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试题】名著阅读(3)
发布于 2021-08-20 09:43 ,所属分类:中考语文学习资料大全

点击
上方蓝字
我们~

阅读《儒林外史》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匡超人想,别的都不打紧,忙进房去抢了一床被在手内,从床上把太公扶起,背在身上。把两只手搂得紧紧的,且不顾母亲,把太公背在门外空处坐着。又飞跑进来,一把拉了嫂子,指与他门外走。又把母亲扶了,背在身上。才得出门,那时火已到门口,几乎没有出路,匡超人道:“好了!父母都救出来了!”
(乙)
娘子再三再四不肯下乡,他终日来逼,逼的急了,哭喊吵闹了几次。他不管娘子肯与不肯,竟托书店里人把房子转了,拿了银子回来,娘子到底不肯去,他请了丈人、丈母来劝。丈母也不肯。那丈人郑老爹见女婿就要做官,责备女儿不知好歹,着实教训了一顿。女儿拗不过,方才允了。
(丙)
匡超人道:“潘三哥是个豪杰,他不曾遇事时,会着我们,到酒店里坐坐,鸭子是一定两只,还有许多羊肉、猪肉、鸡、鱼,像这店里钱数一卖的菜,他都是不吃的。可惜而今受了累。本该竟到监里去看他一看,只是小弟而今比不得做诸生的时候,既替朝廷办事,就要照依着朝廷的赏罚,若到这样地方去看人,便是赏罚不明了。”
1.结合选文概括匡超人的变化。
2.结合原著内容,概述与乙段故事相关联的前后事件。
3.鲁迅评价吴敬梓写人能“摄魂勾魄”,结合丙段,谈谈作者的写人之妙。
4.试分析匡超人变化的背后有着怎样的社会根源。
【答案】
1.匡超人由一个对父母孝顺的善良的人,变成对妻子冷漠蛮横对朋友虚伪圆滑的市侩小人。
2.前:匡超人跟着潘三假造文书,代人应考,潘三下狱后,匡超人怕受牵连,要去老师家避祸。后:妻子下乡后,他隐瞒自己已婚娶的事实,娶了老师的外甥女。
3.语言描写。匡超人先借潘三的出手豪爽,当面讽刺景兰江、蒋行房二人不够大方,再表明自己的身份不同以往,要依照朝廷赏罚,拒绝与潘三见面。体现出匡超人的虚伪无情,忘恩负义。
4.作者所处时代的士林阶层攀龙附凤、追名逐利、嫌贫爱富的风气对青年士子精神生命的毁灭,以及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

下列有关名著的表述正确的两项是( )( )
A.《骆驼祥子》中虎妞难产而死后,虽然小福子愿意与祥子过日子,但祥子因负不起养她两个弟弟和一个醉爸爸的责任,狠心拒绝了她。
B.《西游记》第七十六回中,悟空故意不扯救命索,让八戒被二魔象怪卷走,气得三藏大骂悟空无情无义,这体现了悟空自私狭隘的面。
C.法布尔的《昆虫记》是研究昆虫的科普巨著。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关于人类社会与人生的思考。语言平实,通俗易懂。但缺少幽默感。
D.《艾青诗选》主题鲜明,意象丰富。其中“土地”凝聚着诗人对祖国母亲最深沉的爱,“太阳”表现了诗人对光明、希望的追求和向往。
E.《水浒传》善用“穿针引线”的方式构思情节,如晁盖派吴用报恩,引出宋江杀阎婆惜的故事:宋江避难柴进庄园,又引出武松的故事。
【答案】A D

阅读《红星照耀中国》片段,按要求作答。
[甲]
这时已是早晨两点过后,我真是精疲力尽了,但在A______的白而带黄的脸上,却还找不出一些疲倦的表示。每当吴亮平翻译和我记录的时候,他一忽儿在两个小房间中来回踱着步,一忽儿坐着,一忽儿躺着,一忽儿倚着桌子读一叠报告。他的夫人也还没有睡。忽然间,他们两个都扑向一只在蜡烛旁边僵萎的飞蛾欢呼起来。这确是一个很可爱的小动物。淡淡苹果色的绿翼,还镶着一条郁金香色和玫瑰色的柔软彩纹。他揭开一本书,把这片彩色的翅叶夹了进去。
[乙]
有一天在红军第二师演习的时候,我和B_______在一块。我们必须要爬一座很高峻的山。“跑上山顶去!”他突然这样对我和他的气喘着的总部人员喊着。他像一个兔子一样地跳着跑开了,到山顶的时候他远超过了我们一行人。又有一次,当我们骑马行着的时候,他又叫出了同样的一种挑战。
1.[甲]片段中的A是 _______,[乙]片段中的B是___________。(均填人名)
2.从所选生活细节可以看出他们有什么共同之处?
3.《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纪实作品,根据你的阅读体验,谈谈作者是怎样体现材料的真实性的。
【答案】
1.毛泽东 彭德怀
2.毛泽东、彭德怀质朴率真、富有生活情趣。
3.《红星照耀中国》记录的是斯诺通过采访、对话和实地考察得来的“事实”,是当时“红色中国”正在发生着的“现实”。这是一部“用事实说话”的杰出作品。①它通过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使西方人全面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②书中不仅记录了考察所得的第一手资料,而且深入分析和探究了“红色中国”产生、发展的原因,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做了客观评价。

按要求填空。
小说中有些情节,引人发笑又耐人寻味。如猪八戒囫囵吞下人参果后又借口没尝出味道,要悟空再去摘取的情节,传神地刻画了猪八戒①______的特点;《格列佛游记》中“②______国”的人们用鞋跟高低划分阵营的情节,想象奇特,有讽刺意味;《儒林外史》中的人物③______在贡院一头撞向号板、满地打滚痛哭的情节,夸张地描写了士人醉心功名的丑态。
【答案】
①贪婪 ②小人(国) ③周进

