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第二轮专题训练

发布于 2021-03-21 05:21 ,所属分类:在线教育信息快讯

爱我的人和我爱的人 裘海正 - 裘海正全盛时期(1992-1996)精选集 -->


.2021届六校第三次联考语文作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材料一:几千年前,孔子就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强调审美教育对于人

格培养的作用。

材料:七十多年前,西南联大的国文课选讲了10则《梦溪笔谈》的内容。清华大学科技史暨古文献研究所的付佳老师说:“《梦溪笔谈》的与众不同之处正在于它融科学与人文为一体,兼具理性和审美。而《西南联大国文课》所选的十篇内容更是体现了这一点。”

材料三:近日甘肃酒泉市敦煌中学凭借课间操《舞美敦煌》走红网络。身穿校服的学生们随着音乐翩翩起舞,舞姿轻盈、优美、动作整齐,时而还摆出反弹琵琶、飞天等动作。

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的认识与思考。要求不脱离材料,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一)

命题背景

美育是审美教育的简称,由18世纪德国诗人、哲学家席勒在《审美教育书简》一书中所创。1901年,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在他的《哲学总论》中提到了“美育”,我国一直沿用至今。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提出“构建大中小幼相衔接的美育课程体系,明确各级各类学校美育课程目标。……高中阶段丰富审美体验,开阔人文视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文化观。……高等教育阶段强化学生文化主体意识,培养具有崇高审美追求、高尚人格修养的高素质人才。”审美教育自古至今传承延续。但是,现实生活中,人们对美育存在着认识不清、重视不够等问题,有些人缺乏正确的审美观,以丑为美、以哗众取宠为荣等超出道德底线的言行频频见诸媒体。高考作文一直强调“立德树人,凸现时代主题”,本次作文因此而命制。

材料分析

作文题目由三则材料和写作要求组成。

材料一引用孔子言论,强调以诗歌来感发意志,以礼实现人的自立,最后在音乐的教育熏陶下实现最高人格的养成。“诗”“礼”“乐”三者作为审美教育的媒介,对于人格的养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材料引导考生思考审美教育的意义和价值。

材料二重点在70年前《西南联大国文课》选择课文的特征:科学与人文为一体,兼具理性和审美”。强调了审美与科学理性之间的密切关系。意在引导考生思考,西南联大辉煌的教育经历,其独特的教育方式对于我们当下的启示意义。正是文理兼修的通识教育,科学理性审美并重的课文选材,才开阔了学生的思维,筑造了深厚的根基涌现出一大批学术大师、国家栋梁。材料引导考生在西南联大的成功教育背景下,去思考审美教育对人才培养的价值意义。

材料三叙述的是当下的中学校园开展美育活动的一个事例,把审美教育与体育活动、音乐、舞蹈、传统文化等相结合,在锻炼学生体魄的同时,又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陶冶情操。     

三则材料都聚焦审美教育对于人才培养的意义价值。将艺术、文化、科学、体育、人文等融入美育。写作要求上,需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的认识与思考,要求不脱离材料,选好角度没有额外增加情境任务,属于一般性的写作要求。

   (二)

一、写作优点

1.审题:这次作文,因为材料相对来说不那么复杂,绝大多数同学的文章立意准确,偏题走题意的较少。

2.拟题:做到了凝练概括,能准确提取出材料中的精警词句稍做变化拟就标题。

3.选材:由于这个作文题目有鲜明的指向性,大多数的同学们所选的材料是符合要求的。

4.结构:大多数学生基本上能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来行文。

5.观点:大多数同学基本上能做到观点鲜明,并且能真正按照材料的观点来引导写作。

二、问题举隅

1.审题不准:存在概念泛化(或混淆)的现象。少数同学将“美育”与“五育”或“美育”与“艺术教育”等同起来。

2.拟题不妥:所拟题目,阅卷教师看一眼就知道偏题了。如:《五育并举,全面发展》《全面发展,争做先锋》《科学和美育并举》《中华文化之美》等等。

3.观点有误:有的同学整篇文章在谈“五育并举”的重要性,明显是没有真正看懂材料所隐含的观点。

4.文不对题:个别同学文章所写的内容跟题目是不相吻合的。

5.内容浅显:议论文说理讲求深刻缜密。不少同学的分析论证只停留在表面,事例论证更显不足,说明平时的阅读积累明显不够。

6.思路不清:不少同学在分析论证的时候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前后说理缺乏逻辑关联,明显缺乏作文的基本布局训练。

