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复习:八下期末复习14议论文阅读

发布于 2022-06-21 16:29 ,所属分类:在线教育信息快讯

(一)2021·湖北武汉·八年级期末)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小善大爱
马国福
①善良的母亲常常告诫我们:看见人家的墙要倒,如果不能扶起来,不上前去推一把,也是一种善良;看见别人喝粥,你在吃肉,如果不想拱让,那么嘴巴不发出吧唧的声音炫耀,也是一种善良;看见人家伤心落泪,如果不想安慰,那么不幸灾乐祸,也是一种善良。
②这些话是朴素的,如同泥土,厚德载万物;这些举动是细小的,如同白雪,晶莹衬高洁。
③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例子,看见别人践踏规则和公德,如果你无力抵抗,那么恪守自己做人的准则,也是一种善良;身为人师,如果不能满腹经纶,那么不误人子弟,也是一种善良;建筑一座高楼,如果不能建成丰碑样板,但不偷工减料,保持自警的心,为自己的良心负责,也是一种善良。这些,都是小小的善。
④这些小善,就像在夕阳下随风缓缓流动的金色沙粒,尽管渺小,但它们流动的弧线却能交相辉映出晚霞中最美的波纹;宛如寒冬墙角的朵朵腊梅,唤起我们内心的希望,让我们虽置身严冬,内心却不觉寒凉,始终对温暖的春天保持信仰和力量。
⑤行小善,其实很简单,仅仅是付出那么一点点举手之劳,恪守那么一点点人生底线,容忍那么一点点小过小错,保持那么一点点廉耻之心,秉承那么一点点古老传统即可。
⑥刘备去世前给其子刘禅的遗诏中有这么一段千古名言:“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目的是劝勉刘禅进德修业,有所作为。不要因为好事小而不做,更不能因为坏事小而去做。小善积多了就成为利天下的大善,而小恶积多了则“足以乱国家”。
⑦《国语》云:“从善如登,从恶如崩。”这些小善是一种日积月累形成的习惯,如同台阶,一步一步经年累月才能把做人的美德送往高处;那些小恶,亦如隐藏在雪山中的一两块小石头,只要是关键部位稍微有所松动,就能乘着歪风,瞬间导致整座雪山的坍塌,心灵底线的沦没。生活常常是这样,有时候你对一个人做十件善事,他不一定记得住;但是只要你有一件恶举,他或许就记住了你。所以,一个人从一件又一件的小善做起,修炼自己的德行,就如同针尖挑土,着实不易;但一个人若是非要弃善从恶,开启自毁模式,可以说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做到,简直易如反掌。
⑧朗朗乾坤,芸芸众生,我们不是孤立的个体,生活中,我们每时每刻都与身边的人、事、物有着千丝万缕的偶然或必然的联系。自我的小善,是让自己活得快乐的一种源源不断的涓涓细流。自我的小善产生的小快乐,常常带动了周围世界的快乐,而周围世界的快乐也渲染和扩大了我们个体的快乐。
⑨小善是一种爱的衍射,是一个人内心世界的涟漪。善良,其实很简单,如同最简单的那道数学题“1+1=?”,在不同的心灵世界就能产生不同的答案,但我始终相信:只要每个人付出一份小善,我们就能得到多于两倍的爱以及这些爱所散发出来的独特光辉。
(选自2021年第3期《读者》,有删改)
1.请你分别简要概括第③段、第④段和第⑤段的核心语意。
2.“从善如登”“从恶如崩”,这两个传神的比喻从哪些角度将“从善”“从恶”进行了鲜明对比?请你简要概括。
3.文本第⑧段揭示了众多对象之间的多重关系:有_________之间的关系;有___________之间的关系,还有______之间的关系等。
4.请你简要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答案】1.⑴小善是什么(或“小善具体表现是什么”等);⑵为什么行小善(或“小善的价值是什么”“小善的意义是什么”等);⑶怎么样行小善(或“如何行小善”等)。
2.⑴过程:从善必须一点一滴的积累方能使人生境界提升;从恶只需一朝一夕的麻痹就能导致灭顶之灾;
⑵结果:人生境界、道德修养提升;美好人生、大好前程断送;
⑶难度:从善艰难从恶容易;
⑷速度:从善经年累月才能积累小善成大善;从恶顷刻之间便能导致人生尽毁;
⑸趋势:从善的人生平步而上;从恶的人生急转直下;
3.个人与身边的人、事、物;小善与小乐;小乐与周围世界的快乐。或:个人与周遭环境的关系;小善与小乐;小善、小乐、周围世界的快乐。
4.示例1:付出小善,收获大爱。
示例2:只有人人付出小善,才能汇成人间大爱。
【详解】
1.本题考查概括文段内容。
阅读第③段,“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例子……也是一种善良”,举了生活中很多善良的例子,结合最后一句“这些,都是小小的善”可概括出:小善的具体表现;
第④段,“这些小善,就像在夕阳下随风缓缓流动的金色沙粒……宛如寒冬墙角的朵朵腊梅,唤起我们内心的希望,让我们……始终对温暖的春天保持信仰和力量”运用比喻论证,论证了:小善的价值;
第⑤段“行小善,其实很简单,仅仅是付出那么一点点举手之劳,恪守那么一点点人生底线,容忍那么一点点小过小错,保持那么一点点廉耻之心,秉承那么一点点古老传统即可”具体鲜明地论证了:如何行小善。
2.本题考查概括文段内容。阅读第⑦段,第一句引用《国语》,提出“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第二句“这些小善是一种日积月累形成的习惯,如同台阶,一步一步经年累月才能把做人的美德送往高处;那些小恶,亦如隐藏在雪山中的一两块小石头,只要是关键部位稍微有所松动,就能乘着歪风,瞬间导致整座雪山的坍塌,心灵底线的沦没”从“过程”角度将“从善”“从恶”进行了鲜明对比:从善必须一点一滴的积累方能使人生境界提升;从恶只需一朝一夕的麻痹就能导致灭顶之灾;“一步一步经年累月才能把做人的美德送往高处”“瞬间导致整座雪山的坍塌”从速度的角度对比:从善经年累月才能积累小善成大善;从恶顷刻之间便能导致人生尽毁。
最后一句“所以,一个人从一件又一件的小善做起,修炼自己的德行,就如同针尖挑土,着实不易;但一个人若是非要弃善从恶,开启自毁模式,可以说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做到,简直易如反掌”从结果方面对比:人生境界、道德修养提升;美好人生、大好前程断送;“着实不易”“易如反掌”从难度方面对比:从善艰难,从恶容易。
3.本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阅读第⑧段,结合第一句“朗朗乾坤,芸芸众生,我们不是孤立的个体,生活中,我们每时每刻都与身边的人、事、物有着千丝万缕的偶然或必然的联系”分析,揭示了个人与身边的人、事、物的关系;结合第二句“自我的小善,是让自己活得快乐的一种源源不断的涓涓细流”分析,揭示了小善与小乐的关系;最后一句“自我的小善产生的小快乐,常常带动了周围世界的快乐,而周围世界的快乐也渲染和扩大了我们个体的快乐”揭示了小善、小乐与周围世界快乐之间的关系。
