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考试临近,小学语文阅读题答题公式来了,赶紧收藏!

发布于 2022-06-26 22:08 ,所属分类:在线教育信息快讯



基础知识、阅读与作文是语文考试的三大块,其中阅读理解占比很大,也很容易丢分。

做好阅读理解题,可以帮助考生在语文考试中保持出色的成绩,与其他考生拉开差距。阅读理解的答题很有技巧,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学吧!



01

第一部分 解题步骤

1.通读文章,了解主要内容,揣摩中心思想。

2.认真通读所有题目,理解题意,明确题目的要求。

3.逐条解答,要带着问题,仔细地阅读有关内容,认真地思考、组织答案。

4.检查,看回答是否切题,内容是否完整,语句是否通顺,标点是否正确。

02

第二部分 基本知识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属于插叙的一种)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人物描写、场面描写、细节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动态和静态(形、声、色、态、味)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写作特点:写作方法。构思技巧。语言特点。描写人物方法。结构。

二十三、语言风格:有的生动形象,优美清新;有的朴实真挚,通俗易懂;有的幽默诙谐,富有趣味;有的语言犀利,讽刺性强;有的深邃含蓄,哲理性强;有的大气磅礴气势如虹。

二十四、写作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事情发展顺序、总分总顺序(包括总分、分总)、参观或游览顺序、事物的不同方面或不同类别顺序。

二十五、感情一般有:歌颂、赞美、热爱、喜爱、感动、高兴、渴望、震撼、眷恋、惆怅、淡淡的忧愁、惋惜、思念(怀念)、厌倦、憎恶、痛苦、惭愧、内疚、痛恨、伤心、悲痛、遗憾......

二十六、品质一般有:诚实、守信、勤奋、专心、坚强、善良、执着、勇敢、团结、爱国、宽容、朴素、简朴......坚贞不屈、机智勇敢、临危不惧、舍己为人、乐于助人、顾全大局、知错能改、大公无私、艰苦朴素、铁面无私、以身作则、纯洁善良、积极向上、坚定不移、见义勇为拾金不昧勤奋好学......


03

第三部分 基本方法

一、题型:段意、主要内容的归纳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二、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含义】:双层含义(表层和深层)(表层:表面指……)(深层:实际指……:象征……:联系文章中心)或一语双关。

【作用】:
A.作为线索,贯穿全文,推动情节发展,使文章结构严谨。
B.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突出文章的主题。
C.设置了悬念(形式新颖),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D.反映人物情感变化
E.含蓄新颖、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运用比喻、拟人、象征手法的)

三:某段起什么作用

1.开头作用:
A.引起下文 B.点名所要描写的对象 C.照应文章标题 D.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倒叙) E.渲染气氛,衬托人物心情,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景物描写)

2.结尾作用:
A.(议论抒情)点明主旨,深化中心,升华感情。
B.含蓄隽永,发人深省,引人深思。
C.照应开头(首尾相呼应),使文章结构更严谨。
D.总结全文
E.照应题目
F.引人深思

3.文中作用:
A.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B.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推动情节发展

四、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
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五、修辞手法的运用和作用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对比、借代、反语等
【比喻】: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描写了......,表现了作者对......的感情(事物的…特点)。

【拟人】: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赋与人的情感与性格来写,表现了作者对......的感情(或描绘出......的画面,写出了事物......的特点),十分形象,生动(或栩栩如生,逼真)。
【排比】:采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了......的情景,集中地表达了作者......的感情,节奏明快,增强了语言的气势。
【夸张】:采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表达了作者......的情感,联想奇特,富于形象感。
对偶:采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抒发了作者对......的感情,节奏明快,富于音乐美。
哲理:点明中心,深化主旨,升华感情,揭示了……的哲理,给人启迪或教育。

【反问】:采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用反问的句式把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语气更强烈,表达的思想也更强烈。

【设问】:开头出现,其作用通常为“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文中或结尾出现,其作用通常为“引起了对......的问题的注意和思考(或引人深思),给人以启迪,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
【借代】:用......代......,使被借代的更加具体,生动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特点 。
【引用】:引用诗句,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语言更优美(或引用诗句是为了说明......)”引用故事,神话传说,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

