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高考分数线、一分段表公布!2021最强学科出炉

发布于 2021-06-24 18:41 ,所属分类:高考查分帮助信息

点蓝色字“长春大V”


2021年高考成绩于23日起陆续开始查询,分数线也在陆续公布中!


【吉林省】

一、文史类

1.重点本科(第一批)

最低控制分数线为519分。

2.普通本科(第二批)

最低控制分数线为335分。

二、理工农医类

1.重点本科(第一批)

最低控制分数线为482分。

2.普通本科(第二批)

最低控制分数线为305分。

三、体育类

1.文科体育类本科

最低控制分数线为264分。

2.理科体育类本科

最低控制分数线为249分。

四、艺术类

1.教育部批准的独立设置的本科艺术类院校,由学校自行划定录取分数线。

2.文科艺术类本科

最低控制分数线为251分。

3.理科艺术类本科

最低控制分数线为228分。


6月23日,中国吉林网从吉林省教育考试院了解到,2021年高考成绩一分段表公布,涉及普通高校招生考试理工1分段表(含照顾分)、文史1分段表(含照顾分)、考试体育(理)1分段表(含照顾分)、体育(文)1分段表(含照顾分)、艺术(理)1分段表(含照顾分)、艺术(文)1分段表(含照顾分)。

一起聚焦一下!

  

2021年吉林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理工1分段表(含照顾分)


2021年吉林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文史1分段表(含照顾分)


2021年吉林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体育(理)1分段表(含照顾分)


2021年吉林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体育(文)1分段表(含照顾分)


2021年吉林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艺术(理)1分段表(含照顾分)


2021年吉林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艺术(文)1分段表(含照顾分)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记者 越明




截至23日19时,内蒙古、辽宁、吉林、上海、安徽、江西、广西、四川、云南、甘肃、宁夏等地已经公布高考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成为首批揭晓高考成绩的省份。



根据此前公布的高考出分时间,北京、天津、河北、江苏、河南、湖北、湖南、海南、重庆、西藏、青海等十余省份将集中在25日公布考生成绩。


教育部特别强调,要坚持正确教育评价导向,进一步规范高考成绩发布和相关宣传工作,严禁相关媒体、培训机构、中学、个人炒作“高考状元”“高考升学率”“高分考生”“复读生”等信息。





2021最强学科出炉:清华第一,北大、人大并列第二!



此次评价的90个学科包括20个人文社会学科、33个自然科学学科和37个工程学科。


6月15日,GDI智库发布“GDI大学一流学科排行榜(2021)”,通过科学研究指数、人才培养指数、学科声誉指数和二次评估指数四大一级指标科学评价518所院校的90个学科,艺术类学科不在本次评价范围。


“GDI大学一流学科排行榜(2021)”(下称“2021学科榜”)以构建具有前瞻性和引领性的中国特色大学评价体系为目标,已发展成为具有独立性、公益性、权威性及国内外重要影响力的主流媒体大学排行榜,助力打造世界大学评价第三极。GDI智库作为新型数据媒体智库,致力于构建符合中国实际的大学评价标准和中国特色大学评价体系,为全球高等教育治理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评价覆盖518所高校90个学科

(不含艺术类)


学科是大学的细胞,建设“世界一流学科”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基础,学科发展水平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大学的学术声誉和综合实力。“2021学科榜”评价对象未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以及台湾地区高校,未涉及军事类院校。


此次评价的90个学科包括20个人文社会学科、33个自然科学学科和37个工程学科。



指标体系保持相对稳定

强调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2021学科榜”立足数据易采集、可采集、权威性的原则,强调成果导向,统计分析国内高校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的学科数据。在保持一级评价指标相对稳定的基础上,榜单进一步细化二级指标,强调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从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服务社会等多方面对大学学科进行综合评价,不断丰富大学学科的评价维度。


“2021学科榜”以科学研究指数、人才培养指数、学科声誉指数和二次评估指数为一级指标,对人文社会学科、自然科学学科和工程学科制定了不同的评价标准,进行精准分类评价,拒绝“一把尺子量天下”。


科学研究指数通过学术科研成果相关数据衡量大学学科创新力、竞争力、影响力,是体现学科综合实力与综合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榜单针对不同学科体系,采用不同的数据来源,设置不同的权重配比,从而使计算结果更贴合学科实际。