4.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文章第①段用母亲告诫的话,引出生活中的小善;③④⑤段分别从“小善的具体表现”“小善的意义与价值”“如何行小善”三个方面论述;⑥⑦两段引用论证、对比论证,将“从善”“从恶”进行了鲜明对比,论述了“行善”的意义;第⑧段“自我的小善产生的小快乐,常常带动了周围世界的快乐,而周围世界的快乐也渲染和扩大了我们个体的快乐”论证了“小善、小乐、周围世界的快乐”;最后第⑨段“但我始终相信:只要每个人付出一份小善,我们就能得到多于两倍的爱以及这些爱所散发出来的独特光辉”总结了全文,提出中心论点。可概括为:只有人人付出小善,才能汇成人间大爱。


(二)(2021·吉林白城·八年级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在成长记忆里,从不缺少老规矩。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14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受访者最熟悉的老规矩是“站有站相,坐有坐相”。此外,还有“出门前跟长辈交代,回家后打招呼”“一家人吃饭要等长辈上来后才能动筷”“去别人家做客不能随便动东西”等等。想想看,我们小时候,家里的大人有没有这么要求过?
②家风的重要性,已经得到普遍认可了。其实,很多老规矩,何尝不是一种家风?可以说,我们都接触过老规矩,都是在老规矩下成长起来的,也是在家风熏陶下成长起来的。
③现在不少人提到老规矩,总表现出不屑一顾的表情,甚至给它们打上“遭老遗少”的标签。平心而论,确有一些老规矩,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应该将其留在历史的深处。可是,也有很多老规矩,直至今天依然具有积极意义。就拿《弟子规》来说,其中有些内容可能已经不合时宜,比如“居有常,业无变”“丧三年,常悲咽”,但也有很多东西,具有永恒的道德价值,比如“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这些为人处世的基本规范,在今天仍值得大力提倡。
④对待老规矩的态度,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一文,就很给人启示:得了一所大宅子,是做徘徊不敢走进门的“孱头”,还是做放一把火烧光的“昏蛋”抑或是做欣欣然蹩进卧室大吸剩下鸦片的“废物”,完全取决于自己,“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所以,对于老规矩中的陈腐内容,自然应该抛弃,但对于老规矩中的积极内容,则应该珍惜,使其亮化、活化。
⑤很多优秀传统文化,并非都停留在书本上,也不是只在博物馆才能看到。现实生活,才是传统文化最大的传承阵地。很多口耳相传的老规矩,我们应该用全面的眼光去解读,取其精华并传承发扬,而不是简单的望文生义、拒之千里。如果总戴着有色眼镜看待老规矩,视之为落后的代名词,就会在不知不觉中丢弃了我们的传统文化。
⑥著名思想家张岱年先生曾经说过一句话,“一个对本民族的历史与文化知之甚少的人,在精神上便缺乏一种归属感;一个对自己的传统不懂得继承发扬的民族,便无法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尤其在当今社会,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把好的老规矩重新梳理出来,树立起来,将有助于培育正确的价值取向,塑造良好的精神风貌,更加坚定我们的文化自信。
5.这文章要告诉我们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全文,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的调查结果和“我们”小时候的经历证明“在成长记忆里,从不缺少老规矩”,同时引出下文。
B.第③段重点是在用《弟子规》中内容来证明“有一些老规矩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
C.第④段帮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给我们的启示来论证“对于老规矩中的积极内容,则应该珍惜,使其亮化、活化”。
D.第⑤段先说优秀传统文化并非停留在书本上,也不是只在博物馆里,进而引出观点,再从正反两方面加以证明。
7.阅读第③段,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你怎样理解“见人善,即思齐”在今天的积极意义。
【答案】5.要把好的老规矩重新梳理出来,树立起来。
6.B
7.示例:“见人善,即思齐”意思是说“看见贤德的人要想着向他看齐”,这是追求高尚人格的具体表现。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主动学习他人的优长,自觉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准,例如,看到别人义务劳动,我们要参与其中。这样就会使我们的思想境界得以提升,这样做的人多了,就会提高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水平。
【详解】
5.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文本,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结合最后一段“在当今社会,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把好的老规矩重新梳理出来,树立起来,将有助于培育正确的价值取向,塑造良好的精神风貌,更加坚定我们的文化自信。”概括得出这文章要告诉我们的是:把好的老规矩重新梳理出来,树立起来,将有助于培育正确的价值取向,塑造良好的精神风貌,更加坚定我们的文化自信。
6.要求学生结合文本内容分析选项。ACD三项正确。B项错误。第③段重点是在用《弟子规》中内容来证明“有很多东西,具有永恒的道德价值,在今天仍值得大力提倡。”
7.要求学生首先理解“见人善,即思齐”的意思“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要向他(她)看齐”。然后联系现实生活中阐述即可。我们在现实中也可以学习这则教诲,在生活中,以先进为标杆、以典型为榜样。看见别人做得好的地方要取长补短,争取让自己也可以做的像别人那么好或者超过他们,并且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朝着这个目标而努力。


(三)2021·上海浦东新·八年级期末)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文学肩负着构建民族精神的使命
(1)古往今来的中国文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构建民族精神的使命。它不仅对个人品行的养成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更对我们民族意志的锻造,起到价值观的奠基与导引作用。
