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遇到送别诗怎么答题?(2022高考全国乙卷诗歌分析)
发布于 2022-06-25 19:44 ,所属分类:在线教育信息快讯
不废话,直接上例题:
白下驿饯唐少府王勃
下驿穷交日,昌亭旅食年。
相知何用早?怀抱即依然。
浦楼低晚照,乡路隔风烟。
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
问: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是王勃的送别之作,但诗人排遣离愁的方法有所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例题分析
上面这道题是2022年高考全国乙卷的诗歌鉴赏。出题人很厚道,直接告诉我们这首诗是送别诗。
送别诗是高考中常见的,也是所有古诗词当中比较简单的一类。送别的情感自然是难舍难离,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应该都有所体会。而如果在高考卷上出了送别诗,我们答题时不能只写“难舍难离”那么简单。
送别诗常见的情感,可以分为分别前和分别后两种。所谓分别前,也就是写于送别的过程中。古人送别的过程比我们现在复杂,往往还要喝两杯,更能激发情感。最常见的情感是惜别、不舍;除此之外,很多古代文人的分别都与贬谪或调任有关,好友或是要去某地做官,或是被贬,从此天南地北——这种时候常有对友人的鼓励劝勉或美好祝愿(如高适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还有一种情况是作者比较豪迈,分别时没有过多悲伤,而是表现自己的乐观豁达(如上题中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分别后的情感就简单多了,常见的就是孤独、寂寞、思念。
送别诗常用的手法是借景抒情和虚实结合。借景抒情,是借眼前所见的景色寄托离别之情;虚实结合则是想象分别以后会经历什么。如上面的例题中,“浦楼低晚照,乡路隔风烟。”就是实写眼前的景色,而后两句“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就是对分别后前途的想象,是虚写。
有了对送别诗的了解再答题就不难了。像全国乙卷这道题,问我们“排遣离愁的方法”,王勃的诗直抒胸臆,劝朋友不要悲伤流泪,表达自己的豪迈与豁达;而《白下驿饯唐少府王勃》则是借虚实结合来表达对朋友的惜别与不舍。
例题答案
①《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直抒胸臆。“海内”两句直接表现了诗人广阔的襟怀,而“无为在歧路”的“无为”既是对朋友的叮咛,也是自己排遣离愁的情怀吐露,表现出诗人志向高远,乐观豁达的特点。
②本诗作者点明自己与朋友都有贫困潦倒的生活经历,又有着共同的情怀理想,借景抒情,虚实结合的手法来抒情。颈联的“浦楼””两句和尾联的“去去”两句,一实一虚,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不舍和担忧之情。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