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 1 《社戏》教案
发布于 2021-04-01 13:16 ,所属分类:在线教育信息快讯
第一单元 |
第1课 社戏
【导学目标】
1.理清文章的脉络,把握文章的内容。
2.理解本文景物描写优美、心理描写细腻、语言流畅自然的特点。
3.学习小说三要素。理解人物和环境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4.认识农家小友高尚、淳朴的优秀品质。
【课时计划】
2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步骤一、二,第二课时完成步骤三、四、五。
学生齐读导学目标,圈点关键词,做到对学习任务心中有数。
教法指导:
1.自主学习
让学生围绕“自主学习”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自主学习”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
(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自主学习”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合作探究”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童年生活犹如一幅五彩斑斓的图画,犹如一串欢快跳动的音符,说不尽,道不完。在成人后,回忆这段往事,对当时的人和事,更有一种永生难忘的体验。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先生的《社戏》,去点燃我们追忆童年的情感之火吧!
自学互研 生成新知
步骤一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
1.读准字音,认准字形
归省(xǐng) 行辈(háng) 惮(dàn)
絮叨(xù dao) 怠慢(dài) 撺掇(cuān duo)
凫水(fú) 潺潺(chán) 蕴藻(zǎo)
家眷(juàn) 皎洁(jiǎo) 漂渺(miǎo)
纠葛(gé)
2.词语解释
归省:指出嫁的女儿回娘家看望父母。省:探望,问候。
行辈:排行和辈分。
惮:怕,畏惧。
礼数:礼节。
撺掇:从旁鼓动人做某事。
自失:听得出神而忘了自己。
旺相:茂盛。
大抵:大多,多半。
相仿:大致相同。
欺生:欺负新来的生人。
怠慢:冷淡。怠:轻慢。慢:态度冷淡。
诚然:副词。有确实的意思。
朦胧:月光不明。本课用作动词,模糊起来的意思。
歌吹:歌声和乐声。
疏疏朗朗:形容稀疏的样子。
纠葛:纠缠不清的事情。
3.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等都收在《鲁迅全集》里。
4.背景链接
这是鲁迅1922年写的一篇短篇小说。作品以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依据,用第一人称写“我”20年来3次看戏的经历:两次是辛亥革命后在北京看京戏,一次是少年时代在浙江绍兴的小村看社戏。课文节选的是看社戏的部分。这部分表达了作者对少年时代生活的怀念,特别是对农家小朋友诚挚情谊的眷恋。
步骤二 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
1.听录音范读课文(多媒体播放),理清文章思路,感知文章内容。
(1)请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全文内容。
【交流点拨】写“我”十一二岁时来到平桥村后到赵庄看社戏的一段经历。
(2)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根据线索理清思路。
【交流点拨】线索:看社戏。脉络:①看戏前1~3段写平桥乐土,盼望看戏。②看戏中4~30段月下行船,船头看戏。③看戏后31~40段月夜归航,偷豆余波。
2.课文写了几件事,哪些是详写?哪些是略写?
【交流点拨】①随母归省小住平桥村;②钓虾放牛的乡间生活;③看社戏前波折;④夜航看戏途中;⑤去赵庄看社戏;⑥看社戏后归航偷豆;⑦六一公公送豆。
详写的③④⑤⑥;略写的①②⑦
3.朗读1~3段,文章写平桥村是“我”的乐土,“乐”的具体表现有哪些?这部分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交流点拨】①“我”在这里是公共的客,可以得到优待;②可以免念《诗经》之类难懂的书;③可以钓虾、放牛,体验到乡间生活的无穷乐趣。
这部分写“我”随母亲归省在平桥村的生活,意在突出人物活动的环境,同时简写一些“趣事”,为下文详写“看戏”中的趣事作铺垫。
4.社戏好看吗?从哪里可看出来?
