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卷的2021,我如何只学3个月就考上了研究生
发布于 2021-04-13 21:31 ,所属分类:知识学习综合资讯
一直关注李谊之帮的小伙伴都知道,帮主最近动态很少,是因为一直在为考研做准备。
3月30日,帮主终于收到了深圳大学发来的拟录取通知。
这意味着半年的沉寂期终于结束,帮主成功上岸了!
回想去年9月28日才下定决心考研,然后经历了3个月死去活来的学习,到372分稳进复试,再到成功上岸。
半年的时间里,帮主放弃了太多东西,也放下了大家太久。
因此,gongzhong号重启后的第一更,我整理了自己仅学习3个月就高分上岸的经验来回馈大家,希望能对你的前进之路有所启发。
由于篇幅过长,为了方便大家阅读,我先给大家列好了目录,大家可以根据目录按需定位。(强烈建议所有人都看看总体规划这一部分,非常重要!)
文末帮主还为大家准备了一些考研福利,不要错过哦~
目录:
一、总体规划
1.如何择校
1)了解招生倾向
2)了解历年真题
2.如何制定学习计划
1)吃透考试大纲
2)测试短板所在
3)目标分数预估
二、各科学习方法
1.英语学习
2.政治学习
3.专业课学习
4.复试准备
三、考研的心态管理
一、总体规划:
考研虽然是一场拼努力的战争,但选择和规划也同样重要。甚至我认为,选择比努力要更重要些。
1.如何择校
除了通常我们都会考虑的学校名气、科研水平、所在城市、专业方向、学费多寡等,我还非常建议在择校时重点了解以下两方面:
1)招生倾向
具体包括学校是否有学历歧视(如倾向招985、211的本科生,而对专科生卡得比较紧)、学校下设专业方向的各位导师正在研究的领域等。
很多人认为这些应该是复试的时候才应该开始考虑的问题,但我要说的是:如果复试再考虑就晚了。
如果你是个专科生,好不容易初始考了高分进入复试,结果到时才知道这个学校复试歧视同等学力考生,你不就抓瞎了?到时候进退两难,调剂存在的第一学历歧视又更严峻,你怎么办?
择校不慎重,可能一开始就决定了你二战的结局。
所以在择校前,花点时间上网了解下该校上一年考研的复试淘汰情况是很有必要的。
比如现在这个时候,正值复试调剂期,网上轻易就能搜到各大院校的复试结果和淘汰情况,还有很多刚复试完的前辈分享,千万别错过啊!
至于了解各位导师正在研究的领域,则是为了给你上岸后的三年研究生生活扫雷。
去知乎上“考上研究生后你后悔了吗?”的问题下看看吧,有多少人在抱怨导师的放养、抱怨导师方向和自己的兴趣不一致、抱怨导师和自己性格不合、抱怨学院过于重科研而轻应用……
这些坑你在择校的时候不避免开,不就是给自己未来三年埋雷吗?
这甚至能直接决定你未来能否顺利毕业……
所以,目标院校的官网,千万别准备复试的时才仔细看;各位老师的论文成果,也别等初试过了再去了解。
要在择校的时候就做到心中有数啊!
如果能搜集到师哥师姐们对各位老师的评价就更好啦,就能提前判断自己是否会有和老师合不来的风险了。当然这是可遇不可求的。
但好歹也要先搜一下啊!
2)历年真题
包括初试真题和复试真题
你一定惊讶,这都要在择校的时候看嘛?
当然啦!
每个学校考察的侧重点和方式不一样,你要了解自己的能力能否应付该校的试题风格啊。
以应用心理学为例:
北大历年是9门专业课各考一个大题,而且考察的点非常细致,必须全面复习做到没有盲点才能应付。这就对准备时间仓促的同学们非常不友好;
而中科院的试题,则非常重视实验统计测量,对文科考生就是不小的挑战;
北师大的试题,则出的特别活泛,在考察对知识点的掌握之余,更看重你的应用能力;
而帮主报考的深大,则普心、实验分数占比异常高,其余分数主要集中在人格、发展、社会心理学,而且考察理论都比较经典,复习范围就比较集中。
摸清每个学校的试题特点,非常有助于你对未来的复习重点有个大致的概念,从而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学校。
即使是跨考生,暂时无法自行通过分析看出这些学校的出题特点,也仍可尝试上网搜索,很多培训机构在每年考后都会做试题分析的。
另外,如果有能力的话,你还可以在各学校官网上,通过研究各位导师的研究方向,推断其考题方向。
因为导师招研究生也是为了自己日后科研服务,他们的招生的目的也是为了找到更得力的助手。
那么根据导师们的研究方向,就能对他们考察的侧重点有一定预判。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了解目标院校的历年复试形式。
为什么这么早就要了解复试内容?
