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检实验 | 收藏是天籁 历史很有趣

发布于 2021-04-01 13:59 ,所属分类:知识学习综合资讯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宋元

收藏是天籁

艺术品的年代重要

收藏是个永恒的话题,“物以稀为贵”是收藏界亘古不变的定律!


年代越久远的东西有收藏价值,但收藏价值的高低取决于存世量。


透过科检实验(清代玻璃画珐琅、明成化孔雀蓝釉色彩、宋代建盏),一起来分析下什么是收藏最重要的......


清 | 玻璃画珐琅器

SPRING

聊收藏,子晏最主打的收藏是清代玻璃画珐琅器,古代的玻璃器也称之为琉璃,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已经出现。

但个人认为早期的玻璃器主要在于其研究价值,具有观赏与收藏价值的是隋唐和康乾时期宫廷玻璃器,一方面是技术变革,另一方面是精美绝伦。

2000多年前的中国,人们就会制造玻璃吗?就这一问题曾长期争论不休,但随着考古学家在湖南古墓发掘出大量战国秦汉时期的玻璃器,这一问题终于尘埃落定。因为经过现代科学技术检测,这些距今2000多年的玻璃器含有大量的铅和钡,而西方古代玻璃含铅特别少,化学成分明显迥异,从而印证了中国古代玻璃“中国制造”。

在现代人的日常生活中,玻璃可谓随处可见,毫不稀奇;但在我国古代,玻璃却是非常尊贵的稀有之物,甚至可以代替宝石。那些备受帝王们钟爱的玻璃器皿,有的如秋水般清澈幽然,有的如美玉般温润高雅,造型多样,色彩缤纷,望之让人目眩神驰。

虽然历史非常悠久,我国玻璃器的发展过程却并不像瓷器那样迅速。从西周开始,近3000年间玻璃器都没有非常兴旺过。从考古发现看,尽管汉代、唐代、明代等也有一些玻璃器出土,但数量都非常有限。直到清代,我国玻璃器才开始进入全盛发展期。

古代玻璃器能保留至今殊为不易。

古物之美


在清代的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宫廷玻璃厂的技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玻璃器精品频出。

有学者说同陶瓷器相比,古代玻璃器的断代要更加困难。由于传世玻璃器数量少,加上玻璃无法用同位素、热释光等自然科学手段进行年代测试,这些因素都或多或少影响了对玻璃器断代的准确性。

而子晏收藏的玻璃画珐琅器通过了古今瑰宝实验室的无损断代检测。

磁共振对核子顺磁性的物质选择性吸收电磁能量反应,对古陶瓷铁原子进行激发,使原子核能产生活跃,产生磁场共振。在交变电流形成的交变磁场激发,构成了对古陶瓷年代检测。不同的年代展现出不同频率,通过频率的赫兹换算成古陶瓷的年代。不同年代的频率排列,形成上升曲线图谱。

同理,子晏典藏的玻璃画珐琅器在通过磁共振检测中,年代频率是与玻璃画珐琅器款识相符的。

同时,玻璃胎画珐琅彩工艺更是无懈可击的独具中国艺术特色的。画珐琅色彩鲜艳明快,豪华富丽。图案、釉色、画风极精美细腻。

雍正年间的珐琅工艺的突出成就是自行研制成功了新的珐琅色釉20余种,极大丰富了珐琅色釉种类,为乾隆时期的金属珐琅工艺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乾隆朝画珐琅的装饰工艺趋向稠密细致堆砌式的特色,绘画的风格中西合璧是这一时期的特色。纹饰题材丰富,纹饰中有缠枝花、折枝花、四季花卉、鸟虫异兽和几何纹图案。画面处理多采取色彩渲染的手法,增加了层次感和立体效果。

玻璃画珐琅器是不计成本的艺术品,是以玻璃为胎体,以画珐琅工艺进行装饰的复合工艺,它是由铜胎画珐琅发展而来,技术要求极高。因为玻璃与珐琅熔点非常接近,在反复绘画焙烧的过程中,若温度低了,珐琅釉不能充分熔化,则呈色不佳;若温度高了,胎体变形,即成废品。

玻璃画珐琅器表面的绘画题材丰富,山水人物、花鸟鱼虫均可入画。其细润的玻璃胎体与绚丽的珐琅彩相互映衬,清丽艳美,令人爱不释手,据相关记载雍正、乾隆两位皇帝每获成品都视若珍宝,束之高阁,绝少赐人。



明 | 成化孔雀蓝釉色彩

SPRING

成化孔雀蓝釉色彩最早由西亚传入中原王朝,唐、宋时期由商人带入中原的一些器物色彩影响着中原的陶瓷工艺烧造。从金、元时期开始创烧,工艺属于初创阶段,直到明宣德时期孔雀蓝釉的烧造技术才得以发展。

