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不会教语文的语文老师

发布于 2021-04-02 07:51 ,所属分类:在线教育信息快讯


PART 1


上午第三节,402班,陈大师的教研课正在进行中。


课堂结束,我认为这是一堂“漂亮”的课。


这三年来,教研课听了不少,但是能惊艳到我的课堂,挺少。然而,今天陈大师这堂课,我喜欢!


到达听课教室时,又是座无虚席。我搬了张凳子,坐到前门招校长的旁边。好处是离讲台近,要说不好嘛,那就是看不清黑板中间屏幕的内容。


这堂课漂亮在何处?


课堂设计漂亮。

陈大师执教的是四年级下册习作单元的第16课《麻雀》。


这节课,设计合理,条理清晰,充实得来内容又不会太满,听、说、读、写样样都齐,语文要素落实,重难点也突破。


课堂大致流程如下:

初读课文——>找角色——>梳理角色关系——>串连故事起因、经过、结果——>根据示意图说故事——>找主角(笔墨最重)——>品味主角的词句——>感悟主角品质——>学习习作手法(所见、所闻、所想)——>学写片断。


每个环节节奏紧凑,环环相扣,不多也不少,刚刚好。


例如:通过初读感悟,学生很快便找出了本篇课文里的几个角色分别是:猎狗、小麻雀、老麻雀、“我”。


再让学生默读课文,理解四个角色之间的关系。学生根据老师的引导,再次以较快的速度解决了此问题。


反思我的教学设计,往往是顾得了头,顾不上脚,又或是漏了某一个环节等。要是让我自己出教学设计,我真的不怎么会。


板书设计漂亮。

陈大师的板书简单、明了却又很关键。完成后的板书是一份示意图。如果让一个没有学习过这篇文章的孩子对照板书示意图来说说这个故事,也能说得出个大概。好的板书就是让人一目了然。


我总是在板书上面犯愁,因为我的板书不仅不能为课堂添彩,还时常让听课教师们迷惑。我师傅曾老师不止一次跟我提出过这个问题。


教学语言漂亮。

陈大师课堂游刃有余,教学语言得心应手。例如,学生答到了她心中所想时,她会来一句“英雄所见略同”。要是学生找到了关键句,她会说“你可真会读书”。诸如此类的语言加上过渡自然流畅,学生听了可高兴。


而我呢,常常是过渡时忘记了下一个环节的内容,以致于总是过渡不自然,卡顿。


教态漂亮。

陈大师不愧为大师,教态行云流水,和蔼近人。听她讲课,稍稍有点沙哑的声音,娓娓引导学生走进课文,听着特别舒服。


再看看我自己,教态总是会有那么几刻拘谨,有时为了掩饰尴尬,不知放哪里的手,只好抱着书本。声音不好听,口音重,这个问题我一直在想办法解决,甚至是为了改变去学口音班,可惜没有坚持得下来死磕字音。


学生漂亮。

一班醒目的娃,思维转动极快,回答问题的语言、声音、完整度等,都让我在心里忍不住为他们竖上大拇指。


课堂上,我班的孩子每次回答问题,声音特别小,有时我得让孩子重复2-3遍才听得清。然而,下课时他们的声音分贝又大到惊人,完全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对比。


铃声响起,我还没有写完课堂记录,就结束了。多么想给她写个教学实录啊,然而当时没有录像,写字速度真跟不上课堂速度,真是遗憾。


听完陈大师这堂课,在回办公室的途中,我毫不掩饰对陈大师的佩服。


精彩的课堂,是会让人不想下课的。



PART 2




与大师相比,我就像个不会教语文的语文老师。


没有PPT就不记得教学流程,学生答不到心中所想,就难以灵活调整。备课不充分,时有漏教学点。


脑子里回顾着陈大师刚刚的课堂,拿着书走向班级,准备上我今天的语文课。


进门看到学生已端坐好。


本来昨天就已备好的课,满满当当的笔记记满了书本,PPT等教具也检查了一遍。


然而,当我打开PPT的那一刻,我突然想挑战一下,不再靠着PPT,而是用自己的临场发挥来上这堂课,看看效果如何。


于是,我抛弃了一直以来的教学模式,全程跟着自己的想法走。


这堂课是六下第四单元第10课《古诗三首》。


先翻开单元导语,那是文天祥的一句诗: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我先让学生读一读,然后说说想法。学生们很快就能理解出来,这个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理想”“信念”。


