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节特辑:阅读海华律师笔下的父亲,读懂那份伟大深沉的父爱

发布于 2022-06-19 21:25 ,所属分类:在线教育信息快讯


父爱如山,他们不善言辞

却总把最好的留给我们

致敬每一位默默付出的父亲

节日快乐!





阅读父亲

作者:盖晓萍


关键词:上个世纪六十年代 电气专业 西北戈壁 共和国建设者



父亲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毕业的大学生。印象中他不苟言笑,少言寡语,又有知识分子的酸腐和木讷,空有一腔才华,但不论是出国潮、星期六工程师、还是提拔重用知识分子,他似乎都没赶上任何一波红利,拿了一手好牌,却算不上一个成功的人。中学如果要写一篇作文描写父亲,只能是一个勤勉朴实的知识分子。



十年前,父亲开始写他的自传,断断续续完成三十多万字,交给我让我帮他修改审阅。疫情在家,我本来只是打算帮他检查一下错别字,调整一下格式,但当我一篇篇读起来,我才意识到我是在读父亲波澜壮阔的一生,我是在读中国的现代铁路发展史。


第一次知道父亲出生在一个大家庭,是十几个叔伯兄弟中最小的一个,分家后大宅院里只有他一个幼童,很多时候他一个人在枣树下数蚂蚁,或者望着天空发呆。他的少言寡语,也许是童年孤单的烙印。


后来他成为村里第一个大学生。父亲学的是最热门的电气专业,中国的铁路电气化刚刚开始,他们这一届毕业生是国家最急需的电气专业人才。毕业时没有去北上广,也没有留青岛、济南,而是毅然选择了兰州铁路局,到了大西北戈壁中。理由是“当翻开中国地图时,发现它是中国国家地理版图的几何中心”“这是最需要的建设的地方!” 字里行间能感受到“好男儿志在地方!”的干云豪气。


他详细写了报到时一路西行的风土人情,如何从兰州到了西宁,到最基层的铁路工段,跟工人师傅学挖坑立杆,如何穿着铁鞋爬电线杆维修电路;如何到甘肃张掖去搞社教,体会新社会农村的贫穷;如何向解放前“伪政府”留下来的技术人员学绘图,学作项目设计。你能看到一个年轻人没有任何架子,不怕苦和累,谦逊地向社会学习。


他也详细写了文革被迫害,被下放到红谷川农场改造,如何在被甲方遗忘的情况下建设天水铁路信号电缆厂,石嘴山车辆段扩建,几乎一己之力在荒漠戈壁中默默坚守,完成包兰线的甘塘变电所施工,如何刻苦钻研助力中卫机务段攻克技术难关。大漠漫天的黄沙,戈壁寒月的清辉,都映照了一个年轻人的坚守和赤诚。


在描写这些过往时,父亲展现了惊人的记忆力,所有那些细节人物,什么名字,什么长相,籍贯何处都如画面般栩栩如生;而在描写这些人物时,充满了感恩和敬意;但是对于自己做过的事情却描写得非常平淡,条理清楚,不是写自己的成绩,而是记当天的工作日志。他在大西北的戈壁中坚守了十年,大大小小的项目做了几十个,但是他从来没有说过他经历过多少苦难和挫折,我们也不知道他有如此多辉煌的成绩;母亲只说父亲从大西北回来时曾经白皙的面庞黧黑消瘦,浓密的乌发变得稀疏,两手空空一身债务回到家。


很多年,我们一家人都不理解他。他也自比“愚人”,认为一生无所成。


现在,当我打开中国地图,找到那几十个只有西北人才可能熟悉的地名时,父亲踏过足迹幅员之广阔,我才认识了父亲是多么伟大,祖国的大西北几乎每一条铁路线上都有父亲曾经闪烁的青春光芒,和千千万万共和国的建设者一样,他们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奠基者,他的成就足以写入中国的铁路史。


我为父亲自豪!





我和父亲

作者:王智


关键词:声音洪亮 相对严肃 不善言语



人到中年逐渐理解父亲,伴随着自己也成为了孩子的父亲。


年幼的时候父亲是个高个身姿挺拔的男人,话不多但声音洪亮,会给我做不同材质的风筝,也会在旁边护着我骑玩具车。青少年的时候我逐渐长高,父亲在眼里看着不再那么高大,我和他都不再需要他陪着我玩耍,他更多学习,由于我从小顽劣成绩普通想来他心里应该是免不了焦虑的,高中时期有次我翻墙爬出去上网被学校抓到后,见到父亲严肃和失落的眼神至今很难忘记。


