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8号】2021届化学复习(四)
发布于 2021-04-17 04:39 ,所属分类:知识学习综合资讯
学习须有大志,只有学习才能见多识广,没有志向的人是难以成才的。
【828号】2021届化学复习(四)
安徽省中考规范总复习·化学试卷(四)
碳和碳的氧化物 燃料及其利用
注意事项:
本卷共两大题17小题,满分40分,化学与物理的考试时间共12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 ,O-16,Na-23, Cl-35.5,Ca-40
一,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符合题意。
1.人类的生活需要能量,下列主要是由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是【 A】
A.火力发电
B.水力发电
C风力发电
D.核能发电
2.温室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随着人类向大气中排入的吸热性强的温室气体的逐年增加,大气的温室效应也随之增强,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温室气体就是指CO2
B.温室效应的增强会造成全球变暖,会引发酸雨、洪水等灾害性的气候问题
C.温室效应对地球只有害处,因此全人类都要积极应对温室效应
D.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是造成温室效应增强的原因之一
【解析】全球变暖引起暴雨、洪水等灾害性和极端气候事件发生频率和强度增加.
(1)一方面,随着工业生产的高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所消耗的化石能源急剧增加,排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越来越多;另一方面,能够吸收二氧化碳的森林却因为天灾和人类的乱砍滥伐等各种因素而不断减少,结果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上升,从而导致温室效应增强.
(2)纸张双面使用(或少乘私家车,乘坐公交车或步行;夏天,空调温度调至高一些等);
3.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必须要掌握一定的灾害自救知识。以下做法正确的是【 A】
A.地震时,应及时逃离到空旷的地方
B.下雨打雷时,应及时躲避在高大的树木下方
C.家庭中,煤气泄漏时.应及时开排气扇进行换气
D.高楼着火时,用湿毛巾招住口鼻,乘坐电梯立刻商开高楼
4,下列是制取氢气相关的实验操作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D】
A.发生装置
B.收集装置
C.干燥氢气
D.验纯氢气
5.碳纳米管可以看作是石墨片层卷曲而成,科学家发现常温下氢气分子可以在碳纳米管内与水形成氢气水合物,其原理类似于可燃冰的形成,该发现有望能洁净安全地储存氢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碳纳米管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
B.碳纳米管和水会形成可燃冰
C.碳纳米管完全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
D.可燃冰和氢气一样是人类的理想清洁能源
6如图是某同学进行燃烧条件探究的部分实验装置。把等大的滤纸碎片利乒乓 球碎片分别放在一块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销片的中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乒乓球碎片先燃烧说明乒乓球的着火点较高
B.滤纸条未燃烧说明滤纸不是可燃物
C.本实验只探究了燃烧的一个条件
D.酒精灯火焰处的薄铜片变黑,一定是酒精不完全燃烧造成
【解析】D“一定是酒精不完全燃烧造成”,也可能是“加热时,铜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黑色的氧化铜”。
7.仪器的正确使用是化学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仪器的使用正确的是【 C 】
A.用量程是100mL的量筒量取98mL100℃的热水
B.将NaOH固体直接放在托盘天平的左盘称量
C.锥形瓶放置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加热
D.与滴瓶配套使用的滴管,使用后,立即清洗后放回原滴瓶中
8.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推理错误的是【D】
A.石墨和铜都能作电极,因此石墨和钢都具有导电性
B.C60和石墨一样也是碳的单质,因此C60也具有可燃性
C.CO2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因此CO2可用于火灾灭火
D.甲烷、酒精等有机物都含有碳元索,因此含有碳元素的化台物都是有机物
9.煤的主要成分是碳,但是煤在煤炉中燃烧时,常常在煤炉上方产生蓝色火
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A.蓝色火焰是CO燃烧产生的
B.煤炉中的煤然烧不完全生成了CO
C.煤炉中的碳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一氧化碳
D.冬天燃煤取暖时,应注意通风换气,防CO中毒
10.下列有关CO和CO2的比较正确的是【C】
A.两种物质都是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B.两种物质都会造成空气污染,引发环境问题
C.两种物质都属于碳的氧化物
D.两种物质的化学性质不同,但物理性质相同
11.物质的性质往往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下列物质的分类以及性质相对应的用途都正确的是【B】
选项 | 名称 | 分类 | 性质 | 性质相对应的用途 |
A | 二氧化碳 | 氧化物 | 不燃烧、不支持燃烧 | 人工降雨、舞台布景 |
B | 石墨 | 单质 | 导电性 | 电极,电刷 |
C | 金刚石 | 化合物 | 硬度大 | 装饰品 |
D | 氢氧化钠 | 碱 | 碱性 | 改良酸性土壤 |
12.已知碳酸钠溶液pH约为11,碳酸氢钠溶液pH约为9。如图是将CO2缓慢通入100g氢氧化钠溶液中,溶液的pH随CO2体积(标准状况下)变化的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A.氢氧化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8%
B.B点的溶液中含有Na2CO3、NaHCO3和NaOH
C.线段AC表示碳酸钠溶液与CO2反应
D.可以用排饱和NaHCO3溶液的方法收集CO2
【解析】
A.CO2——2NaOH——Na2CO3(pH=11氢氧化钠恰好都转化为碳酸钠)
4480
4.4gx=8g,8g/100g×100%=8%
B.B点的溶液中含有Na2CO3、NaHCO3和NaOH。从图中B点看,pH=10,若溶液里有NaOH,就不一定有NaHCO3。
D用“传感器”实验,用排饱和NaHCO3溶液的方法收集CO2,有问题。
二、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8分。
13.(5分)实验室可用下列仪器组装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装置。请根据题意回答有关问题;
(1)仪器“②"的名称为锥形瓶。实验时,欲配置一套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应选用的仪器有_②④⑥(填写仪器的编号)。你认为该套装置还可以制取气体(写一种) 氢气(符合装置的气体均可)。
(2)二氧化碳可溶于水,所以常采用 上排空气法收集,而一般不用排水法收集。
【提出问题】二氧化碳真的就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吗?
