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于话题
#就业
至于等成绩,那就是另一个惊心动魄提心吊胆的过程了。按照高校的招生比例,其中大约有400多万人会考上本科,600多万考上大专、高职。大部分地区,中考分走一半多读普通高中(2019年全国的初中升高中的比例为57.73%),剩下的去中专或者直接进入社会;读普高的这一部分,到高考再分流一次,本科大概占到四成。这就是说,你考上本科,就能在同龄人里排进前25%了。2020年的数据是,39所985院校计划招本科生20万,录取率1.9%。一边是高考踌躇满志的天之骄子,另一边,是艰难就业的大学毕业生。连财大气粗的大厂们都在纷纷裁员自保,更别提其他的中小企业了,从投资的角度,这叫投入与产出不对等,教育的回报率不高。除了极少数人可以为了纯粹的精神需求而一路考学,绝大多数人考大学考研考博,最终是为了一份好工作,多赚点钱。所以精英教育最大的配套不是什么师资学校学区房,而是产业。前几年互联网火热的时候,只要专业对口/能力到位,哪怕是大专学历或者培训机构出来的,很多人都能拿到很好的offer。名校毕业生更是吃香,非常多的小镇青年借着这一波浪潮实现了逆袭。而这两年,哪怕名校毕业生,也得是非常优秀的才能拿到大厂的入场券。因为行业饱和,岗位就那么些,甚至在减少,但毕业生却是一茬接着一茬。供大于求的情况下,学历这个最简单粗暴又高效的筛选人的方式,就派上用场了,这两年,内卷这个词非常的火,不得不说它确实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描述。对一个行业来说,从业人群文化程度的整体提高,当然是一件好事。所谓内卷就是,整个社会的产出不变,但大家投入的成本都变高了。按着精英的标准去培养,但社会上又没有足够的精英岗位,那么精英教育的回报率自然就低。只有增加优势产业,增加优势产业里的岗位,才能真正提高精英教育的回报率。
坐月子时请的月嫂,26天16800块,除去公司抽成,拿到手1.2万应该有吧。(没有专门求证过,有了解的可以在留言里补充)而且这笔钱相当于是纯攒下来的,因为雇主包吃住,最大的开支房租和吃饭的钱都能省下来。稍微好点的月嫂档期排很满,就算一年干10个月,休2个月,一年攒10万不难吧。当然,做白领有溢价,毕竟体面,工作环境好,大部分都有五险。不过这也从侧面说明,蓝领的收入还得继续涨,才能吸引更多的人进来。比如去年印发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了「职业本科」的概念,直接提升职业教育学历的上限。这两天北京还发了一份文件,将本市高职毕业生纳入公务员招考范围,落户指标也向高职有所倾斜。其实在市场上,许多专科专业的从业者收入并不低,但学历总感觉低人一等,现在从政策上提高职业学历的含金量,想必未来这种现象也会慢慢有所改观。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