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难,难于上青天?它和数学、化学到底有什么不一样?

发布于 2021-03-28 18:24 ,所属分类:在线教育信息快讯

很多同学初中时很喜欢物理,觉得物理很简单也很有意思。但一到高中就感觉跟不上了,感觉跟自己以前认识的物理不是一个东西,不再那么直观,也不再那么简单有趣。今天小编为大家讲解如何学习物理。

高中物理的学科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  公式少

相对于化学大量的方程式,生物背诵的课本内容,公式很少或者说是知识很少。比如,对于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这类问题来说,物理公式其实只有两个。但是只要把这两个公式背的滚瓜烂熟就可以很好地解决问题吗?当然不是。

◆  情境化

近几年高考物理有一个非常明显的趋势,就是情境化。今年高考题尤其明显。每个题目在说题干之前,都会说某某仪器是什么原理,然后把它简化完之后是怎么样的,或者是某某比赛什么车在这边飞。这些都是基于物理情境的具体应用。出题人通过把原理简化或者把核心原理抽出来,再套用课上讲的这些知识来出题的。今年全国二卷的提到的核磁共振、粒子偏转,都是基于核磁的情境来出题的。这要求学生在解答物理题的时候,除了要掌握公式之外,还要去能够理解并解读具体的物理情境,需要把题目中很具体的情境转变为所学的知识框架,再去解决问题因此情境化是学生必须要跨过的坎。

◆  模块化

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体现在知识框架上。一道题目是考察板块模型、传送带模型,是考察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偏转,还是往返的匀变速直线运动是比较明确也比较好识别的。不同的模块、题型都有对应的知识和分析框架去解决。另一方面则是解题步骤的模块化。比如一道力学题的解题步骤可能包括:受力分析、用牛顿第二定律求解加速度、画出v-t图、求解相对位移、判断分离和共速的条件等等。尽管题型不同,但解决特定步骤的能力是共通的,需要逐个去突破。

◆  ◆  ◆

从知识到体系:物理学习的四层次

根据物理科目的掌握情况,可以分为四层次:基础知识-情境-模型-体系。基础知识是最基本的,也是无需多言的。如果一个学生连基本的物理概念、公式都存在缺漏,谈如何提高物理无异于搭建一个空中楼阁。但掌握了基础知识仍然是不够的。物理并不像化学或者生物,难点并不在于物理公式,而在于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具体问题。

◆ 物理情境

所谓物理情境,指的是学生每做一道题,需要在脑中最大限度的还原整个物理过程。比如子弹打木块问题。基于一个初始条件,学生需要想象这个物理过程是什么样的,其中有哪些影响物理过程的关键转折点,这些都需要学生通过分析、思考和运算,想象和模拟出题目描述的物理过程。有些学生在做题的时候,常常是想得不细,或者干脆想当然地套公式,很容易就掉进出题人设置的“陷阱”中,那么高中物理题就更像是一部动态的电影,出题人设置好初始条件后,学生需要根据已知的条件想象和推演随后发生的物理过程。在掌握了分析物理情境的能力之后,有些学生可能会觉得做题速度变慢了,遇到稍微复杂一些的题目分析起来就很费劲。这时候就需要下一个层次的能力:物理模型。

◆ 物理模型

当某一类物理情境反复出现,老师或学生自己将其提炼出来,总结出定式的分析步骤和解题思路,就成为物理模型。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熟练地掌握了处理这类模型的思路和方法,考场上就可以直接调用来解题。用模型化的方法去学习物理,就像掌握了很多工具包,或者像游戏中的组合招式。换言之,模型化思考的好处一方面是能更快速地理解物理情境,并抓住其中的关键问题。另一方面则是,在力学综合题、电学综合题当中,常常出现多个模型的拼接。按照模型化的思考,学生可以自然地把复杂的题目按模型分为几个相对独立的分析阶段,逐个击破。物理过程虽然是复杂的,但按模型拆解后都是已经掌握的模型,可以按部就班解决。

◆ 知识体系

对于水平较好的学生对于物理的理解还能进一步上升到知识体系。什么是知识体系呢?是既理解了单一模型,也能把同类型的、相似的模型联系起来;是既能理解模型在分析物理情境时的机理,也能挖掘并掌握不同模型底层相通的、本质的物理规律。一个真正把板块模型学透了的学生,不仅掌握了单一的模型,也对这种模型有关的各种变式了然于胸。当他看到一道板块模型的题目时,能够很快理解已知条件中各项描述的物理意义,知道这些条件将对物理情境产生哪些影响,从而迅速而正确地分析解决问题。其实不同的模型、不同的情境背后,都指向了相通的物理规律从记背公式,到理解情境,到掌握模型,最后形成体系,融会贯通。这是物理学科学习的四个层次,也是不同学生在物理科目上产生差距的根本原因。

-END-

本文系转载,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


喜欢这篇文章的话,就点个“在看”吧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