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题型指导: 材料分析题
发布于 2021-05-23 12:30 ,所属分类:历史考试学习资料
中考题型指导:材料分析题
【题型特点】
材料解析题是中考历史的必考题,也是最富有历史学科特点的综合性、主观性试题。这类题型主要考查学生整理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并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解读的能力。它具有综合性强、灵活性大、逻辑性严密等特点,成为中学历史考试中最具有生命力的题型之一。这类题型从考查的内容来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考查学生对课本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二是考查学生根据材料分析归纳概括问题的能力。
【要点提炼】
材料解析题是历史中考基本题型之一,大都通过文字或图表(各种实物图片、地图、漫画、表格、图示等)等材料,创设生动、活泼、直观的情境,在问题的设计上注意从不同的角度灵活切入,同时还根据具体材料设计适量的开放性问题。
在命题意图上主要是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的能力、获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进行整合加工的能力、利用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问题进行说明和论证的能力以及文字表达能力。
【满分技巧】
各类历史材料解析题的解答,总体上可分为三个步骤:
一是读懂材料;
二是找准关键;
三是规范答题。
可以概括为“一读二找三答”。
一、“读”:读懂材料是解题的基础,这一步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读什么?也就是阅读的内容。二是如何读?也就是阅读的顺序。
1.阅读内容:材料题都有两部分组成,一是材料部分,二是设问部分。在阅读材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读全,找出关键词句,去粗取精,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不能忽视材料的标题、注释、出处这些内容,这些说明性文字,它们往往能够提供材料的时间、国别、背景、作者及其身份等信息,给考生某种暗示和引导,是考生琢磨材料的重要因素,应该给予足够重视,不可漏读。
2.阅读顺序:先读设问,以掌握题目设置的要求,带着问题阅读材料,这样既节省阅读材料的盲目性,也节约时间。在阅读材料的时候,另外,也不能忽视材料标题、注释、出处,这些内容有时也会成为关键提示。
二、“找”:审题思考是解题的关键。读的同时,也是想的过程,找的过程,要边读边想边找,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找材料与设问的相关点:设问和材料关系密切,设问提出的是有关材料的问题,回答设问离不开材料。要先在设问部分找出关键词,然后带着关键词再去材料中找相应的关键词或句。通过对关键词句的分析,结合相关的知识信息,对号入座,对问思答。
2.找材料与教材的相联点:“材料在书外,答案在书内”,随着开放性试题的增加,材料解析题的材料、问题都越来越“新”,但不管多新,必定与教材中的主干知识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这就需要我们把材料中的重要信息与教材的史实、观点相联系,在阅读的基础上,宏观上把握命题意图,准确判断,明确解题思路。
3.找材料与材料之间的联系:一般情况下,每一道材料题都有一个主题,而每一个材料都是围绕这个主题来设计的,即使有些材料的观点完全相反,它也是围绕一个中心而设计的。找出了中心,然后围绕这个中心,确认材料涉及的内容或对课本知识进行迁移,便找到了解题的突破口。
三、“答”:准确、规范、有序回答是解题的落脚点。在组织答案时有几个问题要注意:
1.问什么答什么:紧扣题意、论从史出。做到观点和材料的统一,坚持“问什么答什么”,扣问简答,不要脱离材料,随意发挥,答非所问。
2.注意语言简明扼要、条理清晰、书写工整:材料解析题对回答的要求是贵精不贵多。注意按问按分列点,分值大的,回答要详尽些,多罗列些答案要点;分值小的,回答要简洁些。如果有字数要求更要慎重处理,想好再下笔。
3.书面语言答题:要恰当使用历史中的术语,少说大白话。
材料题解题技巧
1.总的方法
(1)先看问题,后看材料
(2)看材料的出处
(3)看分答题,确定知识点数
(4)答题注意分层,字迹工整
2. 注意:
(1)根据材料指出:直接在材料中找答案,摘抄原材料关键词、句;
(2)根据材料说明:举例+结论;(通常要举例)
(3)根据材料归纳:归类材料之后提炼材料,找材料的归纳性语句或用自己的语言表述;
(4)根据材料概括:抓住材料的本质、特点,找概括语句或用自己的语言表述;
(5)根据材料综上:用总览视觉看待问题,找全部材料(含答案)的共同点、联系点,找准题眼,围绕的共同中心回答。
