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九年级适应性考试历史试卷

发布于 2021-05-24 15:05 ,所属分类:历史考试学习资料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


2021九年级适应性考试历史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20小题,共40分。)

1.台湾圆山文化距今有3500年至4000年,其彩绘陶、印纹陶、玉玦等遗存,明显受到大陆文化的影响。圆山文化大致存在于


A B C D

2.下列选项,与下边形势图反映的时代相吻合的是

A.北京人使用的石器

B.后母戊鼎

C.春秋争霸

D.“推恩令”

3.下表是对中国古代历史人物进行的分类整理,其中?处应填

类别

中国古代人物

第一类

秦始皇汉武帝

第二类

商鞅孝文帝

第三类

孔子孟子?

A.陈胜

B.董仲舒

C.张骞

D.祖冲之

4.“它改变了以往门阀士族把持选举的弊端,重才学而轻门第,从而扩大了招揽人才的门路,使一批中小地主士人得以参加统治政权。”材料评价的是

A. 世袭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

5.一位读者写道:“我自从读它,不到一年,觉得完全改变了旧日的态度,可见它是今日国中一线的曙光,要拯拔中国的青年,跳出旧家庭旧社会束缚的势力,重新做他们的‘人’。”材料中的“它”

A.广泛传播了维新变法思想

B.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C.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阵地

D.是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

6.大会在反动统治的白色恐怖下秘密举行,会场一度遭到暗探和巡捕的骚扰,但是,就在这时,一个新的革命火种已在沉沉黑夜的中国大地上点燃起来。这次大会

A.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

B.确立毛泽东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

C.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

D.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7.这次战役毙伤日军20000余人、伪军5000余人,日军惊呼“对华北应有再认识”。它是抗日战争中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带战略性的进攻战役。“这次战役”是

A.平型关大捷

B.台儿庄战役

C.武汉保卫战

D.百团大战

8.下列选项中,与下图现象有关的是

A.“一化三改造”

B.中共八大

C.“大跃进”运动

D.“文化大革命”

9.这种符合中国国情、体现中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的民主政治制度,为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提供了根本保证,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优越性。材料中“民主政治制度”是

A.政治协商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一国两制”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0.毛泽东在一次给宣传工作的批示中指出,国家最要紧的是多炼钢铁,多产煤炭、煤油和电力,多造机器。只有工业发达了,国家才能多造新农具和农业机器来帮助农民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才能多修铁路、公路来把城市和农村连接,才能多修水利来发展农业。由此可知,这一批示应出现于

A.19531956年

B.19611964年

C.19651968年

D.19721975年

11.“在1978年,中国连一辆私车都没有,可到了1993年,私车的数量已超过100万辆,而且还在以每年12%的比率持续增长。”这种变化说明了

A.改革开放取得了较大成就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C.奢侈享乐的消费风气盛行

D.中国汽车工业位于世界前列

12.有学者说,邓小平南方之行是把中国的改革开放由“以改革为主”转变为“以开放为主”的一个重要的历史转折点。这主要是由于“邓小平南方之行”

A.提出了扩大对外开放程度

B.指明要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C.明确了计划和市场的关系

D.要求在上海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

13.首陀罗男子与婆罗门女子的混血种名为旃陀罗,他们的地位最低贱,不能与一般人接触。“旃陀罗”属于

A.首陀罗

B.婆罗门

C.吠舍

D.贱民

14.伯里克利改革的特点:“一、在民主政治中,贫困不能阻碍一个公民参与城邦公共事务;二、对政府工作人员实行工资津贴的制度……”材料说明

A.改革有利于贫困公民参政议政

B.民主成为个人争权夺利的工具

C.公民大会是雅典最高权力机构

D.城邦公民按等级拥有不同的权利

15.提香是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画家,他创作的《圣母升天》描绘在众多教徒目睹下上帝和天使迎接圣母升天的奇迹。画中没有任何神秘色彩,圣母酷似一个世俗妇女,洋溢着人生欢乐的情调。材料中的画作体现了

A. 神权主义思想

B.进化论思想

C.人文主义思想

D.民主共和思想

16.西欧中世纪晚期,一位呢绒工场的工头吩咐道:60个人中,12人选料、染色和洗羊毛;30人纺纱、刷毛和梳毛;12人织呢和剪呢,剩下6人帮忙。材料反映了

A.庄园是西欧中世纪社会的基础

B.手工工场有了较细的分工

C.中世纪的城市是自治的共同体

D.西欧社会经济的重要变化

17.18世纪出现的这次革命是人类自久远的农业革命以来影响最为深远的变革,它不但改变了劳动、消费、家庭结构和社会结构,甚至改变了人类的精神面貌和人们的思想。材料反映的是

