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语文高考上海卷考前指导(三)写作思路的分析

发布于 2021-04-15 11:34 ,所属分类:知识学习综合资讯

2021语文高考上海卷考前指导(三)

写作思路的分析

写作思路的分析,是高考的传统题型。难度不小,分值又大,是考生最害怕的题目之一。

上海最近4年的秋季高考试卷中,写作思路的分析出现了3次,革新力度颇大的2019年,虽然没有明确出现“思路分析”这4个字,但是在文言文中也有类似的题目。本文暂时先以篇幅较长的现代文为例来分析。
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这几年这一类考题命题思路的发展,尝试找出一些共同点和值得注意的新动向来。
2017年的答案如下。
文章先给出讨论对象,即常识和理论;然后明确讨论对象,将“常识”界定为“来自日常经验的正确认识”,在此基础上展开论证,得到“常识解释有局限因而需要理论”“理论的道理来自常识”“理论解释更具整体性”三个观点;最后得出结论,即常识和理论都正确,不过理论能对世界做出整体解释。
评分说明:给出讨论对象1分,明确讨论对象1分,展开论证,得出三个观点2分,得出结论1分。
这份答案可能是近几年同类型试题中最容易的一个,找准文章中的几个观点,找出文章的论题,差不多就能得4分。稍有一点难度的就是第二层对第一层的提升。第2层和第3层之间,要求写出“在此基础上展开论证”,但从批改说明来看,这句真正体现思路发展的句子,写不出好像也不会失分。
在这份答案中,有以下几个关键词必须要学会的:讨论对象界定(见附一)观点结论
2018年答案如下。
本文先根据事例对“情感驾驭理智”这一观点进行反驳,然后给出“情感运用受成本效益考量的支配”的观点,再通过解释更多复杂现象进一步论证自己观点的合理性,最后从生物演化角度为自己的观点提供支持。
评分说明:
①先根据事例对“情感驾驭理智”这一观点进行反驳;
②给出“情感运用受成本效益考量的支配”的观点;
③通过解释更多复杂现象进一步论证自己观点的合理性;
④从生物演化角度为自己的观点提供支持。1点1分。
这一年的题目比2017年难多了,文章的段落层次更丰富,结构更复杂,直接写观点就能得到的分也少了。题目的最后2分,要求写的并不是文章“写了什么”,而是“干了什么”
在这份答案中,也有几个关键词必须学会:反驳角度支持(二词俱见附一)
但是相比2020年,这一年的题目还算是仁慈的。
2020年的答案如下。
本文以“中国古代是否有儿童文学”为论题,基于中国古代没有“儿童文学”这一概念及相应判断标准的事实(分析的前提),根据古代文学实际情况(举例),使用现代儿童文学判断标准的核心部分(依据),对不同门类的作品进行具体分析(分析儿童文学的标准),同时对一些容易产生的误判进行澄清,(存在的误解)最终得出“中国古代存在儿童文学的事实”这一结论。(合理的结论)
评分说明:论题和结论1分,论证过程4分。
写观点能得的分,只剩下了最后半分,还得写出开头的论题才够1分。中间4个环节,还真不是一点点的困难。全部都是“干了什么”,即论证环节的描述。
这个答案中必须要掌握的关键词是:论题(大致相当于2017年的“讨论对象”)、前提标准批判(大致相当于2018年的“反驳”)、结论
三个答案的共同点有二:
1.全文的中心论点一定有分。
2.文章开头提出论题(议论对象)也一定有分。
值得比较差异点见下表:

结论也就很清楚了:论题和论点,无论如何要写出来。批判反驳已经连续两年出现,今年大概率也有。平时多多积累能够抽象概括论证环节的词语,应试时多思考某段“干了什么”,而不是“写了什么”。



附一 名词解释

1.界定

指划定范围。可以用数学上的集合概念形象地来理解。将“常识”想象成一个大集合I,“本文要讨论的常识,是指来自日常经验的常识而非科学常识。”这句话,就是在I中再圈定一个小集合A“日常经验的常识”,如图。

2.角度、支持
即在不同领域中以已知事实或定理为出发点,经过推理最终得出同样的结论。类似于“条条大路通罗马”所说的道理。

附二 三篇现代文所在试卷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S6qi7KHiBCYDny4DeIY-qA

密码: e4cc


妙门轩的意义世界

号|miaomenxuan

投稿及交流|妙门轩的意义世界征稿函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