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二 | 教师资格证笔试备考打卡第79天!
发布于 2021-09-02 10:58 ,所属分类:教师资格考试学习资料

教资笔试报名倒计时第3天
今天也是元气满满的教资预备役
课小观为小可爱们准备了
教资笔试科目二打卡
中小幼全学段题目每日练习
赶紧叫上小伙伴们一起做题
看看你能对几个

幼儿
()是法国自然主义教育家卢梭的代表作。
A《教育漫话》 B《爱弥儿》
C《母亲读物》 D《人的教育》
答案
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答案解析见文末
小学
人们常说“三翻六坐八爬叉,十二个月喊爸爸”,这一说法所体现的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是( )。
A稳定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个体差异性
答案
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答案解析见文末
中学
把人类世世代代积累起来的科学文化知识加以选择,使之简约化、系统化,并组成课程,编成课本,引导学生学习。这表明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 )。
A直接经验 B书本知识
C间接经验 D传统知识
答案
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答案解析见文末

#1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卢梭的代表作品。法国教育学家卢梭的代表作为《爱弥儿》,是近代儿童教育立场从科学知识取向转向儿童经验取向的代表性教育著作。A项,《教育漫话》是洛克的代表作。C项,裴斯泰洛齐著作《母亲读物》,提倡教育要遵循儿童的自然的思想,一切教育都应以感官教育为基础,儿童学习的最好方式是操作,母亲是儿童的最好老师等原则和方法。D项,《人的教育》 是福禄贝尔论述学前和学校教育的重要著作。故本题答案为B。
#2 答案解析
顺序性是指个体身心的发展在整体上具有一定的顺序,身心发展的个别过程和特点的出现也具有一定的顺序。儿童从出生到成人,他们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因此“三翻六坐八爬叉,十二个月喊爸爸”体现了儿童发展的顺序性。故选择B。
考点延伸:
C选项,不平衡性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个体内部身心发展的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平衡的;另一方面,个体内部身心发展的不同方面的发展速度不平衡。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启示教育应该抓住儿童发展的“关键期”,适时而教。
D选项,个体差异性体现在不同层次上,如从群体的角度看,表现为男女性别的差异,它不仅是自然性上的差异,还包括由性别带来的生理机能和社会地位、角色、交往群体的差别。个体差异表现在身心的所有构成方面。其中有些是发展水平的差异,有些是心理特征表现方式上的差异。这一规律启示教育要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间接性规律即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其中,间接经验是指他人的认识成果,主要指人类在长期认识.过程中积累并整理而成的书本知识,此外还包括以各种现代技术形式表现的知识与信息,如磁带、录像带、电视和影片等。题干中,将文化知识加以选择,并简化组成课程,这些都是间接经验,表明学生主要学习间接经验。A项,直接经验就是学生通过亲自活动、探索获得的经验。B、D项,无此表述形式。故本题答案为C。
小伙伴们做完题目后别忘了在评论区内打卡晒自己的战绩哦~~也欢迎小伙伴们给课小观提出更多意见,课小观陪大家一起进步!

每天题目太少不够做?
扫描下方ErWeiMa进刷题群刷题
每天额外再加2道题!
点个在看顺利上岸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