(6)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找材料和课本的联系点,依据课本相关知识回答。
(7)启示、感想、认识等问题,要从材料和所问问题中找角度,不能抛弃材料和所问问题。一般1分一个角度,注意标上序号,分层。
(8)一题中含有多个问号的,每一个问号前面的字至少读3秒钟后再作答。答题注意分层,注意答题的顺序。
(9)结合一知识点答另一知识点时,先把结合的知识点答出来。
(10)介绍人物贡献、证明观点等,答案是“事件+影响”。
【典型例题】
[2018安徽]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乾隆御制诗》中有“间年外域有人来,宁可求全关不开”。英国使臣马戛尔尼说:“彼等以为苟不如此,则恐外人之交际频繁,有碍于安谧,而各界人等之服从上命,以维持皇威于不坠,乃中国政府唯一不易之格言。”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指出乾隆时期的对外政策,并概括其原因。(4分)
材料二 (19世纪60年代初)恭亲王和文祥首先认识到中西方接触是不可避免的,并且可以通过谨慎的外交得到很大的好处。他们强烈地感到,西方列强通常能够信守条约。
——摘编自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上卷)
(2)材料二反映的清朝统治者的对外态度是什么?他们在实践中是如何体现的?(4分)
(3)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朝对外政策变化的原因。(2分)
读设问 | 第(1)题主要考查乾隆时期对外政策的名称以及出台这一政策的原因。第(2)题考查19世纪60年代清朝统治者对外态度的转变以及他们的具体实践。第(3)题考查清朝对外政策变化的原因。 |
研读材料 | 阅读材料一,“间年外域有人来,宁可求全关不开”的意思是这些年间陆陆续续有国外的人进来,而清朝闭关;“彼等以为苟不如此,则恐外人之交际频繁,有碍于安谧”是指清政府认为不如此做,沿海人民会与外国人勾结,危害清朝的统治。据此可以明确,这两句话之间是一种因果关系。阅读材料二,恭亲王等人认为应该加强与外国的接触,并且谨慎的接触会得到一定的好处。 |
提炼有效信息 | 第(1)题,第一小问紧扣题干中的关键词“对外政策”提取关键信息“乾隆”“宁可求全关不开”;第二小问紧扣求答词“原因”提取关键信息“则恐外人之交际频繁,有碍于安谧”“各界人等之服从上命,以维持皇威于不坠”;第(2)题紧扣关键词“对外态度”提取关键信息“19世纪60年代初”“恭亲王和文祥”“中西方接触是不可避免的”。 |
联系教材,组织答案 | 第(1)题第一小问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清朝乾隆年间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限制与外国交易;第二小问联系关键信息和所学知识围绕维护清朝统治和皇帝权威回答即可;第(2)题第一小问分析提取的关键信息可以明确清朝统治者主张与西方接触,开展外交;第二小问紧扣19世纪60年代以恭亲王为代表的洋务派主张开展洋务运动。第(3)题在前两题基础上,从闭关政策带来的影响、清政府统治危机以及地主阶级洋务派的救亡等角度归纳即可。 |
【专题训练】
1.(2020年四川乐山)2020年3月11日,习近平在武汉考察疫情防控工作时说:“这是一座英雄的城市……通过这次抗击疫情斗争,武汉必将再一次被载入英雄史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洋务·武汉)
材料一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其中有开平煤矿、兰州机器局、湖北织布局、福州船政局等。
(1)上图中湖北织布局的位置在哪里(填写字母代号)?洋务运动的性质是什么?
(革命·武汉)
材料二1911年10月10日,武昌城内响起了激烈的枪炮声。次日清晨,革命党人起义成功。随后,其它各省纷纷响应,清政府的统治迅速土崩瓦解,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也寿终正寝。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2)武汉有“首义之城”的美誉,是中国民主革命的重镇。使武汉在中国近代史上有如此重要地位的是哪一次革命?根据材料,概括这次革命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改革·武汉)
材料三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用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1992年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3)上述材料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该事件对改革开放的影响是什么?
(抗疫·武汉)
材料四
(4)以上三幅图片材料反映出在新冠肺炎疫情面前,中国人民彰显出的抗疫精神有哪些?