7.语言不规范:不少同学的文章读起来感觉语言不流畅,病句多,错别字也不少,这是犯了写作的大忌,无疑会严重影响得分。

8.字数不足:有的同学文章的字数还不足800字,甚至更少、残篇,给评卷老师的感觉不光是字数不足,还有内容很不充实等的印象,这样的作文就会视情况被严重扣分。

三、复习建议

1.审准材料

这是一道典型的任务驱动型新材料作文,审题难度不大,而审准材料是作文中最关键的一步,“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任何写作都面临着以什么角色、对谁、为什么、写什么、用什么方式来写等交际语境问题。所以审题时自然应该审明写作时的话题(范围)、角色、读者、目的等语境要素。就本题而言,三则材料都聚焦审美教育对于人才培养的意义价值。将艺术、文化、科学、体育、人文等融入美育,而且已明确界定了写作的话题(范围)只能是谈“学校美育工作”,否则就是偏题或走题了。

2.准确立意

立意就是要选好文章的写作角度,也是一篇作文所确立的文意。它包括全文的思想内容,作者的构思设想和写作意图及动机等。

一般来说,立意可以分四步走:

第一步:找关系;

第二步:抓关键词句;

第三步:选定写作角度;

第四步:形成观点句。

先找关键词或关键句。本材料的关键词句主要是:“审美教育对于人格培养的作用”,“西南联大的国文课选讲《梦溪笔谈》与众不同之处正在于它融科学与人文为一体,兼具理性和审美”,“敦煌中学《舞美敦煌》走红网络。学生们随着音乐翩翩起舞,舞姿轻盈、优美、动作整齐,时而还摆出反弹琵琶、飞天等动作”等;然后选定一方形成自己的观点。如:美育是一种刚需;深耕美育沃土,擎举民族大任;美育是一种最重要、最基础的人生观教育。

   就本文的写作来说,我们提倡顺着题目隐含的意向去写,(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要尊重材料的观点引导)在列写作提纲的时候,就可以考虑从孔子的话入手,结合自己对美育的“思考和感悟”着重从正面加以阐述;在论证的过程中建议对材料二三相反的现象,即现实中以丑为美、以哗众取宠为荣现象加以适当批驳,文章做到破立结合,以立为主。

3.选定文体

高考作文时考生到底选用哪种文体,一般来说应遵从两个原则:一是要看这个作文题目到底有没有规定写成什么文体,在没有硬性规定时,要看看适合于采用哪种文体写作;二是要看考生本人擅长写哪种文体。擅长构思情节、刻画人物的考生,可写小说;擅长剖析事物、有哲理思辨能力的考生,可写议论文;擅长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平时作文文采飞扬的考生,可写散文。这样,考生就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特长和优势。切忌写成“四不像”(即什么文体都有一些,但又不属于任何文体)的作文。就本文的写作来看,题干上的“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的认识与思考”已经暗示了考生最好是写成议论文或议论性散文。

4.拟好题目

“题好一半文”。好的标题一般能做到言简意赅、醒目新颖、引人读兴,能强化主题,拉高作文的分数。因此,材料作文的拟题不可小视。我们给考场材料作文拟题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体现体裁的特点;(2)题文相称,文章的标题必须跟主题(中心)和内容相吻合;(3)凝练概括;(4)新颖诱人;(5)含蓄深刻;叙事性散文的标题忌直露浅显,力求含蓄深刻。就本文而言,考虑到写成议论文或议论性散文比较合适,我们可以直接从材料中提取能概括材料内容的精警的词句做标题。如:加强美育,让“软任务”成为“硬指标”;加强学校美育工作,势在必行。

   (一) 扬美育之帆,圆强国之梦

东莞中学高三11班  朱芙萱(60分)

几千年前,孔子就提出了“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强调了审美教育的重要性;几千年后,身处于科学发展迅速、技术更迭日新月异的工业社会,美育更显示出了其独特的普世价值。

