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春】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课前预习及同步练习册参考答案

发布于 2021-03-31 00:31 ,所属分类:在线教育信息快讯

                       

小学语文预习指导       首先要了解一下什么是——预习。预习一般是指在老师讲课以前,自己先独立地阅读新课内容,做到初步理解,做好上课的准备。老师几乎每一天都在强调课前预习的重要性以及好处,但是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几位呢?其实有好多学生尤其是小学生不知道怎么去进行课前预习。究竟什么样的方式,才叫做做好了课前预习呢?1、朗读课文3遍,给自然段标上序号,能用文中的话回答课后的问题。2、能按老师要求查字典预习字词。读准生字字音、认清字形,能试着在书上给生字组词。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试着在书上解释有关词语。4、根据课后问题,了解课文内容,试给课文分段。5、默读课文,把难以理解和含义深刻的句子画出来,做上记号。把不懂的问题写在书上,留着上课解决。6、试着写出自己读书的初步感受。                        


电子课本


课文朗读


生字视频


                       

小学语文预习指导       首先要了解一下什么是——预习。预习一般是指在老师讲课以前,自己先独立地阅读新课内容,做到初步理解,做好上课的准备。老师几乎每一天都在强调课前预习的重要性以及好处,但是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几位呢?其实有好多学生尤其是小学生不知道怎么去进行课前预习。究竟什么样的方式,才叫做做好了课前预习呢?1、朗读课文3遍,给自然段标上序号,能用文中的话回答课后的问题。2、能按老师要求查字典预习字词。读准生字字音、认清字形,能试着在书上给生字组词。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试着在书上解释有关词语。4、根据课后问题,了解课文内容,试给课文分段。5、默读课文,把难以理解和含义深刻的句子画出来,做上记号。把不懂的问题写在书上,留着上课解决。6、试着写出自己读书的初步感受。                        




                    

课文讲解



知识要点

我会写:
仞:万仞  壁立千仞  心游万仞
岳:五岳  山岳  岳父  岳母  三山五岳
摩:抚摩  按摩  摩天  观摩  摩拳擦掌
遗:遗民  遗失  遗忘  遗憾  路不拾遗
涕:涕零  鼻涕  感激涕零
巫:女巫、巫师、巫术、巫婆、巫神

多音字:
朝:zhāo朝霞cháo朝向
舍:shè宿舍shě舍不得

形近字:
仞(万仞)刃(刀刃)  岳(山岳)兵(士兵)
摩(摩天)磨(磨炼)

问题归纳:
1、第一首诗前两句描绘一幅怎样的意境?
开篇描绘了一幅壮阔苍凉的边塞风景。 青海湖上乌云密布,连绵雪山一片黯淡。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

2、第二首诗描写景色有何作用?
滚滚黄河奔流三万里,东入大海,巍峨华山高达五千仞,上与天奇。如此大好河山,却沦陷在“胡尘里”,怎能不令人愤慨?壮观的景色描写渲染了老百姓的悲愤、失望之情。

3为什么说《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
杜甫是一位爱国主义诗人,国事在他眼里最重要,遇到国家收复疆土,击败叛军自然是生平最大的一件快事。全诗情感奔放,处处渗透着“喜”字,痛快淋漓地抒发了作者无限喜悦兴奋的心情。因此被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作者介绍:
王昌龄(698-757) 字少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他以擅长七绝而名重当世,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代表作有《从军行七首》《出塞)《闺怨》等。

主题:
《从军行》通过描写边塞悲壮、开阔而又迷蒙暗淡的景物,衬托戍边生活的孤寂艰苦和戍边将士不畏艰难,守卫边疆的豪情壮志和责任感。

译文:
青海湖上乌云密布,连绵雪山一片黯淡。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黄沙万里,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

注解:
①从军行:乐府曲名,内容多写边塞情况和战士的生活。
②青海:指青海湖,在今青海省
③雪山:即祁连山,山巅终年积雪。
④玉门关:古关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
⑤穿:磨破。
⑥金甲:战衣,金属制的铠甲。
⑦楼兰:西域古国名,这里泛指西域地区少数民族政权。
⑧长云:层层浓云。

鉴赏:
①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壮阔苍凉的边塞风景,概括了西北边陲的状貌。“孤”可以体现边塞地区的开阔荒凉,可以体会到戍边将士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这里渗透了丰富复杂的感情,将戍边将士对边防形势的关注,对所担负任务的自豪感、责任感,以及戍边生活的孤寂、艰苦之感,都融合在悲壮开阔而又迷蒙暗淡的景色里。
②诗的后两句由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 “黄沙”突出西北战场的艰苦特征,“百战”而至“穿金甲”更可见战斗艰苦激烈。前一句概括了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敌人之强悍,同时也说明将士们报国壮志之坚定。“不破楼兰终不还”就是他们的誓言。后一句是将士们的豪迈誓言,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体现了守边将士不畏艰险、奋不顾身、誓死杀敌卫国的豪情壮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河南珙县人(今河南巩义西)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成“李杜”。主要作品:《望岳》《登高》《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三吏”、“三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

主题: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写诗人听到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后欣喜若狂的心情,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

译文:
忽然间从剑门外传来收复蓟北的消息,我刚听到这个喜讯,眼泪就洒满了衣裳。再看看妻子和孩子,哪还有一丝忧伤,我胡乱的把诗书一卷,高兴得简直要发狂了。在大晴天里放声高歌,应当畅饮美酒,趁着这春光的陪伴,我正好回到我的故乡。方舟从巴峡动下,穿越巫峡顺流而下,一过襄阳就径直奔向洛阳。


注解:
闻:听说。
官军:指唐朝军队。
剑外:剑门关以南,这里指四川。
蓟北:泛指唐代幽州、蓟州一带,今河北北部地区,是安史叛军的根据地。
涕:眼泪。
却看:回头看。
妻子:妻子和孩子。
愁何在:哪还有一点的忧伤?愁已无影无踪。
漫卷诗书喜欲狂:胡乱地卷起。是说杜甫已经迫不及待地去整理行装准备回家乡去了。喜欲狂: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放歌:放声高歌。
须:应当。
纵酒:开怀痛饮。
青春:指明丽的春天的景色。
作伴:与妻儿一同。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