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种15:日出渐晚山海间 田洋文化荣玛乡

发布于 2022-06-21 17:10 ,所属分类:在线教育信息快讯

收录于话题

#芒种#景观地理#地理命题#自然教育#保卫好奇心

今日是6月20日,五月廿二,芒种第15天。碚24-33℃,多云转阴,良,5:54-19:58;镇22-27℃,雷阵雨,优,4:52-18:57。降雨范围较大,在浙赣交界以及湘桂交界有大暴雨,局地接近特大暴雨。

日出时间已经开始变晚了,北碚最早在5:53,从6月15日开始就逐日延后,镇海最早在4:51,6月15日以来也逐日延后了。当然日落时间还将继续逐日延迟,但是白昼时长均将在明天达到最长,因为夏至要来了。

晨起六时,鸟鸣山更幽。小区附近的银杏已经开始落叶了,西贝说有的像扇子,有的像月亮。空气中弥漫着水雾,感觉不是非常通透。

我看了看泄洪渠,水流如常,水生植物们生长的更加旺盛了。还看到旁边的农田里农夫在锄草,说实话,除了小时候在家乡,我已经很久没有看到这样的场景了,更不用说亲自下地了。

再走几步,东方一轮红日正冉冉升起,光芒柔和,还染红了一些云霞,给早行的我注入了能量。

​6:40,坐同事的车去校区。路上有些缓堵,似乎每个周一均如此。7:05到校区,先去吃了早餐。然后去办公室,我先看了镇中高一和高二年级期末考试中的几个问题,那是远方的朋友发来的。我给自己定了一个小目标,虽身在初中,但依然要经常研究高中的授课和试题,保持曲不离口拳不离手,不然容易荒废专业。


之后,开了一个值周会议。然后查了一些资料,思考了一下向师姐发我的试题。师姐想法很多,从自己身边地理事象中发现了地理问题,命制了一组试题。上周还讨论了一次,周末她修改了一遍,还重新绘制了地图。我把自己的想法说了之后,继续修改。如此反复几次,情境越来越有意思,地理问题也越来越明晰。我也认识了海南的田洋文化和火山地貌。


午饭后,巡视校园。到操场的时候,顺便看了一下嘉陵江,江水水位有所上升,水面流速较快,也比较浑浊,对岸的排水口依然如故。

天空灰蓝,大气并不通透,水汽凝结为云,有些是碎积云,有些已经变成淡积云。这些云是夏日水汽蒸发的标志,因为没有发展为浓积云,所以不会下雨。
午休前看了一段围城,讲方遯翁研究医理,不为良相便为良医,言语中也体现了对庸医的嘲讽。

起床后,去看了看宿舍区的桃树,叶子黄了不少。桃子们长大发白了,我用手捏了一下,还比较硬,感觉很可口的样子,估计距离成熟不远了。
太阳辐射很强,许多师生都打了伞。天空的积云变少变小了,应该是气温继续升高之故。露出了大片的蓝天,室外走了一会儿已经汗流浃背了。
下午开行政会,研究了一些紧急具体的大事。之后去巡视校园,发现不少植物的叶子开始打蔫儿了。博雅楼西侧的贴梗海棠叶子落了许多,皱皮木瓜格外显眼。相较篮球场一侧而言,这里的果子个头更大。
​篮球场边的果子非常稀疏了,有的树枝上孤零零的只剩一颗,颜色还是青灰色。
落在草地上的木瓜颜色金黄,十分夺目。落叶已经变干卷曲了,有些发黑了,慢慢成为土壤的一部分。
​晚餐后,远方的朋友问我:荣玛乡的位置及大气干燥程度如何?我在中国自然地理图集(2000)和中国地理图集(2010)都找到了图。

上图中荣玛乡的干燥度大约是20,下图中的小黑点即荣玛乡,在4-10之间。两者的差异竟然这么大!只是性质未变,都是干旱气候。

这是为何呢?​仔细看,前一幅图标明是依据1951-1980年的资料,后一幅图没有注明,查图册的前言,可能是1970-2020年的。难道是气候暖湿化的体现?当然也可能是观测方式或者观测的精度在提升。

后来,罗老师发来龙怡芝同学领取自然笔记奖状的照片,再次看到这温暖阳光的笑容,感觉很温暖。
这是一张完成于去年(流金岁月 流水笔记)的作品,还经过了几次修改。把山城地形与建筑的关系聚焦于洪崖洞及附中的操场改造,是一个充满乡土地理和家国情怀的作品,也记录了一段师生交流的故事。
​今天在校园里走的时候,看到一些学生,对我说:“李老师,我们的地理课就结束了吗?再也见不到你了吗?我们很想念你。”我一边微笑一边说不会的,我一直在学校的。但转念一想,师生的课堂情分真的就这么告一段落了,还略有不舍。愿彼此安好,记得一起学习的时光。


想起前几天刘芮玥老师发我的两条学生话语,读来温暖动人。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