人文社会学科主要使用CSSCI数据库。国内人文社科学科体系在研究方向、研究内容、发布渠道等方面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选用CSSCI数据库符合国内的人文社科学科评价标准。


自然科学学科主要使用科睿唯安旗下的Web of Science和InCites两个数据库,以实现自然学科排行榜数据的科学、公正、具有国际可比性。


工程学科主要使用中国专利数据库和德文特专利数据库的数据,辅之以ESI数据库数据。一般认为,工程学科水平不应过分强调论文发表数量,而应侧重评估其是否面向国家创新体系、推动创新驱动战略。因此工程学科以高校申请专利数量作为主要评价指标,同时以ESI数据作为辅助性评价指标。


人才培养指数通过学生来源、学生培养质量和社会评价等评价指标,对学科人才培养和人才创新能力进行评价。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人才是大学的本质职能,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认可度正面反映大学的人才输出质量。


学科声誉指数由同行评估和高校互评两部分组成。本次评估向各学科的国内知名学者发出数万份学科互评问卷,通过计算学科分数得出同行评估指数。高校互评指数则是通过大数据手段,创新性地研发高校学科互评系统,获取高校在学界的美誉度。


二次评估指数旨在对国内外有影响力的主要大学排行榜进行专业鉴定。根据其权威性和可信度分别进行5分、3-4分、1-2的分级赋值,综合加权得出“二次评估指数”。二次评估指数可以修正“学科排行榜”指标体系可能存在的误差,进一步增强学科排行榜的科学性。


“2021学科榜”分析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高校办学水平整体上已经跻身世界前列。“2021学科榜”研制团队认为,同一个学科,高校的排名进入全国前5位,表示这所大学的该学科建设水平跨入“世界一流学科”行列或接近“世界一流学科”水平;进入全国前25位一般认为进入“国内一流学科”行列,进入前50位一般可认为属于“国内高水平学科”。


在此次统计评估的90个一级学科排行榜最强学科中,清华大学有15个一级学科排名全国第一,北京大学有11个一级学科排名全国第一,中国人民大学有11个一级学科排名全国第一。其它院校排名全国第一的一级学科数量:中国农业大学6个,上海交通大学4个,电子科技大学、浙江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武汉大学各3个,中国海洋大学、同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江南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各2个。值得一提的是,基于悠久的办学历史,学科积淀深厚,一些师范类、农业类、语言类和政法类等专业性较强的院校优势明显。


在拥有“世界一流学科(前5)”数量方面,北京大学以42个学科位居第一,清华大学的数量为40个,排名第二,排名第三的是浙江大学(29个)。排名第四到第十的院校分别是:复旦大学(18个)、上海交通大学(18个)、中国人民大学(15个)、武汉大学(13个)、南京大学(12个)、中山大学(11个)、中国农业大学(10个)。


从地区分布看,在拥有“世界一流学科(前5)”高校数量上,北京有20所,数量最多,此后排名靠前的省(市、自治区)分别是:江苏14所,上海11所,湖北8所,陕西7所,四川6所,广东5所,天津5所。


各省(市、自治区)拥有“世界一流学科”数量的情况为北京20所院校142个学科,上海11所院校60个学科,江苏14所院校47个学科,湖北8所院校32个学科,浙江3所院校31个学科,陕西7所院校24个学科,广东5所院校21个学科,四川6所院校18个学科。



人文社会学科分析

世界一流学科(前5)


评估的全国518所高校中有31所院校的人文社会学科一级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5)”。学科数量排名前三的是北京大学(16个)、中国人民大学(14个)、复旦大学(10个)。


国内一流学科(前25)


评估的全国518所院校中有105所的人文社会学科一级学科进入“国内一流学科(前25)”,其中浙江大学、北京大学和南京大学排名并列第一(19个);清华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并列第二,均为18个,排名第三的是北京师范大学和山东大学,各有17个。


国内高水平学科(前50)


评估的全国518所院校中有208所的人文社会学科一级学科进入“国内高水平学科(前50)”,其中南京大学有20个,排名第一;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吉林大学、中山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各有19个;四川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清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山东大学和南开大学各有18个。在人文社科的20个一级学科中,中国人民大学有11个排在第一位,分别是: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新闻传播学、工商管理、农林经济管理、公共管理;北京大学有4个排在第一位,分别是:中国语言文学、考古学、中国史、世界史;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和北京体育大学各有1个排在第一位。




自然科学学科分析


世界一流学科(前5)


