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陈情表》教学设计

发布于 2021-04-01 01:22 ,所属分类:在线教育信息快讯

一、导读明人
1.导入课题
在钢筋水泥的森林中穿行,我们渐渐忘却了乡下父亲殷殷的嘱咐;在车水马龙的海洋里漂泊,我们渐渐模糊了乡下母亲盼归的身影;在人生前程的旅途中奔波,我们似乎淡忘了对父母的款款孝心。也许大都市的灯红酒绿迷失了我们的双眼,也许城市里阴霾的天空让我们无暇回望那一片乡土,也许渐渐膨胀的欲望让忘却女神偷走了我们的思念,也许温馨舒适的享受让故乡的父母的笑容随风消散,但不管怎样,我们要记住“百善孝为先”,别让孝离我们渐行渐远,没有不孝的成功人,孝给了我们成功最大的动力。
几千年来,“孝”一直是整个民族精神的支柱。孝不单单是让人可以老有所终,老有所养,孝更是对每个人自身责任感,家庭责任感乃至社会责任感的一种要求和约束。
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以上苏轼语);读《报任安书》不下泪者,其人必不为人(后人续)。千百年来,人们常把“忠则《出师》,孝则《陈情》”相提并论,可见李密的《陈情表》具有相当强烈的感人力量。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以孝著称的《陈情表》。
2.作者简介
李密(224—287),一名虔,字令伯,武阳人。父早亡,母改嫁,由祖母刘氏亲自抚养。为人正直,颇有才干。曾仕蜀汉为郎,蜀亡以后,晋武帝司马炎为了巩固新政权,笼络蜀汉旧臣人心,征召李密为太子洗马。他上表陈情,以祖母年老无人供养为由,辞不从命。祖母死后,出任太子洗马,官至汉中太守。后被谗免官,死于家中。
3.介绍背景
李密,生活在三国与晋朝交替时期,曾在蜀国做官,多次出使东吴,能言善辩。263年,司马昭灭蜀,李密成了亡国之臣。265年,司马炎建立晋朝,即晋武帝,为了收买人心,网罗人才,大力征召西蜀名贤到朝中做官,李密是其中之一。李密是亡国之臣,若不应诏,必会被认为怀念蜀国,不与司马氏王朝合作,对晋不满,招来杀身之祸;若应诏,又有96岁高龄的祖母卧病在床,无人照料,李父早亡,母改嫁,由祖母抚养成人,祖母对他恩重如山,若舍弃相依为命的祖母是万万做不到的,处于两难境地。于是李密写了此表,陈述这种实情。
4.解读标题
本文的题目是《陈情表》:
“表”是一种奏章,是古代臣子向皇帝陈述已见的一种奏章(如《出师表》)。我国古代臣子写给君王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称“书”,到了汉代,则分为章、奏、表、议四类。“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文心雕龙》)写法上有叙有议,但是叙事和议论都带有感情色彩。
“陈”是陈述的意思。
“情”:情况(事实);衷情(孝情、苦情、忠情);情理(忠孝之道)。
二、朗读明事
1.跟读
播放课文朗读音频,要求学生在跟读过程中纠正字音和语调。
PPT展示主要和较有难度的字词,在跟读过程中纠正自己在预习时的读音错误。
2.自读
对照注释,自由诵读全文,自行圈点加注。提醒学生注意“鲜”“期”“强”“洗”“有”等读音变化的字,以及“闵凶”“见背”“祚薄”“儿息”“逋慢”“盘桓”“希冀”等词语的解释。
3.范读
讨论:为什么要“陈”?“陈”什么?如何“陈”?
内容梳理:
“陈”的原因:除臣洗马,辞不就职(或:不想到晋朝为官)。   
“陈”的内容:夙遭闵凶;更相为命;不能废远;愿乞终养(或:陈述幼时的孤苦及祖孙的相依为命、自己的一片孝心)。
“陈”的方法:融理于情,融情于事,朴素细腻,曲折委婉(或以情动人)。李密先自诉家庭的悲惨境况,让晋武帝一开始就落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凄苦悲凉的氛围之中。
三、研读明义
(一)分析课文第一段
1.齐读第一段。2.由一组学生找出重要的实词、虚词,并连同词义大声读出。
3.教师和两名学生共同口译本段文字。4.文章一开始,作者说:“臣以险衅,夙遭闵凶。”该句在全段中起到什么作用?(明确:总摄作用)它总提了哪几个方面?(学生讨论,不必拘泥固定答案。教师提供参考答案。)
第一:半岁丧父,四岁母嫁,祖母抚养; 
第二:年幼多病,九岁不行,伶仃孤苦; 
第三:两辈单传,内外无亲,形影相吊; 
第四:祖母年迈,夙婴疾病,卧床不起。 
5.学生试背第一段。
(二)分析课文第二段
1.自由诵读第2段。
2.本段分几个层次?各自的重点是什么?
