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作文热点主题一:精准扶贫脱贫攻坚

发布于 2021-04-11 21:19 ,所属分类:知识学习综合资讯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精准扶贫:是粗放扶贫的对称,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一般来说,精准扶贫主要是就贫困居民而言的,谁贫困就扶持谁。

优质时评

精准扶贫还要在“准”字上下功夫

央广网最近刊发的《【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精准扶贫东风劲自强奋斗拔穷根》介绍了宁夏农村昔日的特困户马天志借着精准扶贫的东风,苦干实干,不但摆脱了贫困,还成为十里八乡奔小康路上的“致富带头人”的先进事迹,再一次证明精准扶贫在“准”字上下功夫的关键所在。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扶贫相关的优惠政策惠及了千千万万个曾经贫困的家庭,但是,每一个贫困家庭贫困的原因又不尽相同。由此,不仅需要各级扶贫帮困部门在政策上发力、把各项措施实施到位,更需要“因户施策”,在“准”字上破题。以马天志为例,他家的贫困主要是子女身体残障的拖累加上缺乏脱贫致富的有效手段所致。因此,有关部门不但为他安排了养殖业的“贴息贷款”,还帮助他制定了明确的脱贫发展目标,并且把他的女儿送到关爱残障人士的专门学校学习,在“教育扶贫”上做足了文章。“物质扶贫”与“精神帮扶”的双向发力,加上马天志自己的不懈努力,让他终于过上了“有车有房、全家团结一心奔小康”的好日子。这印证了精“准”扶贫中,有的放矢的靶向关系。

一个“准”字,不仅实现了“对症下药”的帮扶脱贫目的,还从精神层面上激发了马天志回报社会和乡亲们的朴素、向上情感。

众人拾柴火焰高。希望在脱贫攻坚最后冲刺的“马天志们"凭借精“准”扶贫的东风,因地制宜,因风而起,涌现出更多自强奋斗拔穷根的实践者、受益者和创新者。


精准扶贫,“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精准”既是脱贫攻坚的重要方法论之一,也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更是一套务实的工作方法。

精准扶贫方略背后,是300多万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的辛勤付出,是无数扶贫工作者呕心沥血的倾情奉献

在湖南安化,黑茶产业摆脱粗放生产模式,走出一条茶旅融合发展之路;在安徽长丰双河社区,“稻虾共养”产业扶贫模式让村民腰包更厚实;在河北阜平,易地扶贫搬迁政策落地落实,1万多名建档立卡贫困户走出深山,迎来新生活……精准,是一个又一个中国脱贫故事背后的关键词;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成为中国减贫事业取得巨大成就的宝贵经验之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深刻总结:“我们立足我国国情,把握减贫规律,出台一系列超常规政策举措,构建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政策体系、工作体系、制度体系,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减贫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这其中,“坚持精准扶贫方略,用发展的办法消除贫困根源”是重要的一个方面。从开展建档立卡、选派驻村干部,解决“扶持谁、谁来扶”的问题,到推进分类施策、建立贫困退出机制,解决“怎么扶、如何退”的问题;从因地制宜实施“五个一批”工程,到严格落实“六个精准”明确要求,在精准扶贫方略引领下,全国各地找准穷根,因村因户因人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让“中国之治”再次书写令世界刮目相看的奇迹。

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正是因为精准扶贫方略坚持以“实”字当头,各项政策红利才能落到扶贫对象身上,从而保证脱贫攻坚顺利实施。早在2012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省阜平县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就曾指出,“要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分类指导、因势利导,能做什么就做什么,不要勉强搞一些东西,一定从实际出发,真正使老百姓得到实惠。”中国幅员辽阔,各地贫困问题复杂多样,只有贯彻精准扶贫方略,一切从实际出发,才能确保扶贫举措对症下药,取得实效。在这个意义上,“精准”既是脱贫攻坚的重要方法论之一,也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更是一套务实的工作方法。

......

随着脱贫攻坚不断攻城拔寨,精准扶贫方略的意义和影响也在走出国门,为世界减贫事业作出了贡献。在泰国孔敬府,当地官员借鉴参考中国脱贫经验,制定了符合当地实际的“结对子扶贫”项目,帮助贫困户制定个性化脱贫方案。世界各国贫困状况各不相同,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方法和原则是相通的。2018年,“精准扶贫”等理念被写入第七十三届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关于消除农村贫困问题的决议。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明确表示,精准扶贫方略是帮助贫困人口、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设定的宏伟目标的唯一途径,中国的经验可以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有益借鉴。

近日热播的政论专题片《摆脱贫困》,第二集就是“精准施策”,讲述了安徽省霍邱县、河北省张北县、西藏自治区墨脱县等多个地区因地制宜、精准脱贫的动人故事。回望脱贫攻坚一路走来,纵然贫有百样、困有千种,却都在精准扶贫方略的引领下被一一化解。精准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制胜法宝,更沉淀为一笔宝贵的经验和财富,激励我们继续向前,创造新的更大辉煌。

精准扶贫 中国打出脱贫攻坚“组合拳”!

中国的脱贫智慧,体现在“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多措并举”的多样化战术中。

反贫困是古今中外治国理政的一件大事。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使命。党的十八大之后,脱贫攻坚越来越讲究多样化战术,强化“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生态扶贫、教育脱贫、健康扶贫”以及“农村危房改造、残疾人脱贫、综合保障性扶贫”等系统性扶贫脱贫政策的成效。

提到易地扶贫搬迁,贵州省作为全国易地扶贫搬迁规模最大、人数最多的省份,提前完成“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任务,让占中国搬迁计划15%的188万人,告别穷山僻壤,住上城市新居。

提到生态扶贫,甘肃省民乐县因地制宜发展戈壁农业。在祁连山北麓的戈壁滩上,建起了现代农业示范园、食用菌产业园等大型现代农业企业。截至2020年8月底,民乐县戈壁生态农业面积达3500亩,2019年实现年产值1.8亿元,累计带动946户1100多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就业,促进了农民增收。

提到健康扶贫,甘肃省健康扶贫大数据平台不仅打通健康扶贫信息系统与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数据库,还由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对因病致贫返贫人口制定个性化、针对性帮扶措施,将签约服务团队签约医生信息联系方式以及“一人一策”帮扶措施,全部录入健康扶贫“一人一策”管理APP。

要知道,这还只是“互联网+”等多种新兴技术中的一种。2020年7月,贵州省“智慧商务大数据”平台“一码贵州”正式上线,有效对接“小农户”与“大市场”,助推黔货出山,助力贵州脱贫攻坚。就这样,中国的脱贫攻坚构筑起“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多措并举”的多样化战术组合。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完成。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本期编辑|教研员 曹世刚

文案来源 | 教研员 曹丹妮

本期审核|教研室主任 王宁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