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佬们的高考往事
发布于 2022-06-07 23:44 ,所属分类:在线教育信息快讯
转自gongzhong号:冯仑风马牛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0ODEyMTM1OQ==&mid=2649981988&idx=1&sn=2303103cf4d1a10dc429a543342b4a60
TCL创始人李东生曾说:尽管漫长的十年浩劫几乎荒废了我们的青春,但是我们没有虚度年华。在当知青的艰苦岁月中,我时常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作为自己的人生座右铭。因此在茶余饭后,常常博览群书。邓小平恢复高考制度给了我们新的机遇,使我能够直接从农场考上了大学。我们感谢这个时代,这个时代是我们成功的基础。
事实上,像李东生这样的企业家还有很多,因为高考,他们改变了命运,成为了今天中国市场经济的拓荒者。
今天,有千万学子正在高考,我们把几位企业家高考的故事分享给大家。祝所有的考生,一切顺利,心愿成真!
任正非|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总裁
任正非的小学是在农村上的,不仅教室简陋,而且条件艰苦。当时,他十分贪玩,对于上学渐渐有了退缩的情绪。为了鼓励儿子好好念书,任正非的母亲会给他讲《大力神》的故事。虽然任正非年纪小,但他也明白了母亲的意思:大力神之所以成名,是因他为人类做了很多有益的大事。此后,任正非暗下决心,自己一定要努力学习,长大后像“大力神”一样。
然而不幸的是,当任正非念高中时,正赶上三年自然灾害。虽然迫切的求知欲望让他可以一头扎进书本里尽情地吸取书本上科学知识的“乳汁”,但书本中的“乳汁”只能解决精神上的贫乏,饿肚子的问题却解决不了。长久下来,任正非的学习成绩直线下降,最后得靠补考才能过关。
临近高考时,在家里复习功课的任正非实在饿得受不了了,望着书桌正对着墙边放着的一个瓦罐,他泪流满面。任正非知道,要是自己从罐里面抓一把粮食吃,一家人今天就得挨饿了。为了能攒点力气将高考的功课尽快复习完毕,他想出了一个办法,那就是用米糠和野菜掺和一下,然后放在锅里当饼一样烙着吃。一旁的母亲看到后,默默掉下了眼泪。
为了让儿子安心学习,此后,任正非的母亲早上总是塞给任正非一个玉米饼,并叮嘱他,一定要安心复习功课。
功夫不负有心人,任正非凭借执着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最终考上了重庆建筑工程学院(现重庆大学)。多年后,任正非回忆起这段辛酸往事时感慨道:如果不上大学,也许我就办不了华为这样的公司,只是社会上多了一名养猪能手,或街边多了一名能工巧匠而已。对于父母的恩情,我无以报答……
生活的残酷有时会让人不知所措,不愿睁大眼睛去看清局势的人终日沉浸在彷徨迷茫之中;而极力拼搏,渴望远方的人最终改变了命运。如果,你再更加努力呢?
陈东升|泰康保险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
陈东升的父母出身贫苦。他的父亲16岁参加新四军,后转业到湖北天门。
小时候,陈东升总觉得自己不属于天门,知识成了他改变命运的最佳工具。陈东升母亲单位里的《参考消息》《光明日报》《文汇报》……都是他不可错过的课外读物。
上中学后,陈东升一下子就变成一位社会科学青年,他花了半年时间把《马克思传》啃下,并订阅《自然辩证法》《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学》等杂志,开始研究人类起源。
高中毕业后,陈东升赶上上山下乡,被分配到天门县科委下属的微生物研究所当工人。当时研究所里大概二三十人,一半都是大学生,其中对陈东升影响最大的是叫陈其武的一位技术员,是北京农学院来的,一心想上大学的陈东升总是向他们请教。四年工作期间,陈东升还自学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和微生物学。
1977年,还在田间做调研的陈东升听到了恢复高考的消息,于是兴冲冲报了名。当年的高考生活是最具有戏剧性的,几乎所有的考生白天都还要上班、种地、挖渠,各种战天斗地,晚上复习,油灯点着了被子不算新闻。同一班的学生相差十几岁,有的人已年过30,结婚生子,有的才15、16岁,还没谈过恋爱。
陈东升真是拼了命地复习,然而好不容易成绩过线,但因为说错了话,最终政审不合格而失去进入大学的机会。
没走成让陈东升的人生受到很大的打击,但他也因此更坚定一定要走出去,所以接着高考。陈东升说:我的心目中始终有一个清晰的目标。无论经历过什么,都要成为有用之人。当时我觉得这个县城怎么能够容纳我呢?