大学和研究生时期我长期在外求学,可能距离和年龄的原因,父亲慢慢变得比他年轻的时候要啰嗦一些,有时会在电话和见面时念叨一些身体和生活的事情,此时我的回答总是都很好放心;毕业工作以后一些年我也有了孩子,不经意但日益可见的父亲变老了,曾经挺拔的腰杆有些佝偻,头发慢慢从有些白头发变成黑白参半,他不再过多我的学习或工作,但还会我的生活习惯和身体,其实他没有意识到此时要关心身边人身体的人应该是我而不是他了。


或许是当时成长背景和较含蓄性格等所影响,我想父亲和我之间与那个年代许多传统的中国家庭相似,在家里常常不是一个亲密而是相对严肃的相处关系。彼此关心但不会用语言表达得太明显,多数时候是简单的嘱咐而不是没有隔阂的沟通,成长的陪伴和关爱不会少,也不影响父子之间的感情,但回想时也会有亲近相处的遗憾。相对而言如今的父母更愿意也更善于跟孩子表现亲情和情感,应该能有不一样的相处关系,同样作为孩子的父亲我也在努力和经历着。




不老的老爸

作者:苏南


关键词:东海舰队 权威严厉 文学造诣高


前天下午,事务所品牌部秦总监电话给我,说后天,也就是今天是父亲节,建议我写一篇有关我父亲的文章,当时我婉拒了。因为我父亲在我的朋友圈里,我写的文章他都会看的,他要求极高,发现描述不准确的都会一一指出,让我更正。前几天的随笔,我提了一句他曾在上海吴淞口,东海舰队的一艘巡洋舰上当航海长,他看到后就电话给我,说是航海长没错,但他是在登陆艇上而不是在巡洋舰上,我说这没什么大区别,巡洋舰还更威风些,就当是艺术加工吧。我父亲当即就在电话另一头发火,说我无知,当年中国海军一艘巡洋舰都没有,这样写,文章发出去会被人耻笑,让我立刻改。我只好答应在头条里赶快改掉,否则他在电话里就会吃了我。



父亲虽已进入耄耋之年,但是绝对不容小觑,他是头正在打盹休息的老虎,随时都会站起来呼啸山林,写他大概率是自寻烦恼。


今天上午,打开电脑,我改了主意,我还真是从没写过我的父亲,的确,在父亲节写一篇有关父亲的文章是个好主意。管他怎么说,我试着写写看吧。


我有一个令人骄傲的父亲。兵荒马乱的年代,太爷爷去世后家道中落,我爷爷在解放前成了雇农,育有七个儿女。我父亲排行老四,是长子,上面有三个姐姐,下面有一个弟弟和两个妹妹。因为家里穷,上高中前,我父亲一直要帮着家里干农活。上小学时,我父亲一边放水牛,一边在牛背上看书,小学毕业,全校只有两个人考上初中,我父亲是其中之一,而且考了怀德县第一,当时轰动了整个南拐子。初中,我父亲依旧一边读书一边帮家里干农活,插秧、锄草、拾柴,样样都干。我父亲聪明加刻苦,中考又是全县第一。高中我父亲进县城读书,借住在亲戚家里,放学也帮着亲戚干些零活,不能白吃白住。高三会考,父亲又考了全县第一,连续三个第一,让父亲成了全家族的骄傲,光宗耀祖,非他莫属。范家屯中学很希望我父亲报考清华为校争光,但是由于家里太穷,下面弟弟妹妹也要读书,我爷爷认为能上大学就可以了,让我父亲填报军校或师范类,这样读书不仅免费还有津贴寄回家,可以减轻家里负担。大连海军舰艇学院得知了我父亲的消息,提前录取,所有人都为我父亲惋惜。跟我父亲争年级第一的同学是我母亲,以全省高考前几名进了北航。



进入大连海军舰艇学院后,我父亲没有因为上的不是心仪的学校而懈怠,是全系仅有的两个全科都是五分的学生。大学毕业后我父亲进了东海舰队,转业几年后,我父亲随母亲调动进了南京8511研究所。8511研究所是国家为奔月计划成立,当年从全国挑选了一百多人组建,内部代号“8511”。父亲靠自学完成了雷达系和电工系的课程,成了所里的技术尖子,课题组组长。我的父亲和母亲都参加了嫦娥1号载人运输火箭的研制工作,为了确保火箭发射成功,我父亲还随远望1号到太平洋上呆了一个多月,最远的地方到达了马里亚那海沟。