美育如一捧清泉,淘尽心灵的污淖,重映心中之明月;美育如习习春风,于无形中陶冶情操,塑造人格;美育如一盏明灯,指引人们踏向晨曦,拥抱光芒……海德格尔说过:“人要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挣扎于日复一日的生活,也别忘了诗和远方。李子柒田园生活视频爆火的背后,折射出的正是现代人在工业体系背景下的焦虑与无所适从。有多少人在利益的坐标轴上迷失了自我,苦苦计算着投入与产出比率?有多少人成为了“工业化车轮上的一颗螺丝钉”,找不到生活的意义?美育能够帮助人们在俗世的尘浪之中,建构起一块自己的理想领地,入世之余尚能坚守心中之明月,在工业化节奏加快的今天尤为重要。

扬美育之帆,要善于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资源。复旦大学教授钱文忠曾说过:“一个民族如果失去了传统文化,就失去了根基,没有前途可言。”近日敦煌中学课间操《舞美敦煌》走红网络,巧妙融合了敦煌舞姿与课间操强身健体的功能,这正是发挥美育中传统文化作用的典范。除了传统艺术之外,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思想观念与人文精神在推进美育与德育融合之中也大有可为:诵读“苟不教,性乃迁”的教诫,能够让学生明白接受教育的重要性;熟读“斧斤以时入山林”“数罟不入洿池”的古句,能够明白保护环境的道理……加强审美教育,要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

扬美育之帆,要加强科学与人文的结合。曾有观点认为,科学属于物质层面,人文属于精神层面,二者并不相关,其实不然。其实多年前《梦溪笔谈》被选入西南联大国文课,正是因为其“融科学与人文为一体”。随着高新技术的日益发展,科学越来越成为一把双刃剑,造福人类同时也可能毁灭人类。因此“科技向善”的呼声也越来越高。若能将科学与人文结合来加强审美教育,于防止科技发展偏离轨道大有裨益。

审美教育对个人的发展影响重大,不可缺席,对国家的发展同样影响深远。扬美育之帆,圆强国之梦,愿在众人发力之下,祖国能有更好的明天。

评语:本文以审美教育(美育)为核心,从美育的作用和价值入手(第二段),重点谈了如何实施美育(怎么做的角度,提出“扬美育之帆,要善于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资源”、“扬美育之帆,要加强科学与人文的结合”并展开论述)。

本文扣题意识强,从题目、开头段到主体段三、四段的分析,以及结尾段,均能扣住“美育”二字。论述过程中又能紧扣材料(开头联系材料一,强调审美教育的普世价值、重要性;第三段联系材料三,第四段联系四,从怎么做的角度提出两个分论点),思路清晰,分析合理,引用恰当。

另外,丰富、准确、生动的语言也为文章增色不少。

(二)美育之水,荡涤灵魂

美,是一种精神力量。审美教育,则是为心灵注入力量的活动。纵观孔子、西南联大、敦煌中学的审美教育,三者都揭示我们:新时代,要从道德、理性和传承三方面打造现代审美教育,以此丰富心灵,荡涤心性。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审美教育作为教育的一环,根本目的同样在于立德树人。孔子就曾说过:“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他认为,潜移默化的审美体验,能让人在不觉中打磨人格,陶冶性情。他又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把诗歌作为人格培养的教科书。的确,读诗不仅能品味美感,还可为立德修身提供镜鉴。读“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我们体会着于谦清正廉洁的人格硬度;读“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我们感怀着郑思肖矢志报国的坚韧心性……无论是诗,是画,或是音乐,都是启迪心灵、升华人格的宝藏,而审美教育正是通往秘境之路,跟着它,我们会在路的彼端邂逅更健全的自我。

审美教育不只应关注人文艺术,还应渗透理性色彩、科学精神。科学与审美之间并不是割裂的,二者相辅相成:科学精神的目的在于求真、求善、求美,审美活动也因科学精神的融入而多了一份深刻思考、透彻感悟。西南联大国文课讲授沈括的《梦溪笔谈》,正是因为联大人发现了科学中的美,看到了理性对于审美的价值。科学与艺术的碰撞融合,有时能迸发出惊世的火花。巴赫创作的音乐中充满了数学的严谨;郦道元撰写的《水经注》以文学化语言记载地理事物,令人无限神往。理性色彩在审美活动中无疑是一匙必要的调味料,二者交融,犹如琴瑟和鸣,令人心醉神迷。

站在时代的前沿,我们的审美教育既要“向前看”,也要“向后看”。在着眼于日新月异的现代的同时,我们还需要放慢脚步,回到传统文化的精神家园中获得滋养和慰藉。甘肃敦煌中学结合地方特色,巧妙编排《舞美敦煌》,各地中小学校也不妨加以借鉴,因地制宜,探索有特色的美育模式。当关中学生吼起秦腔,巴蜀学生扮起“变脸”,这一方水土、一方文化的审美脉络,还何愁会中断?

