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传中科院化学所爆炸,1人死亡?工作人员回应……

发布于 2021-04-02 03:19 ,所属分类:知识学习综合资讯



近日,

网传一化学研究所发生爆炸事故,

有人疑似因此身亡。

网传配图,来源微博

4月1日,

红星新闻记者从中科院化学所

工作人员处确认了该消息。

另有网友在中科院官网微博“中科院之声”的一条微博下询问此事,官微对此回复称“安全第一,警钟长鸣,珍惜生命”。

具体事故情况是否如爆料所述

还待官方通报

小安

实验室,一个专用于试验用途的场所,也是研发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一环。但值得注意的是,在看似稳妥的实验环境里,它常常潜藏着诸如爆炸、着火、中毒、灼伤、触电等“杀手”。


来看看近年来

几起典型的“伤人”事故

祸因无非以下三点


1、实验人员操作不规范

2015年12月,北京某高校化学系一间实验室发生爆炸事故,1名正在做实验的博士后当场死亡。事故原因在于实验过程中氢气泄漏,而实验人员并未发觉,实验涉及到的高温环境引发了氢气爆炸。


2、实验室危险物品管理有疏忽

2013年4月,南京某高校一处废弃实验室发生爆炸,事故造成1死3伤。事故发生直接原因是外来施工人员用明火切割金属,而该废弃实验室是10多年前存放化学药品的实验室。废弃了10多年的实验室,还存放有危险化学品,可以说这起事故,与危险化学品管理疏忽不无关系。

3、科研项目安全管理不到位

2018年12月,北京某高校在进行垃圾渗滤液污水处理科研实验期间,实验现场发生爆炸,3名参与实验的学生死亡。这起事故直接原因在于,反应过程中产生了易燃气体氢气,由金属摩擦及碰撞产生的火花点燃而发生爆炸,爆炸的同时造成了镁粉粉尘爆炸和其他可燃物的剧烈燃烧。

事故认定这是一起责任事故,其中根本原因就在于对科研项目安全管理的不到位。

一条条鲜活的生命就这样悄然而逝,
在为亡者感到心痛的同时,
我们更应该从事故中总结经验教训。
如何保障实验室过程安全呢?
小安为大家准备了一份安全资料
一起学习起来吧~


01

0
1
腐蚀及灼烧事故

强碱、强酸和某些强腐蚀性物质与水或其它化学物质发生剧烈反应,大多会产生具有强腐蚀性的烟雾,而吸入粉尘、烟雾等会对人体的呼吸系统造成严重伤害。

同时,强碱、强酸以及一些有毒试剂等接触皮肤或裸露的局部器官也会引起人体的局部损伤。灼伤在化学实验过程中是最常见的事故。
0
2
火灾及爆炸事故

化学物质多具易燃性,遇到火源极易起火燃烧,引起火险或火灾事故。有机溶剂通常具有较强的挥发性,挥发出来的蒸气可以飘移到较远的地方,如果接触到火源,会燃烧爆炸并回燃溶剂。

0
3
中毒事故

化学实验室使用的化学药品几乎都有一定的毒性,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引起中毒事故。

中毒又可分为两类:慢性中毒和急性中毒。慢性中毒不容易引起重视,很多症状都是要在中毒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才出现,通常为几天或者几个月,有的甚至若干年以后。

02



1、眼睛及脸部防护

(1)安全防护眼镜:眼睛和脸部是实验室最容易被事故伤害的部位,在使用危险化学试剂、有害光线及加工玻璃制品等操作时,必须佩戴安全眼镜。

(2)当化学物质溅入眼睛后,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数分钟,然后去医务室进行治疗。

(3)面部防护用具用于保护脸部和喉部,目的是防止实验中可能发生的爆炸及有害气体造成的伤害,一般有口罩、有机玻璃防护面罩或呼吸系统防护用具。

如果口罩被污染,立即中止实验操作,尽量屏住吸气,脱去口罩,用浸有70%的消毒乙醇的毛巾、纱布或纸巾擦洗口罩所戴部位至少3 次,再用冲眼器、自来水冲洗口鼻部至少3 分钟。


2、手部防护

(1)为了防止手部受到伤害,需要根据实验选戴不同的手套。当接触化学试剂、边缘尖锐锋利的物体(如碎玻璃、木材、金属碎屑)、过冷或过热的物体时,均须佩戴手套。

(2)手套必须爱护使用,使用前认真检查,确保无破损。

(3)防护手套根据材料一般分为以下五种:

a.聚乙烯一次性手套(PE),不能用于处理有机溶剂。

b. 医用乳胶手套,可重复使用,耐酸碱、油脂和多种溶剂,但不适用于长时间接触烃类溶剂(如己烷、甲苯)及含氯溶剂(氯仿)。该手套较短,应注意保护手腕、手臂。

c.橡胶手套,适用于较长时间接触化学试剂。

d.帆布和棉手套,用于操作低温或高温物体。

e.纱手套,一般用于接触机械的操作。


3、脚部防护

工作人员不得穿凉鞋、拖鞋以及高跟鞋进行实验,应穿平底、防滑、合成皮或皮质的满口鞋。


4、身体防护

(1)进入实验区域的人员应身着工作服,目的是防止皮肤和衣物受到化学试剂的污染。

(2)经常清洗工作服,当受到严重污染或腐蚀后,必须换下更新并妥善处理。

(3)为了防止工作服上附着的有害物质扩散,工作服不得穿到办公室、会议室、食堂等公共场所。


03

1.防止漏水

防水每个实验室都配有一次性水、纯水、高纯水或制水的仪器如蒸馏器、纯水机。作业人员在使用的过程中有忘记关水龙头的,或者是突然停水后打开水龙头忘记关闭的。还有要定期检查制水仪器,防止有漏水的情况。