成化孔雀蓝釉烧造,在明宣德盛期得以传承与发展,器物造型上一改宣德朝厚重硕大等特点,突出了成化朝小巧玲珑,秀美优雅的风格。

孔雀蓝釉也叫法蓝,以铜元素为着色剂烧造的低温器物,呈现亮蓝色调的低温釉彩。

成化孔雀蓝釉有三种施釉技法,孔雀蓝单色釉,孔雀蓝青花蓝釉,孔雀蓝混合彩施加等技法。

成化孔雀蓝釉的器物馆藏与考古出土的标本均较少,民间收藏的藏品更是少之又少。

近日,扬州一位藏友送来一件成化孔雀蓝釉高足碗到古今瑰宝实验室检测。

在检测过程中,实验室采标景德镇御窑厂标本与其共振,磁共振检测为成化景德镇窑口。同时也通过了孔雀蓝釉官窑属性检测,通过检测结果此民间收藏品是景德镇官窑烧造

同时,在做元素分析时,高足碗的铜元素含量在釉面中高达百分之十以上,远远高于宣德时期百分之六~九的含量。另外,宣德时期孔雀蓝釉铅的含量高达百分之六十八以上,而成化的孔雀蓝釉铅元素含量要低一些。高铜、低铅成就了成化孔雀蓝釉发色要比宣德时期烧造的孔雀蓝釉更加清雅秀美。

科技检测剖析了孔雀蓝釉的鉴定难题,特别是针对馆藏少考古标本出土稀缺的孔雀蓝釉,为研究与鉴定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景德镇御窑厂出土成化孔雀蓝釉青花标本

明成化孔雀蓝釉青花标本——民间收藏


宋 | 建盏

SPRING

建盏烧造于宋代,两宋期间供御或进盏极为流行。

南宋以后,历经了蒙元、满清两朝的统治,曾兴一时的两宋斗茶文化遭到彻底的摧残,近代中国建盏收藏与茶文化走向没落。

两宋创造的茶文化与建盏,在蒙元时期受到不同程度的打压,到了明、清时期几乎传统茶道文化几近消失。盛行于宋代的斗茶文化与建盏收藏几乎绝迹。

茶文化在唐代由我国传至日本,得到传承。天目建盏受到日本贵族各届人士的热烈追捧。

我国的茶道在日本历经了几百年发展后,深入到日常生活,矅变天目也在日本得到了保护与传承。

由于国内建盏研究机构的团体较少,早些年的时候,建盏的学术会议大多数在日本举行,日本的一些机构会邀请中国一部分藏家参加建盏学术研讨会。

国内建盏收藏历经几十年的发展,我国收藏家,经过不断的努力,在研究收藏建盏文化方面取得了成绩,学术研究的话语权逐步回归。

最近几十年来,经济不断发展,传统文化的逐渐回归。各地学校重新开设对茶艺茶文化的课程,中国传统的茶文化重新得到传承与发展。

随着民间机构对建盏技术特征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御用建盏的胎,二氧化硅含量在65%左右,铝的含量大于20%,三氧化二铁含量在6%~9%左右。釉面的二氧化硅低于60%。铝的含量也小于20%。钙的含量在6%左右。

在磁共振检测研究方面,发现御用建盏从北宋早期烧造已经是很成熟了。无论油滴检测或对兔毫测试,从北宋早期一直延续到南宋晚期。在对建盏矿物质定性测试时,发现供御建盏,进盏刻款的器物全都含玛瑙。而普通烧造的建盏且不含玛瑙。

供御建盏与进盏是皇家定烧的器物不计成本烧造。普通建盏与其相比存在极大的差异。

最近几十年,建盏仿制技术工艺的不断进步,新老建盏鉴定问题一直困扰民间收藏与研究。传统目测己经无法判定建盏的新老。采用现代科学检测解决了民间建盏研究难题。磁共振技术在分辨窑口、年代、矿物质定性检测上起到很大的作用。宋代建盏主要微量元素当代仿制者无法突破。另外,元素分析的数据也是仿制者无法做到的。他们仿古建盏中只有相似,完全仿制不到宋代建盏的神韵与真谛。

收藏是天籁

艺术品年代重要否

历史很有趣

以史为鉴提升悟性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收藏是天籁,需要凝神静听、汇集智慧。


收藏令我们专注历史,有趣而又厚重的历史,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处理好当下的一切,规避可能犯下的种种错误,那么它曾经的一系列衍化就会因为我们重新地理解,而在此展现不一样的价值。


透过科检观古物,估计您心中也已经对收藏文物艺术品的年代重要与否有了定论。

华美灵动


一器一物


子晏典藏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