美育是镜,引人自省;美育是水,荡涤心灵。唯有在当下的教育体系中完善审美教育的关键一环,才有望培养出一个个顶天立地、大写的“人”。

    

(三)审美教育,大有可为

从古到今,人们对审美教育的探讨与研究都是教育启迪心灵、塑造人生的重要环节。从孔子的美学讲授到审美内容融入现代校园,我们都能看到美育的重要地位与无限可能。

“到处皆诗境,随时有物华”的审美之眼要如何培养,古人今人都有答案;美育究竟是无用之用为大用还是空开花不结果,你我他都有想法。孔子将审美教育融入人格培养中,西南联大的国文课加入大量审美材料,都是对美育提升综合素质的无声肯定与生动实践。美育的独特体系的确能为受教育者提供全新全异的世界视角,对他们三观的构建、思维能力的培养、人生坐标的定位都十分关键,也难怪鲁迅、蔡元培等一众名流都有在全国范围大力推行美育的意愿了。美育得到了古今一致褒扬。

审美教育的当代价值同样不容小视。《梦溪笔谈》为世间提供了一种将审美与理性巧妙搭配的可能;颜宁把审美艺术与知识普及生动结合,创造了科普新途径;马伯庸将历史之美与文学创作的有趣组合发扬光大,向世界展现出《长安十二时辰》之精与美。如果纯任理性,则美术全无作用;如果要让科学、实用与客观发挥更大作用,则离不开美育的辅助和升华。除了与科技领域的“梦幻联动”外,美育更是纠除社会审美弊病的良方。当丑书风靡之时,怎可让书法这一文化瑰宝颜面扫地;当马保国之流大行其道,坚决遏制才能让武术之美光辉永存。《舞美敦煌》是对一众“辣眼”课间操的强力抵制;《西南联大国文课》是对以往教学中审美缺位的纠偏。我们历经实用主义风行的时代,重有效而轻浮饰才能拉动经济增长。而当今消费升级,审美教育需随之更新迭代才能不落俗套,与时俱进。这是“实用者们”突破瓶颈的必由之路,更是对艺术本身的不懈追求。

审美教育如何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孔子或许会给出“诗、礼、乐”的答案,而融入日常教学或者课间操等,都不失为不错的选择。审美教育可以严肃认真如朱光潜《谈美书简》,也可以活泼灵动如《唐宫夜宴》的春晚表演。《西南联大国文课》告诉我们,审美教育的老师可以是实人,而沈从文对中国传统服饰之美的痴迷则启示我们,审美教育的老师可以是兴趣。无论如何,进入生活、贴合实际是审美教育的应有之义。

审美教育在寒来暑往中不断精进,需要全社会的推进。对社会,它是美学之风代代相传的一环;对个人,它是体味人生、感受美好的要义。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在美育的蓝天上,我们大有可为。

 

.韶关一模的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材料一:上海华东政法大学附属中学的学生积极参与新《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修订。他们在充分探讨与论证的基础上,就成年人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的处罚措施提出了修改建议,该建议获得修订部门的认可与采纳。

材料二:在当前时代,有些人还存在“各人自扫门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的思想。在校园里,有些同学漠视班级、学校事务,从不参加任何社会活动;有些同学认为参加社会活动,参与社会管理都是大人的事,学生只需要好好学习。

为此,振华中学高三(1)班召开了“参与社会活动,提升核心素养”的主题班会,引发了同学们的热烈讨论。请你结合上述材料以及自身经验体会或社会现实,以高三(1)班同学“治平”的名义就此向振华中学全体同学写一封倡议书。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一、解题

(一)任务指令

为此,振华中学高三(1)班召开了一次“参与社会活动,提升核心素养”的主题班会,引发了同学们的热烈讨论。请结合你的自身经验、体会或社会现实,结合上述材料,请以高三(1)班同学“治平”的名义向振华中学全体同学写一封倡议书。

