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一点没上北大的背后,是对选择和努力的重新思考

发布于 2022-06-25 18:10 ,所属分类:在线教育信息快讯


今天的文章先给大家说个事儿。希沃学习机W2最近新推出256G版本的机型,老李觉得有必要给大家说一下。之前开团的时候,不少朋友都给我留言,问我品牌方什么时候能推出大内存的版本。虽然老李自己觉得128G完全够用,但是我特别理解大家对更大内存的需求。这次品牌方终于推出了新机型,所以老李第一时间给大家通知这个消息。


这次希沃还引入了全新的“乐乐课堂”学习资源,儿童模式增加了“儿歌点点”“熊孩子”功能,包含49门自带课程和1200+集视频,包括数学思维训练、国学大语文、自然拼读、四大名著等多个模块;学生模式也引入了历史地理生物大百科、走进故宫等多个课内外的学习资源。


同时,品牌方告诉我,希沃W2的活动快要到期,7月初就要恢复原价。因为马上就要涨价了,所以老李再给大家念叨一下。大家感兴趣的,可以点击下面的链接,抓紧下单。想了解更多关于希沃W2的情况,可以点击下面的文章链接(《当一个“爸爸”开始研究学习机,紧赶慢赶还是迟到了》)。


其实我当年高考完,也有过同样的纠结。虽然高考出分之后,我后来到达了人生的巅峰——这一点是很多“高考状元”一生的荣耀,也是一生的枷锁,但是很少人知道当时我却面临着一项重大的选择,在那一年的夏天去面对和思考。


今天就给你们讲讲,我差一点就没去北大的事情。人生的阴差阳错,就在这几步“选择”中,完成了转变。


#01


当年估分结束之后,我的分数非常高,而且因为我是复盘了所有的题目,所以大家觉得我估分的可靠性很好。这个分数基本上北大没什么问题。


不过当年香港大学在内地招生方兴未艾,我们上面好几届考得非常优秀的同学最后都去了香港。当时我父母心里也没底,估分这种事儿谁也说不好,万一第一志愿北大没录上呢,要不要报一个提前批,去香港读个书。


那个时候,香港大学有一个经济和法学双学士的专业,并且有直博机会,加上几十万的奖学金,绝对的香。父母因为特别看好经济和法律的交叉学科,所以特别动心。和香港那边的招生老师沟通之后,觉得应该把这个提前批次报上,今后在香港这个国际化的都市中,经济加法律专业,就业上真的特别有保障。


不过,这个想法最后被我们高中的老师“苦口婆心”地给否决了。当年在我们那个小城市,北大清华对高中和老师的加成,以及人们心中的光环地位,要远远超过香港大学。所以老师坚定地告诉我:北大一定能上,香港大学别考虑了!


当时被一番狂轰滥炸之后,我父母也放弃了这个想法,最后出分之后我第一志愿顺利录取到了北大,也就没有再考虑香港的事情。



但是我们同届另外一位同学,最后去了香港读书。也正因为有这层原因,我们才一直保持沟通和交流。


现在回头看,高中老师的建议其实某种程度上未必靠谱。北大的金字招牌在我们小城市实在太闪耀了,但是从专业角度看,北大的“天坑”专业,真的未必比得上香港的王牌专业。更不用说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北大很多金融和经济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同样会去香港读硕士。


但是毕竟我后来去了北大也学金融,就没有觉得就业上差距那么大。反倒日后很多报道给了我很大的触动,例如内地生去香港文化不适应,然后退学考北大。在我看来,如果当时我也踏出这一步,很可能有一样的结果。


这一点,我同届去香港的同学,给了我答案。


#02


他也是那年去的香港,读的经济专业。后来聊天的过程中,我对他的痛苦,真的感同身受。


上课有一大半都是全英文,然后上课形式很多都是小组讨论。对于我们这样高中靠刷题学习的同学来说,大学上这样的课无异于听天书。他告诉我上了一个月,他有一种“什么课都没上”的错觉,单单英文课本里面的单词都查不完,更别说理解里面包含课程的含义了。


更大的冲击在于文化和自理能力。他的感受是“绝对的自由造成的巨大的空虚和无所适从”。每天巨大的自由时间,让他一度觉得大学真的是放羊。没人告诉他怎么做,大学交到朋友也并没那么容易,最终的结果就是他的心理出现了一些问题,陷入了深深的抑郁中。


我感觉到了,他所处的境遇,无非是我在北大境遇的放大版。语言冲击、文化冲击,生活适应、来自小城市的自卑和迷茫。


但是最终我挺过来了,他也挺过来了。



他告诉我,他也想过退学,也想过复读,但是最终因为他骨子里不服输的劲儿,以及不知道回家怎么跟亲朋好友解释的那一丝丝的要面子,支撑了他度过了无数个漫长的岁月。而最后证明,他的选择是对的。


本科毕业之后,他很轻松地在香港就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后来因为香港金融圈里面校友网络极其强大,他又跳槽去了一家投行,这么多年过去了,也真正在香港立住了脚。


在经历了各种考验之后,他的英语说得越来越流利,他的时间规划越来越得心应手,他越来越能够融入到学校和社团中,让自己脱离了“小镇做题家”,而学会在大城市打拼立足的技能。


他告诉我,如果给他重新选择的机会,他还是会来到香港读书。只不过,中间经历的这些文化和价值观上的冲突和考验,依然会让他彻夜难眠。


#03


今天给大家分享这些故事的目的,其实在于我想和大家聊聊选择的意义。很多人对于选择的理解太浅薄了。这年头流行一句话,选择比努力更重要。但是对于选择背后的含义,很多人都没有真正看清楚。


高考是一次选择,去北大还是去香港。在某一个时间点,两条岔路上看似一条路比另外一条路更有吸引力,但是走着走着发现,可能之前自己的判断出现了偏差,那么是否意味着“选择”本身出现了问题呢?但后面坚持走下去,说不定又会出现反转呢?


在选择之后,有人称之为风口,有人称之为运气,有人称之为时代的机遇。但从来没有人思考过,这些做出选择的人,在无数个日日夜夜都在后悔自己的决定。只不过他们没有放弃,依然在自己的道路上坚定地走下去。



选择是否正确,不取决于选择本身,而是在选择过程中个人的努力。如果没有努力、坚持、不服输,无论什么样的选择,都没办法走到最后。


我现在回忆,高中文理分科,我选择文科;大学选择专业,我选择金融;本科毕业,我选择出国读研;回国工作,我拒绝了好几次跳槽机会。


每一次的选择,在当时看都充满了不确定性,但就是选择后的坚持和努力证明,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


自从写理爸老李这个gongzhong号以来,我时常感受到大家的焦虑。在教育上关于“选学校”“选老师”“选绘本”“选网课”的问题真的太多太多,我自己身处其中,也经常去做很多对比评测,来让自己更加安心。可是真的说回来,牛津树和RAZ真的谁比谁更优吗?一小真的比实验小学好在哪里吗?


所有的选择后,只要我们认定了,坚持下去,一定会收获我们想要的结果。因为低头看路的人,往往才不被周围绚烂多彩的环境,迷惑了双眼。



不焦虑,不犹豫,专注当下,长期主义。这就是老李的理念。


又是一年高考日,希望所有的学子都能够金榜题名。当然,也希望我们所有人都能够在教育的路上理性看待选择,理性看待努力,和孩子一起走下去。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