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 中考数学函数知识点合集,考试好好看,一分都不丢!

发布于 2021-03-29 20:37 ,所属分类:在线教育信息快讯


函数问题一直是中考数学的“老大难”,从选择题、填空题再到计算题,都有它的身影,还经常作为压轴题出现。所占分值非常高,因此从基础开始,整体梳理函数知识,非常重要!


今天,小七老师带大家从平面直角坐标系开始,为大家依次介绍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重要知识!


文章很长,记得保存!



一、平面直角坐标系


1、定义

平面上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两条数轴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简称为直角坐标系。


2、各个象限内点的特征

第一象限:(+,+)点P(x,y),则x>0,y>0;

第二象限:(-,+)点P(x,y),则x<0,y>0;

第三象限:(-,-)点P(x,y ),则x<0,y<0;

第四象限:(+,-)点P(x,y),则x>0,y<0。


3、坐标轴上点的坐标特征

x轴上的点,纵坐标为0;y轴上的点,横坐标为0;原点的坐标为(0,0);两坐标轴的点不属于任何象限。


4、点的对称特征

已知点P(m,n),

关于×轴的对称点坐标是(m,-n),横坐标相同,纵坐标反号;

关于y轴的对称点坐标是(-m,n),纵坐标相同,横坐标反号;

关于原点的对称点坐标是(-m,-n),横、纵坐标都反号。


5、各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的坐标特征

第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横、纵坐标相等;

第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横、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6、点P(x,y)的几何意义

点P(x,y)到x轴的距离为|y|;

点P(x,y)到y轴的距离为|x|;

点P(x,y)到坐标原点的距离为√x²+y²。


7、两点之间的距离

x轴上两点为A(x1,0)、B(x2,0),|AB|=|x2-x1|;

y轴上两点为C(0,y1)、D(0,y2),|CD|=|y2-y1|;

已知A(x1,y1),B(x2,y2),AB=√(x2-x1)²+(y2-y1)²。


8、中点坐标公式

已知A(x1,y1)、B(x2,y2),M为AB的中点则:M=((x1+x2)/2,(y1+y2)/2)。


9、点的平移特征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将点(x,y)向右平移a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x-a,y);

将点(x,y)向左平移a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x+a ,y);

将点(x,y)向上平移b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x,y+b);

将点(x,y)向下平移b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x,y-b)。

注意:对一个图形进行平移,这个图形上所有点的坐标都要发生相应的变化;反过来,从图形上点的坐标的加减变化,我们也可以看出对这个图形进行了怎样的平移。



二、函数的基本知识


1、变量: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

常量: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只能取同一数值的量。


2、函数

一般的,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和y,并且对于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把x称为自变量,把y称为因变量,y是x的函数。


3、定义域

一般的,一个函数的自变量允许取值的范围,叫做这个函数的定义域。


4、确定函数定义域的方法

(1)关系式为整式时函数定义域为全体实数;

(2)关系式含有分式时,分式的分母不等于零;

(3)关系式含有二次根式时,被开放方数大于等于零;

(4关系式中含有指数为零的式子时,底数不等于零;

(5)实际问题中,函数定义域还要和实际情况相符合,使之有意义。


5、画函数图形的一般步骤

第一步:列表,表中给出一些自变量的值及其对应的函数值;

第二步:描点,在直角坐标系中,以自变量的值为横坐标,相应的函数值为纵坐标,描出表格中数值对应的各点;

第三步:连线,按照横坐标由小到大的顺序把所描出的各点用平滑曲线连接起来。


6、函数的表示方法

(1)列表法:一目了然,使用起来方便,但列出的对应值是有限的,不易看出自变量与函数之间的对应规律;

(2)解析式法:简单明了,能够准确地反映整个变化过程中自变量与函数之间的相依关系,但有些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不能用解析式表示;

(3)图象法:形象直观,但只能近似地表达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三、函数分类


(一)一次函数


1、正比例函数定义及性质

(1)定义:一般地,形如y=kx(k是常数,k≠0)的函数叫做正比例函数,其中k叫做比例系数。

(2)性质:

①当k>0时,直线y=kx经过一、三象限,从左向右上升,即随x的增大y也增大;

当k<0时,直线y=kx经过二、四象限,从左向右下降,即随x增大y反而减小。

②必过点:(0,0)、(1,k)

③走向:k>0时,图像经过一、三象限;k<0时,图像经过二、四象限;

④增减性:k>0,y随x的增大而增大;k<0,y随×增大而减小;

⑤倾斜度:|k|越大,越接近y轴;|k|越小,越接近x轴。


2、一次函数定义及性质

(1)定义:一般地,形如y=kx+b(k,b是常数,k≠0),那么y叫做x的一次函数.

当b=0时,y=kx+b即y=kx,所以说正比例函数是一种特殊的一次函数。

(2)性质

①解析式:y=kx+b(k. b是常数,k=0)

②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是经过两点的一条直线,我们称它为直线y=kx+b,它可以看作由直线y=kx平移|b|个单位长度得到;b>0时,向上平移;当b<0时,向下平移。

③必过点:(0,b)和(-b/k,0)

④走向:k>0,图象经过第一、三象限;k<0,图象经过第二、四象限。



(二)二次函数


1、定义

一般地,自变量x和因变量y之间存在如下关系:y=ax²+bx+c,则称y为x的二次函数。


2、三种表达式

一般式:y=ax²+bx+c(a,b,c为常数,a≠0)

顶点式:y=a(x-h)²+k,抛物线的顶点P(h,k)

交点式:y=a(x-x1)(x-x2),仅限于与x轴有交点A(x1 ,0)和 B(x2,0)的抛物线。

注:在3种形式的互相转化中,有如下关系:

h=-b/2a

k=(4ac-b²)/4a x₁,x₂=(-b±√b²-4ac)/2a


3、二次函数图像(抛物线)性质

(1)抛物线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为直线x=-b/2a。特别地,当b=0时,抛物线的对称轴是y轴(即直线x=0)。


(2)抛物线有一个顶点P,坐标为:P( -b/2a ,(4ac-b²)/4a)。

当-b/2a=0时,P在y轴上;当Δ= b²-4ac=0时,P在x轴上。


(3)系数a、b、c的特征

①二次项系数a:决定抛物线开口

a>0时,开口向上;a<0时,开口向下。

|a|还可以决定开口大小,|a|越大开口就越小;|a|越小开口就越大。

②一次项系数b和二次项系数a:决定对称轴位置

当a与b同号时(即ab>0),对称轴在y轴左;

当a与b异号时(即ab<0),对称轴在y轴右。

③常数项c决定抛物线与y轴交点,抛物线与y轴交于(0,c)。


(4)抛物线与x轴交点个数

Δ=b²-4ac>0时,抛物线与x轴有2个交点;

Δ=b²-4ac=0时,抛物线与x轴有1个交点;

Δ=b²-4ac<0时,抛物线与x轴没有交点。



(三)反比例函数

1、定义

一般地,形如 y=k/x (k为常数,k≠0)的函数称为反比例函数。


2、特征

(1) 等号左边是函数y,等号右边是一个分式,分子是不为零的常数k(也叫做比例系数k),分母中含有自变量 x,且指数为1;

(2)比例系数k不等于0;

(3)自变量 x 的取值为一切非零实数;

(4)函数 y 的取值是一切非零实数。


3、单调性

k>0,y随x的增大而减小(单调减);k<0,y随x增大而增大(单调增)。


4、对称性

(1)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是原点;

(2)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直线y=x和y=-x。




*文章素材来源于教材、网络,题目来源于“组卷网”,由“七天网络初中”整理,整理不易,欢迎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