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步知识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梅岭三章》知识点总结、同步测试和问题归纳

发布于 2021-03-31 18:10 ,所属分类:在线教育信息快讯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 01 知识点总结 · 


一、作者简介


陈毅,名世俊,字仲弘,四川乐至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诗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新中国第一任上海市长。


二、故事背景


1934年10月,江西中央红军开始长征,陈毅因身负重伤,留在江西担任军事指挥。1935年春,他在敌人重兵围攻下,率部突围到江西、广东两省交界的油山和梅山(梅岭山脉的两座山)地区开展游击战争,直到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才离开。这三首诗就写于这一时期。


三、理解词义


1.阎罗:阎罗王,亦称“阎王爷”。原型为印度神话中的阎魔王,在早期佛教和印度教神话中阎王是冥界唯一的王,但在中国道教创造的将阎罗王收编归为其中一位的十殿阎王结合民间传说将其与历史人物结合的说法在民间广为传扬。


2.丛莽:丛生的草木。


3.旌旗:旗帜的总称。这里借指军士。


4.烽烟:古代边境有敌人入侵时,在烽火台上点起的报警用的烟火,后泛指战火或战争。这里指1927 年以后的国内革命战争。5.捷报:胜利的消息。


6.血雨腥风:风里带有腥气,血溅得像下雨一样,形容残酷屠杀的景象。也说血雨腥风。7.取义成仁: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四、中心思想


这三首诗着重写十年征战,大业未成,诗人死不瞑目,勉励幸存者努力作战,以胜利捷报来告慰死者,表现了关心国家命运、盼望人民解放的革命精神。


五、三首诗之间的关系以及表现力量


第一首起于现在时间,面对当时必死险境,抒发死后还要继续战斗,虽死不渝的强烈感情;


第二首起于回首十年革命战争,再面对当时必死险境,抒发死不暝目,激励后死同志英勇战斗的强烈感情;


第三首,追溯参加革命之时即为推翻反动统治而战斗,再面对当时必死险境,表达革命理想必将实现的坚定革命信念和乐观革命精神。三首诗之间构成了回环递进的关系,气势酣畅、淋漓尽致地抒写出了壮烈情怀。

 · 02 同步测试附答案 · 


一、自主实践 


1.写出下列加粗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和运用的修辞方法。

(1)南国烽烟正十年  意思:____修辞:____

(2)血雨腥风应有涯  意思:____修辞:____

(3)取义成仁今日事  意思:____修辞:____

(4)人间遍种自由花  意思:____修辞:____


2.阅读下面诗歌,完成文后题目。

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1)给下面加粗的字注音:

血雨(    )风应有(    )


(2)解释加粗的词语:

①即(    )为家  ②应有涯(    )

③取(    )义成(    )仁


(3)这首诗从体裁来看,属_____;从内容来看,是_____。诗中押韵的字是_____。


(4)下边句子中朗读节奏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投身革命/即为家      

B.血雨腥风/应有涯

C.取义/成仁/今日/事    

D.人间遍种/自由/花


3.诗句“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与下面哪一句诗的意境相同?(    )

A.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

B.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

C.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裴多菲)

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4.写出与“风吹苦草绿”构成对偶的一句。


二、能力提高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文后题目。

一九三六年冬,梅山被围。余伤病伏丛莽间二十馀日,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旋围解。                        

断头今日意如何?