(2)文学对民族精神的构建,要从个人品行的养成和提高入手。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既是“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更有“智者歌其思”寓于其间。所思的重要内客之一,就是运用文学的手段,塑造当时社会朴实的理想人格。如《诗经》涉及玉的篇目多达三十余首,以玉之高洁,比喻人品之典范。人品之如玉,不惟高贵,更体现为不容玷污,拒绝同流合污。周敦颐的《爱莲说》更是将这种文学手段进一步升华:真正高尚之人格,恰似莲花,A。这种人格,经得起各种挫折和磨难,在任何威逼利诱前都永不变节。这种文学实践及其对民族精神的构建,既是上古到当代的中国文学中的艺术要素,更是融入文学活动全过程的经纬线。
(3)中华文明史上的典范人物,其品行无不与文学构建的要旨相契相合。像“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B、“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他们千百年来之所以为后人景仰,就在于人格的高尚与坚定;无论何时何地,无论面对怎样的威胁和诱惑,他们心中的信念绝不动摇,自身节操稳如磐石。
(4)文学对民族精神的构建,更体现在对民族意志的锻造上。民族意志是众多个体精神品格的凝聚。历史上,中华民族面临强敌入侵时,总能升华坚韧的民族意志,可歌可泣的人物与事迹不计其数,历史发展到今天,我们的视野与思维,足以在高度肯定历史人物的同时,对其当代意义予以重新阐释。金庸的武侠小说正是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将评价历史人物与事件的角度,转为对天下苍生是否真正脱离苦难、是否能够安居乐业的和思考。这些文学作品都是在锻造民族精神,通过感召广大民众,化育普通百姓,为熔铸民族意志打下广泛而坚实的基础。
(5)中华民族的精神构建,已绵延数千年。文学在新世纪履行构建使命时,更为我们的民族精神注入新内涵。既要弘扬传统文学之精华,又要符合我们国家在当今世界格局中的身份地位。我们要让文学顺应潮流,大展身手,勇挑民族精神构建使命的重

8.标题“中国文学肩负着构建民族精神的使命”就是论点。标题是读者接触议论文的第一信息,对读者是否注意、选择该议论文来阅读具有重要的意义。标题就是论点好处就是直截了当,开宗明义。一定要在通篇阅读后作答。
9.要根据上下文的语句来填空。如A空,注意上文为“周敦颐的《爱莲说》更是将这种文学手段进一步升华:真正高尚之人格,恰似莲花”,那么所填诗句自然是《爱莲说》的名句“出淤泥而不染”。B空,上文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所填作家显然是写《爱莲说》的宋代文学家周敦颐。
10.考查论证方法的类型及其表达作用。“。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既是……”运用了典型的举例论证(例证)。有力地论证了本段的观点句(分论点),即“文学对民族精神的构建,要从个人品行的养成和提高入手”。在答作用时一定要找到文段中的观点句或中心论点。论证方法就是为证明观点和中心论点服务的。
11.考查文章的写作顺序。首先要读懂两段的大意,然后根据上下文或表达主题的需要考虑调整之后的利弊得失。此题比较容易,只要读懂第1段“它不仅对个人品行的养成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更对我们民族意志的锻造,起到价值观的奠基与导引作用”这句话,即可分析出调整的不合理性。第2段与第4段的内容分别与这句话形成一一对应关系,所以自然不能互换。
12.考查观点与材料的关系。观点一定要能统率材料,而材料一定要能证明论点。材料与观点必须统一。论据与论点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因此论据与论点之间应有内在联系、有契合点才行,否则就不能证明论点。也就是说第3段省略号处补写的事实论据必须能证明“中华文明史上的典范人物,其品行无不与文学构建的要旨相契相合”这一观点。只要能表现“人格的高尚与坚定”的事例均可。


(四)2021·山东烟台·八年级期末)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在耶路撒冷的演讲
村上春树
①今天我作为一个小说家来到耶路撒冷,也就是说,作为一个职业撒谎者。
②当然,并不只有小说家才撒谎。政治家也做这个,我们都知道。外交官和军人有时也说他们自己的那种谎,二手车销售员、肉贩和建筑商也是。但小说家的谎言与其他人的不同,因为没有人会批评小说家说谎不道德。甚至,他说的谎言越好、越大、制造谎言的方式越有独创性,他就越有可能受到公众和评论家的表扬。
③不过,今天我不打算撒谎。我会努力尽可能地诚实。一年里有几天我不说谎,今天碰巧就是其中之一。
④请你们允许我发表一条非常私人的信息。这是我写小说时一直记在心里的东西。我从未郑重其事到把它写在纸上,贴到墙上,而宁愿,把它刻在我内心的墙上,它大约如此。
⑤“在一堵坚硬的高墙和一只撞向它的蛋之间,我会永远站在蛋这一边。”
⑥这个隐喻的含义是什么?有些情况下,它实在太简单明白了。轰炸机、坦克、火箭和白磷炮弹是那坚硬的高墙。蛋是那些被碾碎、被烧焦、被射杀的手无寸铁的平民。这是该隐喻的含义之一。可这不是全部,它有更深刻的含义。这样来想,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是一个蛋,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独特的、无法取代的灵魂,被包在一个脆弱的壳里。我是如此,你们每一个人也是。而我们每个人,多多少少都面对着一堵坚硬的高墙。这堵墙有个名字:它叫体制(The System),体制应该保护我们,但有时,它不再受任何人所控,然后它开始杀害我们,及令我们杀害他人——无情地,高效地,系统地。
⑦我的父亲去年去世,享年九十,他是一位退休教师,兼佛教僧人,读研究院时,他应征入伍,被派去中国打仗,我是战后出生的孩子,经常看见他每日早餐前,在家里的佛坛前长时间度诚地祈祷,有一次,我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告诉我他是在为那些在战争中死去的人们祈祷。
⑧他说,他为所有死去的人祈祷,无论敌友,我凝视着他跪在祭坛前的背影,似乎感到死亡的阴影笼罩着他。
⑨今天我只希望向你们传达一件事。我们都是人类,都是超越国籍、种族、宗教的个体,都是脆弱的蛋,面对着一堵叫作“体制”的坚硬的墙。显然,我们没有获胜的希望,这堵墙太高,太强,也太冷。假如我们有任何赢的希望,那一定来自我们对于自身及他人灵魂绝对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的信任,来自于我们灵魂聚集一处获得的温暖。
⑩花点时间想一想这个吧。我们每个人都拥有一个真实的、活着的灵魂。体制没有这种东西。我们一定不能让体制来利用我们。我们一定不能让体制完全失去控制。
这就是所有我要对你们说的话。
(选文有删改)
【注】日本作家村上春树获得了2009年度的耶路撒冷文学奖,本文是作者领奖时的演讲。耶路撒冷文学奖创办于463年,每两年颁发一次,意在表彰其作品涉及人类自由、人与社会和政治间关系的作家。
13.作者在演讲的一开头就说自己是一个“职业撒谎者”,有什么作用?