1979年,陈东升最终如愿考进了武汉大学。他背诵着马克思名言感慨道:在成功的道路上,没有平坦的大路可走,只有那些在崎岖道路上攀登不畏劳苦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
俞敏洪|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
小时候俞敏洪十分喜欢看书,他一直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走出那个熟悉的小村庄,去看看外面精彩的世界。可是,命运还是给了他太多的障碍。俞敏洪初中毕业时,虽然成绩还不错,但当时有项政策,贫下中农的子女,一家只能有一个人上高中,而俞敏洪的姐姐读了高中。
于是,不能上学的俞敏洪回到家里开手扶拖拉机,闲着没事的时候就画画。待了差不多一年的时间,俞敏洪的母亲看到儿子特别郁闷,也觉得很难过。她几次跑去跟公社的领导求情,希望能给俞敏洪一个上学的机会,但都没有成功。那时候恰巧隔壁村的一个女孩不愿意上高中,就退学回家了。俞敏洪的母亲听说这件事后,费了好大的劲到处求人,最终把俞敏洪塞进了高中。
由于在家耽误了将近一年时间,当俞敏洪进入高中的时候,高一马上就结束了,而当时高中一共就两年,所以,俞敏洪实际上只读了一年高中就参加了高考。离开农村一直是他的理想,实现这个理想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考上大学。
然而1978年时,俞敏洪的英语只考了33分。落榜后的他又回到家里开手扶拖拉机、插秧、割稻,就这样一直干了两三个月。突然有一天,俞敏洪的母亲打听到大队中学原来的英语老师怀孕回家了,于是又拼命把俞敏洪弄进去,当了代课老师。
正是在代课期间,俞敏洪的理想之火又一次被点燃了。他总是想起班里有一个同学考上大学后远走高飞,而其他同学都变成了地道农民的场景。于是,不服输的俞敏洪把全部业余时间都用在了自学上,准备再参加一次高考。可是第二次高考,俞敏洪又落榜了,他的心中不禁五味杂陈。
经过两次失败后,俞敏洪几乎都要放弃高考了,但俞敏洪的母亲还在坚持。听到县教育局正在办一个外语高考补习班的消息后,俞敏洪的母亲拼了命要将儿子送去学习,可当时只招40名学生。为了将俞敏洪弄进去,俞敏洪的母亲不知道用什么办法找到其中一位老师,并提着鸡蛋和菜去拜访。得知老师身体弱,又没有足够的奶水给孩子吃时,俞敏洪母亲自告奋勇地提出要帮助对方带孩子。于是老师十分感动,最终收下了俞敏洪。
当天,俞敏洪的母亲兴冲冲地从城里赶回家时,不料赶上大暴雨,一路上,她好几次摔进路旁的水沟里。当看到母亲像个泥人一样站在自己面前时,俞敏洪立刻明白:我只有一条路,拼命学习。
俞敏洪每天早上五点起来背课文,晚上点着煤油灯做习题,他也不管别人学得怎么样,就是自己拼命学。俞敏洪回忆说,在坚持努力的过程中,很多时候会有连自己都意想不到的事情出现。那时候,我们没有好的学习方法,所以只能用特别痛苦的方式来弥补。我从来没有想过我自己能把一整本英文字典的单词背得滚瓜烂熟,但是我用了三年的时间实现了。
人的脆弱和坚强都很不可思议。有时候一句话就能让我们泪流满面,有时候一咬牙发现自己走过了很长一段路。最终在第三次高考时,俞敏洪成功考进北大。
多年后,俞敏洪总结道:我对高考的感情是比较深厚的,因为在我们那个年代,想得更多的是用高考改变自己的命运。如果当年没有上大学,就不可能有我的今天,也不可能为社会做更大的贡献。现在,虽然高考被许多人诟病,但它依然是体现教育公平的最后一条线。一个农村孩子是可以有广阔天地的,这个广阔天地只能来自于教育。
史玉柱|巨人网络集团董事长