阅读名著,要有合适的点,如下表所列。参照示例,选择一项举例分析。
序号 | 作品 | 点 |
① | 《朝花夕拾》 | “回忆中的我”和“写作时的我”两种叙述视角表达的不同情感 |
② | 《名人传》 | 传主的典型事例反映的精神品质 |
③ | 《艾青诗选》 | 意象的鲜明特点及其表达的情感 |
(示例)《昆虫记》:科普作品的科学性和文学性
如写蝉蜕壳时皮从背上裂开等内容,观察仔细,描述准确,具有科学性。蜕壳之后,蝉享受阳光和空气,语言生动,富有文学性。
【答案】
①示例:称呼阿长,从“回忆中的我”视角,叫她“阿长”,表达对她的厌烦;从“写作时的我”视角,称呼她为“长妈妈”,表达对她的感激和怀念。
②示例:贝多芬,在经历失聪的打击、爱情的缺失、经济的窘迫之后,仍能创作出《英雄交响曲》《命运交响曲》等一系列不朽的杰作,反映了他直面苦难、不向命运屈服的精神。
③示例:诗人创造了“太阳”“火把”“光”等明朗、热烈的意象,表达驱逐黑暗、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

古人治水是为了理想,卡梅拉去看海是为了理想,尼摩在海底行驶两万里也是为了理想……至此你对理想也一定有了新的认识,请结合尼摩艇长的经历及自身的感悟阐述这种认识,准备在“我的青春,我的理想”阅读交流会上发言。(温馨提示:发言文稿200字左右即可)
【答案】
示例:现在,我重新思考尼摩艇长的理想。尼摩艇长驾驶着自己设计制造的“诺第留斯号”,在大海中自由航行。在海里,他勇救采珠人,血战章鱼,击退围攻的土族人,击沉敌舰等,他是反对一切压迫和殖民主义的战士。我敬佩这样的战士,在那样的时代,需要这样的战士。但理想无大小之分,我生长在和平年代,我更多的是渴望像卡梅拉一样,去远方追求属于自己的理想,过一种不一样的生活。我想说的是,我的青春我做主,我有我的理想。

团队往往面临来自内部或外部的冲突;解决冲突的过程,体现了团队的合作精神。请从《西游记》《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飞向太空港》中任选一部,结合作品内容,作出阐释。
【答案】
【示例一】《西游记》中,悟空三打白骨精,唐僧以为悟空滥杀无辜,怒逐悟空。后来唐僧遭难,八戒用激将法请回悟空,徒弟们合力救下师傅,唐僧和悟空也重归于好。
【示例二】《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中,罗恩因魂器影响和队员发生激烈冲突后离队。回归后的罗恩,救下了被魂器伤害的哈利,并在团队成员鼓励下,战胜恐惧,最终摧毁魂器。
【示例三】《飞向太空港》中,中美两国技术团队在文化、生活等问题上产生冲突。最终双方增进认识,彼此尊重,中方增添设施丰富文化生活,美方入乡随俗,相处融洽。

下面是班级“科普作品•智慧之光”小组阅读成果分享现场。请你参与其中,从《昆虫记》《寂静的春天》中任选一部,结合作品内容,补充丙同学的发言。
甲:科普作品中呈现的科学研究方法闪耀着智慧之光,尤其是“先假设后求证”的研究方法,同学们在阅读中感受最深,让我们一起来分享。
乙:好。我发现,科学工作者往往循着“提出假设——用实验或数据分析等推理求证——得出结论”的路径进行研究。下面,我们请丙同学说一个具体的例子。
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说得真好,这样的研究方法充满智慧。让我们在阅读中获得真知,让科学的光芒照亮自己。
【答案】
【示例一】《昆虫记》中,法布尔提出了蝉的歌唱与爱情无关这一假设。之后他多次实验,发出各种声音,但雌蝉都没有任何反应,得出蝉的听觉很迟钝,蝉的歌唱只是表达生命乐趣的手段,与爱情无关这一结论。
【示例二】《昆虫记》中,法布尔提出大头黑步甲会因地表环境改变而采取假死之外逃生方式的假设。之后他多次实验,把大头黑步甲放在木头上、玻璃上、沙土上,还有松软的泥土地上,发现它始终采取假死的方式,于是得出假设不成立的结论。
【示例三】《寂静的春天》中,卡森提出了滥用杀虫剂将导致出现“寂静的春天”这一假设。之后她深入搜集和整理化学杀虫剂危害环境的证据和有关研究的文献,使用了大量详实的数据,经过分析整合后,最终证实杀虫剂残留的确会造成诸多危害,假设成立。

请你根据名著内容,完成表格。
主人公 | 相关重要人物 | 相关重大事件 | 主人公结局 |
祥子 | 虎妞 | (1)_____ | (2)____ |
保尔·柯察金 | (3)_____ | 引导保尔走上革命道路 | (4)____ |
(5)_____ | 索菲娅 | 晚年不理解他的信仰和追求 | 离家出走,病死在无名小城 |
【答案】
(1)假装怀孕,逼祥子和她结婚(写“难产而死”等重大事件也可) (2)堕落为行尸走肉 (3)朱赫来 (4)成为真正的无产阶级革命英雄(写“从事文学创作,成为作家”也可) (5)列夫·托尔斯泰
【版权说明】文章来源网络。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初中学习乐园”gongzhong号尊重原创,内容为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gongzhong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