14.文中的一句话鲜明地体现了作者这次演讲的主旨,请把它写下来。
15.请赏析文中第⑥段划线句的表达效果。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独特的、无法取代的灵魂,被包裹在一个脆弱的壳里。
16.作者在文章中提到自己父亲的故事,有何目的?
【答案】13.①吸引听众,激发听众的听讲兴趣:;②巧妙地解说了小说家的工作性质:③为后文说自己“今天不打算说谎”“尽可能地诚实”做铺垫。
14.在一堵坚硬的高墙和一只撞向它的蛋之间,我会永远站在蛋这一边。
15.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灵魂”比作“蛋”的内里,肉体比作“蛋”的外壳,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们每一个人脆弱的肉体,都包裹着独特的、无法取代的灵魂的特点。
16.作者写父亲每天为战争中死去的人祈祷,表现了战争给人们带来了挥之不去的死亡的阴影,表达了作者反对战争的态度。
【详解】
13.此题考查对文章开头作用的理解。答句子作用分析题一般从以下两个角度切入:内容角度,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情感(奠定感情基调),与全文主旨有怎样的联系。结构角度,既要考虑句子在段落中的位置,更要考虑句子所在段落在全文中的位置。如果句子所在的段是在文章结尾,则其句子作用有:点明中心、升华主题、呼应开头、收束全文、引人深思等。)“职业撒谎者”既是作家的代名词,又为下文谈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做铺垫。能从这两个角度分析即可。
14.此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解答时要认真阅读短文,分析其主要内容,找出主旨句。根据第六段“轰炸机、坦克、火箭和白磷炮弹是那坚硬的高墙。蛋是那些被碾碎、被烧焦、被射杀的手无寸铁的平民”对“高墙”和“蛋”的解释,可知第五段即主旨句。
15.此题考查了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的内容,从修辞、作者情感、表现手法等方面进行分析。此句把“灵魂”比作“蛋”的内里,肉体比作“蛋”的外壳,这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每个人都具有独特的灵魂。
点睛:词句赏析品味题的答题基本上从修辞和字词角度切入,答案的组织形式可以采用说出修辞名称(找出关键字词),点出修辞内容(点出字词内容),说出修辞作用(说出字词作用)的思路。
16.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内容,理解关键内容的能力。解答时要结合文本细致分析,重点理解,准确把握。演讲中插入自己父亲的故事,与演讲的内容有密切的关联。父亲参加过战争,晚年为战争中死去的人祈祷,表达了作者反对战争的态度,这正是作者在这次演讲中持这种观点的原因。



(五)2021·武汉东湖高新区·八年级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善于总结是一种智慧
何冠军
①总结是一种智慧,也是一门学问。历览前贤俊杰,凡事业有成者,往往都善于总结。
②秦国蜀郡太守李冰潜心钻研水文,设计建造了“独奇千古”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总结出“深淘滩,低作堰”的治水六字诀和“遇湾截角,逢正抽心”的八字真言,泽被后世。楚霸王项羽自矜功伐,直到四面楚歌时仍执迷不悟,发出“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的喟叹;而汉高祖刘邦始终清醒自知,将“所以取天下”的原因归结为“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
③回溯历史,一个人总结能力的高低,映照着认识水平、为人境界的高低,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人生走向与事业成败。
④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善于总结经验。正如我国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在1965年与程思远谈话时所言,“我是靠总结经验吃饭的”。从革命年代、建设时期到改革岁月,打完一场仗、建完一项工程、推进一项改革,中国共产党都会及时总结反思,努力发扬优点、纠正失误。正是在不断地总结归纳中,我们走出了一条符合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筑牢了事业发展的坚实基础。
⑤然而,现实中不少看似有模有样的总结,却背离了初衷。有人把总结等同于写材料,任由“秀才”坐而论道、凭空出理,只求辞藻华丽、句式整齐,不管是否源自实践,是否对工作有益;有人视总结为论功行赏的机遇,把尚在构思的蓝图包装成已经完成的工作,为明显存在的问题罗织借口,结果吹大了政绩泡沫,遮蔽了潜在矛盾;有人把总结写成流水账,抄抄文件、堆堆数字、列列表格,既囫囵吞枣应付自己,也草草了事敷衍上级。凡此种种,均徒有总结之表、无总结之实,落入了形式主义的窠臼。
⑥如果对总结来个“总结”,敢于直面问题是其中的关键环节。心理学认为,人在意识到自己身上存在问题时,会本能地选择逃避或推卸,以拒绝痛苦情感的折磨。然而,哲人有言:不解决问题,你就会成为问题。一个人在舒适区待久了,就如同“温水煮青蛙”,长此以往,只会踟蹰不前、能力退化。勇敢面对难题、善于剖析自我、学会总结得失,才能增长心智、提升认知,更好地适应当下和未来。
⑦法国作家福楼拜谈及写作体会时说:无论你所要讲的是什么,真正能够表现它的句子只有一句,真正适用的动词和形容词也只有一个,你必须把唯一的句子、唯一的动词、唯一的形容词找出来。如果我们缺少勇于剖析的心理素质,丧失探寻本质的研究精神,就容易制造言不由衷、词不达意的“花架子”,总结的效果必然会大打折扣。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总结是客观的观察,也是高度的概括、智慧的结晶,必须保证“含金量”。