【答案】(1)位置:C;性质: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是一场封建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或者改革运动),都是正确的。)洋务运动是封建地主阶级进行的一场挽救统治危机的自救(近代化)运动。
(2)革命:辛亥革命。历史意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3)事件:南方谈话。影响:邓小平的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有力推动了改革开放,促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4)抗疫精神: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大爱无私,同舟共济,众志成城,坚定无畏等。
【解析】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89年,张之洞奏请将其在广州筹设的织布官局迁往武昌。湖北织布局位于湖北武昌,位置在图中的C处。洋务运动是一场封建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2)武汉有“首义之城”的美誉,是中国民主革命的重镇。1911年10月,武昌起义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随即各省纷纷独立。因为1911年是旧历辛亥年,所以这次革命被称作辛亥革命。依据材料二的“清政府的统治迅速土崩瓦解,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也寿终正寝。”可以概括出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3)依据材料三的“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可知材料三的事件是1992年的邓小平南方谈话。邓小平的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
(4)依据材料四的图片信息“‘逆行者’、中国已向120国提供物资援助、放舱医院的高三学生”可知三幅图片材料反映出在新冠肺炎疫情面前,中国人民彰显出的抗疫精神有: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大爱无私,同舟共济,众志成城,坚定无畏等。
2.(2020年四川乐山)一个民族要崛起,要有三个方面的改变:第一是人心的改变;第二是政治制度的改变;第三是器物和经济的改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思想与文化)
材料一“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动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1)材料一反映了世界近代史上哪一次思想文化运动?这一运动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民主与法制)
材料二
(2)图1是英国为纪念《权利法案》颁布300周年发行的纪念币。这部文献颁布后英国逐渐形成了哪一政治体制?图2所示会议颁布了哪一部重要的法律文献?图3所示文献反映了哪些进步的思想主张?
(经济与科技)
材料三然而今天,金属和塑料补充了石块和木头,铁路、汽车和飞机取代了牛、马和驴,蒸汽机、内燃机和原子动力(原子能)代替风和人力来推动船……电使蜡烛黯然失色,并已成为只要按一下开关,便可做大量功的动力之源。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改良蒸汽机的发明有什么历史意义?从材料中指出一项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成果?“电使蜡烛黯然失色”,电力的广泛应用使人类社会进入哪一个时代?
(4)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综合上述材料,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有哪些启示?
【答案】(1)运动:文艺复兴。思想:人文主义思想(人文主义精神)。
(2)政治体制:君主立宪制。法律文献:1787年宪法(美国1787年宪法)。思想主张:人权、法治、自由、分权、平等、保护私有财产。
(3)历史意义:提供了更有效便捷的动力;推动了现代工厂制度的确立;提高了生产力,有利于工业革命向纵深发展。发明成果:汽车、飞机、内燃机、电的应用。(任答一项)时代:电气时代。
(4)启示:要有先进思想的指导;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体系(依法治国);加强制度创新;加强科技创新;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解析】
(1)依据材料一的“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可知材料一体现的是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思想人文主义思想。14世纪开始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以人文主义为核心,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2)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限制了国王的权利,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议会成为国家的权力中心,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确立。依据图2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87年,华盛顿在制宪会议上颁布了1787年美国宪法,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图3所示文献《人权宣言》反映了人权、法治、自由、分权、平等、保护私有财产等进步的思想主张。
(3)依据材料三的“蒸汽机、内燃机和原子动力(原子能)代替风和人力来推动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良蒸汽机的发明提供了更有效便捷的动力,推动了现代工厂制度的确立,提高了生产力,有利于工业革命向纵深发展。依据材料三的“铁路、汽车和飞机取代了牛、马和驴,蒸汽机、内燃机和原子动力(原子能)代替风和人力来推动船……电使蜡烛黯然失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成果有:汽车、飞机、内燃机、电的应用。“电使蜡烛黯然失色”,电力的广泛应用使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
(4)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综合上述材料,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启示有:要有先进思想的指导;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体系;加强制度创新;加强科技创新;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等。
3.(2020年四川乐山)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唯有团结协作才能应对各种全球性风险挑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主题一:图说历史
材料一
(1)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挑战,国与国之间团结协作才是根本之道。以上四幅图片展现了国际社会团结协作精神的有哪些?(写出图片番号即可)。图三的新闻报道“誓死力争,还我青岛”报道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主题二:表解历史
材料二现代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
时间 | 国际关系格局 | 主要会议 | 维护工具 |
20世纪20年代~二战前 | A | 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 | 国际联盟 |
二战后~20世纪90年代 | 两极格局 | B | 联合国 |
(2)列表归纳相关历史事件,是常用的历史学习方法。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表中英文字母处的内容是什么?表中“国际联盟”和“联合国”两大国际组织的建立,反映出世界人民的共同追求是什么?