518所院校中有51所的自然科学学科一级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5)”,排名前三的分别是:北京大学(19个),浙江大学(13个),复旦大学(8个)、上海交通大学(8个)、西北农林科技大学(8个)。


国内一流学科(前25)


518所院校中有192所的自然科学学科一级学科进入“国内一流学科(前25)”,数量居前的院校分别是:浙江大学(23个),中山大学(22个),北京大学(22个),吉林大学(19个),上海交通大学(18个),武汉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大学各16个。


国内高水平学科(前50)


518所院校中有288所的自然科学学科一级学科进入“国内高水平学科(前50)”,其中浙江大学28个,中山大学26个,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吉林大学各24个。


33个自然科学学科一级学科中,北京大学有7个学科排名第一,分别为数学、地理学、生态学、统计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和护理学;中国农业大学有5个学科排名全国第一,分别为作物学、植物保护、畜牧学、兽医学和草学。北京中医药大学有3个学科排名全国第一。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中国海洋大学各有2个学科排名全国第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交通大学、武汉大学和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各有1个学科排名全国第一。







工程学科分析


世界一流学科(前5)


“2021学科榜”共评价37个工程学科一级学科。518所院校中有60所的工程学科一级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5)”,其中清华大学有24个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五)”,紧随其后的是浙江大学(15个)和上海交通大学(10个)。


国内一流学科(前25)


“国内一流学科(前25)”工程学科数据显示,有184所院校的工程学科一级学科进入“国内一流学科(前25)”,其中清华大学排名第一,上榜27个;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并列第二,均为25个;上海交通大学和天津大学位列第三,均为24个。


国内高水平学科(前50)


有262所院校的工程学科一级学科进入“国内高水平学科(前50)”,其中重庆大学(30个)位列第一;中南大学、四川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并列第二,分别有28个;清华大学位列第三,有27个。


工程学科一级学科排名全国第一的院校是清华大学(13个),排榜首的13个学科分别是:管理科学与工程、力学、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建筑学、化学工程与技术、核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风景园林学、软件工程;电子科技大学有3个,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江南大学分别有2个;西南交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浙江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河海大学、东华大学、中国石油大学、武汉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分别有1个。









教育部最新要求!


2021年高考志愿填报工作即将启动。为深入贯彻落实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要求,进一步规范做好高考志愿填报工作,日前,教育部部署各地各高校进一步做好考生志愿填报服务工作。

教育部要求,各地各高校要结合本地实际,进一步完善高考相关信息发布渠道和方式,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为考生提供形式多样的志愿填报指导服务。各地要精心组织实施“五个一”志愿填报咨询服务活动,即至少开展一次覆盖全体师生的志愿填报政策培训、提供一本志愿填报指导材料、组织一场线上直播咨询活动、播出一档电视或电台政策宣讲节目、发布一期志愿填报预警信息。充分发挥中学对考生志愿填报指导的主渠道作用,全面准确解读高考志愿填报相关政策、方法及注意事项,增强考生志愿填报指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通过考试招生机构和高校官方渠道向考生提供今年招生专业目录、志愿填报指南、历年录取数据等材料,为考生提供权威参考信息。新高考改革省份要充分发挥志愿填报辅助系统作用,为考生提供个性化的数据分析,指导考生充分了解相关政策变化,熟练掌握志愿填报流程和操作方法。

教育部强调,各地要联合网信、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加强对社会培训机构或个人开展志愿填报咨询活动的监管,对于存在夸大宣传、虚假宣传、收取高价咨询费用、违规开展培训服务的中介机构、网站、APP等依法依规严肃查处,切实保障广大考生权益。加强考生志愿填报账号发放和志愿确认等环节管理,指导考生妥善保管个人信息,防止被他人盗用或非法操控。充分发挥省级招生考试机构作用,结合成绩公布、志愿填报、投档录取等各阶段工作进展,进一步加强宣传引导,积极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坚持正确教育评价导向,进一步规范高考成绩发布和相关宣传工作,严禁相关媒体、培训机构、中学、个人炒作“高考状元”“高考升学率”“高分考生”“复读生”等信息。

6月22日起,教育部在“阳光高考”信息平台(https://gaokao.chsi.com.cn)、新浪微博等平台组织相关高校举办“2021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网上咨询周”、#高校微博云招生#等系列在线咨询服务活动,欢迎广大考生积极参与。




来源:吉林省教育考试院、德先生、新华社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