1.第一句话给出了写作的具体情境和主题。

①具体情境是振华中学高三(1)班召开主题班会。其中,“振华中学”暗含中学生要勇担振兴中华的重任之意,高三是一个特殊节点,意味着学生即将由中学毕业,走向成年,迈向社会,担当社会责任。

②主题是“参与社会活动,提升核心素养”,“参与社会活动”是做法,“社会活动”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根据材料可知,社会活动既含学校、家庭活动,又含广义的社会活动;“提升核心素养”是目标与方向,核心素养的内涵是“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社会参与指向“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此处为责任担当与参与实践。意即青年要积极参与各类事务,肩负青年责任,担当时代使命。

2.第二句话给出了写作文体要求和写作内容要求。

①文体是倡议书。倡议书的基本格式要符合要求,必须有称呼语、落款、时间、标题。其中,如果只有主标题,主标题要出现“倡议书”;如果采用副标题,则主标题无须出现“倡议书”,但副标题必须出现,副标题的位置在主标题下一行偏右。称呼语必须正确,必须是振华中学全体同学,称呼语必须在文章开头顶格。落款必须为“治平”,“治平”暗含“治国平天下”之意,暗扣主题,日期不限。但落款与日期必须在文尾右下角,落款必须在日期上一行。另外,作为倡议书,必须要有具体的倡议内容。

②写作内容要求有两点。一是“请结合你的自身经验、体会或社会现实”,即引导学生落实关注生活与现实的要求,考虑身边存在的相关现象,做到言之有物,论述真实。二是“结合上述材料”,要求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必须紧密关联材料,不能仅将材料作为议论文的“引子”,应该结合材料深入思考和探讨“参与”的具体内涵和表现,思考如何才能“积极参与”,做到“提升核心素养”。

(二)材料层面

材料一:①上海华东政法大学附属中学的学生积极参与新《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修订。②他们在充分探讨与论证的基础上,③就成年人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的处罚措施提出了修改建议,④该建议获得修订部门的认可与采纳。

材料二:①在当前时代,有些人还存在“各人自扫门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的思想。②在校园里,有些同学漠视班级、学校事务,从不参加任何社会活动;③有些同学认为参加社会活动,参与社会管理都是大人的事,学生只需要好好学习。

1.材料部分由两则材料组合构成。材料一是学生参与社会事务的具体事例,材料二是拒绝参与班级、学校或社会事务的思想观念或做法。两则材料呈对立关系。

2.材料一分析:第①句“上海华东政法大学附属中学的学生积极参与新《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修订”为事实陈述,中心词为积极参与;第②句“他们在充分探讨与论证的基础上”是参与的前提,指明“参与”不能脑门一热,而是要有理、有效;第③句“就成年人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的处罚措施提出了修改建议”为做法,体现积极关注社会现象,积极参与法律的制定与完善,充分发扬小主人翁精神的态度。第④句“该建议获得修订部门的认可与采纳”是结果,可见学生正确参与社会事务是能够获得认可与接纳的。材料一从“如何做”与“做的可行性”两个角度进行提示。

3.材料二分析:第①句“在当前时代,有些人还存在‘各人自扫门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的思想”,“当前时代”是现象产生的背景,“当前时代”的特征可以有较为具体的表现,如中美贸易战、中国复兴梦、高新技术竞争、人类命运共同体等,这样的时代必然不会允许单打独斗者的存在,“各人自扫门前雪,哪管他人瓦上箱”是错误思想,可以根据时代特征思考这种思想的害处;第②句“在校园里,有些同学漠视班级、学校事务,从不参加任何社会活动”为错误做法,“漠视班级、学校事务”是态度问题,“从不参加任何社会活动”是行为表现。“班级、学校事务”“社会活动”是对社会活动的具体阐释,可以从参与“班级事务”“学校事务”“社会活动”等角度进行探讨;第③句“有些同学认为参加社会活动,参与社会管理都是大人的事,学生只需要好好学习”学生的错误观点,割裂了学习与社会、学生与社会的关系,事实上参加社会活动是学习的具体实践,是学习的最终目的。可以结合学习与社会的关系讨论参与实践的重要性。

