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真快,转眼间,孩子已经上小学了,有了自己的主见,开始和父母有了讨价还价的交流。每每同孩子交流,我总是习惯性的提到:爸爸上小学的时候怎么怎么的苦,你们应该怎么怎么的去珍惜。可无论我怎么去描述过去的不容易,现在的孩子总是漫不经心。
在他们看来,我就是在编故事,我的经历和故事书里描述的一样,都是骗小孩的。男孩即将变成大叔,甩甩头,头顶已经没有了过去那种厚重的感觉,捋一捋,勉强还能遮住些“聪明透顶”的光芒。我们已开始不自觉的讲起自己的那些陈年旧事,追忆过去,我们确实经历过太多的不易。就拿上小学来说吧,小时候,我们不知道什么是幼儿园,因此,也没有上过幼儿园。在我的老家,按照惯例,上学前,我需要先到学校熟悉一下环境。所以,吃过饭后,我就会跟着村里的大孩子们一起去学校。入学前,我是没有书本的。到学校后,我就坐在老师讲台的边沿上,看着教室里的学生学习。这就是我的学前教育,也算是一种启蒙教育吧,是不可能学到什么知识的,只能说是大概了解到了,上学是怎么一回事。上学前,我用几个月的时间,了解到了,上学就是要和教室里的人一样上课、听讲、做作业,这也为我正式成为一名小学生打牢了基础。到学校熟悉一段时间后,家长就会去找老师交钱、买书,然后,我就正式成为了小学一年级学生。要正式上学了,妈妈会给我缝制一个新书包,当然是很简单的那种,用旧衣服改制的缝起来的两张皮、一个挎带。那时候,也没有很多的书,只有一本语文、一本数学。作业本要么是自己买的,要么是家长去买些白纸自己裁剪后钉起来的。这些作业本是要反复利用的,正反面都要写满,有时候写完了还不舍得扔掉,用橡皮擦擦后,还要再用。一支铅笔也要用好久,有时害怕丢掉,往往都是用小细绳绑着系在衣服的扣眼上。上课就是语文或者数学,天天都是这样,两本书,翻来覆去,再加上小孩子不懂爱护书本,往往一个学期下来,两本书基本上都是缺角少页的。书脚也会卷的老高老高,层层叠叠的好比女人发卷,把书包撑得鼓鼓的。那时候,五年制义务教育已经普及到了祖国的角角落落。我们村子比较小,但即便是如此,我们村的小学校也是一年级到五年级都有的。我们村的学校只有两间教室,两个老师。一间教室是一、三、五年级共用,另外一间教室是二、四年级共用。一个老师教各年级的数学,另一个老师教各年级的语文。每节课,老师都是先布置一些作业,然后,再轮流给各年级讲课。教室的屋檐下挂着一口铁钟,老师敲钟为号,大家听钟声上、下课堂。那时候,还有早晚自习课。每天早上,都要早起,到学校去早读,如果背不会课文,是不能回家吃早饭的。晚上,吃过晚饭后,还要去学校上晚自习。那时候,电力设施还没有铺设到农村,煤油灯就是我们早、晚自习的照明设施,能用上洋蜡(蜡烛)算是比较奢侈的,除了老师,我们一般都用不起。每次自习课结束后,教室里都是满满的煤油味儿。爬的离煤油灯近些的学生,差不多都成了花脸。后来,条件改善了,通上了电线,有了照明,但是电力资源有限,还是会经常性的断电。直到小学毕业,我也没有体验到其他更好的变化。那时候,条件虽然艰苦,可我拥有过无忧无虑的童年,体验过来自不易的艰辛,每次追忆,我都会感到一种富足。看着越来越重的书包,怎么也写不完的作业,还有那永远都无法平衡的攀比,我在想,到底是谁给孩子套上了“枷锁”?孩子的童年又该有谁做主?
本文系原创,作者:半个完美。欢迎转载,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微信公众号:品鉴台,xipin-rsh,相互关注,共同成长。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