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十大专题?】知识点汇总,尖子生都不一定全掌握了

发布于 2021-04-11 12:33 ,所属分类:知识学习综合资讯

对于初二的学生而言,会考是他们很担心的,其实,只是求通过的考试一般都不难,要求高分才能怎么样的考试,那就不一定了,所以说,初中的生物不会难到哪里去,就看大家上课掌握程度了。


为了大家更好的掌握知识,王老师整理了一份初中生物需要掌握的十个专题资料给大家,用来帮助同学们学习生物,以便记住课本中的重要知识点。

专题一·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过程及基本要求


提出问题:尝试从日常生活、生产实际或学习中发现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尝试书面或口头表述这些问题。描述已知科学知识与所发现问题的冲突所在。
作出假设:应用已有知识,对问题的答案提出可能的设想。估计假设的可检验性。
制定计划:拟定探究计划。列出所需要的材料与用具。选出控制变量。设计对照实验。
实施计划:进行观察、调查和实验。收集数据。评价数据的可靠性。
得出结论:描述现象。处理数据。得出结论。
表达、交流:撰写探究报告。交流探究过程和结论。
变量:在“假设”中,对研究对象有影响的因素就是变量;再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
对照实验:是指实验中除这个研究的条件外,其他条件都要相同。实验材料达一定数量或设置重复组是为了避免偶然性;计算平均值是为了减少误差。

专题二·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1.使用显微镜和模仿制作临时装片(重点在使用显微镜)

(1)显微镜的结构和作用
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用于固定所观察的物体。
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
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其两面是不同的:光强时使用平面镜,光弱时使用凹面镜。
镜筒:上端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在转换器上装有物镜,后方有准焦螺旋。
粗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
细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小。
转动方向和升降方向的关系:顺时针转动准焦螺旋,镜筒下降;反之则上升

显微镜结构识记口诀:
目镜物镜反光镜,
镜座镜柱和镜臂,
镜筒下连转换器,
准焦螺旋分粗细,
载物台上压片夹,
通光孔下遮光器。

(2)显微镜的使用的图要掌握
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①取镜和安放: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②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一边向目镜内观察,一边转动反光镜,看到白色光亮的圆形视野,表示对光成功。(光线不足时用大光圈、凹面镜)
③观察:把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玻片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眼睛在一旁看着物镜,以免物镜压碎载玻片)。
一只眼向目镜内看,同时逆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徐徐上升,当看到物像的时候,改用细准焦螺旋进行调节,使物像更加清晰(左、右都要眼睁开)。

利用显微镜观察装片用显微镜进行观察的材料一定要薄而透明。因此常用的玻片标本有以下三种:切片、涂片、装片。
(3)洋葱表皮细胞装片的制作和观察
制作步骤:
①先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②用镊子从鳞片叶的内面撕下一小块透明的薄膜。
③把撕下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解剖针轻轻地把它展平。
④用镊子夹住一块盖玻片一侧的边缘,将它的另一侧先接触水滴,然后轻轻地放平,盖在薄膜上,可减少气泡产生。
⑤碘液染色。
⑥低倍显微镜下观察。
以上临时装片制作过程简称:
“擦”、“滴”、“取”、“展”、“盖”(“染”、“吸”)。
临时装片制作识记口诀:
擦玻片,中滴水,
取材料,放中央,
盖玻片,轻轻放,
染色吸水才在行。
技能训练:
(1)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例: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一个“d”,那么在透明纸上写的是“p”。
(2)物像在视野中的位置、挪动方向,:如果要想把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应该是物像往哪偏,标本就应该往哪移。
(3)放大倍数 = 物镜放大倍数X目镜放大倍数
高、低倍镜下观察的物象特点

(4)显微镜视野中出现了一个污点,怎样判断这个污点是在物镜上、目镜上还是在玻片标本上?
先转动目镜,如果污点跟着转动,该污点在目镜上,如果污点不跟着转动,再移动玻片标本上,如果污点跟着转动,该污点在玻片标本上,如果转动目镜和玻片标本污点都不跟着转动,则污点在物镜上。
(5)目镜长度与放大倍数成“反比”,即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长度与放大倍数成“正比”,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2.区别动、植物细胞结构的主要不同点
细胞是生物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3.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的重要功能
细胞核在遗传中起到了主要作用,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细胞核中有染色体,染色体中有DNA,DNA上有遗传信息——基因(控制性状的最小单位)。



专题三·生物与环境


1.说明生物和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1)生物的特征: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除病毒外都是由细胞构成。
(2)生物和生物之间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
2.生态系统的组成

(1)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等
生物部分:
生产者: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消费者:不能直接制造有机物,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
分解者:能够把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供生产者重新利用
(3)生态系统的类型: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等。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3.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1)食物链: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了食物链。
如:草→兔→狼(写食物链时注意:只能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层消费者结束;箭头指向捕食者。)数食物链时,要从起始端数起,每条食物链要数到底,不能漏数。
(2)食物网: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食物网。
计算食物链几条(从植物开始算有几个分支,分别算出每个分支有几条,最后相加。)
找出最长或最短的一条食物链并写出来(注意箭头方向)
4.解释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有毒物质也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越靠近食物链的末端(营养级高)的生物数量越少,体内所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越靠近前端(营养级低)的生物数量越多,体内所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少。
5.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1)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2)生态系统都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生态系统靠自身的调节能力维持相对稳定,但是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人为的或自然因素的干扰超过了这种限度时,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专题四·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1.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1)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公式: 光能
二氧化碳 + 水 ————→ 有机物(淀粉) + 氧气
叶绿体

原料: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有机物和氧气;条件:光能、场所:叶绿体。
物质转化的过程:简单的无机物转化成复杂的有机物,并释放氧气
(3)光合作用实质
能量转化的过程:光能转化成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