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填报,城市、学校、专业哪个优先选?看过来→

发布于 2022-06-23 14:35 ,所属分类:在线教育信息快讯

距离今年高考志愿填报日期越来越近了,一部分考生及家长在先选“城市”还是先选“大学”,是“学校”优先还是“专业”优先等问题上有所犹豫,甘肃省教育考试院专家陈琦结合其多年工作经验,分享了高考志愿填报中家长和考生需面临的两难选择,以期对考生及家长有所帮助。
● 先选“城市”还是先选“大学”
很多家长都希望孩子去大城市发展,北京、上海、南京、广州、杭州、武汉等城市经济发达,教育资源丰富,是多数考生读书首选的城市,这需要高考分数决定。
1.高分段考生优选大学。学校的层次越高,拥有的学习、就业和发展资源就越丰厚。一流大学水平高,教育的福泽自然就多。高分段考生有能力和很大概率可以冲击顶尖名校,建议高分段考生优先选择学校,毕竟无论将来选择考研还是直接就业,名校的背书对学生非常有利。
2.中分段考生优选城市。除“双一流”建设大学外,其他高校的实力和条件本质上差别不是很大,如果有差别,多体现在就业的机会方面。相对来说,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成都、杭州、武汉等一线城市就读的大学生,将享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在那里耳濡目染了四年,其眼界和认知都会与所在城市同步,自然留在本城发展的机会也会更多,也更容易融入其中。反之,如果在三线、四线城市读书,毕业后再到一线城市工作和生活,遇到的困难就会多一些。
3.成绩一般考生亦优选城市。成绩不很理想,在本地和经济发达城市都只能选相对普通的学校,可又很想去发达城市看看,那就不要犹豫,鼓起勇气选择城市,原因有三。一是一线城市有着别的城市无法比肩的资源和机遇,可以领先看到全中国乃至全世界最领先的科技、服务、理念,增长的见识一生受用无穷。二是很多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很强,如果在大城市就读期间,主动接触社会、努力创业,发挥自己的特长,毕业后也有不错的发展。三是一线城市竞争力较强,可以激励学生努力学习,争取国内考研或国外读研,提高自身竞争力。
● “学校”优先还是“专业”优先
学校优先还是专业优先,是个两难选择,大部分学生填报志愿时都会有这样的困惑,主要原因是考生既想进名校,又想读热门专业,但是往往鱼和熊掌不可兼顾。专业是人才培养的平台,学校是专业发展的平台,好的专业不可能脱离学校而存在,这就要求考生明确自己“想干什么”与“能干什么”。
1.精心规划,明确职业定位。志愿填报要坚持兴趣优先,但当自己不清楚“想干什么”时,则要明确“能干什么”。定位自身“能干什么”,可参照如下方法:一是以特长为依据,特长不等于兴趣,但特长往往是自身兴趣所在。考生可结合自身特长或者高中阶段擅长的科目填报相应专业。二是明确职业能力倾向,若未发现自身特长,可以通过老师、同学及家人的评价或相关测评进行分析,进一步明晰职业道路。
2.职业目标明确,优先选专业。专业是大学生重要的“标签”,专业学习的目的是掌握不同行业的从业能力,提供从事某种职业的可能。如果考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非常清楚,有明确的专业意向和兴趣,立志在某一领域学习深造,建议优先选择专业。只有“选对专业”,才有更多机会“入想干的行”。选择专业一定意义上就是选择未来的职业。
3.职业目标不明确,优先选学校。大部分考生对未来职业发展的规划较模糊,对学习哪种专业能够实现职业理想并没有深入探索。这种情况下,考生可优先选择学校。一方面,每所大学都有自己的底蕴和内涵,大学精神、学风、校风、人文底蕴等无不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另一方面,大学都在推行大类招生,考生进校后有机会申请转专业或者选修二学位,考生有更大的专业选择空间,同时进校后可以充分了解专业内涵,作出理性选择。
● “热门”专业与“冷门”专业如何选择
填报志愿时许多家长都会问“哪个专业是‘热门’专业”?“哪个专业是‘冷门’专业”?其实,对高校来说无所谓什么是热门专业,什么是冷门专业。不管是热门还是冷门,高校的教师还在那里,高校的条件还在那里。所以,热门与冷门的制造者不是高校,而是家长和考生。当然也不能说是家长和考生本身,而是社会造成的。一般认为,“热门”专业被认为是具有巨大就业潜力和发展潜力的专业,“冷门”专业则被认为是不具有巨大就业潜力和发展潜力的专业。其实“热门”和“冷门”本身是相对的,要辩证地看待专业“热”与“冷”的关系,考生应把目光放长远,理性对待。