A.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B.工业革命的影响

C.明治维新的背景

D.农奴制改革的意义

18.突破社会制度的樊篱,借鉴自己的对手取得成功。符合此说的改革家是

A.列宁

B.斯大林

C. 赫鲁晓夫

D.戈尔巴乔夫

19.下图是某历史学习小组研究的内容,他们研究的主题应该是

A.欧洲联合的趋势

B.两极格局的瓦解

C.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D.战后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

20.“世界厌倦了流血,它在寻找解脱苦难的方法。我为印度独特的方式而骄傲,它教会世人如何摆脱暴力引起的混乱。”这句话反映的是

A.印度民族大起义

B.土耳其革命

C.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D.万隆会议的召开


二、综合题

二、综合题(21题8分,22题10分,23题10分,24题12分,共40分)

2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类别



内容

董哲:《李世民(从玄武门到天下长安)》,人民日版出版社2007年;

邓广铭:《岳飞传》,人民出版社1983年;

杨建新、马曼丽:《成吉思汗忽必烈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契丹人引马图》、《清明上河图》、

《步辇图》、

《送子天王图》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补全表中“类别”一栏。(2分)



(2)将表格中“类别”换成历史时期,重新制作一张新表。(6分)



22.(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在1840年战争失败后被迫付给英国的赔款,大量的非生产性的鸦片消费、鸦片贸易所引起的金银外流、外国竞争对本国工业的破坏性影响、国家行政机关的腐化,这一切造成了两个后果:旧税更重更难负担,旧税之外又加新税。

——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

(1)根据材料一,概括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危害。(4分)



材料二 1922年2月6日,与会九国签订了《九国关于中国事件应适用各原则及政策之条约》,即《九国公约》。《九国公约》的核心是列强确认并同意把“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作为它们共同侵略中国的基本原则。因此它们强加给中国的一切不平等条约仍然有效,它们的在华特权继续存在。

——吴于廑等《世界史现代史编(上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九国公约》签订对中国造成的影响。(3分)


材料三 战争以美国侵略者被从鸭绿江边打回到三八线而告结束。包括美、苏在内的世界各国都感到必须重新估计中国在亚洲和国际事务中的分量。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获得了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帝国主义从此不敢轻易地欺侮和侵犯中国。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3)根据材料三,分析抗美援朝胜利的历史意义。(3分)




23.(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材料一中图一、图二、图三所示革命爆发的共同原因。(2分)



材料二 严重的民族危机以及随着开国而逐步加深的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了解,使一些出身于下级武士的有识之士认识到打倒幕府统治的必要性。他们从爱国主义的立场出发,走上了一条革命的道路.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中的“道路”是一条什么性质的道路。(2分)



材料三 1945年,《新华日报》发表了题为《民主巨星的陨落——悼罗斯福总统之丧》的社论,称“他在1932年初当选总统的时候,正在1929年美国经济空前恐慌之后,他用大无畏的精神推行新政,他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扩大人民购买力的政策来代替了帝国主义的对外经济掠夺,使美国度过了危机,安定了国民生活。”

——黄安年《关于罗斯福新政的评价》

(3)罗斯福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采取的中心措施是什么?新政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的范例是什么?(3)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资本主义发展三个阶段的特征。(3)




24.(12分)会议是有组织、有领导、有目的的议事活动,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几乎有组织的地方都会有会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合作的会议】

材料一 孙中山一生主张共同奋斗救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代表工农劳动阶级利益的政党,孙中山知道没有这些劳动阶级的热烈支持与合作,就不可能顺利完成国民革命的使命。1924年1月,在孙中山的主持下,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

——摘编自宋庆龄《为新中国奋斗》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主张国共合作的原因。(2分)结合所学知识,举两例国共实现第一次合作后取得的成就。(2分)



【国际的会议】

材料二

万隆会议 雅尔塔会议 第26届联合国大会 巴黎和会

(2)结合所学知识,给上述会议制作一个年代尺。(2分)




【新生的会议】

材料三 1917年)11月7日晚,工人、士兵、农民的代表聚集在彼得格勒的斯莫尔尼宫,召开大会,出席会议的代表共625名,其中布尔什维克代表390名、左派社会革命党179名、乌克兰社会革命党代表21名、孟什维克联合派国际主义分子代表35名。

——摘编自张建华主编:《世界现代史(1900-2000)》

(3)根据材料三, 分析“出席会议的代表”数据反映了什么?(2分)




【元首的会议】

材料四 习近平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国际格局调整,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国际社会正在经历多边和单边、开放和封闭、合作和对抗的重大考验。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睦邻友好必将超越以邻为壑,互利合作必将取代零和博弈,多边主义必将战胜单边主义。

——习近平出席2020年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会议重要讲话

(4)根据材料四,归纳当前人类社会面临的挑战。(2分)




(5)综合上述材料,你获得了哪些启示。(2分)



参考答案






你能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到达

多远的未来!

(本文来源于网络并有所改编,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




END

往期精彩

2021历史模拟试卷(三)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