二、立意参考

参与社会事务,担当时代使命;参与社会活动,提升个人素养;家事国事天下事,我在;不做只会学习的书虫,要挑时代进步的重担等。总而言之,立意要结合学生参与学校或社会事务与核心素养的关系进行探讨。可以从学生要参与什么,为什么要参与,怎么参与的角度展开思考。

三、评分标准

(一)从审题的准确与深刻性方面入手。一是对关键词把握要准确全面,“参与社会事务”与“提升核心素养”两者缺一不可,漏写一个即为部分偏题;二是对关系把握要准确,“参与社会事务”是做法,“提升核心素养”是目的,关系表述必须清楚;三是对关键词的内涵要把握深刻精准,“核心素养”具体指学生实践创新、责任担当的素养,“参与社会事务”可以具体指出包含班级、学校在内的社会性事务内容。要能够解释清楚核心素养的具体内涵,提出具体可行的倡议内容,能够具体指出个人的体验、经验或具体的社会现实。

(二)从表述的完整性与思路的清晰性、准确性方面入手。一是文章必须完篇,有标题且标题准确有力鲜明,符合文体要求,字数在800分以上。二是文章逻辑要清晰。文章的观点、论据及论证过程清楚,结构要严谨,涉及观点时观点要明确,不能似是而非,每个语段的内在逻辑也要清晰。三是文章的表述要准确集中。必须围绕关键词及材料展开,避免行文过程中出现观点偏移现象。

(三)从表述的流畅优美程度及卷面角度入手。一是表述要流畅,做到尽量优美,符合倡议书的语体特点,避免表述低龄化、网络化、口语化,也要避免语言一味打官腔、掉书袋现象。二是要尽量避免错字病句现象出现。三是避免卷面脏污、过分涂改。

 

例文:社会前行 “我”须在,复兴使命“我”必担

——关于“参与社会活动,提升核心素养”的倡议书

振华中学全体同学:

“无穷的远方,无尽的人们,都与我相关”。社会前行的每一小步,都来自每个“我”淌满血汗的前进;祖国屹立的每个瞬间,无不包含每个“我”咬牙奋斗的坚持。有 “我”,才会有时代绚烂和国家强大。因此,我向大家提出“参与社会活动,提升核心素养”的倡议。

“参与社会活动”,不是要“我”作为旁观者作壁上观、鼓掌加油,而是要 “我”作为其中的一分子,出谋划策、鼓呼践行;“提升核心素养”,是要“我”参与社会活动,从而形成对国家、社会的责任感、使命感,提升实践能力。然而在我们周围,“各人自扫门前雪”的现象太多了。在校园里,有些同学认为参加社会活动和管理是大人的事,学生的任务是学习;有些同学漠视、不参加社会活动。前者没有意识到参与社会活动是学习的一部分,是提升自己担当、实践等素养的途径;后者把自己从社会中孤立出来,最终将被社会淘汰。我听过,一肚子知识的高分生在面试时被“社会实践”一栏挡住了脚步;也见过,学生在走出校门后被实际操作转晕了头脑。可见,提升核心素养,参与社会活动应从学生时代开始。

当人类命运共同体逐渐成为共识,当地球逐渐成为最大的村落,你我应该知道,他人瓦上霜,最终也会变成自家门前雪。2020年的美国不就在疫情中上演了这一部大戏?目前,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承担重任,我们也应该彻底贯彻国家使命“我”在、“我”担的思想,参与社会活动,提升核心素养,通过每个“我”的参与,最终实现大国崛起。上海的一群学生,经过多方考察和论证,提出了《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修订意见并被采纳。这不正是体现了参与社会活动的价值和意义吗?积极参与、小心论证,既提升了自己的素养与能力,又促进了法制的完善,这样的少年,当是我辈学习的榜样。

所以,振华中学全体同学,从现在开始,让我们一起做好以下几点:

首先,从观念上改变自己,形成关心国事家事天下事的态度。从今天起,不漠视中印边境冲突中的血泪,不无感中美贸易的销烟未歇,不忽视中国崛起的阻力;从今天起,关注柴米油盐酱醋茶,关心春运与物价:认识到自己与他人息息相关,自己的命运与社会、国家的兴衰息息相关。

其次,从身边小事做起,养成敢担当勇承担的品质,提升个人素养与能力。从今天起,当学校组织义务劳动时,请大家挽起袖子加油干;当班级活动需要学生参与时,请大家毫不犹豫举手说行:每一次践行、奔走、思考创新,都是你的成长与飞跃。

