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届毕业生年龄超24岁被解约,年龄门槛加剧就业焦虑引众议!

发布于 2022-06-04 23:29 ,所属分类:在线教育信息快讯

一、事件综述

5月26日,广东河源一名应届生何同学反映,其去年通过秋招与中国联通河源分公司签订了“三方协议”,近日被该公司告知因年龄超24岁需要解约。何同学称,她是1998年2月出生,今年刚满24岁,签三方之前都经过背调审核,“现在突然说本科应届生不能超24岁,非常不能理解”据悉,目前分公司有6人都因年龄问题被解约,不仅没有了应届生身份,也找不到工作。



5月27日,河源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作人员表示,目前该局暂未接到相关投诉,如果当事人需要相关帮助,可与该局联系。另外,招聘中如有要求年龄,应提前向应聘者说明并规定。


当日中午12时许,河源联通发布公告称,5月26日晚,该司已与当事同学沟通并消除误会,将严守契约精神、依法履行就业协议,相关同学可按协议约定如期办理入职手续。



随后,广东联通也就此事发布公告致歉,并表示会认真反省并改进招聘工作,规范招聘流程和条件,确保招聘工作公平、公正、公开。




二、舆情传播趋势

根据全网监测数据显示,5月26日15时至5月30日15时,全网相关信息约18339条。传播平台主要集中在微博、客户端等平台。


5月30日,新浪微博平台上形成#应届生因毕业年龄超24岁被中国联通解约##中国联通要求本科应届生不超24岁##广东联通致歉##广东联通回应应届生超龄被解约##广东联通就应届生毕业因年龄问题被解约致歉##企业应该限制应届生就业年龄吗##应届毕业生求职签合同注意事项##如何看待企业毁约潮#等多个热门话题,其中#应届生因毕业年龄超24岁被中国联通解约#热度最高一度登上微博热搜榜累计获阅读次数超3.6亿讨论次数达2.5亿。中国新闻周刊、经济观察报、半月谈、中新经纬等多家媒体转载报道。


从时间趋势图来看,相关舆情自5月26日晚间开始发酵,于5月27日2时许达到舆情的第一个高峰。27日午间,河源联通发布致歉声明后,媒体争相介入报道,网民度升高,舆情热度急速攀升至顶峰,当日舆情信息总量达到16582条。随后舆情热度逐渐下降,并趋于平缓。


(数据来源 博约大数据中心)


三、媒体观点

光明日报:应届生因超24岁被解约?别让年龄门槛加剧就业焦虑

在此事件中,这名大学生毫无疑问是处于弱势地位的一方,他的遭遇令人同情。希望舆论能帮助他改变境遇,有关方面至少应补偿他在签约和被解约过程中被耽误的宝贵时间所造成的损失,这是他的合法权益。以往,就业市场35岁的年龄门槛常为人诟病,而今超过24岁就面临“被解约”,不禁让人感慨当下就业之“卷”、求职之难。设置这样的严苛的年龄门槛,难免给公众以“年龄歧视”的观感,加剧了全社会的就业焦虑。

澎湃新闻:马上评|本科应届生不能超24岁?岂能随意践踏契约精神

企业再大、名头再响,也不能随意践踏契约精神,无视法律和常识。就何同学反映的情况,与其说是解约,不如说是涉事公司毁约更恰当。据报道,目前涉事公司有6人都因年龄被解约,应届生身份没了,工作也找不到了。这些损失谁来承担?而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来讲,刚进入社会的毕业生,经历了这场风波,对他们该是一种怎样的冲击和颠覆?他们会如何看待职场?未来的求职和工作中会生出怎样的心态?其危害绝不是耽误几个人找工作那么简单。

东方网:应届生超24岁被解约,企业温情不能“失约”

稳企业也是保就业,对此,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出台了大量稳企业的措施。市场往往是冷酷的,具有某种不可抗力,但政府传递给企业的温情,企业也要努力传递给求职者,最大限度保障好就业者的权利。比如,不妨参考劳动合同法有关裁员的规定,对家庭困难的应届生确保不毁约;对毁约的应届生,企业如果后续招用员工,让这些应届生优先;为被毁约的应届生推荐其他工作单位等,尽可能将对应届生的伤害降至最小。


四、网民观点

多数网民观点普遍一致,对应届生毕业年龄超24岁就被解约一事表示无法理解,网民认为本科毕业生的年龄普遍是20多岁,企业这种做法会给社会带来“年龄焦虑”的不良影响。


少部分观点认为因为“因年龄不符解约”只是企业毁约的惯用借口,质疑被解约的岗位已经有了内部人选,并抒发职场不公的负面情绪,引发不少网民跟风评论。



五、舆情总结



短短几天,何同学的遭遇引发了关于职场年龄危机和年龄歧视的热议,再一次激起了网友们对“35岁职业危机”这一社会热点现象的讨论。值得一提的是,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此类事件,5月12日,理想汽车被曝毁约校招生;5月19日,小鹏汽车被曝毁约应届生,而涉事车企的回应无一例外都是“部分岗位因业务调整被关闭”。上述企业的这种做法不仅影响了求职者的应届毕业生身份,也磨灭了求职者的动力,更是加重了其心理负担和焦虑。

“就业乃民生之本”,社会、企业和个人要坚决抵制不合理不公平的就业歧视,这不单是为了保障应届毕业生的权益不受损害,也是为了维护就业市场的秩序与公平。

往期精彩:

毒教材”“毒绘本”事件引,问题书籍整改不能止于道歉

妇炎洁宣传“翻车”,赚女性的钱,更应尊重女性!

“洗衣液奶茶”走红引争议,包装创意不应无底线!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