主题三:文汇历史
材料三由于新冠疫情,我们无法按期举行原定于9月召开的中欧峰会,但我们仍希望延期后召开。这次会议将有助于增进欧盟和中国的关系。我们有着共同的利益,例如在气候保护方面的合作。我们已经就一项投资协议进行了很长时间的谈判,但目前尚末结束。中欧还应该就彼此在非洲的发展政策交换意见。
(3)欧盟是在欧洲共同体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回答请欧洲共同体成立的目的是什么?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国家之间交往的出发点是什么?
材料四战争是一面镜子,能够让人更好认识和平的珍贵。今天……世界仍很不太平,战争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依然悬在人类头上。我们要以史为鉴,坚定维护和平的决心。
——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国与国之间应该如何构建新型的国际关系?
【答案】(1)体现合作的图片:图2、图4。历史事件:五四运动。
(2)内容: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B:雅尔塔会议。共同追求:和平与安全。
(3)目的:发展经济;联合自强,提高国际地位。出发点:国家利益。
(4)如何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世界各国要加强团结合作,加强经济文化交流;遵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不侵犯,互惠互利;共同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等;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解析】
(1)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挑战,国与国之间团结协作才是根本之道。材料一的四幅图片展现了国际社会团结协作精神的有图2、图4。图2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图4美苏士兵易北河会师是二战时期的标志性事件之一,体现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团结协作精神。1919年的五四运动中,学生提出“誓死力争,还我青岛”的口号。
(2)一战结束后,通过召开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形成了战后帝国主义统治世界的新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故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后,根据雅尔塔会议的决议,建立了联合国,形成了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故B:雅尔塔会议。表中“国际联盟”和“联合国”两大国际组织的建立,反映出世界人民的共同追求是和平与安全。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欧洲国家开始走向联合,为了发展经济,联合自强,提高国际地位,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依据材料三的“次会议将有助于增进欧盟和中国的关系。我们有着共同的利益,例如在气候保护方面的合作。”可知国家之间交往的出发点是国家利益。
(4)根据材料四的“我们要以史为鉴,坚定维护和平的决心”结合所学知识,我认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应做到:世界各国要加强团结合作,加强经济文化交流;遵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不侵犯,互惠互利;共同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等;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4.(2020年四川广安)冷战结束后,中国的和平崛起对世界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抚今追昔,能引起我们诸多思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从19世纪40年代起,到20世纪40年代中期,共计105年时间,全世界几乎一切大中小帝国主义国家都侵略过我国,都打过我们,除了最后一次,即抗日战争.没有一次战争不是以我国失败、签订丧权辱国条约而告终。
——毛泽东
(1)从19世纪40年代起到20世纪初,列强发动了四次大的侵华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其中1856—1860年、1900年两次侵华战争侵略军都打进了当时中国的都城京师(北京),请分别说出这两次列强侵华战争给中国造成的严重危害。
(2)甲午中日战争和1931~1945年的日本侵华战争都是日本蓄意挑起的侵华战争,前者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后者以中华民族的胜利而结束。两相比较,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
(3)全国抗战爆发后,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相互配合,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请列举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敌后战场英勇抵抗日本侵略军的著名战役各一例。
材料二香港问题为什么能够谈成呢?并不是我们参加谈判的人有特殊的本领,主要是我们这个国家这几年发展起来了,是个兴旺发达的国家,而且是个值得信任的国家……当然,香港问题能够解决好,还是由于“一国两制”的根本方针或者说战略搞对了,也是中英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
——邓小平《在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4)19世纪英国占领的香港由香港岛、九龙司地方一区、“新界”三部分组成。英国是通过哪一个不平等条约割占香港岛的?