因为很多学校的复试不仅是面试,还有笔试。
像深圳大学,虽然初试不考统计测量,但复试却会针对跨考学生额外加试这几门。(不过近年来由于疫情并未实施)
如果你因为想报考一个不考统计测量的院校而选择深大,那么如果不了解复试内容,到时就有可能措手不及。
还有就是,一个学校的招生倾向在复试中是有更明显的体现的。
了解下目标院校的复试真题,也能更直观地了解该校的招生倾向,从而避免踩坑。
2.如何制定学习计划
在确定报考院校后,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规划好学习时间了。但先别着急直接规划时间表,在这之前你必须先吃透考试大纲。
1)吃透考试大纲
对于跨考生,这一点尤其重要。
虽然仅有3个月的时间学习,但帮主仍花了1周时间去吃透考试大纲。
我将应用心理学的考试大纲做成了一个脑图,然后在每个分支内容后都标注好了它们分别在哪几本书的哪几页,等复习到这一块的时候就会事半功倍。
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对每个项目的内容类型、内容容量有的大概的了解,这能帮我合理地推断各项内容的考察优先级,并确定各科复习方法以更精确地规划复习时间。
在仅有这么短的学习时间的情况下,推断各内容的考察优先级是极为重要的工作。
只有这样我才能精准利用时间,对未来的得分点做精确对应,从而保证高分。
2)测试短板所在
其实具体就是每科都找来几份历年真题,在一点都没学的情况下,先测试下自己能考多少分。
这样做的目的是知道自己现有水平多高、主要短板在哪、以后应该在哪些方面集中精力突破。
只做客观题即可,查看正确率。
帮主当时测试,英语的正确率约为70%,主要由于题型不熟丢分;政治约为50%,具体马哲>思修>史纲=毛中特;专业课约为30%,主要短板集中在实验统计测量上。
据此,帮主制定了这样的学习规划:
英语前期不需学习,考前一个月做20套历年真题适应题型即可;
政治主攻史纲毛中特,马哲和思修过一遍就差不多;
专业课率先攻破实验统计测量,外加普心(因为分数占比高),之后再平行学习其他科目。
3)目标分数预估
在确定了自己的现有水平、解了各科的学习内容后,我们就可以对目标分数进行一个大致预估了。
是的,分数预估是在复习之前,而不是在考试后!
诚然,我们谁都希望拿更好的分数。
但如果一味追求无限趋近满分,而无视现有条件基础的话,会不可避免地导致学习压力、心理压力骤增,从而造成焦虑心态——这是得不偿失的。
与其如此,不如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给自己预估一个底线分数。我们要以超过这个分数为目标,而不是以得分越高越好为目标。
深大应用心理学前几年的复试分数线为340-350左右,所以我给自己制定了360的目标分数。
根据我在初测中的各科表现,和我对考试大纲的研究,我分别给英语、政治、专业课制定了70、60、230的分数目标。其中:
英语的70分规划为:完形7分、阅读A30、阅读B6分、翻译6分、大小作文>20分;
政治60分的规划为:主客观题各30分,客观题马哲、思修力求不丢分;
专业课230分:由于是院校自命题,无法做准确规划。但我仍根据考纲划分了优先级——普心=实验>人格=社会=发展>临床=管理。
这样就相当于对各科的学习分别作了目标量化,而且颗粒度很小,便于我分配学习重点、控制长短板。
最终我的初试成绩:英语80分,政治65,专业课227,基本符合我的分数预期,可见我的规划是十分有效的。
二、各科学习方法
总体规划做完后,就可以规划各科复习时间了。
时间配比的划分,要以月、周、日为单位,分别制定计划。具体我将在下面详述。
1.英语学习
虽然帮主在考研前没怎么在英语上花时间,但我依旧想给大家一个英语复习的小建议:
你们可以从历年真题中找出几篇难度大、生词多的文章,进行通篇背诵。
要在考研前达到不过脑子,用嘴的肌肉记忆就能背出的熟练程度。
能做到这一点,就可以同时解决你的完形、阅读、写作、词汇几大问题。
别不信,因为帮主初中时对每篇课文都做到了这一点!