最后,把自己作为社会发展、国家崛起进程的一员,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实践。走出学校,参加志愿活动,疏导交通、关爱老幼、打扫街道;放下笔来,参与禁毒宣传、制止校园暴力等等:你我的一小步,将是大国崛起和社会前行的一大步。

国之振兴,在于你我。所以,振华中学所有同学,积极参与,勇敢担当,让我们做有新素养,能助推国家发展、社会前行的新一代青年吧。

倡议人:治平

XX年XX月XX日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50字的文章。

黑暗中,石头愤愤不平地对身边的钻石说:“我不知道平时人们为什么把你抬得那么高,把你视作宝贝。现在你跟我又有什么两样呢,不都黯淡无光吗?”

钻石说:“是的,我和你一样,也不会发光。但我懂得如何对待别人的光芒。”

这时,天边露出一丝星光。石头发现,身边的钻石立刻熠熠生辉,它的光芒甚至比星光更闪亮、更耀眼。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写作其实是语文学科中对学生综合能力考查最全面、最集中的一种方式,语文基本功方面的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立意剪裁;语文核心素养方面:包括思辨能力、人文情怀、理想情操等。一句话,作文的考查能充分体现国家层面“立德树人”的理念,语言文化层面能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传承与热爱,进而彰显汉语言文字的魅力。

命题方式:材料作文

审题过程及要点:

这是一则寓言材料,由石头和钻石在黑暗中的对话延伸开去。要善于抓住材料中的石头的神情“愤愤不平”和牢骚满腹的话语 “现在你跟我又有什么两样呢,不都黯淡无光”。再看钻石的回答“是的,我和你一样,也不会发光。但我懂得如何对待别人的光芒。”非常云淡风轻的一句话,但是折射出的是钻石的低调和清醒地自我认知。

材料中关键句是“但我懂得如何对待别人的光芒”,由此可作出这样的演绎:如果你是钻石,就不要把自己看成石头。是金子总会发光。在某种情形下,“石头”和“钻石”两者可能看不出有何区别;但只要你具备“钻石”的潜质,具备一种条件,换一个环境,或者借助某种外力,“钻石”就可以发出耀眼的光芒。也就是本题应着眼于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分析,既要提升自我,又要善假于物。

立意角度:

1. “借光”;借助外力,成就自我;强者的秘密;善用人者得天下。 

2. “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3. 正确认识自我,正确对待别人;是金子总会发光。

4. 默默无闻又何妨;宇宙之子的境界;淡定为上。

素材积累:

 

1. 沃森和克里克,两次构建DNA模型却均遭失败,后来借用了科学家麦尔金斯的研究成果才最终成功。 

2. 荀子在《劝学》中说:“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3. 成吉思汗,就是善于借助他人力量。铁木真当年进攻蒙古蔑乞儿部时,兵力不济,后来他联合草原雄鹰札木合,一举歼灭蔑乞儿部,等到他与札木合争雄时,又联合王罕,打败了札木合,奠定其草原霸主地位。 

4. 蒲公英没有飞翔的动力,却凭借风的吹拂,将种子撒向了山川大地;紫藤萝没有挺拔的躯干,却凭借枯树的攀依,向世人展示了自己的美丽;三峡本是封闭的群山,却凭借水流的冲击,造就了今天的奇伟瑰丽;月亮本无耀眼的光芒,却凭借太阳的反射,赢得了世人的无限赞誉……平凡的事物因为借了他物的长处才有了不平凡的成功,要想补己之短,只有巧借他物。

范文:

君子善假于物

没有自知之明,而一味牢骚满腹的石头,酸溜溜的话语“我不知道平时人们为什么把你抬得那么高,把你视作宝贝。现在你跟我又有什么两样呢,不都黯淡无光吗?”让人感觉可笑又可悲。低调而内敛的钻石,淡定地回答,“是的,我和你一样,也不会发光。但我懂得如何对待别人的光芒。”让人油然而生敬意。读了这则寓言材料,感慨良多。荀子曰:“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恰如钻石懂得利用星光让自己的生命绽出光彩,聪明的人懂得利用外物让自己成为芸芸众生中出色的一个。

相关资源