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于话题
#高考#高考分数线#志愿填报
俗话说,七分考,三分报。
近日,各地高考分数线陆续公布,
志愿填报成了考生和家长们的头等大事。
填报志愿需要做哪些准备?
如何科学填报志愿?
选专业还是选学校......
一起来看看——
先了解一下各地志愿填报时间
第一步 熟悉政策。考生家长对于本省的高考政策要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明白哪些政策非常重要,哪些和自己切身利益相关,重要政策当年是否有变化。像常识、动态、公示、政策……例如考生家长起码要知道所在省份有几个批次志愿,每个批次需要填报几所志愿学校,可以报考几个专业等等。第二步 收集信息。信息和渠道的来源至关重要。一般来说,考生家长可以选择的权威渠道大致有:阳光高考信息平台;当地考试院及高校官网、官方微博、gongzhong号;高考高招类报纸、广播电视节目等。第三步 准确定位。定位是填报志愿中最重要的一步。我们都知道,高考录取时是将一定范围的学生,按其填报的志愿和高考成绩进行排位,从高到低,位次越高,被录取的机会就越大。填报志愿前考生可以根据平时成绩或模拟成绩来定位,看看自己在班、学校、区甚至整个省市所处的位置。第四步 知己知彼。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做好了定位“知己”,还要做好“知彼”的工作。“知彼”的过程就是除了政策法规之外,还有弄清各个招生院校的基本情况。如学校当年的招生章程、招生计划、往年在本省的提档线、专业线、师资力量、专业设置、学科特长、就业及深造情况等等。第五步 初选志愿。“初选志愿”是结合自己的成绩定位,确定目标院校。完成第三、四两步考生和家长对高考志愿应该已有方向了。这时,考生可以大致划定一些在本省有招生计划的院校,并认真阅读招生章程,比较各院校之间专业的招生人数、录取分数等数据,选择和自己兴趣、分数、批次相符合的院校。第六步 模拟填报。“模拟填报”就是根据本省、市的志愿设置情况,将考生的高考志愿草表完整的呈现出来,做一遍真实的模拟。高考志愿都是在网上填报,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逾期不予补报。每年在志愿填报中出现的操作失误、丢失密码等问题比比皆是,再加上网络系统繁忙难免手忙脚乱,所以提前模拟有备无患。浙江省衢州第一中学生涯规划中心副主任王海芳建议,在等待分数的期间,考生和家长可以先了解规则,结合近3年,尤其是2021年招生投档及专业录取数据,认真分析历届考生的院校、专业等相关录取信息,了解高校的办学历史、优势学科等实际情况。志愿填报时,王海芳建议采用“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的策略。比如,80个平行志愿,一般建议“20、40、20”或者“30、30、20”。“冲、稳、保”所跨越的具体区间,要视考生所在层次、选科等综合考量,关键是要有相关的梯度。河北省辛集中学副校长张英考表示,“冲稳保”就是将自己优势不大却很喜欢的志愿“冲一冲”,具有一定优势也较喜欢的志愿放在中间“稳一稳”,优势较大且有把握的志愿放在最后“保一保”。不同分数段,冲稳保的策略是不一样的。我的建议是:高分段奔名校,次高分段选特色,一般分数专业先,低分考生保上学。高分段考生,多冲一些。国家对985、211、双一流高校投入多,办学条件好。重点大学注重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对专业可以看的轻一些,入学后可申请转专业。C9院校、985、211、双一流院校中和少数普通高校的C-以上专业,只要不是特别反感都可以报。次高分段考生“冲稳保”相对平衡。次高分段的同学可以选省级重点大学的特色专业,再通过考研可以改变学校,而改变专业方向需要付出代价。一般分数专业优先。普通本科院校,实力声望差别不大,从方便考研和容易就业去考虑,选择优势专业更重要。