【对比】:采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强调了……突出了……
【反复】:采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强调了……加强语气

六、文章运用表现手法作用

写作手法:对比,衬托(正衬、反衬),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联想、想象、照应,铺垫,象征,欲扬先抑,借物抒情,托物言志、以小见大,开门见山。

(1)对比:通过…和…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人(事)物......的特点。

(2)衬托:用……衬托……,鲜明地突出了……的形象。

(3)象征:象征了….,使文章立意深远,含蕴深刻。

(4)伏笔:对将要出现的……事物作暗示,为情节发展作铺垫。

(5)照应:和…相照应,使文章结构严谨,使文章主题更加鲜明,使文章更加严密。

(6)烘托、渲染:表现环境,营造氛围,抒发情感,突出主题。
(7)巧设悬念:使文章情节曲折、跌宕起伏。

(8)详略:详写……,略写……,使文章详略得当,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七、人物描写作用

人物描写:外貌、语言、动作、心里、神态、正面、侧面描写

作用:
①外貌(肖像)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②语言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表露人物感情,提示了人物内心世界
③动作(细节)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显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可使人物具有活力,栩栩如生
④心理(神态)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尤其是复杂的心理主刻画,更能提示人物的精神世界。

描写了......的样子,表现了...... 语言:......的语言,生动、传神地展示了......内心,表现了......动作:运用......的词语,生动、准确地刻画了......心理:......等词语写出了......,表现了......

八、环境描写作用

坏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A.渲染气氛:衬托……的心情。
B.为下文情节发展做铺垫。
C.衬托人物……的性格,寄托人物的思想感情。
D.暗示人物命运走向或推动情节发展。
E.突出了文章的主题。
F.交待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和场景。环境描写的作用
G.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增加事情的真实性。

环境:运用环境描写,烘托一种……的气氛,表达了(突出了)……

九、记叙的要素的作用

①时间:以......的时间为序(或线索)来写,使记叙的过程更清楚。

②地点:以......的转换为序来写,为人物提供活动环境。

③事件:以......的事件来写,突出人物形象,使人物有血有肉,丰富鲜明。

④人物:以......的活动来写,推进故事情节向前发展。

十、记叙人称

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可算做第三人称)、第三人称。

第一人称是一种直接表达的方式,它更便于直接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采用第一人称,给人的感觉是真实、亲切的。

第三人称写法的优点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比较自由灵活地反映客观内容。有比较广阔的活动范围,全方位地表现主题。

十一、记叙线索

【分析线索种类】:

1.以“物”为线索(题目);
2.以“事”(反复出现的词语或句子;
3.以“人”;
4.以“时间”;
5.以感情或感情变化为线索(文中变化的词语有时鲜明)。
【作用】:以......为线索,串连事例,塑造人物形象,集中表现了主题。

十二、插叙的作用

为了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使文章更充实、周密,中心鲜明。

【回答句式】:插叙了……内容,对文章内容加以补充,揭示了人物……的思想成因;或与……形成对比,突出人物形象或中心;或交待时间、缘由,为后文作铺垫。

十三、归纳文章的中心

①写人为主:记叙了......赞扬了......的品质,表达了......感情

②记事为主:记叙了......(批评了)歌颂了......的品质,表现了......的道理

③写景状物:采用了......手法,借助......描写,赞扬了......抒发了......之情

④游记:描写了......表达了......感情

⑤议论文:文章论述了......阐明了......

十四、解释词语的方法

解释词语一定要联系上下文理解。
1.组词法:如果要解释的一个字,我们可以组一个词语来解释。
2.分合法:如“勘测”的意思是“勘探、测量”。
3.近义词法:如“不畏”就是“不怕”。
4.反义词加否定的方法:“崎岖”就是“不平坦”。
5.描绘法:如“踉跄”是“走路不稳的样子”。

十五、重点词的深刻含义

A.抓关键词,解释词的含义,若是比喻句,写出本体。

B.把关键词替换成理解的含义,再重新连句组成完整句意。(相当于用自己的话替换原文话;还要结合语境联系中心)

【公式】:1.先解释这个词的本义。2.......描写了(或刻画了)......