这是帮主在很少背单词、语法睁眼瞎的情况下,英语成绩能一直优异的“法宝”。
这也是培养语感、强化英语思维、活化长难句应用、深化词意理解的最好途径。
2.政治学习
我给政治做的三个月规划是这样的:
10月:跟着徐涛的强化班,整体过一遍学习内容,并标注重点;
11月:将每章的重点内容都过一遍,过完后做肖秀荣1000题进行强化,并对错题做重点分析;
12月:跟着徐涛的gongzhong号,每天背诵一个大题考点;每天做一套肖8客观题,做完后再重做一轮,一共做3轮;
考前4天:每天背一科肖4大题;每天过一遍肖8错题;每天过一遍跟着徐涛的考点集训总结的薄弱知识点。
可能有人会怀疑:就四天,背肖四可以吗?能背会?
其实完全可以的!
因为首先,我已经跟着徐涛的gongzhong号,每天有背一点素材了;
其次,政治的大题(除了马哲),考的并不是你对那些素材背得有多精准,更多的是你能否理解国家政策的规划、思路、目的、内在逻辑。
这也是是考察政治这门科目的根本目的。
所以,只要你对这些有不错的理解,那么即使那些素材背得不准确,也是可以拿分的。
我背肖四的时候,就是先用自己的想法将回答思路都捋了一遍,然后再参考肖老师的答案查漏补缺,发现区别并不大。
所以我认为想答好政治大题,与其埋头背诵,不如上B站关注些人文社科的up主,通过他们的视频加深对党的政策、治国理念、国际环境现状的理解,这样不论大题怎么出,都没什么好怕的。
3.专业课学习
理想状态下,如果时间充裕的话,我建议大家按照这个步骤来进行学习:
1.将所有参考书目的相关内容都先阅读一遍,并标注重点;
2.过参考书目第二遍,并根据标注的重点,整理知识体系,绘制脑图;
3.将脑图的知识内容过1-2遍,并参考教辅材料标注重点;
4.背诵各章节重点内容,并逐章做题强化;
5.真题、模拟题演练。
但是由于帮主当时时间有限,便将1、2、3步都合并成了一步——参考教辅书籍到课本中找到对应内容,直接绘制脑图并标注重点。
这花了我1个月的时间。
接下来的两个月,我将9门科目按照内容多寡和优先级排序,以天为单位,划分好了自己每天要背诵的内容,按照计划进行背诵。
实验、统计、测量三门由于涉及的应用>背诵,所以每天每科预留了1小时左右的时间,听课、做习题。
(深大2021年是第三年招应用心理学研究生,所以之前只有两年的真题可以参考,题目内容、题型都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所以即使它2020年没有考统计、测量,我还是需要准备的。)
这里要强调的一点是:实验心理学,除了名词解释的背诵外,单独挑选实验设计题做专门强化训练很重要!
所有学校的实验设计都会是最后那道分数最高的题。
然而课本上从未对如何撰写实验设计报告有专门描写。
所以只有多拿一些院校的历年真题来练手,才能了解实验设计的撰写格式、设计思路、逻辑方式。
这是很容易就能拿到的25分,千万要重视!
下面,我来介绍下我背诵的几个诀窍:
1.脑图是知识的框架,所以一定要先背脑图再背知识点;
2.知识点不要死背,记住并理解关键点,到时在考场上用自己的语言展开就好。
比如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我就记了一句话:言逻运音乐,人空知自然+存在。这就够了,剩下的就是考场上逐点展开。
3.名词解释要背的不是定义,而是关键词。
比如知觉的定义,你要记住的关键词就是:人脑、客观事物、整体反映。这几个点错了,你可能一分都没有,而如果这几个点没错,你的语句整体是通顺的,没有逻辑问题,那就没必要担心丢分。
4.如果能够融汇贯通,就能省下不少力气。
比如发展心理学中,如果你深刻理解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那么就可以倒推出幼儿、少儿、青年,在认知发展、社会性发展、道德发展上的所有特点,根本不需要费劲去背。
还有社会心理学中,对反社会、亲社会行为的原因解释和预防,其实都只要从行为主义、精神分析、认知心理学、神经科学几大流派的重要理论入手,就能自己分析出来,根本不用各自背诵那么多条目。
5.对于不可避免必须要死记的内容,使用背写法背诵。
我基本看到一个定义,先读一遍,然后在纸上抄写,然后逐渐尝试背写(不是默写)。
背写的记忆法绝对更高效,因为多通道感官的刺激,一定要比单通道强很多!
在能流畅背写后,再根据脑图框架,将整块的知识体系进行多次整体背写。这样既加深了背诵印象,也加固了知识框架。(就是有点费嗓子费手费笔)
6.背诵要遵循艾宾浩斯记忆曲线。
即隔段时间要及时复习。我通常是每天开始背诵前,会将之前所有背诵过的知识点的脑图都先背写一遍(只背写知识点、关键词,不用展开),及时强化忘掉的部分,然后再开始背诵新内容。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