⑧王安石创作“春风又绿江南岸”时,一个“绿”字,就经历了十多个字的反复揣摩。安于做思想懒汉,惯于照猫画虎,难以成就高质量的总结。保持清醒、善于钻研、提高认识,才能知兴替、明得失,用理性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选自2018年1月29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7.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18.第②段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19.联系全文,说说如何才能做好总结。
20.简要说说本文的论证思路。
21.阅读下面的三则名言,说说它们共同阐释了一个怎样的道理。
要让我写自己的历史,我就写我的错误。——周恩来
人不能没有批评和自我批评,那样一个人就不能进步。——毛泽东
被人揭下面具是一种失败,自己揭下面具是一种胜利。——雨果
【答案】17.善于总结是一种智慧。
18.举例论证和正反对比论证。有力地论证了“凡事业有成者,往往都善于总结”这一观点。
19.①敢于直面问题,善于剖析自我;②不做思想懒汉,善于钻研,具有探寻本质的研究精神;③具有高度的概括能力。
20.首先提出中心论点“总结是一种智慧,也是一门学问”;接着列举李冰和项羽一正一反的事例,以及中国共产党取得胜利是因为善于总结的例子来证明“凡事业有成者,往往都善于总结”;然后列举总结的种种形式主义现象;最后通过举例分析来揭示怎样才能做好总结。
21.人只有善于剖析自我、直面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学会总结得失,才能不断进步。
【详解】
17.本题考查提炼中心论点的能力。作者的看法就是中心论点。中心论点必须是一个明确的判断,可从标题、开头、中间、结尾查找。从全文看,本文标题就是一个明确的判断,就是作者的观点,阅读文章内容,不难发现这一观点在第①段第一句就开门见山地提出来了。
18.本题考查把握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能力。要了解常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初中阶段最主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四种。做题时要深入文章具体内容,首先辨别出论证方法,然后再联系上下文,明确论证了什么观点。根据第②段的内容可知,本段列举了李冰总结出治水六字诀、八字真言和刘邦建业后总结出其原因的正面事例,还列举了项羽失败后不知总结的反面事例,都属于举例论证;正面事例和反面事例作比较,属于正反对比论证。两种论证方法论证了本段的中心,即上一段中启示下文的句子——“凡事业有成者,往往都善于总结”。答题模式:运用了……的论证方法,具体有力(生动形象或突出地)论证了……(论点)。注意论证方法有时不只一种,回答要全面。
19.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通读全文,找到相关答题区域,结合关键句子回答。定位到第⑥—⑧段,抓住关键句子“敢于直面问题是其中的关键环节”“勇敢面对难题、善于剖析自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总结是客观的观察,也是高度的概括、智慧的结晶”“安于做思想懒汉,惯于照猫画虎,难以成就高质量的总结”“保持清醒、善于钻研、提高认识,才能知兴替、明得失,用理性之光照亮前行之路”分析,最后精炼地整合答案即可。
20.本题考查把握论证思路的能力。答题技巧:先点出文章的论点;然后答出论据或论证方法及其作用;最后使用诸如“首先”“然后”“接着”“最后”等表示起承转合关系的词语来组织答题语言。本题首先要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第①段,提出观点:总结是一种智慧,也是一门学问;第②段,具体论述:运用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的方法,列举了李冰总结出治水六字诀、八字真言和刘邦建业后总结出其原因的正面事例,以及项羽失败后不知总结的反面事例,第④段,列举了中国共产党取得胜利是因为善于总结的正面例子,都是为了证明“凡事业有成者,往往都善于总结”的论点,进一步论证了中心论点;第⑤段,运用举例论证,列举“现实中不少看似有模有样的总结,却背离了初衷”的现象;第⑥⑦⑧段,揭示怎样才能做好总结,并引用福楼拜的话,列举王安石反复揣摩的例子来分析论证。最后用“首先”“然后”“最后”等词语具体概括出每层的内容即可。答题模式:首先提出……的观点,然后使用了……的论据,接着对……的论据进行了怎样的分析(论证方法),最后做出总结,得出……的结论。
21.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结合文章观点“善于总结是一种智慧”,抓住三则名言的关键句子,找出其共同点。“写我的错误”“自我批评”“自己揭下面具是一种胜利”都表明了一个道理,即人要想不断进步,必须学会总结得失,而总结中最关键的就是善于剖析自我、直面自己的缺点和错误。


(六)2021·黑龙江绥化·八年级期末)阅读《传统读书教育是成功的》一文,完成后面题目。
传统读书教育是成功的
①传统读书教育是成功的。童年之时饱学于身者,数不胜数。从近代之交的学者身上,还能看到这一点。
②陈寅恪先生,是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童年饱学者。陈家重视对子孙的教育,不但开设家塾,而且还办学堂。倡导新文化运动的鲁迅,亦受惠于传统的读书教育,孩童之年在学识上也已有了很好的积累。鲁迅七岁入私塾读书,《百家姓》《神童诗》等书即此时期读的。
③一个人读书怎么样,关键在读书习惯、读书能力和读书情趣的培养。孩童时期是一个人开发心智、引导情趣、培养习惯和技能的最佳年龄段,若能在这一年龄阶段培养出良好的读书习惯和嗜好,锻炼出一定的读书技能,这将会影响其终生。传统读书教育的成功,就在于此。
④古代读书,重记诵。孩童时期读书,以记诵为主,待成人后,读书也特别强调记诵。只有记诵精熟,才能融会贯通。
⑤古代读书,还重朗读。朱光潜先生曾说,朗读“是学文言文的长久传统,过去是行之有效的”。
⑥记诵、朗读毕竟是手段,古代读书,更重获得学养。诵诗读书以广学问增修养,为古代读书人之共识。朱光潜先生继承了古代读书精神,陈寅恪先生也曾言:“学德不如人,此实吾之大耻。”
