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阶段需要学习奥数吗?资深数学老师和过来人家长这样说

发布于 2021-03-24 12:48 ,所属分类:在线教育信息快讯

前不久,笔者一次偶然契机采访了一位民办学校的校长,这位校长是资深是小学数学老师,从某地级市作为特殊人才被引进到某省会城市著名小学,而后成为了民办学校的校长。对于家长关注的小学奥数问题,他是怎样看的呢?

我们先来简单地认识一下数学,数学作为一门学科,从程度上分为初等数学、中等数学和高等数学,从内容上则有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运用这几大部分。国家相关部门所主导的数学学习,一个是大众数学,另一个就是数学家数学。作为大众数学来讲, 学好基础数学,把握好数学工具性、 有用性是基本目的。更重要的是,在循序渐进的数学学习中建立数学思维,这种思维不仅仅能帮助数学学科的学习,还能帮助其他学科的学习。

简而言之,什么是数学思维?那就是通过一定的学习实践,建立起数量、几何空间,概率的关系,同时 拥有逻辑,推理,想象,数感等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


了解了数学学科的基本内容和特点,再看奥数,奥数实际上是最早的奥林匹克数学的简称。用于竞赛。然后在小升初的时候,一些学校为了选拔,就沿用了奥数这个概念,这里面的奥数,其中一部分实际上是一些特殊数学问题的归类和套路方法,比如植树问题,行程问题,抽屉原理,盈亏问题.......;另一部分,就是提前学习,比如一元二次,二元一次,这些初中的内容,在小学提前学习。这些由机构所主导的奥数总体特点是思维难度大,更多的是教孩子特殊问题的特殊解决方式,用一个解决套路,一个模型,让孩子反复练习。在做类似题型的时候,熟练掌握,达到选拔目的。

所以家长要关注奥数,首先要了解 什么是奥数(现在应该被改叫做数学思维拓展了),你所选的机构教授的内容是哪一类,整体难度如何;其次最重要的是要了解自己孩子的思维特点。奥数所教授的内容都是一些特殊问题,要么提前学的内容,比较抽象,思维难度大。如果孩子思维能力达不到,家长却要硬性要求,恰恰这会破坏孩子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他们会觉得数学很难,很无趣。在小学阶段就破坏了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这是得不偿失的。在这个问题上,家长还是需要一个全局意识。


那么资深数学老师如是说,过来人家长又是怎样看待的呢,下面是已经经历了小学阶段,孩子已经读初中的两位家长的心得。

家长A:我女儿是4年级学的奥数,当时选的机构还是比较成体系,老师也比较注重兴趣的引领。当然机构也是对学生分了层的,老师觉得她基础不错,就去的尖子班,主要学习的就是一些典型的数学问题,什么鸡兔同笼啊,和差倍问题之类。毕竟在校内测试中,数学B卷多少会涉及这些内容。后来小升初6年级的时候,还是焦虑茫然,就换了一个机构,进门测试就傻眼了(后来知道这很多都是超纲的题,目的就是打压你让你恐慌报班)。结果这个机构的教的内容很多是超纲的,还有一些初中的内容,上一次课2小时,后面有大量较难的练习,其实后来我们才明白,女儿当时没怎么理解的,同样的内容初中都要上一周的课,机构一次课就解决了,必然是囫囵吞枣的。这种做法的坏处,我们也是后来才慢慢发现。现在女儿上初中了,其实中学就没什么奥数的概念了,校内教学内容是主打,机构也就是在此基础上一些拔高而已。我个人觉得,小学阶段视孩子情况,出于应试考虑,适当拓展一下数学思维,见识一些题型是可行的,但是一定要尊重规律,尊重数学规律和孩子特点,千万别填鸭式硬塞。

家长B:我儿子没学过奥数,但进入中学后数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他的学习特点是听话,认真,努力。我更看重长远,培养孩子主动学习形成的能力。我一直的思路是校内要高效掌握,基础一定要巩固,然后难题学会推导。最多就是我给他讲一点课本知识的延伸,当然这个也很有限,因为我们对于学习时间的控制也很严格,一道题数学题5分钟还没有思路果断放弃,改日再战。

其实大部分孩子并没有学习奥数的资质,会做几个奥数题不过是拿来主义,就是套老师的方法,然后去刷题。我身边学习奥数的孩子太多了,真正能从奥数身上学到一点儿解题思维转为自己的数学资本的很少,学校机构的奥数并不能转为为思维优势,有思维优势的孩子不学奥数自然一样有优势。

对绝大多数孩子来讲,是要面对中考高考的标准化考试,何况现在标化考试高中低难度系数有比例分配的,对大多数孩子来讲,还是紧抓基础题型,中档题型最实在。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没必要好高骛远。当然我说的这一点是中学的情况。小学更是如此。你为了15%的部分,要投的时间精力成本家长最好算一算。何况很多时候85%的部分都没抓牢。


其实学不学奥数(数学思维)、怎么学,都是非常个性化的问题,家长需要考量的除了机构的资质能力和体系,自己作为家长的管教气场和优势弱点,最重要的是:自己孩子的思维特点,学习特点,还有一个教育规划,都是要综合考虑的。绝不是别人学我也学,交钱报名这么简单。

一句话,跟风是容易的,也是最安全的,但是不是有效的,就见仁见智了。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