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辽宁小学 “跟着诗词去旅行”NO.84

发布于 2021-03-30 12:47 ,所属分类:在线教育信息快讯



提起“清明”,

大家一定想起了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这样的千古名句。

然而,

在今天,

我们将带领大家体验

清明的

另一种情怀。




清明



跟着诗词去旅行第84期.mp3 来自奉节县辽宁小学 06:53



苏堤清明即事 

              宋 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

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

万株杨柳属流莺。





清明即事

         唐 孟浩然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本期吟诵

六(4)中队  

指导老师:张昕

张丁丁

孙艺研

刘恩睿




















诗词赏析



       清明前后春意盎然是踏青赏春的佳时。吴惟信这首诗描写了清明时西湖美丽的苏堤和游人游春热闹的场面以及游人散后幽美的景色。此诗的构思之绝,就体现在作者不由正面入手,而是借游人的纵情、黄莺的恣意,从侧面措意,促人去展开联想。游子寻春,不但“半出城”,而且“朝而往,暮而归”,痛玩了整整一天,足见西湖胜景使人流连忘返。前两句写西湖春景和游春的热闹场面。后两句说日暮人散以后,景色更加幽美。
     首句“梨花风起正清明”诗人点明了节令正在清明。梨花盛开,和风吹拂,时值清明。天气有何等的温暖也不必说了。“游子寻春半出城。”人们游春赏玩,大多数人都出了城来到西湖苏堤上。一个“半”字点出了出城游玩的人很多。
      后两句“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是说,日暮人散以后,那些爱赶热闹的人既然不知道欣赏,只好让给飞回来的黄莺享受去了。运用侧面描写, 反映了清明时节郊游踏青的乐趣。
       江南三月正是“梨花万朵白如雪”的季节,青年人结伴出城,踏青寻春,笙笛呜咽,歌声袅袅,微风拂面,杨柳依依,真是“心旷神怡,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一个“重”字,一个“愁”字,开篇明义。京城一年一度又是清明,也许清明是一个普通的日子,然而漂泊在外的游子此刻的心中却贮着一片愁楚。一开篇,全诗就置入了青灰的愁绪中,奠定了抒情状物的基调。
     坐在马车上,顺着青色的甬路来到绿意萌生的柳林,来到万物复苏的郊外。白的杏花、粉的桃花轻盈地飘落,绿酥稣的小草探出了头,给这世界点缀一片新绿。
     我们仿佛看到了诗人独坐旷室,痴痴地追忆什么。这里的孤寂、愁思,这里的凄冷、沉默,同欣欣向荣的大自然、欢愉的郊游人群形成了一种多么鲜明的对比。
      诗人追忆什么呢?是童年无拘无束的天真自由,少年隐居的苦读生活,还是欲登仕途的漂泊岁月?诗人在愁什么,愁仕途的艰辛难挨,还是愁人世的沧桑易变?
     在融融春光下,诗人抒写了无尽的感慨,个中滋味令人咀嚼不尽,回味无穷。 沧海桑田,岁月变迁。清明的悲欢离合,久久萦绕在人们的心头……


编辑:陈文超  审核:朱春花  终审:向立生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