(5)根据材料二,香港能够顺利回归祖国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1)①1856~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进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1900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可以答出具体的不平等条约及其危害)
(2)因素:中国人民实现了全民族的抗战。
(3)①正面战场:台儿庄战役、第三次长沙会战、淞沪抗战、徐州会战、太原会战等。②敌后战场: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
(4)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5)原因:“一国两制”方针的正确
【解析】
(1)根据所学可知,1856~1860年,英法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进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00年,西方列强进行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根据所学可知,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根本原因,是中国人民实现了全民族的抗战。
(3)根据所学可知,抗日战争期间,正面战场的战役有,台儿庄战役、第三次长沙会战、淞沪抗战、徐州会战、太原会战等;敌后战场的战役有,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
(4)根据所学可知,1942年,中英《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
(5)根据所学和材料二“……香港问题能够解决好,还是由于“一国两制”的根本方针或者说战略搞对……”可知,香港能够顺利回归祖国的原因是,“一国两制”方针的正确
5.(2020年四川广安)改革与创新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中期,俄国、美国和日本走上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导致19世纪中期俄国、美国和日本各自走上迅速发展资本主义道路的重大历史事件分别是什么?
材料二罗斯福新政是在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再也不能适应生产力巨大发展的时候开辟的一条新的发展道路,其核心内容是用国家的力量扩大消费,调整供给与需求的矛盾,缓和社会矛盾。新政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时代,进入了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时代。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罗斯福为什么会实施“新政”?根据材料二,分析罗斯福新政“新”在什么地方?
材料三苏联模式在经济方面表现为建立单一生产资料公有制,实行自上而下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在政治方面,苏联模式表现为权力高度集中,各级领导实际上由上级指派,基本不受群众监督。
(3)1936年苏联新宪法公布标志着苏联模式的形成。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模式对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苏联发挥了怎样的积极作用?
(4)20世纪五六十年代,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改革成效不大和苏联模式有什么关系?
【答案】(1)事件:①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②美国:南北战争,北方的胜利。③日本:(1868年开始的)明治维新。
(2)①原因:美国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②特点:国家干预经济。
(3)作用:苏联先后完成两个五年计划,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成为一个强大的工业国。
(4)关系:他们的改革未从根本上克服苏联模式的弊端,导致改革失败。
【解析】
(1)结合所学,19世纪中期俄国、美国和日本各自走上迅速发展资本主义道路的重大历史事件分别是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1861年到1865年的美国南北战争和日本1868年开始的明治维新。
(2)针对1929年到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美国采用罗斯福新政以摆脱经济危机。由材料“新政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时代,进入了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时代。”,可见罗斯福新政的基本特点是国家全面干预经济。
(3)斯大林时期,经过两个一五计划,苏联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成为一个强大的工业国。
(4)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改革未从根本上克服苏联模式的弊端,所以改革成效不大。
6.(2020年山东滨州)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文化承载着生生不息的民族力量和自信。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哲思一脉)
材料一在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中,中华民族一直追求和传承着和平、和睦、和谐。以和为贵,与人为善,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理念。是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宝库。
——赵可金《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丰富内涵与理论价值》
(1)“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我国古代哪一位大思想家的主张?他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其核心思想有何现实意义?(4分)
(医学传承)
材料二
(2)图一、图二所示的两位医学家都在中医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请分别写出他们的医学著作。结合材料中的数据,谈谈你的认识。(4分)
(匠心谨肃)
材料三
(3)材料三所示内容都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请按时间先后排列,只写序号。(2分)
(文史辉映)
材料四
(4)历经几千年的风雨,中国人的文化风味都留在了一部部厚重的典籍里。请根据提示完成材料中“”的内容。(2分)
(铸魂筑梦)
材料五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得以存续的灵魂,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文化所蕴含的智慧、理念、气度神韵,涵养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内心深处的自信与自豪。中华文化以更加自信的姿态走向世界。
——摘自十九大报告
(5)进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华文化以“自信的姿态走向世界”试举一例说明。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你认为应该怎样增强文化自信?(3分)
【答案】(1)孔子;“仁”;有利于创建和谐社会。(或有利于社会稳定、有利于人际关系和谐、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行合题意即可)
(2)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李时珍《本草纲目);中医药在抗疫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或我们应该传承和弘扬中医药传统文化等,符合题意即可)
(3)①④②③。
(4)司马迁;纪传;《红楼梦》;清朝。(或清代)
(5)神州系列飞船顺利升究、杂交水稻的推广(或袁隆平获多项国际大奖)青蒿素的推广(或屠呦呦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等;学习中华文化、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弘扬中华文化、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文化、创新中华文化、自觉抵制西方落后思想和意识的侵蚀等。