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__旧部,

旌旗十万__阎罗。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①余(    )伤病    二十馀(    )日    

②虑不得(    )脱  得(    )诗三首留衣底

③旋(    )围解  

④旧部(    )


2.诗前小序的作用是_________。其中,“_____________”一句说明小序是补写的。


3.诗中为了表现作者革命到底的决心,用死了也要去“泉台”集合“旧部”革“阎罗”命的说法,对这样写的好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用阎罗来借指世上反动势力,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形象化了,耐人寻味。

B.通过革命将士英魂共斩阎罗的奇思妙想,表现比“死而后已”更深一层的意思。

C.鬼神怪异人诗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是比较常见的,能更容易地让读者理解。

D.使诗中充满了革命浪漫主义色彩和革命英雄主义气概。


4.在文中的横线上填上动词,并揣摩所填词语的表达作用。


三、写作攻略


题目:责任

提示: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是时代的需要。有人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改为“天下兴亡,我有责”。意思是说,“我”应当义不容辞地担当起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


的确,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当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都应当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国家遇到了困难、学校出现了问题、家庭发生了矛盾、同学违反了纪律、自己成绩不理想……都应当问一问:“我应当承担什么责任?”


要求:①可以写自己的经历,也可以写别人的事;可以从正面写,也可以从反面写;可以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议论。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答案 

一、自主实践

1.(1)这里指1927年以来的国内革命战争    借代

(2)指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人民的血腥镇压     借喻

(3)这里指为了真理,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而勇于牺牲   引用

(4)虚构的化名,指自由幸福的美好生活   借喻 

2.(1)xīng   yá

(2)就,便    边际、止境    选取、成全、实现

(3)绝句   抒情诗    家、涯、花

(4)D

3.A

4.雨打芭蕉碧等

二、能力提高

1.我   天数或度量单位等后面的零头    

能够   写成   

不久、随即    

过去的部下,这里指为革命牺牲的同志

2.小序的作用是交待写作背景及缘由“旋围解”

3.C

4.招:旗帜鲜明,有声势,有感召力;斩:力度强,速度快,有居高临下的气势,声调也猛烈高亢

 · 03 问题归纳· 


1.“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这两句诗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总领全诗,追怀往昔,告知我们艰难创业的征战途程。


2.“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表达了怎样的精神? 

运用了借代与比喻的修辞法。“旌旗”,原来是指指挥或者开道用的一种旗帜,这里是借代的用法,指部队。“阎罗”,原指阎罗王,这里是比喻的修辞手法,指反动派。


这两句诗表达了与反动派血战到底,死了都不屈服的精神。小结:第一则主要是追怀往昔,首句设问,总领全篇,表达了诗人面对当时的必死险境革命信念至死不渝的气节。  

3.“南国烽烟正十年”中的“烽烟”是什么意思?全句表达了怎样的内容?

烽烟:原指边境有人入侵时在高台上点燃起来用以报警的火,这里借代为战争。 

4.“此头须向国门悬”运用典故的目的是什么?

“国门悬”典出《史记伍子胥列传》:伍子胥为吴将,屡建战功。他先劝吴王夫差乘打败越国之机灭掉越国,未被采纳;后又谏阻夫差举兵攻齐,要他警惕越王勾践报仇,夫差听信谗言,逼他自杀。


伍子胥临死前说:“抉(剜出)吾眼悬吴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入灭吴也”。作者运用这个典故的目的是:即使死后仍然一心关注革命,死不暝目,要眼 看同志们怎样取得战斗的胜利,敌人怎样遭到失败。

5.“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表达了怎样的内容?体现了怎样的精神?

  

勉励幸存者努力作战,以胜利的捷报来告慰死者,表现了诗人关心国家命运,盼望祖国解放的精神。  

6.“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表达了怎样的内容? 


革命者四海为家,反动派对人民的镇压应该结束了。借喻反动统治,表现出反动统治的无比残酷。


7.“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表达了怎样的内容?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今天为正义的事业牺牲生命,反动派必将失败,自由幸福的美好理想必将实现。


手法:用典与比喻。“取义成仁”借用典故,是“舍生而取义”、“杀身以成仁”的缩语,原为孔孟提出的道德标准,这里表现为真理而牺牲。


“自由花”,虚构的花名,这里运用借喻修辞方法,借喻革命理想,表现革命理想实现。

声明:本公众号尊重原创,素材来源于网络。好的内容值得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初中补给站 · 

扫二维码

关注我们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