1962年,史玉柱出生在安徽的一个普通家庭。据邻居描述,小时候史玉柱十分内向,不怎么爱说话,但喜欢看书,尤其是小人书,简直痴迷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但是这样下来,该做的作业总是忘了做,该背的课文也不背了,最后史玉柱的学习成绩一落千丈,以至于到了小学四年级,竟成了一个留级生。面对老师的叹息,无法容忍的母亲在一气之下,把史玉柱一箱令他魂牵梦萦的小人书化为灰烬。倔强的史玉柱因此落下了眼泪,但赌气的他绝不是一个轻易认错的孩子。
虽然小人书没有了,但史玉柱又找来了《十万个为什么》。而这一次,父母不仅没有反对,而且还相当支持。于是,年幼的史玉柱很快就迷上了科学技术,并千方百计地去试验和探究。
小学五年级时,史玉柱便组装了一个收音机,打开它时居然音量很大,使他不敢相信。初次的成功“膨胀”了史玉柱的“野心”,于是他决定要制造炸药。果然,一声巨响,炸药爆炸了。爆炸不仅“炸”开了史玉柱满脸的喜悦,同时也“炸”响了自己名字,别人送其外号为“史大胆”。
上初中后,由于原先住的地方要改造,史玉柱全家只好搬走。陌生的学习环境似乎羁绊住了史玉柱的玩心,初二时史玉柱开始在学习上发起“疯”来。这一“疯”就了不得了,他“疯”成了学校里尽人皆知的“黑马”,各科成绩都有进步,特别是数理化成绩直线上升。
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史玉柱开始“改邪归正”呢?原来,上中学后,数学老师经常会给他们讲陈景润是怎么攻破难题的故事。在老师的熏陶下,史玉柱将陈景润当作自己的偶像,立志要考到浙江大学数学系。为了实现梦想,史玉柱真是寒窗苦读,日常生活除了学习,还是学习。没有周末,没有休息日。经常是最早一个到教室,最晚一个走。
虽然这样的经历十分磨人,但毕竟天上不会掉馅饼。1980年,史玉柱最终以全县总分第一的成绩圆梦浙江大学数学系。他的故事告诉我们,这个世界上几乎没有做不到的,只是你不努力去做。
马云|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
上中学之前,马云的成绩并不好。直到在中学的课堂上听到了一个故事。当时他的一位老师在课堂上讲述了自己在西湖用英文为外国游客指路的故事。说者无心,听者有意,马云却将老师这段不经意的“闲话”放在了心上。此后八年,不管刮风下雨,马云都会“厚着脸皮”跑到西湖边找老外练习口语,他还特意去小卖部买了个喇叭。日复一日地坚持,不仅使马云的英语水平突飞猛进,也让他在很小的时候便有了了解外面世界的冲动。然而在当时的中国,想要出远门,高考是最好的出路。
18岁那年,参加过两次中考的马云终于盼来了高考,但很遗憾,因为数学只考了1分,他与大学无缘。落榜后的马云起先四处打零工,后来父亲帮他在杂志社找到了份送杂志的工作,于是马云每天骑着三轮车去报刊亭送杂志。工作中的一次偶然的机会,马云意外读到了路遥的《人生》,书中的主人公高加林对理想的执着追求令马云为之震撼,于是他决心要为自己的理想再搏一把。
然而苦心备考的马云第二次又失败了,他的数学只考了19分。发榜那天晚上,马云和几位同样没有考进大学的同学一起,躺在老浙江图书馆门口的平台上,望着满天的星星,对自己的未来充满忧虑惆怅……怕被人看不起、怕被家人埋怨、怕自己会永远抬不起头、怕自己没有未来…… 但自始至终,马云从来没放弃过。
“那些天生会读书的人是命,嫉妒羡慕也没有用。我们这些不太会读书和考试的人,就坚持再考几次吧。未必一定要进名牌大学,但考进大学还是非常有用的。连普通大学也考不进,那你还是有点自己的问题的。”
于是,马云再来了一次。为了将数学成绩提上去,他疯狂地刷题,最终如愿进入了杭州师范。
多年后,获得香港大学名誉社会科学博士学位的马云在演讲中感慨道:
“我考了三次才考进大学。我做梦也没想到有一天可以成为博士。但是我的确很努力,尽管我不停地考试失败。所以,我的故事告诉那些非常努力,但一次又一次失败的人:别放弃,总有一天,会有一所像香港大学这样的好学校等着你。”
刘强东|京东集团创始人
刘强东出生于江苏宿迁的一个贫苦农村家庭,小时候家里非常穷,每年只有一两次能吃到猪肉。由于父母常年跑船,他和妹妹被寄养在了外婆家,妹妹喊饿,5岁的刘强东就在地上用砖块搭灶做饭。再长大一点,割猪草、挑粪,他什么都做。
在一次演讲中,刘强东回忆说:农村长大的孩子,对公平可以说真的是充满了渴望。我们那时候教育资源特别的紧张,其实那时候也是生育高峰期,改革开放了,好多人生了好多孩子,然后每个村都有自己的小学,但是镇上呢只有一个初中,里面有一半的名额是留给镇上各种领导的孩子。所以这样一来,从村小学毕业要想考上初中,等于跟高考难度差不多了,像当时我们村就给了5个名额。班里面这么多孩子,实际上只有我们5个孩子,离开了村子去镇上上了中学。
刘强东表示,“我们那个年代可以说最好的学校,不是上高中,不是考大学,最好的学校是考中专和中师。比方说宿迁,我们最好的是无锡商校,如果你从初中考上无锡商校,出来就去供销社工作了,那太牛了!那是最好的学校。其次就是中师,出来就可以做老师,不是农村户口了,你就变成城里人了。但是在初中毕业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事情,对我的人生影响很大,之后,我发誓一定要考大学。”
刘强东指的那件事,就是出门远行。初中毕业时,父亲原本答应带刘强东去上海旅游,结果突然改口说“没时间”。于是,刘强东悄悄带着自己攒了很多年的50块钱出去旅行,他要去看看这个世界究竟怎么样?在此之前,刘强东从未出过远门。
在南京金陵大厦,穿着拖鞋、大裤衩和汗衫的刘强东,绕着大楼走了许多圈。当时,刘强东才知道原来世界上有比宿迁更大的城市。于是,他开始憧憬上海、北京、纽约……会是什么样子。在回去的路上,刘强东想到:人生就像一江春水,去了大海再也回不来了。在没有离开农村之前,你就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但到了外面,才发现差距太大了。所以那时候,我就发誓,我一定要去中国最大的都市上学。因为我坚信在那儿我可以站得更高、看得更远、走得更远。
旅行回家后,刘强东开始拼命读书。高考那年,他所有的志愿只报了两个城市,就是北京和上海。最终,刘强东以全宿迁第一的成绩被中国人民大学录取,副县长亲自送大红花进家,刘家连放三天电影。在去大学就读的路上,刘强东背着两个包裹,其中一个包裹装着书本、衣服、被褥、脸盆……以及东拼西凑的500元钱;另一个包裹里是亲戚朋友们送的76个熟鸡蛋。
刘强东感言:可以说高考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因为上大学,我才有了看得更远,走得更远的机会。今天,我依然在努力地学习、看书,我依然每天工作16个小时,没有周六日。坚强的人不是没有眼泪,而是含着眼泪奔跑。
每一个人都是有用之才,而教育给大家提供了发现自己才能的机会。
尽管高考不是一个学生的终点,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生的走向。对很多贫困地区的考生来说,今天,高考仍是他们改变命运的关键通道。正如奥巴马所说:不管你将来想要做什么,你都需要相应的教育。这世上不存在不把书念完就能拿到好工作的美梦,任何工作,都需要你的汗水、训练与学习。今天你们在学校中学习的内容,也将会决定我们整个国家在未来迎接重大挑战时的表现。
愿所有考生超常发挥,进入自己理想的大学!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