1.“热门”专业只是相对一个时期有效。“热门专业”具备人才市场紧俏,工作环境好,收入相对较高等就业前景方面的优点。但热门专业也具有很大的时间依赖性,而且“热”的周期有长有短,这主要取决于国内外经济发展状况和趋势,以及学科自身发展,人才市场供求比例。
2.“热门”与“冷门”并不是一成不变。当前的热门专业并不意味着以后仍是热门专业,当前的冷门专业并不意味着以后仍是冷门专业。从近年的报考来看,土木类、财经类、医学类和计算机类等专业都显示为“热门专业”。现在“热门”的专业,不一定永远“热门”,而现在“冷门”的专业,也不一定永远“冷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变化。
3.“热门”专业并不等于是就业“热门”。大部分考生在选择专业时是根据现有的专业热门程度来选择,看到热门专业就挤破头去选,不管自己是否合适,也不管四年之后发展前景如何。近些年选择金融专业、财务专业、法学专业的考生很多,竞争激烈,以至于供大于求,脱颖而出的概率小,甚至有可能出现“毕业即失业”的人才过剩现象。
因此,志愿填报要以自身“能干”的专业为前提,兼顾就业前景,不可盲目跟风。
● 1分不浪费“好”还是“不好”
“不浪费1分”的想法存在于很多考生及家长心中。“志愿填得好,等于多考20分”也就成为很多人报考时的策略。所谓不浪费1分,其实就是用比较低的分数去了一个比较好的学校,最好是你能擦着某个学校的最低分,或者高出一两分进入。这样听起来性价比较高,但超低空飞行的技术,也存在很大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容易导致滑档。追求末位进入某个学校和专业,本身就是一件极小概率的事。每年每个学校在我省的录取都有一个分位段,尤其是实行平行志愿之后,分数优先,每个学校录取的考生从最高分到最低分的区间很小。考生想卡着低分进入某所学校,概率很低。人们看到的“低分高就”是个案,只看到了侥幸进入某学校或某专业的成功宣传,却看不到多少人作了相似的选择,却都失败了。如果去了征集志愿,那就更浪费分数了。
2.失去专业选择权。为了避免征集志愿,大部分人会选择服从调剂,这时候考生就会丧失专业选择权。调剂的风险就是学生会被自己完全不了解或者不喜欢的专业录取。
3.入校学习压力大。如果考生以低分进入某所大学,入学后面临的压力则较大。在教育心理学有个名词叫作“大鱼小池塘效应”。如果考生身边的人都比自己优秀,考生很容易自尊受到打击。如果调整不好,会给学业带来不良影响。
好的志愿填报方案是充分考虑孩子的发展规划,既不“死磕”名校,更不追逐热门,应该充分考虑到孩子的性格特点、职业性格倾向、学科成绩优势,以及高校学科优势、专业设置、就业前景等诸多因素,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 专业调剂是“服从”还是“不服从”
高考志愿填报专业服从调剂好还是不服从好?许多考生及家长都会在服从调剂一栏犯难。“专业服从调剂”是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考生要统筹考虑。
1.弄懂专业服从调剂的概念。“专业服从调剂”是指高考分数达到所填报学校的投档线,但未达到所报专业录取分数线,同时该校仍有专业没录满可以录取,这样如果考生服从专业调剂,便会被该未录满的专业录取。若不服从调剂,该校便不会录取,就会被退档。
2.掌握平行志愿的录取规则。平行志愿遵循“分数优先、遵循志愿、一次投档”的原则。如果考生所填报平行志愿有多个院校符合投档条件,只能投档到排序在前的一所院校,且只能投档一次。如果考生所填报的专业志愿都未能被录取,选择专业服从调剂则可能被调至院校其他还没有录取满额的专业。如果考生不服从专业调剂一旦被退档,而考生该批次其他平行志愿将不再被检索,则只能等待征集志愿或者参加下个批次录取。服从调剂可以增加被录取机会,但也要做好被不喜欢的专业录取的思想准备,被调剂到的专业极有可能与报考初衷相差甚远。如果不服从专业调剂,虽然够了院校提档线,但不够所报专业的专业录取线时,则会失去了进入这个学校的机会。
3.慎重作出服从调剂决定。是否服从专业调剂,关键看考生个人意愿,是更在乎学校还是专业。如果考生很在乎学校,专业放在其次考虑,就可以填报服从调剂,很多高校入学以后还可以转专业。如果考生更看重专业,可选择不服从调剂,学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专业,学生往往提不起学习兴趣,学起来也很吃力。建议考生在报考时要拉开专业梯度,选择的几个专业尽量冷热搭配,减小被退档的风险。

来源:奔流新闻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