⑦传统读书教育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取传统阅读之长,我们的读书会有更大的进步。
(选文有改动)
22.请写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23.第⑤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24.第⑥段能否删去,请简述理由。
25.古人读书重记诵、朗读,作为现代中学生,你有哪些好的读书习惯或读书方法,请联系实际分享给大家。
【答案】22.传统读书教育是成功的。
23.第⑤段运用了道理论证(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引用了朱光潜先生的话论证了古代读书注重朗读的优良传统,进一步证明传统读书教育是成功的,这样使论证更有权威性和说服力。
24.第⑥段不能删去,在结构上,承接上文④⑤两段,提出“古代读书更重获得学养”的观点;在内容上,通过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再次证明了本文“传统读书教育是成功的”这一中心论点,这样使论证更充分、更严密、更完整。
25.联系实际,说说好的读书习惯或读书方法。言之有理,表达清楚即可。
【详解】
22.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提炼和概括议论文的论点,论点是作者的完整看法、见解或主张,能够统摄全文。本文结合题目、首尾段与文章内容可以明确,文章题目就是中心论点,或者说文章第一段开门见山提出了中心论点“传统读书教育是成功的”。
23.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论证方法的判断。熟练掌握常用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因为第⑤段引用了朱光潜先生说的“朗读是学文言文的长久传统,过去是行之有效的”,是道理论证。论证了“在古代,朗读是长久传统”,进一步论证中心论点“传统读书教育是成功的”。因为道理一般是大家公认的权威的,所以道理论证简单而且论证力强。
24.本题要求解答某段能不能删去,本质是考查语段的作用,我们要先表态,一般为不能删去,然后可以结合第⑥段具体分析作用,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进行解答。
第⑥段承接上文④⑤段,总结得出“记诵、朗读毕竟是手段,古代读书,更重获得学养”的观点。“朱光潜先生继承了古代读书精神,陈寅恪先生也曾言:‘学德不如人,此实吾之大耻。’”举朱光潜先生继承古代读书精神的例子,引用陈寅恪先生的话,运用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证明了本文的中心论点“传统读书教育是成功的”。使论证更具体,更深入。所以不能删去。
25.本题是开放性试题,需要我们结合自己的阅读实际,谈谈习惯或者方法,进行解答,言之有理即可。如:我的方法是:①读书与思考相结合。读书并不是目的,通过读书把所学的内容吸收、消化,转为自己的知识结构组成部分才是目的。若要达到这个目的,读书就要思考。光读书不动脑筋,等于白白浪费时间和精力。②读书与动笔相结合。一边读书,一边动笔,这样可加深知识在头脑中的印象。③读书与文体活动相结合。人的大脑接受信息,也喜欢变化内容。总是一种信息刺激,大脑会感到疲劳,而且记忆效果变差。以文体活动相结合,不但有助于大脑保持较高的工作效率,而且有益于大脑的健康。
或:我的读书方法是广泛阅读。读书的面很广,广泛涉猎各方面的知识,具备一般常识。我不仅读自然科学方面的书,也读社会科学方面的书,古今中外各种不同风格的优秀作品都广泛地阅读,使我开拓了视野,扩展了思路。


(七)2021·武汉武昌·八年级期末)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真性情
周国平
①我的人生观若要用一句话概括,就是真性情。我从来不把成功看作人生的主要目标,觉得只有活出真性情才是没有虚度了人生。所谓真性情,一面是对个性和内在精神价值的看重,另一面是对外在功利的看轻。
②一个人在衡量任何事物时,看重的是它们在自己生活中的意义,而不是它们能给自己带来多少实际利益,这样一种生活态度就是真性情。
③一个人活在世上,必须有自己真正爱好的事情,才会活得有意思。这爱好完全是出于他的真性情的,而不是为了某种外在的利益,例如金钱、名声之类。他喜欢做这件事情,只是因为他觉得事情本身非常美好,他被事情的美好所吸引。这就好像一个园丁,他仅仅因为喜欢而开辟了一块自己的园地,他在其中培育了许多美丽的花木,为它们倾注了自己的心血。当他在自己的园地上耕作时,他心里非常踏实。无论他走到哪里,他也都会牵挂着那些花木,如同母亲牵挂着自己的孩子。这样一个人,他一定会活得很充实的。相反,一个人如果没有自己的园地,不管他当多大的官,做多大的买卖,他本质上始终是空虚的。这样的人一旦丢了官,破了产,他的空虚就暴露无遗了,会惶惶然不可终日,发现自己在世界上无事可做,也没有人需要他,成了一个多余的人。
④人做事情,或是出于利益,或是出于性情。出于利益做的事情,当然就不必太在乎是否愉快。我常常看见名利场上的健将一面叫苦不迭,一面依然奋斗不止,对此我完全能够理解。我并不认为他们的叫苦是假,因为我知道利益是一种强制力量,而就他们所做的。事情的性质来说,利益的确比愉快更加重要。相反,凡是出于性情做的事情,亦即仅仅为了满足心灵而做的事情,愉快就都是基本的标准。如果不感到愉快,我们就必须怀疑是否有利益的强制在其中起着作用。
⑤你说,得活出个样儿来。我说,得活出个味儿来。名声地位是衣裳,不妨弄件穿穿。可是,对人对己都不要衣帽取人。衣裳换来换去,我还是我。脱尽衣裳,男人和女人更本色。
⑥人生中一切美好的事情,报酬都在眼前。爱情的报酬就是相爱时的陶醉和满足,而不是有朝一日缔结良缘。创作的报酬就是创作时的陶醉和满足,而不是有朝一日名扬四海。如果事情本身不能给人以陶醉和满足,就不足以称为美好。
⑦此生此世,当不当思想家或散文家,写不写得出漂亮文章,真是不重要。我唯愿保持住一份生命的本色,一份能够安静聆听别的生命也使别的生命愿意安静聆听的纯真,此中的快乐远非浮华功名可比。
⑧人不仅仅属于时代。无论时代怎样,没有人必须为了利益而放弃自己的趣味。人生之大趣,第一源自生命,第二源自灵魂。一个人只要热爱生命,善于品味生命固有的乐趣,同时又灵魂,善于同人类历史上伟大的灵魂交往,即使在一个无趣的时代,他仍然可以生活得有趣。
26.阅读全文,作者提倡怎样的一种人生态度?