十六、赏析优美词语(主要有三种题型)

A.“××”词好在哪里?
①词的含义:具体分析该词的意思,判断用修辞否,若用,按赏析题回答。②没用修辞,一般揣测这个词的施事者性格、原因、感情……等。
★答题方式:用了“××”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B.“××”词能不能删掉?
★答题方式: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C.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赏析句段从四方面考虑:
内容(写了什么,选材有什么独特之处);
形式(写作方法,语言特色,修辞(比喻,拟人);
感情(文章的社会价值,意义,作用等);
结构(在全文中的作用)。

十七、选择恰当的字词

1.仔细阅读字词所在的句子,了解句意,揣摩作者的写作目的。

2.认真分辨两个词语的区别是什么,以1为依据作出选择。

十八、标点符号的作用

1.——的作用 ① 解释说明;② 话题的转换、跳跃或转折;③表示话语的中断;④ 时间或声音的延续。⑤递进。

2.......的作用 ①引文的省略;②列举的省略;③说话断断续续。

3.“”的作用 ①直接引用②特殊含义③强调意思 ④特定称谓 ⑤否定、讽刺、反语

十九、给文章加上恰当的题目

1.根据文章的主要事件、主要人物,加上简短的修饰语。(比较保险)

2.根据文章的中心,用中心词作为题目。

二十、文章的写作顺序

1.时间先后顺序。
2.地点变换的顺序。

3.事情发展的顺序。
4.按总后分、总分总、先分后总的的顺序。

二十一、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1.并列 ......一面......一面...... ......一会儿......一会儿............既......又......

2.递进 ......不仅......而且...... ......不但......还............连......也......

3.选择......不是......就是...... ......或是......或是............宁可......也不......

4.转折 尽管......可是...... 虽然......但是............却............然而......

5.假设 如果......就...... 假使......便......要是......那么......

6.条件 只要......就...... 只有......才......无论......都......不管......也......

7.因果 因为......所以...... 由于......因此......既然......那么......

二十二:诗文佳句赏欣

①推敲词语运用,注意用“生动”、“形象”、“逼真”等词语。格式为:......用运的好,描写了(或刻画了)......,十分形象、生动、传神。

②从修辞格来赏欣,见前面修辞格。

③从诗文整句的思想性来赏欣,要从诗文所具有的意境(思想境界,包含的哲理)上来写,类似于解释诗句。

二十三:说明文的阅读理解

说明顺序就是三种:包括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分类别、举例子、打比方、列数据、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画图表、引资料。其中涉及较多的是分类别、举例子、打比方、列数据、作比较。

【分类别】的作用是可以将复杂的事物说清楚。

【举例子】可以起到使内容具体、加强说服力的作用。

【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跟修辞格上的比喻是一致的,这种方法可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列数据】可以使说明的事物更具体,便于读者理解相关内容。

【作比较】跟【修辞格】上的对比是类似的,在说明某些抽象的或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

在回答有关说明文的语言问题时,要注意说明文讲求语言的准确性,语言风格又可以分为平实和生动两种。





2022秋季精品必看


小学全科多版本电子教材(建议收藏)
初中全科多版本电子教材(建议收藏)
部编人教1-6年级(上)语文+数学+英语电子课本
部编语文1-6(上)课内三表生字大全
部编1-6语文(上)精品课件教案试卷合集
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
人教1-6数学(上)精品课件教案试卷合集
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
人教3-6英语(上)精品课件教案试卷合集
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

部编1-6语文(上)课时精讲
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
人教1-6数学(上)课时精讲
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
部编1-6语文(上)每课必背闯关
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
部编1-6语文(上)生字笔顺字帖
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
部编1-6语文(上)生字组词大全
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
部编1-6语文(上)预习单
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
部编1-6语文(上)预习单
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

部编1-6语文(上)知识要点
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
人教1-6数学(上)知识要点
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
苏教1-6数学(上)知识要点
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
北师1-6数学(上)知识要点
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
冀教1-6数学(上)知识要点
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
人教3-6英语(上)知识要点
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

部编1-6语文(上)看拼音写词语
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
部编1-6语文(上)课堂笔记
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
部编1-6语文(上)默写纸
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
部编1-6语文(上)全课预习学案
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

部编1-6语文(上)课后习题答案
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
人教1-6数学(上)全课习题答案
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

最新资料不断更新中...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