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衡水中学2021届全国高三第二次联合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发布于 2021-03-19 12:40 ,所属分类:在线教育信息快讯










































































































学习从来都不是快乐和容易的,古有劝学,今亦有劝学。关注劝学公众号,每天为您提供劝学励志美文,让您在学习的路上不再孤独。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文化缺乏逻辑吗?

有人说中国文化缺乏逻辑,要有也就是先秦名家有一点。这就让人奇怪了,逻辑和语言是联系在一起的,没有逻辑怎么说话?中国人有自己的逻辑,有自己说话的一套规则。汉语是语境逻辑,是在一定语境次序中决定这个词的词性和含义,而不是脱离了语境去抽象地分析某个词,也不是脱离了语境、形式化地由大小前提得出结论。

如果认为逻辑就是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那么,就会觉得中国没有逻辑。可是,中国人几千年说话都是颠三倒四的吗?中国有中国自己的逻辑,只是我们没有挖掘出来,或者说,因为西方人没有认识到。停留在概念、思维的逻辑分析与纯理性,在中国文化里确实没有发展。但中国文化的实践性,不正是中国文化的特色吗?中国哲学有自己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为什么要用西方哲学的标准否定中国自己的哲学呢?

这就涉及思维方式的问题。举一个例子:《道德经》中的“道”,很多人在分析“道”到底是精神实体还是物质实体。这已经是西方的思维方式了,要去思索一个独立于万物之外的本原。如果我们不纠缠于某些具体的用语,从整体上来理解老子的意思,“道”在哪里?不是独立于万物之外有个“道”,“道”就在万物之中,离开了万物没有“道”。“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天从“道”得到清的特性,地从“道”得到宁的特性,“道”在不同的事物上表现为不同的特性。老子最推崇水,“上善若水”,观水可以悟“道”。水是无形的,但又可以随物赋形。如果撇开这些而研究“道”是一个精神实体还是物质实体,就完全偏离了老子最核心的思想。

再如,有一段时期,人们常纠结于心与物哪个是第一性的,谁决定谁。这其实就是西方思维方式,先认为二者是分离的,再去追求统一的本原。中国哲学重点探讨的不是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而是二者之间的关系问题,心与物在一起会有什么反应的问题。

王阳明主张心外无物,心外无理,过去我们认为是主观唯心主义,以为他的意思是心产生了物,其实并非如此。《传习录》记载,有一次,王阳明在外游玩,朋友指着一棵开花的树问,它在心内还是心外,王阳明回答道,“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这里的“寂”是指不彰显,但花是存在的。不是说心产生了花,而是说心赋予了花以价值,心与花之间是相互感应的关系。儒家讲天人感应,佛家讲心缘境由,境由心显,都是要揭示心与事物之间的关系与意义。

近代以来,由于实证科学的影响,我们已经习惯于标准化的思维方式。不同文化都是人类共同创造的,正因为有类型上的差异,文化的互补才有可能。我们当然也要学习西方文化的优点,但前提是要有文化主体性。

以西方哲学为标准解读中国哲学,就不可能了解中国哲学自身的特性,结果往往是在解构中国文化。我们不能削足适履,而要量体裁衣。只有转变思维方式,去掉有色眼镜,才能理解中国文化本身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发现中国文化对解决当前人生、社会问题的价值和意义,也才能更好地选择性吸收西方哲学的精华。

(摘编自楼宇烈《中西文化的关键性差别》)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逻辑和语言是联系在一起的,逻辑借由语言表达,语言的表达需要符合逻辑。

B.中国文化以实践性为主,并没有停留在概念、思维的逻辑分析与纯理性上面。

C.西方思维方式是先分离后统一的,而中国哲学重点寻求的则是先统一后对立。

D.学习西方优秀文化,是为了实现文化互补,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的思维方式。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以设问开头,引发读者关注,并以回答反驳了中国文化缺乏逻辑的观点。

B.文章援引《道德经》中解读“道”的例子,意在论述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

C.文章对比分析老子和王阳明的主张,强调不能以西方哲学标准否定中国哲学。

D.文章指出中国文化特点,然后分析中西思维差异,最后介绍方法,思路清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汉语需要在语境中理解词语的词性和含义,脱离语境分析某个词或进行形式化的分析,都不符合汉语的逻辑。