【交流点拨】戏不好看,小伙伴们很失望。从“我有些疲倦了”“我不喝水,支撑着仍然看”“我很担心,双喜他们却破口喃喃的骂”“骂着老旦”可以看出来。
5.如何理解“偷”罗汉豆这一行为?
【交流点拨】“偷”中凝结着小朋友们诚恳待客的热情;“偷”中跳动着小朋友们纯洁无私的心;“偷”中反映着小朋友们周到细致、天真纯朴的天性。
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步骤三 精读课文 人物赏析
1.小说描写的主要人物是谁?其他人物有谁?
【交流点拨】主要人物——双喜 其他人物:桂生、阿发、六一公公
2.找出描写双喜的句子读一读,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对这个人物的印象。
【交流点拨】看戏前:“大船?八叔的航船不是回来了么?”“写包票”“拔前篙”,这些表现了他的聪明、热情、机灵、能干。
看戏时:①双喜告诉“我”铁头老生能连翻八十四个筋斗,说明他已经来看过戏了,这一次是专意陪“我”的。这表现了双喜对“我”的友爱、热情;②那铁头老生没有表演翻筋斗,双喜马上来安慰“我”,“晚上看客少,铁头老生也懈了,谁肯显本领给白地看呢?”这表现双喜善解人意,对“我”非常体贴。
看戏后:双喜认为多偷阿发家的罗汉豆,阿发的娘知道了会哭骂的;用了八公公的盐和柴,老头子会骂的。这表明了双喜考虑得周全。
3.说说你对桂生、阿发、六一公公这几个人物的印象,并说说理由。
【交流点拨】①桂生因没有给“我”买到豆浆,要给“我”舀一瓢水来喝;为补偿对“我”的歉意,他想出了偷罗汉豆的主意,可见他的热忱。②阿发建议小伙伴们摘自家的豆。他多么纯真无邪,憨厚无私。③六一公公只对小伙伴们摘豆“踏坏了不少”表示惋惜,这是劳动人民珍爱劳动成果的本色;他又亲自给“我”送罗汉豆,又表明他的淳朴、好客。
步骤四 品味语言 探究主旨
1.文中“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轻松”和“舒展”表现了“我”什么心情?)
【交流点拨】“轻松”和“舒展”与前文因看不成戏而沮丧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我”欢喜轻快的心情。
2.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为什么说山“踊跃”?)
【交流点拨】运用比喻、拟人手法,用远山来陪衬,既形象真切,又突出了船行之快,也突出了“我”急切、兴奋、喜悦的心情。
3.小说的结尾应如何理解?
【交流点拨】小说的结尾意味深长。其实那夜的戏并不怎么好看,那夜吃的豆也是普通的罗汉豆,作者借助“我”怀念那夜的戏和豆,实际上是怀念平桥村朴实、勤劳、聪慧的小伙伴们和有趣的生活。“我”对这段往事的回忆,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步骤五 总结课文 拓展延伸
1.总结课文
一场似看非看的社戏写完了,它向我们展示了一段天真烂漫、童趣盎然的江南水乡文化生活的经历,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的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质。
2.拓展延伸
本文写了“我”的家乡的文化习俗——社戏,请同学们想想自己的家乡有些什么文化习俗。
【交流点拨】谁家有喜事了:爷爷去表演皮影戏,叔叔阿姨吹唢呐,奶奶剪花纸贴在窗子上,小伙子们舞狮子、走高跷等等以示庆贺。
【板书设计】
社戏夏夜行船船头看戏归航偷豆淳朴、善良友爱、无私)
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
这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
编辑 | 李老师
来源 | 网络整理
投稿 | office@lixinghua.com
声明 | 本文图文来源于网络整理,贵在分享,欢迎收藏及转发到朋友圈,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七年级语文下册 21 《伟大的悲剧》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 22 《太空一日》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 23 《带上她的眼睛》
七年级语文下册 24 《河中石兽》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写作《语言简明》教案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