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高考结束千万别“撒欢”!谨防诈骗、预防溺水、防控疫情......这几点千万要注意!
发布于 2022-06-09 10:18 ,所属分类:在线教育信息快讯
◆直击高考首日丨加油!少年的你!
6月8日下午5:00,
“考试结束,请考生立即停笔……“
这一刻,2022年高考结束。
许多考生表示:
终于自由啦!
但是,
家长和老师们,
一定记得提醒孩子:
放飞自我的同时,
千万要注意安全,
谨防诈骗,
千万不要“撒欢”玩,
安全才是第一位的!
01
疫情防控

02
预防溺水

03
交通安全
04
身心安全

05
打工安全

06
个人信息安全

07
运动安全

08
谨防诈骗

1、教育补贴诈骗
此类骗术在高考后的一到两周内,最易高发。通常情况下,骗子会冒充教育部门工作人员以向高考生发放助学金、减免学费、办理助学贷款为由实施诈骗。此时,切莫大意轻信,而将个人身份证、银行卡或各类支付账号或者密码、手机验证码等个人信息告知他人。
首先,骗子会通过伪基站群发短信,称可查询高考成绩,并附有一个网址链接。不少考生收到此类信息后,便会迫不及待点开网址链接,然后手机便会被偷偷植入盗取网银的木马软件。
3、篡改考生志愿
对于寒窗苦读多年的考生来说,自己原本慎重填写的志愿被他人篡改,这绝对是件让人冤枉至极的事情。对此,广大考生要提高防范意识,妥善保管密码,不要委托他人进行网上信息查询或信息登记操作;志愿必须由本人填报,任何部门、学校、个人无权要求考生提供登录密码或代替考生填报志愿。

“补录”骗局常常出现在高考志愿录取结束后,骗子对考生家长谎称某高校名额没能招满,通过花钱“打点”可让考生获得补录名额,以此骗取考生家长钱财,也有嫌疑人在考前就用各种借口,让家长交钱保留名额。
5、谎称帮忙申请助学金、高考补贴等诈骗。
骗子利用一些考生家中经济困难,上大学需要通过助学金交齐学费的情况,冒充高校工作人员、教育部门工作人员,或者直接谎称手上有项目,可以为考生申请大学助学金,要求家长先交报名费。

骗子冒充高校招生办人员,向考生寄送伪造的录取通知书,让考生将学杂费打入指定的银行账号,以骗取钱财。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