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名孩子溺亡,比高考分更重要的是什么?

发布于 2022-06-09 07:50 ,所属分类:在线教育信息快讯

收录于话题

#育儿#四书五经#家庭教育#儒家思想#论语

大家好,我是高翔,是孩子们的《论语》老师。


这几天,孩子们在高考。但是我关心的,不是高考。是高考后,有些人可能会想不开。就在去年的6月12日,高考结束后,河南长葛的7个高中学生,在河边喝酒。然后,其中1人突然翻越护栏跳入河中,随后又有5人接连入水。


最终,7人中,有4人溺亡在了冰冷的河中。


比高考更重要的,是孩子的思维模式,是他怎么看待高考考得好,或者考得不好这件事。孔老夫子说过一句话,"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孩子首先要学会的,就是"毋必",降低期必心。期必心是一个人对结果的执着。"我努力了18年,必须要有一个高分来奖励我!"这其实是一种小人心态,他的着眼点在于"我要实现愿望,我要得到高分"。


君子的思维模式不是这样的。君子的着眼点在于"我要追求什么,我要做什么?"追求什么,一来是志向,二来是使命。


1、志向,对自己而言。我要立志做一名君子。

2、使命,对他人而言。我追求幸福,我要帮助他人获得幸福。学习什么能让别人获得幸福?国学。好,那就参加高考,考一个国学专业比较不错的高校吧。

现在的很多孩子,一来没有做君子之志,二来不知道自己的使命是什么,所以特别重视结果。这里面的核心原因,还是我们家长引导得不到位。


曾子说过一句话,"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这就是有使命的人的思维模式,我的任务很重,我要走很远很远。那我最需要的是弘大的精神力量和刚强的意志力。


任务就是使命,也就是以仁为己任。仁,就是行忠恕之道。我如果最想要的是幸福,我也要帮别人获得幸福,这就是忠,忠于自己的心,那我就去学国学。我如果最想要的是公正,我也要帮助别人获得公正,这就是忠,忠于自己的心,那我就去学法律。


这个最想要的,就是一个人的价值观排序。有多少孩子,能在18岁前,说明白自己最想要什么?学《论语》的孩子太少了。


有使命的的人,是不重视结果的。因为使命是永恒的,是没有终点的。他巴不得把自己的生命再延长延长,多为自己的使命再付出一些,在他眼里,只有过程,没有结果。如果非要说个结果,那就是"死而后已",直到自己自然去世那天,才能停下来。

所以,我反复跟家长们说,6-12岁,让孩子建立做君子之志。12-18岁,让孩子尝试一句话说出来自己的使命。这2件事做好了,一生受益。


使命这个事,最主要的就是价值观排序。6-12岁,通过《论语》培养信念、价值观、思维模式、行为模式,建立君子之志。12-18岁,结合外部环境,梳理价值观排序,尝试帮助孩子找到使命。这样的孩子,内心强大,怎么可能在乎这一时的结果?


在君子眼中,没有什么结果或者成功。只有向志向和使命的不断精进,精进,再精进。


最后祝愿高考学子们,发挥出自己的水平。不论考得好与不好,都得明白,高考只是一个人漫长学习生涯的一个阶段性总结而已。


文化塑造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如何培养一个孩子底层的信念、价值观、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通过《论语》!把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优秀的精华传承下来,打好孩子这一生做人心性的基石。


想跟我们一起读学练《论语》的家庭,加高老师:

备注:论语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