【解析】
(1)根据所学和材料一“……中华民族一直追求和传承着和平、和睦、和谐。以和为贵,与人为善,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理念。是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宝库”可知,孔子主张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他的核心思想是“仁”;这有利于创建和谐社会。
(2)根据所学和材料二表格可知,图片1是张仲景,他的代表作是《伤寒杂病论》;图片2是李时珍,他的代表作是《本草纲目》;这段材料说明,中医药在抗疫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3)根据所学和材料三图片可知,①是商代青铜器的代表作,②是明代修建的故宫,③是战国修建的灌溉工程,④是宋代用于航海的工具,故①④②③符合题意。
(4)根据所学和材料四表格可知,司马迁写成《史纪》,这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清朝人曹雪芹写成名著《红楼梦》。
(5)根据所学和材料五“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得以存续的灵魂,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可知,我们自信,是因为,成就巨大,神州系列飞船顺利升究,杂交水稻的推广,青蒿素的推广,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等;根据所学可知,应这样做,学习中华文化,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弘扬中华文化,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文化,创新中华文化,自觉抵制西方落后思想和意识的侵蚀等。
7.(2020年山东滨州)中国近现代史是一部先进的中国人民不断探索正确的发展道路,并一步步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历史。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艰辛探索)
材料一下中国的失败使国人痛心疾首、深受震撼,一些有识之士如康有为、梁启超等痛定思痛,开始探索新的救国之道。他们认为,中国要生存、要强大,应该而且也只能向日本那样维新变法,学习西方。1895年春,1300多名举人在北京发动“公车上书”。
——据雷颐《走向革命:细说晚清七十年》
(1)“中国的失败”指中国在哪次战争中的失败?康梁等人是从哪一层面着手探索“救国之道”的?“公车上书”之后,他们“探索新的数国之道”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
(任重道远)
材料二中国在巴黎和会上蒙受的屈辱阻碍了中国寻求西方模式的国家认同。五四知识界对西方的幻灭,伴随着亲苏社会主义思潮的兴起,许多中国人认为俄国革命是中国进行国家建构的唯一成功楷模。
——据徐国琦《中国与大战》等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人的认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促进了哪一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并促成国内哪一政党的建立?综合材料一、二,概括当时中国的有识之士自觉承担的时代重任。
(另辟蹊径)
材料三
(3)毛泽东带领中国工农革命军创建的第一个“家”在哪里?这一时期,毛泽东创造性地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该“创造性"体现在中国革命实现了哪一转变?毛泽东思想在哪次会议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人党章?
(历史突破)
材料四
(4)我国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得益于哪位伟人的开创性设计?“中国特色在上表中突出表现为哪一决策的实施?
(大道同行)
材料五历史长河奔腾不息,有风平浪静,也有波涛汹涌。我们不惧风雨,也不畏险阻。中国将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不移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习近平二O二O年新年贺词
(5)从外交、政治、经济、民族政策等角度,任举两例说明新中国在“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方面为世界贡献的中国智慧。
【答案】(1)甲午中日战争;制度;(或政治)戊戌变法。(或百日维新)
(2)寻求西方模式到追随苏俄模式(或俄国革命的模式);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救亡图存。
(3)井冈山;从城市转入农村;中共七大。(或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4)邓小平;改革开放。(或对内改革对外开放)
(5)在外交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主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政治上,提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开放包容;在经济上,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民族政策上,主民族区域自治、民族团结等。
【解析】
(1)根据所学和材料一“中国的失败使国人痛心疾首、深受震撼,一些有识之士如康有为、梁启超等痛定思痛,开始探索新的救国之道……”可知,这就是甲午中日战争;根据所学和材料一“……康有为、梁启超等痛定思痛,开始探索新的救国之道。他们认为,中国要生存、要强大,应该而且也只能向日本那样维新变法,学习西方”可知,他们在制度方面学习西方,进行了戊戌变法,也就是百日维新。
(2)根据所学和材料二“中国在巴黎和会上蒙受的屈辱阻碍了中国寻求西方模式的国家认同。五四知识界对西方的幻灭,伴随着亲苏社会主义思潮的兴起,许多中国人认为俄国革命是中国进行国家建构的唯一成功楷模”可知,他们从寻求西方模式到追随苏俄模式;根据所学和材料二“……伴随着亲苏社会主义思潮的兴起,许多中国人认为俄国革命是中国进行国家建构的唯一成功楷模”可知,他们宣传马克思主义,成立了中国共产党;根据所学和材料一二可知,均是为了救亡图存。
(3)根据所学和材料三表格可知,毛泽东建立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它实现了从城市转入农村的转变;根据所学可知,中共七大上,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4)根据所学和材料四表格可知,邓小平指引我们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让中国走上这条道路。
(5)根据所学和材料五“……中国将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不移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可知,在外交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主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政治上,提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开放包容;在经济上,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民族政策上,主民族区域自治、民族团结等。
8.(2020年山东滨州)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逐步扩展,彼此之间的交流日趋复杂与多样,人类社会在封闭与开放、奴役与解放、霸权与主权、失衡与平衡的交替中不断向前发展。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文明传播)
材料一
(1)“欧亚大陆诸伟大的文明”中,以和平交流的方式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角色的是什么人?说出能体现他们民族文化的宗教。材料下面内容是他们对世界文化的独特贡献,请写出该贡献的名称。
(殖民扩张)
材料二
(2)以上两则材料分别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请分析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危机迭起)
材料三
(3)材料中的“母邦”指哪国?“根植于美利坚灵魂深处”的“独立和自由”在哪一法律文件中得到充分体现?这“胜利”对“美利坚”的历史发展有何影响?材料中列强出于“瓜分世界”目的而进行的“激烈争夺”最终导致了哪几次世界性战争?
