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过“高考”这座山,更高的山是一辈子的学习
发布于 2022-06-08 10:26 ,所属分类:在线教育信息快讯
2022年高考,在疫情纠缠了几个月的困顿中,终于如期举行(除上海延期外)。尤其这一届考生,他们高中三年的求学时光,疫情一直如影随形,正常读书的节奏被打乱,靠着学校学习与居家网课的混合搭配,才算坚持到了接受检阅的这一刻,实属不易。
回想自己的高考,2004年,刚刚经过了非典的肆虐,也算是在疫情过后能顺利参加考试的幸运儿。高考赋予我很多,从三线城市走到了北京,走进了大学的殿堂,从此人生走向了和儿时伙伴不同的轨迹。但高考又不能改变全部,每个人在高考后,依然要到社会上去碰壁,去面对自己原生家庭带来的局限,去面对生命轨迹中时也命也的参差,也许会有很大的落差和不平,甚至读完名牌大学依然逃脱不了为生计、为工作、为房子、为孩子教育等等问题发愁。
很显然,高考的输赢不能为人生永远定调,它,只是在生命的那一段时间里,让每个人有了选择的机会。 真正改变一个人的,应该是高考之后,是否还能坚持学习的驱动力。就像今年北京高考作文题“学不可以已”所蕴含的道理一样。
今天恰好听了《学习的战争(怎样才是最好的学习)》这本书。一群韩国学生对世界各地的先进教育院校进行了走访调研,所呈现的各式各样的教育理念的确让人大开眼界。无论是中国教育中为天下苍生而读书的宏大使命;还是日本教育中学生抱团分工、笔记文化、不愿意卓尔不群、注重对细节臻于完美的追求;或是印度教育对背诵能力和逻辑能力的侧重;还有英国牛津大学采取一对一的授课方式、倡导提问式教学;以及法国教育对哲学倍加推崇;以色列教育尤其有趣,他们看重提问和辩论,家庭启发式的聊天很值得父母们学习,以色列没有高考,所有的学生必须在高中毕业后先服兵役,退役后会国家会为学生提供一笔足够的资金,用以支持学生选择工作或旅行看世界,在上大学前,学生有3-5年的时间考虑自己想要什么……
这本书并没有评判哪一种教育方式好,哪一种不好,但有意思的是,书里做了一个比喻式的对比:东方是水稻文化,西方是小麦文化。言下之意,水稻离不开很好的栽种、勤劳的灌溉,所以需要师长的鞭策和辛勤培育以及个体的刻苦努力。而小麦只要种下去,基本上不用太费劲地管它,任风吹雨打自由生长,想要成才,就得靠种子内在破土而出和向上生长的动力。
我在骨子里认同东方教育理念里的学习应该是一件需要勤奋不辍的事情,毕竟自己就是这么一路成长起来的。但西方教育里强调的自驱力也尤为宝贵。如果没有自驱力的勤奋学习,只会在失去鞭策机制后突然失去自主掌控。身边不少人在进入大学之后陷入迷茫,不知道该怎么学习。记得大学同窗里有一位山东姑娘,她曾坦言,高考前把各个科目教材背诵十遍以上,上大学再也不想像以前那样辛苦了。工作中,也有人对再深造兴趣寥寥,或者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每天工作结束后已经觉得身心疲惫不堪,再要翻开一本书去学习,似乎很难投入精力。当然,有了家庭琐事缠身后,想要坚持学习,时间成本又非常高。但所有的“不能”,归根结底在于,个体缺乏自驱力。
很怀念自己求学经历中那些忘我学习的时光。小时候,喜欢用多种方法解数学题,只要一道题被我找到了常规方法之外的第二种、第三种方法,就会开心得像是吃到了一颗糖果,而对于解不出新方法的题目,我就熬着,费尽脑筋,甚至在梦里也不停地和数字、公式作着斗争,以至于小学、初中的好几年都是熬夜或梦中做题状态中度过。小学毕业全区统考,我做了一件让人费解的事情。在数学试卷最后一道答题解答完后,我突发奇想地又在旁边写了第二种方法,事后证明这个解题法更简单,其知识点上初中才会学到。可判卷老师不领会一个小孩子的创新意图,直接无情地给第二种方法打了叉,扣2分,最后我的数学得了98分。但这次考试的小失误,却成为我人生经历的上百场大考小考中,印象最深刻的考试之一,也许那就是自我驱动的种子发出的第一颗嫩芽吧!
少年求学时期的那份可贵的自我探究、自我驱动的内在精神闪光,在成年之后,多多少少受到周遭环境影响,不知不觉被弄丢了。不仅自己疏懒了对学习的钻研,在子女教育问题上,也人云亦云地走上了想要鸡娃却怒娃不争的“怪圈”。现在最怕陪着孩子写作业,只要一坐在书桌前,看着孩子磨磨蹭蹭,一会儿玩笔,一会儿喝水,一会儿上厕所,就是不正经写作业的样子,就气不打一处来。忍住耐性,先开启一番循循善诱的鼓励,孩子倒是开始乖乖做题了,可题目却做得七零八落、错误百出,一看就没动脑筋。于是怒火蹭地窜上心头,一通严厉得批评,孩子眼泪巴巴,看得大人也心里难受。没办法,只能自动放弃。事后反思,“为啥我们小时候没有大人陪学,也能老老实实做完作业。现在的孩子到底是吃不了苦,还是父母的管教方式不科学?”
但除去陪娃做题的不愉快,孩子却能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展现出自驱力的闪光。比如对画画的喜欢,孩子有一段时间天天在画各种各样的鱼,过一段时间又画各种各样的花草,因为绘画进而印发对于科普知识的探究,陪孩子看了很多海洋、植物纪录片,还对太空进行了深入研究,才发现海洋的深邃神秘、天空的浩瀚无垠,大自然的美轮美奂,这些可都是我从未进入过的领域,而孩子带我弥补了很多细分知识的空白。从这个角度来说,孩子具有自驱力,只不过是在感兴趣的领域展现,而父母要做的应该是,发现这份宝贵的自驱力并努力加以保护和引导,而不是逼着孩子在那些他们不感兴趣的领域消耗掉自信和热情。
由内而外,水到渠成,这应该是好的教育、好的学习应该有的模样。个体只有发自内心拥有对知识的好奇心,并凭借自驱力去孜孜不倦地学习、探索,才能让人生无论跨越山海,都能处处有风景。
在这个高考的日子里,祝福每一位考生,无论是金榜题名,还是名落孙山,都都请保持对学习的热爱,保持对人生更多可能的憧憬。做一个长期主义者,让学习的自驱力跨越高考、跨越时间、跨越孤独,成为丰盈自我的终身伙伴。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