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大概率作文考点:“美育”专题素材与高分范文

发布于 2021-03-27 00:42 ,所属分类:在线教育信息快讯

























































如何积累素材


                         (一)

      写文犹如做饭。要做出一顿美味佳肴,首先要有好的食材。中国有句俗话:“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把写作比成煮饭的话,那么文章中所用的材料就好比煮饭用的米一样。再能干的媳妇,如果没有米,也做不出饭来。 

      写文章也是如此,要想写出一篇内容充实,意境深远的好文章,就需要一定的素材作支撑。如果平时不注重素材的收集、积累,亦或是积累点素材陈旧贫乏,那么写出的文章就会落入俗套,不能给人以新颖独特的感觉。积累素材也是我们输入的一个过程。有输入,有积累,才会有东西可以输出。

                            (二)

       蒲松龄在传世名作《聊斋志异》的写作过程中,为了搜集创作素材,在他别号得名的柳泉边,搭了一个茶棚。来往的行人只要讲个故事,就可以免费喝一盏茶。由于搜集了丰富的素材,他创作了近500篇短篇小说。在谈狐说鬼中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被郭沫若誉为“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古人论文,主张“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只有广采博取,不断地从阅读中汲取知识的营养,灵感才会频繁而活跃。写作时才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文思泉涌。

                             (三)

     所以说,写作素材是文章质量的关键。那么该怎样建立自己的创作素材库呢。

     首先,我们就要在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去积累写作素材。平时不管在哪里,在什么地方,都要带上自己的火眼金睛,和一颗敏感的心,去发现,去感悟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有时可以适当的放慢我们匆匆的脚步,去品味生活,挖掘生活里的素材。要建立起自己的素材库,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1、准备好一个小的作文素材笔记本,便于随身携带,当有灵感时,就随时记录在本子上。

      2、从家庭方面积累作文素材

      爸爸妈妈关爱与教诲;

      爷爷奶奶疼爱及经验智慧;

      厨房、餐桌、客厅发生的事情;

      家里的绿植、盆摘、宠物等;

      书桌前的关爱,家庭活动等。

      3、从学校方面积累作文素材

      同学友谊、师生情谊、课堂之事、课间事件、学校活动……

      4、从社会方面积累作文素材

      小区保安、卖煎饼大妈、烤红薯大叔、清洁工、面馆老大爷等 

      5、从阅读中寻找作文素材

      读透一本书,摘抄好词佳句,提炼观点态度……

      6、素材记在本子上,要有条理性,最好按主题进行归类

      7、记录素材时,最好附上自己的观点或想法,万不可只摘抄,没有思考。



美育主题的名言

  1.人不只靠吃米活着。(巴金)

2.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3.文盲不可怕,美盲才可怕。(吴冠中)

4.人生的艺术化就是人生的情趣化。(朱光潜)

5.没有爱伴随着美,就没有生命,没有诗。(别林斯基)

6.用美育为人生铺底,生命必然绚丽多彩。(网络评论)

7.假使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穆罕默德)

8.很多时候,为美而献身,比为面包而活着更加幸福。(赵婀娜)

9.纯粹之美育,所以陶养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纯洁之习惯。(蔡元培)

10.当每一个公民都拥有发掘美好的眼睛与心灵,拥有完善的性格、更富情趣的人生和更高的精神境界,不仅是个人之福,也是国家之幸。(人民网)

11.法国雕塑艺术家罗丹《罗丹艺术论》: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12.吴冠中说:“今天中国的文盲不多了,但是,美盲却很多。如今的许多成功人士,包括企业家、媒体人、白领等,他们在各自的领域想必都很出色,然而,遗憾的是很少有人懂得艺术和鉴赏。”

13.康德说:美是一种没有目的的快乐。

主流媒体精选时评

01.美育绝不是“无用”,而有实实在在的“大用”
人民日报
(1)美是纯洁道德、丰富精神的重要源泉。中办、国办近日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提出以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为目标,把美育纳入各级各类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贯穿学校教育各学段。这一重要文件,明确了新时代学校美育为什么做、做什么、怎么做,强化了学校美育的育人功能,对引导全社会重视美育的价值、营造共同促进学校美育发展的社会氛围,具有重要示范带动意义。简要概括新闻背景+点明中心观点

(2)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学校美育工作,把学校美育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学校美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总体看,美育仍然是整个教育事业中有待加强的环节,学校美育在改革发展中表现出了三个不适应:学校美育与素质教育的要求还不相适应;与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要求还不相适应;与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和两个百年目标还不相适应。因此,需要找准突破口和落脚点,力争在课程教学、教师队伍、条件改善、评价机制等方面现有工作的基础上,提出进一步的改革举措。现象+原因分析学校美育目前面临的问题以及需要改革的方向