27.读完全文后,你认为什么是“真性情”?如何在学习上保持“真性情”?
28.理解第5段中“活出个样儿来”、“活出个味儿来”的意思!
29.请选择一个你认为有“真性情”的名人(可以是古今中外的名人),并说说他的真性情的具体表现。
【答案】26.一个人活在世上,必须有自己真正的爱好的事情,才会活得有意思。
27.一面是对个性和内在精神价值的看重,另一面是对在外功利的看轻。把学习当作自己的真正的爱好,抛开名次、荣誉、升学的功利追求,让自己沉浸在学习之中,感受学习的乐趣,感受学习给自己带来的乐趣!
28.“活出个样儿来”是指在名、利的追求上取得比别人更多,在世俗生活中让别人羡慕!“活出个味儿来”是指活出真性情。(或:陶醉在自己所喜欢的事情中。)
29.人物选择正确,能结合本文的观点给出具体的事例、作品、格言名言等进行评析,语言表达流畅。
【详解】
26.本题考查的是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中心论点”是一篇议论文的灵魂,所以读懂一篇议论文,概括中心论点是考试常见的题型。分析中心论点,可以从文章的标题、开头、结尾,有时也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本文的题目点出了论题,开头用作者对“真性情”的解释,引出中心论点,即第③自然段的首句“一个人活在世上,必须有自己真正爱好的事情,才会活得有意思”,摘抄下来即可。
27.第一问: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及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要统观全文,注意提示性语言。第一段的“所谓真性情”给了我们很好的提示,下文的内容就是对“真性情”的阐释,即“一面是对个性和内在精神价值的看重,另一面是对外在功利的看轻”。
第二问:根据第③段“这爱好完全是出于他的真性情的,而不是为了某种外在的利益,例如金钱、名声之类。他喜欢做这件事情,只是因为他觉得事情本身非常美好,他被事情的美好所吸引”和第⑧段“一个人只要热爱生命,善于品味生命固有的乐趣,同时又灵魂,善于同人类历史上伟大的灵魂交往,即使在一个无趣的时代,他仍然可以生活得有趣”的提示整理答案即可。
示例:把学习当作爱好,抛去功利目的。集中自己的注意力,用心去感受学习的乐趣,从中获得心灵上的愉悦。
28.本题考查的是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含义。分析文中的词语的含义,注意结合上下文找到词语在文中的具体的含义,尤其是涉及到文章的主旨的词语的含义的题目注意从词语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的角度分析,表层注意字面的意思,深层注意和主旨相关的意思。“样儿”表面指“模样”,结合“名声地位是衣裳,不妨弄件穿穿”可知“活出个样儿来”是指在名、利的追求上取得比别人更多,在世俗生活中让别人羡慕!“味儿”通常指气味或滋味,结合“衣裳换来换去,我还是我。脱尽衣裳,人更本色”可知“活出个味儿来”是指活出真性情。
29.本题是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符合“名人真性情的具体表现”即可。
示例:孔子三月不知肉味。孔子对音乐很有研究,音乐赏析能力也很强,他听了《韶》乐以后,在很长时间内品尝不出肉的滋味,这当然是一种形容的说法,但他欣赏古乐已经到了痴迷的程度。“三月不知肉味”是指三个月之内吃肉不觉得有味道。比喻集中注意力于某一事物而忘记了其他事情。


(八)2021·吉林四平·八年级期末)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传播正能量,众人拾柴火焰高
张明瑟
①前些日子,一则在北京大兴机场随手拍摄的短视频里,可爱的小朋友向武警叔叔敬礼,得到武警叔叔的郑重回礼,感动了许多网友。
②传播技术的进步带来信息几何级数的增长。有人说,互联网上的信息良莠不齐、难以辨别,难免随波逐流、人云亦云,其实不尽然。技术进步赋予人们更多的信息选择空间,人们的选择也在推动信息传播。从传播效果来看,向真向善、充满正能量的事件和话题往往能够引起人们普遍,热度很高。
③技术进步给“暖新闻”搭起更多舞台。过去,作为公共资源的新闻信息传播渠道有限,挖掘、打捞、传播这些故事的技术成本较高,往往是“感人的事儿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却不知道”或者“我们亲身经历、耳闻目睹了,却只能放在心里”。移动互联网技术普及后,随手拍、随时看成为常态,细节生动的真实故事高效地以新媒介形式不断传播。家庭温馨时刻、邻里互相帮助、陌生人爱心之举等暖新闻高频度进入人们视野。比如为帮助一位受伤男孩紧急异地求医,机场、乘务组、医院密切配合,与时间赛跑。在众多镜头接力记录下,救援过程得以即时呈现。人们通过视频片段、图文内容了解救援过程,心为之牵动,情随之共鸣,温度成就了热度。
④新媒介的社交属性让“暖新闻”舞台不只是单向度“你说我听”,还增加了创作者与受众的互动和共创。新兴内容平台的社交功能,有效汇集社会观感,受众的需求和心声为创作者“点题”“引路”,双方共创,为更多感人故事书写了续集。10年前,一位亲人离世、历经坎坷的老大爷,在接受电视节目采访时扬起手臂,有力地说:“往前看!”最近,这段视频借助网络平台进行了二次传播,人们纷纷留言关心这位大爷的生活现状。主持人得知后,排除困难辗转找到了大爷,发现他用勤奋工作换来安稳生活,还在政府帮助下盖起了新房。老大爷乐观阳光的生活态度,引得人们纷纷点赞。