接着学习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习作要求。让学生知道本单元我们要掌握什么知识点,如何在习作中表现出来。


解决了单元导语、语文要素,我突发奇想,向同学们发问:“这个单元的文章,你最想学的是哪一篇?或最感兴趣的是哪一篇?说说你的理由。”


立刻有不少同学举手回答,说出自己心中所想。有的说想学《十六年前的回忆》,有的说想学《金色的鱼钩》,理由都很充分。


然而,并没有说出我的“意中人”。


“老师最想学的是《古……” 话未说完,立刻有学生举手:“老师,我也想学《古诗三首》,我想知道古代的过去,想知道古诗的创作背景,想了解古人的想法。”


呀!这孩子,我刚想睡觉就有人递枕头,真醒目。


“老师想学《古诗三首》的原因很简单,我们先看一段视频。”


这段视频,是我今天早上用电脑录屏下来的最近火爆的一个综艺节目:典故里的中国!


由于没有调好软件,录了三次才录好,以至于姐姐妹妹早上吃早餐时,眼睛一直盯着我的电脑录屏,从第一遍的不懂,到第三遍时,都懂了个七七八八。


我截选了第一集《尚书》最后一部分大概12分钟的视频内容(虽然有点长,但非常值得观看),主持人撒贝宁领着古人伏生穿越到2000年后的今天。


同学们看得非常认真,目不转睛地样子,特别专注。当视频出现最后的画面时,有孩子动容了,眼睛湿润了。


视频完毕,我让孩子说说自己的感受。不少孩子们纷纷表达自己的想法。


有的说知道了古人为了护书,连命都不要,这种精神实在是令人佩服。


有的说感受到了古人们很伟大,正是因为有他们的付出,很多古籍才能传承至今。


还有的说懂得了要好好学习古人留下来的智慧,用这些智慧,建设祖国。


是啊,这也是老师为什么想要学习这篇文章的原因那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走进古诗,走进古人吧。


先自由朗读古诗三首两遍,读通诗句,读准字音。


读完,根据课后习题,直接开问三首古诗的共同特点。


有几个孩子举手,一一请起作答。


有说 “借物喻人”,有说“借物抒情”,没有答对。


再次全班自由默读。


有孩子举手,答:“托物言志!”


了不起!


那么,它们分别是托什么物言什么志呢?


学生二话不说,把三首古诗的物讲出来,然而,这个“言志”,却让他们犯难了。


小组讨论出动,众人拾柴火焰高。


几分钟后,答案出来了。


哎呀,我的孩子们,竟然都很不错呢。就这么读个几遍,再讨论一下,都能说出准确答案来了。看来我得多大胆尝试创新教学方式,多放手才行,要相信孩子们的潜能是无限的。


一节课,就在这样轻松的气氛中结束了。下课都仍然有点意犹未尽的感觉。


这节课,学生学得轻松,老师讲课也轻松,这是不是招校长所说的“简简单单教语文”呢?


当然,这种课堂,是可遇不可求的,它需要多方面的因素方能成功,如学生的精神状态以及配合度,如老师的准备工作及课堂操控能力等。


下课后,有学生找我说:“老师,你的PPT 一页都没翻过呀。”   


“是呀,老师放弃过往的做法,直接按自己的意思去教,你们觉得如何。”


“好,喜欢!”


学生一句“喜欢”,胜过领导一句表扬。


这样的课堂,真是多多益善。大胆挑战,也许孩子和老师都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不禁为明天的课堂蠢蠢欲动了,明天,又会有什么新的灵感呢?


果茉自留地,

留给孩子和自己的记忆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