B.如果我们不纠缠于具体词句,从整体上理解老子的思想,就能明白“道”并非存在于万物之外,而是万物共同的特性。

C.僧人面对风吹幡动说“非风动,非幡动,仁者心动”,过去人们认为这是主观唯心主义,符合西方思维方式的判断。

D.以西方哲学为标准解读中国哲学是削足适履,而理解中国文化本身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才能做到量体裁衣。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直播带货”成为中国独特的消费盛景,也成为外媒争相关注的热点。

“‘直播带货’在中国有着高达万亿元的市场。”美国“商业内幕”网站报道称,在中国,作为应对疫情的一种方式,无论是消费者还是销售人员对直播的使用皆出现了快速增长。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国内在线直播的用户规模预计将增至5.26亿人,直播电商销售规模将达9160亿元,约占国内网络零售规模的8.7%。

据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疫情期间,中国的直播行业已经成为经济复苏的重要平台。随着“直播带货”消费模式的兴起,中国市场展现出了强大的潜力和生命力,并且加快了实体商业向数字化转型的步伐。日本广播协会(NHK)的报道称赞“直播带货是中国人在困境中的创新之举,是他们强大生命力的表现”。

美联社报道称,电商直播在中国的流行或许可以为其他国家提供借鉴,同样受到疫情影响的美国和欧洲的零售商们可以考虑把电商直播作为新的销售方式。

(摘编自贾平凡《“直播带货”助力中国经济复苏》,《人民日报》2020年6月29日)

材料二:

直播带货作为一种线上新型销售模式,绕过了经销商等传统中间渠道,实现商品和消费者直接对接,可以较大幅度降低商品价格。当前,疫情对各消费行业冲击的时间跨度很难准确预测,消费者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也逐步发生改变。有鉴于此,越来越多网络平台正积极布局直播、社群营销等线上新零售。参与主体越来越多,供应链也变得日益完善,在专业的组货、仓储管理、配送团队配合下,消费者最快一天就能收到货。

直播带货异军突起,不仅让网络平台找到了新赛道,也为各类企业提供了新舞台。疫情之下,直播甚至成为一些行业启动复工的钥匙。众多房企项目都在直播间开展“云卖房”,一些购物中心的手表、珠宝、服饰、化妆品商家都开通了直播间,有的商家销量因此飙升数倍。一些地方政府正着手推动直播电商与专业批发市场、传统商贸企业等融合发展,积极发展“线上引流+实体消费”新模式。

(摘编自樊大或《让直播带货成为经济转型新突破》,《北京青年报》2020年4月26日)

材料三:

直播带货,借助的形式是直播,但最终交易的仍然是产品。产品质量过不过关、服务有没有保障,才是决定用户下一次会不会“买它”的关键。从主播、商家筑牢诚信基石,在产品质量、服务上严格把关,杜绝问题商品进入直播清单,到平台加强对经营者及主播的规范引导,完善消费者投诉举报渠道,再到相关部门加强对网上“带货”行为的监管,只有各方协同发力,才能让直播带货在“阳光大道”上越走越远,让消费者在安全放心的环境中提升消费体验。

作为被无数人看好的下一个万亿级市场,直播带货是真正的“风口”还是“一阵风”,取决于其创新力,更取决于其发展走向。在经历“野蛮生长”带来的诸多问题后,如今直播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已越来越引起重视。从人社部拟增设“直播销售员”新职业,将之纳入统一管理,促使其更好地为消费者服务,到浙江推动利用区块链技术对直播电商进行监管,助推解决电商交易的诚信问题,越来越多这样的努力汇聚在一起,直播经济的发展前景才能真正令人可期、更加广阔。

(摘编自张凡《直播带货要筑牢诚信基石》,《人民日报》2020年6月16日)

4.下列对直播带货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2020年,中国的直播带货异军突起,市场广阔,国内在线直播的用户规模预计将增至5.26亿人,直播电商销售规模将达近一万亿元。

B.疫情期间,直播带货能够助力经济复苏,英国和日本媒体都认为,这一困境中的创新之举让中国市场展现出了强大的潜力和生命力。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