【文献资料】1体积二氧化碳要完全溶解于1体积水中,至少需要约7天左右的时间。如果是1 天时间.则1体积水大约只能溶解1/3体积左右的二氧化碳。
根据上面的资料,请你谈谈在初中化学实验中是否可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并说明理由: 初中化学实验用时较短,CO2溶解量较少,可以用排水法收集【非定量研究时,可以用排水法收集CO2】。
14.(6分))MgCl2.6H2O是制作防冻剂的原料,下图是某同学在实验室中,利用CO2制取MgCl2.6H2O的流程示意图。请回答:
(1)写出镁条在CO2中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Mg+CO2点燃 2MgO+C。
该反应属于 置换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2)操作a的名称是 蒸发,该操作使用玻璃棒的作用
是搅拌液体,防止局部过热,液体飞溅。
(3)请设计一个简单实验,验证MgO和稀HCl反应后的溶液中是否含有稀盐酸。
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紫色石蕊溶液,若紫色石蕊变红,则说明反应后溶液中含有稀盐酸(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15.(6分)小亮同学在做实验时.不小心将镁条掉到碳酸钠溶液中,发现镁条逐渐溶解,产生大量气泡和白色不溶物。他非常好奇,于足和同学们一起进行了如下探究。
【问题一】比较镁条与碳酸钠溶液反应产生的气体是什么呢?
【作出猜想】
猜想一:可能是CO2;
猜想二:可能是H2
【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 澄清石灰水未变浑浊 | 猜想一错误 |
将产生的气体验纯后点燃 | 气体燃烧,火焰呈淡蓝色 | 猜想二正确 |
【问题二】镁条和碳酸钠溶液反应产生的白色不溶物是什么?
【查阅资料】Mg(OH)2难溶于水,MgCO3微溶于水,他们受热都会分解成两种氧化物。
【作出猜想】猜很一:可能是Mg(OH)2;
猜想二:可能是MgCO3;
猜想三:可能是 Mg(OH)2和 MgCO3的混合物_。
【进行实验]小华取白色不溶物放入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观察到有气泡产生,于是得出猜想二正确,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MgCO3+2HCl=MgCl2+H2O+CO2↑。其他同学认为他的结论不合理,理由是 若白色不溶物是Mg(OH)2和 MgCO3的混合物也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泡
。
16.(6分)兴趣小组同学准备用木炭粉还原CuO来制取铜,同学们从碳的一些化学性质分析,认为该实验中可能会有CO产生。
【查阅资料】CO气体能使湿润的黄色氯化钯试纸变蓝色。
【设计实验】同学们取木炭粉和氧化铜粉末均匀混合后,按下图所示实验装置进行实验验证:
(1)酒精灯火焰加网罩的目的是集中火焰提高温度。
(2)写出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C+2CuO高温 2Cu+CO2↑。
(3)C中湿润的黄色氯化钯试纸变蓝,说明有CO气体生成,证明同学们的判断是正确的。
【分析实验】
(4)经过分析同学们认为CO产生的原因能有:
木炭在高温条件下与CO2反应生成CO(填一种)。
(5)设计装置时还要考虑环保因素,因此要在装置C右侧导管口处
添加尾气处理装置。
[注意:若答对第(6)小题奖励3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40分]
(6)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发现有的实验小组试管中红色物质中混有少量的黑色物质,有的实验小组试管中红色物质中混有大量的黑色物质。通过讨论他们认为出现这样的现象,可能与木炭和氧化铜的质量比有关,于是他们用不同的质量比进行了分组实验并统计,结果如下表:
实验组别 | 木炭粉与氧化铜的质量比 | 反应后物质的颜色、状态 |
第一小组 | l:9 | 红色固休中混有少量黑色物质 |
第二小组 | l:10 | 红色固休中混有很少量黑色物质 |
第三小组 | 1∶1l | 红色固体中混有极少量黑色物质 |
第四小组 | l:12 | 红色固体中无黑色物质 |
第五小组 | l:13 | 红色固体中混有较多黑色物质 |
通过分析各小组实验的现象,同学们认为木炭和氧化铜关反应选择质量
比 1:12为更合适,在质量比为l:12以下试管红色固体中混有的黑色固体可能是木炭 。你认为同学们没进行质量比为l:14的实验的理由
是_1∶14时氧化铜已经过量,试管中一定有未反应完的氧化铜。
C + 2CuO 高温 2Cu+CO2↑。
12 :160
17.(5分)某同学欲测定块状石灰石样品中的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向12.5g的样品中逐渐加入稀盐酸,直到样品表面不再产生气泡为止,共用去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
(1)从理论上计算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2)某同学用上述方法测定某块状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发现测得的结果偏小,该同学用pH试纸测得采应后的溶液的pH为2,说明反应后溶液
呈酸性.你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块状石灰石内部的碳酸钙没有反应完(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17.(5分)
(1)解:设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CO2↑
100 73
X 100g×7.3%
100/x=73/(100g×7.3%)
x=10g,
10g/12.5g×100%=80 %,
答: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80%。
(2)酸;块状石灰石内部的碳酸钙没有反应完(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