提示:两层。第一层叙朝廷征召之殷;第二层写自己进退两难的境地。
3.前一层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按时间顺序)和时间词相对应的表征召的词有哪些?由这些词可见什么?为何官职递增却“辞不赴命”(就职)?
提示:表时间:逮、前、后、寻(解释“逮”和“寻”,积累相关词语)。表征召:察、举、拜、除、当;孝廉、秀才、郎中、洗马(解释、积累有关文化常识。“孝廉”“秀才”是荐举人才的科目,所以用“辞不赴命”;“郎中”“洗马”是官职,所以用“辞不就职”)。    
作用:先郡,次州,后朝廷,可见征召级别越来越高,表达作者的感恩戴德之情。
推辞理由:供养无主,刘病日笃(承上文“夙婴疾病”;张下文“日薄西山”)。
4.第二层如何见事态的严重、紧迫和作者处境的狼狈?目的何在?“奉圣朝”“沐浴清化”等句想表明什么?
提示:事态严重:诏、责、逼、催等,含蓄地表明了强己所难之窘迫。处境狼狈:“非臣陨首所能上报”,可是“供养无主”,“欲奉诏奔驰”,“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品析:诉说自己辞职不就职的矛盾心理(狼狈处境),“臣之进退,实为狼狈”,情辞悲切,动人心肺。“奉”“沐浴”,称颂朝廷,并表感恩之情,可见语言的得体和机智。
5.对着要点试背本段。
(三)分析课文第三段
1.两名学生朗读,师生共同评点。
2.概括本段的内容要点:提出以孝治天下的治国纲领,陈述自己不仕的理由。
不仕的理由:圣朝以孝治天下;祖孙更相为命;区区不能废远——尽孝道(合情合理)。
3.本段结尾落在辞官养亲上(“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李密是分几层来陈述的?
明确:三层,分别以“伏惟”“且”“但”来转换文意。①抓住晋“以孝治天下”的大理,解释自己应得到同情。②自陈宦历,称颂君恩,表明辞职与“名节”无关,以求皇帝谅解。③正面陈述刘之现状,是“不能废远”的惟一原因。
4.作者为什么要强调“以孝治天下”的治国之道?
明确:目的是引入到自己对祖母的孝心上去,从而向晋武帝表明孝顺祖母既为私情,又合法理。
5.小结:本段讨欢心、诉悲苦、求谅解、表心志,极尽陈情之能事。
6.对着要点试背本段。
(四)分析课文第四段
1.齐读课文第四段。
2.本段中哪句话是表文主旨?(“愿乞终养”)
3.贯穿全段的是哪两个词?(“尽节”“报养”——忠孝两全)
4.晋武帝为什么会答应李密终养祖母的请求?(为李密的言辞和情理所动;彰显孝治天下的恩德。)
5.由本段可见全文感情真挚、悲恻动人,原因是什么?
事之实: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言之切:愿乞、愿矜悯、听臣微志、明知、共鉴。
心之诚: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6.对着要点试背本段。
四、美读明情
1.师生合作共同有感情的朗诵课文。
老师、课代表、男生代表、女生代表各读一段。
音乐背景:《感恩的心》。
2.总结全文内容。  
第一段:自诉家境困顿多舛,祖孙更相为命之状; 
第二段:明写感激朝廷之情,实诉屡不奉诏苦衷; 
第三段:喻之以孝道之大义,明降臣之不矜名节; 
第四段;解决忠孝两全矛盾,提出愿乞终养请求。
全文的布局:先陈苦情,博得同情;后陈孝情,打动真情;再陈忠情,消除疑虑。精心布局,环环相扣,出于情,归于理,陈情于事,寓理于情。
3.李密是如何把他对老祖母拳拳的孝敬之情陈述出来,打动晋武帝的呢?他都有哪些招式呢?
