,那么在划分学区时,是不是会把我们划到直线距离最近的学校?”近日,一些家长提出这样的问题。
据西安发布报道,西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副教授刘璞解释称,因为现阶段我国基础教育资源不均衡,一些地方人口分布和学校布局不均,街区形状也不规则,所以,“就近入学”并不意味着按直线距离最近入学。
刘璞说,近年来,义务教育阶段的入学矛盾突出。为了改变现状,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先后出台了多项措施,旨在解决义务教育入学突出问题。
“政府划分学区是以就近入学为原则,综合考虑学校分布、学校规模、交通状况、适龄儿童少年的数量和分布状况等多方因素,是相对就近,并非地理位置上绝对就近。”刘璞说。
要求全面落实”公民同招“
健全控辍保学长效机制
此外,《通知》明确,各地要全面落实公办民办学校同步招生政策,民办义务教育学校要优先满足学校所在县(区)学生入学需求,不得跨设区的市招生。进一步压减优质公办普通高中和民办普通高中跨区域招生计划。
《通知》要求,各地要健全控辍保学长效机制,确保适龄儿童少年应入尽入。深入推进“两为主、两纳入、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入学政策,全面清理取消不合规的随迁子女入学证明材料及其时限要求,不得要求提供户籍地无人监护证明。认真落实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参加中考政策,对回户籍地参加中考的随迁子女,妥善做好考试招生报名服务工作。
《通知》强调,各地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大力推进“阳光招生”,加强对主要政策和群众热点问题的解读工作,切实发挥社会监督作用。严格落实中小学招生入学“十项严禁”规定,畅通举报申诉受理渠道,严肃查处违法违规招生行为。各地要深入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为更好保障适龄儿童少年享有公平优质的基础教育创造条件。来源:教育部网站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