(3)对此,《意见》确立了学校美育工作坚持三项原则:“坚持正确方向”——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陶冶高尚情操,塑造美好心灵,增强文化自信。“坚持面向全体”——健全面向人人的学校美育育人机制,缩小城乡差距和校际差距,让所有在校学生都享有接受美育的机会。“坚持改革创新”——全面深化学校美育综合改革,形成充满活力、多方协作、开放高效的学校美育新格局。(措施打靶1,学校美育工作整体原则)

(4)如何上好美育课?首先要认清美育的目标。将美育等同于技能教育,认为美育可能增加学生负担,都是对美育的严重误解。美育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也是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教育。对于广大学子来说,在专业美育教师的指导下,参与大合唱、集体舞、课本剧等艺术实践活动,不仅能丰富体验,还可拓宽视野;走进博物馆、科技馆、大自然等奇妙世界,不仅能激发个体对历史、文化和生命的敬畏,更能进一步追寻人生的价值与境界。美育注重的是全面提升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加强美育理应与加强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相互融合起来。(措施打靶2,上好美育课的前提是认清美育的目标)

(5)加强美育的渗透与融合,学校美育课程建设是重点。《意见》紧紧抓住课程这一关键要素和环节,从学科融合、学段衔接、目标整合、教材贯通四个方面提出了实施构想,同时,围绕学校美育教学,提出了五个方面的具体改革举措:开齐开足上好美育课、构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普及面向人人的美育实践活动、推进美育评价改革、促进高校艺术学科创新发展。以美育人非一日之功,尤需脚踏实地、久久为功。目前,学校美育已经实现从城市扩展到乡村,从单一鉴赏转为综合实践,从线下探索到线上共享,从校园走向家庭、社会等一系列巨大转变。但也应看到,强化美育薄弱环节,需要学校及社会各界群策群力,为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提供切实支持。(措施打靶3,促进美育课的渗透和融合要加强课程建设)

(6)美育绝不是“无用”,而有实实在在的“大用”。物理学家钱学森雅好书画,园林学家、古建筑学家陈从周热爱文学,农业学家袁隆平喜欢小提琴,他们在享受美的同时创造美,以杰出的综合素养在各自领域斩获殊荣。新时代新征程,呼唤全面发展的栋梁之材,呼唤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当美育的种子播进每个幼小的心灵,一朵朵美好的青春之花终将绽放于中华大地。(总结)

        

02.用美育涵养“美丽心灵”

来源:人民时评  白龙
      从细处说,美育是教育孩子发现美、理解美、追求美,让美的精神融入日常生活;从大处说,美育是以美育人、以文化人,让中华美育为文化自信筑基。
      “美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塑造美好心灵具有重要作用。”日前,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央美术学院8位老教授回信强调,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这一要求充分体现了美术教育的重要性,有助于通过美育为青少年涵养一颗“美丽心灵”。
      没有美的教育,就不可能有完整的教育。一朵云在大人眼中是一团水汽,在孩子眼中是大象、城堡乃至一整个奇异世界,而美育就是回归对孩子生命直觉的引导,用美来温润孩子的眼睛和心灵。今天,美育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不论是校园里的美育课、家庭中的亲子绘画,还是美术馆里孩子们的身影,都反映出“以美育人”理念的深入人心。通过绘画、音乐、文学作品等,让美的元素进入孩子的世界,在潜移默化中获得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成功的美育,能让孩子们感受到什么是“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什么是中国画的“远山如黛、近水含烟”,什么是诗词书画背后的人生际遇、家国情怀。也正是在这种可感可知的审美中,引导孩子领略古今中外的艺术瑰宝,让美进入日常生活,进而在审美中感受我们的历史与文化。
      美育不是应试,也不仅仅是传授技能,而是让孩子的眼睛因为发现美而闪亮。毋庸讳言,一段时间里,美育在整个教育中相对属于短板。在一些人看来,美育工作是少数人的事,也不是每一个孩子都要接受美育;在具体的美育工作中,存在着以技代艺、重应试轻素养等现象;在社会上,各种类型的美术培训机构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不同程度存在功利导向、利益驱动,“美术考级热”就是其中一例。也正因此,国务院办公厅2015年9月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提出让每个学生都享有接受美育的机会,去年教育部又与13个省区市签署了学校美育改革发展备忘录。从学校到家庭和社会,都要更加重视美育,摒弃功利化的美育倾向,保护好孩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确保每个孩子都能接受到让他们受益一生的美育。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