明确:
第一招:历数童年的悲惨经历
第二招:陈述进退两难的无奈
第三招:以皇帝之理消皇帝之疑
第四招:先尽孝后尽忠缓兵之计
总之,动之以“情”,起之以“誓”,晓之以“理”,明之以“义”。
4.《古文观止》评论《陈情表》的语言:“至性之言,悲恻动人。”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本文语言的体会。
《陈情表》的语言是有形的,有声的。你可以看到李密形影相吊的孤寂,看到祖母奄奄一息的悲恻,看到帝王微笑背后的恼怒,看到作者诚惶诚恐的怖惧……你还可以听到少年的无助哀叹,老人病中无奈的呻吟,孝子恳切的哀告,帝王严厉的呵斥……
句式上:
四字骈句:简洁凝练,语势连贯紧凑,文势如行云流水般通畅。
对偶句:语气铿锵有力,语意简洁凝练,琅琅上口,感情倍感热切,更具说服力。
比喻句:形象生动,感情浓烈,富有感染力。
积累常用成语:孤苦伶仃、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五、拓读明理
1.二十四孝故事选读
啮指痛心: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门生,世称“曾子”,以孝著称。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鹿乳奉亲:郯子,春秋时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一次取乳时,看见猎人正要射杀一只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猎人敬他孝顺,以鹿乳相赠,护送他出山。
戏彩娱亲:老莱子,春秋时期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麓。他孝顺父母,尽拣美味供奉双亲,70岁尚不言老,常穿着五色彩衣,手持拨浪鼓如小孩子般戏耍,以博父母开怀。一次为双亲送水,进屋时跌了一跤,他怕父母伤心,索性躺在地上学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扇枕温衾:黄香,东汉江夏安陆人,九岁丧母,事父极孝。酷夏时为父亲扇凉枕席;寒冬时用身体为父亲温暖被褥。少年时即博通经典,文采飞扬,京师广泛流传“天下无双,江夏黄童”。安帝(107-125年)时任魏郡(今属河北)太守,魏郡遭受水灾,黄香尽其所有赈济灾民。著有《九宫赋》、《天子冠颂》等。
恣蚊饱血:吴猛,晋朝濮阳人,八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家里贫穷,没有蚊帐,蚊虫叮咬使父亲不能安睡。每到夏夜,吴猛总是赤身坐在父亲床前,任蚊虫叮咬而不驱赶,担心蚊虫离开自己去叮咬父亲。
哭竹生笋:孟宗,三国时江夏人,少年时父亡,母亲年老病重,医生嘱用鲜竹笋做汤。适值严冬,没有鲜笋,孟宗无计可施,独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哭泣。少顷,他忽然听到地裂声,只见地上长出数茎嫩笋。孟宗大喜,采回做汤,母亲喝了后果然病愈。后来他官至司空。
其他:孝感动天百里负米、芦衣顺母、亲尝汤药、拾葚异器埋儿奉母卖身葬父、刻木事亲、涌泉跃鲤怀橘遗亲行佣供母、闻雷泣墓、卧冰求鲤、扼虎救父、尝粪忧心、乳姑不怠、涤亲溺器、弃官寻母。
2.阅读材料 《一位辛酸父亲的来信》,你有什么感想? 我们应该怎样孝顺父母呢? 
孝顺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我们不能只是把它挂在嘴边,而应该落实在具体行动中。
孝顺从现在做起 ,“子欲养亲不在” ,同学们,珍惜这仅有的时光孝敬自己的父母吧。
孝顺从小事做起,每天主动给妈妈倒水,捶背,母亲节给妈妈买朵花少顶嘴 父母是最容易得到满足的,就像歌里唱的那样:“常回家看看,帮爸妈刷刷筷子洗洗碗”,足以让老人家得到安慰。
孝顺从心灵做起,“每月给父母寄点钱花花,就敬到孝心了”这是一些人的“常规做法”如果只注重物的供养,那和养狗养马有什么区别? 我们不要把孝顺父母仅仅当作一种责任,“有父母可以孝敬是儿女的福气”——孝顺父母是我们一生的作业。
3.观看公益广告《给妈妈洗脚》,布置作业,请用心给父母洗一次脚,把过程及感受写下来。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