很多刚参加完高考的学生,自我认知和专业认识都不太明朗,选择专业时的有心无力和随心所欲感仍然较强,不少人说“专业是随便选的,并不是很了解”,这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瞎填志愿一时爽,痛苦读书四五年”的惨状。大学本科专业日益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的趋势,一批“冷门”“小众”的大学学科,也渐渐走进考生和家长的视野。无论是小众专业文物修复、宝石鉴定、葡萄酒制作,还是原本的冷门专业精细化工、生态学、语言学,都开始呈现“冷门专业不再冷,小众专业受追捧”的趋势。但无论是传统热门专业,还是新兴热门专业,还需全面衡量、谨慎填报,谨防可能出现的“资源过剩”“就业冷门”等问题。考生在看专业的时候,一定要详细了解专业的内涵,一般应该了解以下几方面内容:该专业的主干课程是什么,是否属于特色专业,专业的实力如何,有无硕士、博士点,是否是国家重点学科,在国内同类专业当中居于什么位置,专业发展前景和学生就业去向如何,专业对学生的相关科目成绩和身体状况有无特殊要求。结合自身情况,综合考虑。每对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考上大学,而且最好能进名牌大学读书。这种愿望会在孩子填报志愿问题上充分表露。有些父母还固执得有些过分,主观决定考生的志愿,忽略孩子的兴趣、爱好,导致父母与孩子之间在填报志愿的问题上分歧很大,给孩子造成不小的压力。在填报志愿的整个过程中,父母的角色定位是参谋。应该把填报志愿的决定权还给孩子。父母关心孩子的未来发展,并对志愿填报十分重视的心情完全是可以理解的,父母毕竟阅历丰富,有社会经验,把该说的话都说到了,也完全应该。但是应充分尊重孩子自己的意见。重要提醒!
教育部预警:
谨防“高价志愿填报指导”陷阱
近期,各地将陆续发布2022年高考成绩,并启动开展高考志愿填报工作。教育部6月23日发布预警,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谨防“高价志愿填报指导”陷阱。
教育部提示,社会上有机构或个人向考生和家长开展高价志愿填报咨询指导活动,存在政策解读不精准、信息提供不准确、费用收取不规范甚至诈骗等问题。近年来一些虚假诈骗案例形式特点大致如下:
虚假宣传拥有所谓“内部信息”。某网站自称掌握内部大数据,能够“精准定位院校”等等。事实上,每年高考填报志愿前,各省级招生考试机构都会发布当年高考成绩统计情况和近年来各高校录取分数情况,并不存在市面上的咨询机构或个人声称的“内部信息”。
假冒所谓志愿填报专家身份。某咨询机构打出广告,称团队的专家“获得高考志愿规划师认证”“来自著名高校”等。事实上,有关部门从未发放过“高考志愿规划师”这类职业资格证书。该机构一些所谓“志愿规划师”都是临时招募的社会人员,按照总部提供的“台词”给考生和家长辅导。家长购买这些机构的服务不仅花了冤枉钱,而且可能报错志愿。
咨询服务质量难以保障。有的机构声称“百分百保上”“一分不浪费”,但实际上为提高所谓的志愿填报成功率,鼓动考生填报较低分数即可录取的高校或专业,损害考生的正当权益。
假借咨询服务名义进行诈骗。有的“志愿填报辅导”APP和网站假借为考生“一对一”服务的名义,收取高额费用后,溜之大吉;有的伪造录取通知书,要求考生提前交学费;还有的机构要求考生填写许多不必要的个人信息,或者发送带有木马的链接,造成个人隐私信息外泄。
教育部要求,各地各校要积极为考生提供志愿填报咨询等公共服务,深入实施“2022高考护航行动”。教育部已协调相关互联网平台对各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和属地高校注册的官方网站、微博、gongzhong号、百家号等在互联网上进行统一权威标识,以便于广大考生和家长识别,获取正规的招生政策和服务信息。此外,6月22日至28日,教育部“阳光高考”信息平台举办“2022年高考网上咨询周”活动,各高校将通过文字问答、视频直播两种方式为广大考生提供免费的志愿填报咨询服务。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