(秩序重建)
材料四
(4)图一所示会议中胜利的协约国与德国签订了什么条约?图二所示会议决定战后如何处置德国?两次会议后形成的新国际秩序有哪些相似之处?
(休戚与共)
材料五联合国中央应急基金3月1日拨款1500万美元,用以支持全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所做的努力,尤其重点援助医疗卫生系统较为薄弱的国家。据悉,世界卫生组织及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将利用该笔资金开展疫情传播监测、病例调查,以及支持各国实验室运转等必要工作;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还将利用这笔资金,进一步向全球的儿童、孕妇和家庭普及正确的防护知识。
——摘自《经济日报》
(5)为了防止新冠病毒在全球进一步蔓延,联合国积极协助各国开展疫情防控工作,这体现了联合国在承担哪一主要责任?中国同世界携手抗击疫情,为全球抗疫树立了典范。根据材料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阿拉伯人;伊斯兰教;阿拉伯数字。
(2)新航路开辟;三角贸易;新航路开辟为三角贸易提供了前提条件。
(3)英国;《独立宣言》;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一战和二战。
(4)《凡尔赛条约》;战后德国由美、英、苏等国实行分区占领;都是在世界大战后形成的相对稳定的世界体系、都带有大国强权政治和大国争霸性质、都建立了国际性组织机构、都损害了中国的利益、都带有不稳定性质、都随着大国间经济军事实力的变化而瓦解等。
(5)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公共卫生安全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需要全世界共同努力,认真应对。
【解析】
(1)结合所学,以和平交流的方式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角色的是阿拉伯人。能体现阿拉伯人民族文化的宗教是伊斯兰教。图左及时著名的阿拉伯数字。
(2)由材料“首次把全球人类联系起来,开始了人类文明一体化进程”,可得知反映的是新航路的开辟的影响。图左“出程”、“中程”和“归程”反映的是三角贸易。新航路开辟揭开了早期殖民扩张的序幕,为三角贸易提供了前提条件。
(3)材料反映的是北美殖民地脱离英国的殖民统治,故“母邦”指英国;1776年7月4日,《独立宣言》宣告北美洲十三个英属殖民地自大不列颠王国独立。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和《独立宣言》的发表,它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列强出于“瓜分世界”目的而进行的“激烈争夺”最终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4)1919年的巴黎和会签订了《凡尔赛条约》。雅尔塔会议规定战后德国由美、英、苏等国实行分区占领。关于两者的“相似之处”,结合所学,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以及雅尔塔体系都是在世界大战后形成的相对稳定的世界体系、都带有大国强权政治和大国争霸性质、都建立了国际性组织机构、都损害了中国的利益、都带有不稳定性质、都随着大国间经济军事实力的变化而瓦解等。
(5)由材料“联合国中央应急基金3月1日拨款1500万美元,用以支持全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所做的努力,尤其重点援助医疗卫生系统较为薄弱的国家”“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还将利用这笔资金,进一步向全球的儿童、孕妇和家庭普及正确的防护知识”,可见联合国联合国承担的主要责任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关于“看法”,设问开放,言之成理即可,如:公共卫生安全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需要全世界共同应对。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