2.防止着火

防火实验室有各种火具如酒精灯、电炉,还有FID气相色谱仪会产生火的仪器。这些都可能带来安全隐患,那么在使用这些东西的时候我们要结合燃烧的三要素——着火源、可燃物、助燃物,在使用火的时候就要消除火源附近的助燃物以免引起火灾事故。当发生火灾进行灭火时同样要结合燃烧的三要素,去掉其中一个就能阻止燃烧。火灾又分A、B、C、D四类,每一类火灾使用的灭火器都要区分开来而且每个实验室都必须配备灭火器,且灭火器要定期进行检查。

3.防止中毒
在使用有毒物质的时候我们要了解有毒物质的理化特性、使用方法和应急措施。一切药品和试剂要有与其内容相符的标签,剧毒物品要严格遵守“五双”制度(双人保管、双人发放、双把锁、双台帐、双人验收)。
4.防止腐蚀
化验室常用的试剂如硫酸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等都具有腐蚀性。使用腐蚀性的溶液会对我们的实验台、实验仪器腐蚀。那么在使用这些溶液的时候我们的防护措施就要做好,若溶液滴在实验台、实验仪器上要及时用抹布擦拭干净。使用后的废液要用容器进行回收而不是乱排乱放。
5.防触电
不管是在工作中还是在家中我们都要防触电。首先从用电设施上说起,电源插座必须接地线,大功率仪器、电器设备必须接空气开关,实验室整个用电必须有漏电保护开关;其次,在使用电器设备时不能用湿手触摸电器开关和电源,在使用过程中严格按照电器设备的操作规程,在对仪器进修检修或则维护的时候必须做到“三步曲”——停机、断电、挂牌;最后,使用完毕后关闭仪器设备电源使之恢复到使用前的状态。
6.防爆炸
有苦味酸、高氯酸、双氧水等,像这类药品应单独存放不应和其他易燃物品放在一起。用玻璃仪器在电炉上进行加热时,要将玻璃器具外壁的水擦拭干净,需要放玻璃珠的放玻璃珠防止玻璃器具破裂。进行易爆炸的操作时,例如用奥氏气体分析仪分析爆炸性气体时,爆炸瓶外须装上防护网。烘箱内严禁烘烤易燃易爆的物品。
7.防环境污染
一般化验室产生的废弃物有废液、废气、废物。实验室产生最多的废弃物要属废液了,我们使用后的没有用的溶液不能直接排放到废液池中,我们先用废液桶收集起来集中处理;废物包括废弃的药品、废弃的试剂瓶等,废弃的药品要集中收集起来再处理而不能直接丢到垃圾桶,废弃的试剂瓶应当用水冲洗干净后再丢掉。废气的处理难度较大一些,但是有一些简单的方法也可以保护环境,比如在实验室放置活性炭、放置一些吸收废气的盆景等。我们的一些小小的举动能为保护环境做出大的贡献。
8.防野蛮作业
野蛮作业就是不按操作规程作业。野蛮作业是最大的安全隐患,那么防止野蛮作业最大的因素就是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可以说每一个操作规程都是用前辈们好的经验和鲜血换来的,所以我们每一步操作都必须按照操作规程来执行。有的人工作久了,觉得自己对工作有经验,有时候会偷一下懒,殊不知这种行为正是酿成事故的重要因素。事故的三要素就是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因素。控制住了这三要素,就会避免事故的发生。

04


1.不得在实验室饮食、储存食品、饮料等个人生活物品;不得做与实验、研究无关的事情。
2.整个实验室区域禁止吸烟(包括室内、走廊、电梯间等)。
3.未经实验室管理部门允许不得将外人带进实验室。
4.熟悉紧急情况下的逃离路线和紧急应对措施,清楚急救箱、灭火器材、紧急洗眼装置和冲淋器的位置。铭记急救电话119/120/110。
5.保持实验室门和走道畅通,最小化存放实验室的试剂数量,未经允许严禁储存剧毒药品。
6.离开实验室前须洗手,不可穿实验服、戴手套进入餐厅、图书馆、会议室、办公室等公共场所。
7.保持实验室干净整洁,实验结束后实验用具、器皿等及时洗净、烘干、入柜,室内和台面均无大量物品堆积,每天至少清理一次实验台。
8.实验工作中碰到疑问及时请教该实验室或仪器设备责任人,不得盲目操作。
9.做实验期间严禁长时间离开实验现场。
10.晚上、节假日做某些危险实验时室内必须有二人以上,以保实验安全。

END
事故已然发生,无法改变
但我们可以吸取其中教训
以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内容来源:红星新闻、维基实验、《班组安全》期刊、班组安全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