⑤数字技术“网聚”各类媒介,不断实现“暖新闻”正能量的“跨界”“破圈”传播。2018年底,老兵张富清在进行退役军人信息采集时,才出示了尘封60多年的军功证明。他的英雄事迹经纸质媒体精心报道后,传播效果显著。一张“立功证书”迅速火遍全网,引发各类网络媒介二次加工、多次传播。网上网下同声共传,“深藏功与名”的英雄事迹在社会上掀起致敬老兵热潮。在数字技术赋能下,那些有价值、感动人的优质内容得以突破单一媒介的固定受众群体,获得最大程度的传播和,实现“网聚人心”“正能量成为大流量”的积极效果。
⑥当然,网络信息传播复杂多样,也有少数人搭乘技术发展的快车,贩卖焦虑、炒作虚假信息,甚至出现“开头一张图,内容全靠编”的现象。对这种现象,除了有关部门依法监管、平台加强自律外,还需要以新颖方式传播真善美,让正能量更强劲,让信息“劣币”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
⑦互联网在正能量氛围营造上,正呈现出“众人拾柴火焰高”的积极态势。这说明数字技术和互联网技术推动信息聚合的同时,也在凝聚人心。“暖新闻”不断“刷屏”,展现出当今社会的普遍共识:正直善良,是最宝贵的品质;不懈奋斗,成就幸福人生。这也启示我们,数字时代亦是有情有爱有温度的美好生活。
(《人民日报》202167日)
30.纵观全文,下列各项最适合做本文中心论点的一项是(
A.传播正能量,众人拾柴火焰高。
B.数字技术“网聚”各类媒介,不断实现“暖新闻”正能量的“跨界”“破圈”传播。
C.互联网在正能量氛围营造上,正呈现出“众人拾柴火焰高”的积极态势。
D.传播技术的进步带来信息几何级数的增长。
31.请用自己的话概括第④自然段所写事例并分析其作用。
32.第⑥自然段可否删去?为什么?
33.在我们的身边,也常常会有一些暖心事借助互联网得以传播,请你写一件发生在我们身边的这样的事,并仿照③④⑤自然段写一个可做本文分论点的句子。
【答案】30.C
31.事例围绕“十年前,一位遭遇不幸却乐观面对采访的大爷被二次传播的事”作用围绕“有力地论证了新媒介的社交属性让‘暖新闻’舞台不只是单向度‘你说我听’,还增加了创作者与受众的互动和共创”回答即可。
32.不可以,原因围绕“网络也有负面信息需要监管,从而体现了文章论证客观严密的特点”回答即可。
33.示例:本市走失的老人的消息,经过大家朋友圈和群的信息传播被很快找到;丢失的证件遗落的物品等借助网络及时找到失主的事,分论点示例:多媒体(网络)(一些聊天APP)让问题解决得更快或让每一个人都能在暖新闻上助力(强调方式方法媒介的作用)。
【详解】
30.本题考查提炼中心论点的能力。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或主张就是中心论点,中心论点必须是一个明确的判断,可从标题、开头、中间、结尾查找或结合全文论述的内容进行概括,也可以通过论据反推论点。本文第③段列举人们通过视频了解了为帮助一位受伤男孩紧急异地求医,机场、乘务组、医院密切配合与时间赛跑。人们心为之牵动的事例;第④段举了一位老大爷生活不幸却乐观坚强的事情被网络平台进行了二次传播后得到政府帮助扶持的事例;第⑤段举了老兵张富清的英雄事迹经网络媒介多次传播后在社会上掀起致敬老兵热潮的事例,都证明了“互联网在正能量氛围营造上,正呈现出‘众人拾柴火焰高’的积极态势”,所以“互联网在正能量氛围营造上,正呈现出‘众人拾柴火焰高’的积极态势”就是本文论点。故选C。
31.本题考查把握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能力。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四种。做题时要深入文章具体内容,首先辨别出论证方法,然后再联系上下文分析其作用。第④段举了一位老大爷生活不幸却乐观坚强的事情被网络平台进行了二次传播后,人们纷纷留言关心这位大爷的生活现状,政府帮助老大爷盖起了新房的事例,具体有力的论证了本段中“新媒介的社交属性让‘暖新闻’舞台不只是单向度‘你说我听’,还增加了创作者与受众的互动和共创”这一分论点,进一步证明中心论点“互联网在正能量氛围营造上,正呈现出‘众人拾柴火焰高’的积极态势”。
32.本题考查段落的作用。解答此题要结合本文论证的内容分析。本文中心论点是“互联网在正能量氛围营造上,正呈现出‘众人拾柴火焰高’的积极态势”,第⑥段列举“也有少数人搭乘技术发展的快车,贩卖焦虑、炒作虚假信息”的现象,论证要对虚假负面网络信息依法监管,是对中心论点的补充论证,使论证更全面更严密。
33.本文考查写分论点和事例。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解答此题要读懂文意,仿照本文③④⑤的分论点,并举事例。示例:1.分论点:互联网正能量的传播,能营造起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的网络氛围,激励民众向上向善的精神。2.事例:日前,北京某中学学生在内蒙古发生车祸事故,病情危急,需转诊至北京天坛医院。很快,一条“为生命接力”的贴文迅速刷爆微博、朋友圈,贴文称希望广大司机朋友在相关时间和途经路段看到救援车队能够有序避让。令人振奋的是,尽管孩子的转运救援时间恰逢北京早高峰,但得益于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最终救援车队的抵达时间提前了2个半小时!


来源 | 网络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