2002年8月,我进入海华永泰的第三个月,父亲早上在游泳池昏倒,被送进南京军区总医院,诊断为脑出血,醒来后他左半身都失去知觉,所有人都认为他将在床上度过余生。他苏醒后,第二天就要下地进行恢复锻炼,在大家的劝阻下,他才多躺了一天,第三天就让我扶着他下地练习支撑、行走,一年后他又去游泳了,震惊了全所和泳池。恢复上班后,他不顾剧烈的头疼,坚持主持完成了电磁环境监测仪的研制,电磁环境监测仪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几个指标还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我曾经问过父亲,我国的电子对抗水平,父亲说他刚进8511所的时候估计落后美国三十年,退休的时候还落后十几年,现代战争,靠的不是人多,比拼的是电子对抗技术,这类技术美国人不卖,只能靠自己研制。科技兴国,你在发展,美国也在发展。奔月计划是老一代航天人的梦想,无数航天人奉献了自己的一生和汗水,我的父亲和母亲都是其中的一员。


做一个优秀的人的女儿很难。我父亲是家里绝对的权威,他的严厉是一般人难以想象的,长大后我跟姐姐交流过,我们两个活下来真是不容易。我父亲对自己要求严格,对我和姐姐同样也是,父亲坚信“孝子不生慈父之家,忠臣不生圣君之下”。小时候,我的一举一动都要符合他的要求,如果不符合,他上来就打,为了吃饭怎么端碗,拿筷子,吃饭吃干净,怎么站,怎么坐这类的事情我都挨过无数的打。如果不小心打碎个勺子,那更是犯了天大的罪过。每次被打,我姐姐都是跪着硬挺,我机灵,逃进厕所把门反锁,告诉他不允许进女厕所,父亲于是收手,我从厕所出来后他也没再打,于是这成了我对付他的妙招。长大以后,尽可能不犯错,不被别人抓到把柄,不为犯错找借口,知难而退,使我受益匪浅。


思想上,我父亲是开明的。我没有普通人的烦恼,三十岁我还没结婚,父亲也不着急,从不过问,跟我说想结就结,不想结就不结,结了婚,生不生孩子无所谓。不过,后来父亲也有所改变,他老了生病躺在医院里,跟人说,还是生女儿好。


我父亲除了游泳外,就是喜欢看书,没有其他的爱好。唱歌、跳舞、打牌、下棋、打拳这类他统统不喜欢。前几年他的心脏开始不好,医生跟他说要命还是要游泳,他才放弃。于是他就整天看书、看电脑、看ipad,结果得了青光眼加白内障,眼睛差点瞎了,幸好手术成功,保住了眼睛,没有全瞎,但是视力戴上眼镜也就0.01,视野也只有正常人的十分之一。就这样,跟我一起吃饭时,他还问我,他碗里的米粒吃干净没有,剩下的几个饭粒沾在白碗底下,他看不清楚,让我帮他看一下。


我从小跟父亲和母亲长得都不像,亲戚们一直怀疑是医院抱错了。在我大学毕业后,我的叔叔,我父亲的亲弟弟很郑重地跟父亲建议,他根据种种迹象,综合判断,我肯定是抱错了,不是亲生的,让父亲跟我去做亲子鉴定。这件事情我很久以后才从母亲口中得知,于是我问父亲,这事怎么没有听他提起,跟他的风格不像啊。父亲说,他告诉我老叔,女儿已经养这么大了,抱错了也认了,就算真的有亲生女儿找上门,也不换,做亲子鉴定,徒伤感情。


我父亲在文学方面的造诣很高,诗词赋都写得很好,因为书读得多,经常引经据典。曾经有人建议他将作品发表,刊登在杂志上,都联系好了,杂志社也同意了,他回复人家不出版。我问他,这有什么不好?父亲说,作品如果不能够传诵千古,发表了有什么用,他认为他没有写出可以传世的佳作。


我父亲逞了一辈子的强,最怕别人嫌他老,说他不中用。去年冬天去海口,我给他联系了医院康复科去做康复,他去了,医生让他做一些动作,他都照着完成。医生问他身体怎么样,他说三高很多年,近二十年,脑出血一次,脑梗三次,心脏射频消融手术做了两次,左心耳手术一次,还有一次心脏支架手术,因为血管条件不好没放,此外,两眼青光眼,右膝刚做了膝关节置换手术……医生听了都呆住,说你现在这样已经非常好,不需要做康复治疗,我们这里的病人都不如你。父亲给我打电话,高兴地向我通报了他不需要做康复的消息,我没话说,大医院的康复科多难进啊!这是隔了几千公里,托了人,塞了红包才帮他找到的机会。


文章还没写完,姐姐打电话过来,哭着说,今天父亲节,上午她买了一堆好吃的给父亲送过去,一件事没干好,父亲就劈头盖脸地骂了她一顿,顺便把她的女儿小宇也数落了一通。


这篇文章,不知道父亲怎么看,感谢封控,他追不到上海来打我。父亲节,祝永远不老的老爸节日快乐!



这是海华人父亲的故事,

也欢迎大家在留言区写下对父亲的爱与思念,

说说对父亲的心里话。

父爱如山,感恩有您!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